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与对照组(单纯椎体间植骨治疗),各41例。比较分析腰椎功能、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疼痛程度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血肿压迫、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的总发生率1例(2.44%)低于对照组10例(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将明显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俯卧位是脊柱后路手术最常用的体位。2006年6月-2008年3月,我科对俯卧位摆放用具进行了改进,对126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唐晓冬  张海燕 《家庭护士》2008,6(4):283-285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病人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79例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病人术后的康复护理。[结果]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压疮、肺炎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其中77例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62例未再出现下腰痛症状,15例出现下腰痛症状,但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病人加强术后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1年1492例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感染组11例,非感染组1481例,进行感染风险因素评分(infectionriskfactorscore,RFS),比较两组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保留内置物情况下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的成功率、分析失败因素及处理策略,探讨何种状况下需清创同期取出内固定。结果1492例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切口感染11例(0.74%),感染组与非感染组RFS分别为2.64±0.24和0.78±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9例保留内置物情况下采用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成功6例。另3例2次清创取出内固定后继续冲洗引流:2例感染彻底控制、1例伤口愈合后1个月血液感染继发颅内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术前长期口服激素同时RFS≥3分患者,采用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同时取出内固定,感染彻底控制。结论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保留内置物情况下彻底清创后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应用抗菌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术前长期口服激素同时RFS≥3分患者,彻底清创同时取出内固定有利于感染彻底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引流中使用普通引流管或负压引流装置的引流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55例患者,分为普通引流管组27例和负压引流装置组28例。比较两组的引流量、体温、VAS评分、切口敷料渗血及换药次数。结果:负压引流装置组引流量多于普通引流管组(P<0.05),术后7 d平均体温低于后者(P<0.05),恢复正常体温所需平均时间短于后者(P<0.05),切口平均换药次数少于后者(P<0.05),术后5 d VAS平均分与后者无明显差异。结论:负压引流装置的引流效果优于普通引流管,对降低吸收热、预防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对腰椎后路手术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72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者42例作为实验组(A组),未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的30例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检测血浆内毒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or.(TNF—a)及白细胞介素6(IL-6)。肠道菌群失调症者术后另加用金双歧。术前、术后第1次自然排便(术后1—4d)时分别留取粪便标本,比较两组患者肠道主要菌群差异、双歧杆菌(B)/肠杆菌(E)值。结果术前、术后第2、7天A、B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82±0.12)、(2.29±0.15)、(1.91±0.08)ng/L和(1.91±0.21)、(2.35±0.16)、(2.26±0.24)ng/L。TNF—d分另0为(275±51)、(309±45)、(276士34)ng/I~和(269±48)、(318±67)、(297±53)ng/L;IL-6分另0为(1384-22)、(159±15)、(137±17)ng/L和(159±16)、(187±19)、(174±21)ng/L。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血浆内毒素、TNF-a、IL-63个指标组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个指标浓度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术后第2、7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2天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2天A组血浆内毒素、TNF.仪、IL-6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7天,A组内毒素、TNF-仪、IL-6开始缓慢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A组肠道的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及B/E值较B组均减少,分别为(9.17±0.54)lgefu/g与(10.01±0.75)lgcfu/g,(9.23±0.47)lgcfu/g与(10.09±0.81)lgcfu/g,1.01±0.16与1.20-1-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42、0.029);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B组增加,分别为(9.11±1.02)lgcfu/g与(8.81±0.89)lgcfu/g,(7.80±1.02)lgefu/g与(7.29±0.98)lgcfu/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7、0.043);小梭菌、乳杆菌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使用金双歧后与使用前比较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歧杆菌:(13.叭±0.87)lgcfu/g与(9.17±0.54)lgefu/g、类杆菌数量:(14.12±0.75)lgcfu/g与(9.23±0.47)lgcfu/g及B/E值:1.28±0.45与1.01±0.16,P值分别为0.045、0.034、0.038];肠杆菌、肠球菌、小梭菌、乳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分别为(8.71±0.91)Igcfu/g与(9.11±1.02)lgcfu/g,(7.01±0.54)lgcfu/g与(7.80±1.02)lgcfu/g,(5.23±1.04)lgcfu/g与(5.15±0.89)lgcfu/g,(6.71±1.04)lgcfu/g与(6.53±0.86)lgcfu/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腰椎后路手术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常合并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反应,肠道内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减少,肠杆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数量相对增加,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下降。补充微生态制剂金双歧能缓解机体的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反应,改善腰椎后路手术后肠道菌群失调,有利于术后重建肠道内微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病人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相关知识问卷(LDH-PLIF)及一般情况问卷,对衡阳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10例病人实施调查,了解此类病人的LDH-PLIF相关知识和一般行为习惯状况。[结果]病人LDH-PLIF相关知识总均分为(18.80±7.10)分。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t=16.988,P=0.000)、年龄(t=-3.276,P=0.000)、行为生活习惯(t=-2.115,P=0.036)影响病人LDH-PLIF相关知识。[结论]病人的LDH-PLIF相关知识水平较低,而文化程度、行为生活习惯、年龄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总结22例腰椎后路术后感染患者VSD负压引流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护理、术后常规护理、VSD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维持引流管道的封闭及无菌状态、创面护理、功能锻炼。