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先在大块液膜体系中以环已烷甲酸为载体,通过正交设计,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希土离子输送作用的影响规律。比较了相同条件下RE~(3+)(希土)同Na~+,NH_4~+、Ca~(2+)和Fe~(3+)等离子的输送作用。发现在适当条件下,无皂化的羧酸载体对RE~(3+)离子具有良好的输送效果,同时证实,羧酸输送RE~(3+)离子是通过三个H~+离子与一个RE~(3+)离子的交换,而当载体皂化时,皂化的载体直接与接收相H~+离子发生交换,从而降低了羧酸对RE~(3+)离子的输送和分离效果。 在大块液膜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无皂化的环烷酸为载体的乳状液膜体系,从模拟离子矿的硫酸铵浸出液中萃取希土,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的液膜萃取条件,希土萃取率达96%以上,富集度30~40倍。  相似文献   

2.
11-钨钛合过渡金属杂多酸钾的合成与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1-系列不饱和杂多阴离子可作为配体与过渡金属或希土离子生成混合型杂多阴离子。由于这种无机高分子配合物对某些有机合成反应具有催化活性及抗病毒性能,新型化合物的合成仍吸引着人们的关注。11-钨钛杂多阴离子除与希土离子生成K_(13)[Ln(TiW_(11)O_(39))_2]·xH_2O型化合物外,也可与过渡金属离子生成混合型杂多阴离子。本文报道了K_n[TiW_(11)M(H_2O)O_(39)]·xH_2O(M=Mn~(2+)、Cu~(2+)、Zn~(2+)、Fe~(3+),Co~(3+)和Cr~(3+))型杂多酸盐的合成与性质。  相似文献   

3.
SrAl_(12)O_(19):Mn~(4+)是一种用于高显色性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候选红色荧光材料。本论文研究了Mg~(2+)、Zn~(2+)和Ge~(4+)离子的掺杂效应以及Ga~(3+)、Ca~(2+)和Ba~(2+)离子的取代效应对SrAl_(12)O_(19):Mn~(4+)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样品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焙烧温度在1250~1500℃之间。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了材料的相纯度,用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表征了材料的荧光性能。研究结果指出,与未进行Mg~(2+)或Zn~(2+)掺杂的样品相比,Mg~(2+)或Zn~(2+)离子对Al~(3+)格位的掺杂可以使材料的发光强度提高~60%,其原因被认为是掺杂促进了激活剂Mn~(4+)离子进入晶格,其过程可以表示为:MO+MnOM_(Al)'+Mn_(Al)+30o~×(M=Mg,Zn),电子顺磁共振谱支持这一结果。Ge~(4+)离子的掺杂使材料的发光性能明显下降。Ga~(3+)离子可以取代Al~(3+)离子形成全范围的固溶体,其中少量Ga~(3+)离子的掺杂可以使材料的荧光发射强度提高~13%,而掺杂量进一步提高使材料的荧光性能下降。Ca~(2+)和Ba~(2+)对Sr~(2+)的取代仅形成有限范围的固溶体。Ca~(2+)的取代使材料的发光性能提高;而Ba~(2+)的取代使材料的发光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肺Ca2+含量与硅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本文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了实验性诱发硅肺大鼠的肺、脑、肾、肝和血清中的[Ca~(2+)]、[K~+]和[Na~+],还以荧光探针Tb~(3+)探讨了Ca~(2+)的作用。在硅肺形成后,大鼠的肺、脑、肾、肝和血清等组织中的游离[Ca~(2+)]均发生变化。荧光探针表明:硅肺大鼠肺Ca~(2+)增加部分来自线粒体Ca~(2+)的释放硅肺。