经治疗与护理后,患者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正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且可逆的精神状态改变,以注意力显著障碍和对外界识别能力下降、精神活动力下降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为特征的急性脑病综合征(organic brain syndrome)~([1])。PD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制定的《精神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Ⅳ)中提出的谵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多在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漏是胸腰椎后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处理不当将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受到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脊柱外科胸腰椎后路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进展。通过本文能够增强对胸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认识,掌握其护理措施,能够积极正确的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腰椎滑脱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占腰腿痛患者总数的5%。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符合腰椎生物力学,融合率高,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中较传统的后外侧植骨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对收治的9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操作、器械消毒、患者身体健康状态差等是感染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红、肿、热、痛、压痛、渗液,伤口裂开,窦道形成。血沉、C反应蛋白是诊断术后感染的敏感化指标,细菌培养是金标准。敏感抗生素+病灶清创灌洗引流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结论围术期提高对感染的重视程度是预防感染的重点;敏感抗生素+病灶清创灌洗引流是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医护合作对腰椎术后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对腰椎术后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的影响,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方法:将2006年5月~2007年8月收治的1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07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3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术后由医师和护士分别依据腰痛评分对患者有针对性的医护共同实施术后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疏导、饮食指导、排尿训练、康复训练、疼痛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由护士独立实施术后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经过医护合作,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腰痛评分改善率、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结论:通过医护合作可以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输液量、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能够减轻腹部手术应激,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李光秀 《全科护理》2021,19(7):951-954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440例行PLIF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分成感染组、非感染组,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440例病人中16例(3.64%)发生切口感染,424例(96.36%)未发生切口感染。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80 min、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 d、术前住院时间≥3 d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LIF术后切口感染与病人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存在密切关联。护理人员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腰椎后路减压+PLIF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方法:选取55例进行PLIF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使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27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后患者的各项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植骨融合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观察组下腰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分别为10.71%、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93%和22.2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1%(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的发生率为17.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PLIF手术采用针对性护理效果良好,不良病症明显减少,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腰椎后路术后体位安置对患者舒适度和疗效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50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术后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25例,予以改良腰椎体位安置护理,观察护理后疗效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在躯体化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舒适度上,对照组2 h、4 h、6 h的0~3分舒适度发生率分别为16%、28%、32%,7~10分舒适度发生率分别为48%、40%、28%;观察组2 h、4 h、6 h的0~3分舒适度发生率分别为32%、44%、60%,7~10分舒适度发生率分别为20%、2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术后6 h、12 h、24 h、48 h切口引流量、血肿形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腰椎后路术后体位安置能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临床诊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及术后脑脊液漏的外科处理措施,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7例患者,采用手术修补、加强漏口缝合、置管持续引流同时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伤口清洁等治疗。结果 17例切口漏均于7~14 d停止,全部治愈。结论术中修补、严密缝合切口、置管持续引流同时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伤口清洁等治疗是防治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总结27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术中护理配合。认为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熟练默契的配合,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手术体位的正确放置,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眵并发症,保证术中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朱悦 《天津护理》2011,19(1):22-23
计算机辅助手术(computer-assisted surgery)或称为导航(Navigation)手术是近期出现的新技术,国外已普遍将三维导航(简称3D导航)的技术应用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中。可以准确地在显示器上显示出进钉的方向及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