大鼠肺中游离Ca~(2+)和线粒体Ca~(2+)的变化可能与巨噬细胞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1H NMR和UV VIS光谱技术研究了DPTA与Ca~(+2)、Th~(4+)和抗磁稀土离子Ia~(3+)、Lu~(3+)、Y~(3+)、Sc~(3+)的成络作用,发现配体与抗磁稀土离子为慢交换体系,而与Ca~(2+)为快交换体系。确定了络合物的组成,Th~(4+)与试剂生成1:2络合物,Ca~(2+)、La~(3+)、Lu~(3+)、Y~(3+)、Sc~(3+)主要生成1:1络合物。络合物组成与溶液pH有关。 比较了抗磁稀土离子络合物Δδ和Δλ变化,发现二者随离子半径的变化有相同的规律: Sc~(3+)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酰胺是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高分子水溶性絮凝剂。有关絮凝机理的研究,国内外较为重视。在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絮凝濛脱土的过程中,Sommerauer等认为:Ca~(2+)的作用是与PAM中—COONa基团生成稳定的—COOCa~+基团,较好地起絮凝作用。在含有一定量的HPAM、Na~+、濛脱土的样品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aCl_2到一定浓度时,就开始絮凝。在达到絮凝状态时,加入的总钙量与生成的—COOCa~+以及自由Ca~(2+)量之间有一定比例关系。通过测定絮凝过程中自由Ca~(2+)浓度(或活度)的变化,即可研究确定其他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发现大麦根细胞质膜上存在不需Mg~(2+)和需Mg~(2+)两个Ca~(2+)转运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这两个过程的转运机制,发现需Mg~(2+)的Ca~(2+)转运过程依赖于跨膜H~+梯度。无论以ATP为能源的、还是人为造成的跨膜H~+梯度,都可驱动跨膜Ca~(2+)转运;跨膜Ca~(2+)转运过程伴随着H~+梯度的消减。不需Mg~(2+)的转运过程则与跨膜H~+梯度无关。这些结果指出,大麦根细胞质膜上除了Ca~(2+)-ATP酶这一初级Ca~(2+)转运系统外,还存在一个以跨膜H~+梯度为能源的次级Ca~(2+)转运系统,即H~+/Ca~(2+)反向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8.
跨膜Ca~(2+)梯度通过磷脂酰胆碱调节肌质网Ca~(2+)-ATP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纯化的肌质网Ca~(2+)-ATP酶重组在具有或不具有跨膜Ca~(2+)梯度的脂质体上,研究了磷脂(特别是磷脂酰胆碱)在跨膜Ca~(2+)梯度对肌质网Ca~(2+)-ATP酶功能调节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高浓度的(Ca~(2+)对与不同磷脂保温的去脂Ca~(2+)-ATP酶都产生抑制,但对与PC保温的Ca~(2+)-ATP酶抑制最大。(2)当存在一个正向跨膜Ca~(2+)梯度时(酶活性中心一侧Ca~(2+)浓度较低,类似生理条件),它只对与中性磷脂PC:PE重组的Ca~(2+)-ATP酶产生抑制,且PC:PE(摩尔比)为1:1时,抑制程度最大。如以酸性磷脂PS或PG替代PC则均无明显抑制。(3)比较不同脂肪酸侧链的PC的作用表明,当DOPC或DPPC存在时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DMPC则几乎不表现抑制作用。(4)若Ca~(2+)梯度逆转,则无论是与酸性磷脂或中性磷脂重组的肌质网Ca~(2+)-ATP酶都会被抑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Zn~(2+)、Cd~(2+)、Hg~(2+)、Ca~(2+)、Mg~(2+)、Pb~(2+),Co~(2+)、Ni~(2+)、Cu~(2+)等二价金属离子在CPP杨梅型树脂上的交换过程。CPP—Na/Me~(2+)的交换容量一般在3meq/g-R以上;动态交换20分钟以后,除Hg~(2+)离子外,可达2.3—3.2meq/g—R。(CPP)_2—Me的稳定性顺序测得为:Cu~(2+)>Zn~(2+)>Co~(2+)>Ni~(2+)>Cd~(2+)>Hg~(2+)>Mg~(2+)>Ca~(2+)。在不同pH溶液中,二价全属离子在溶液相和树脂相之间的分配系数表明,pH<2.5时(CPP)_2—Me容易被酸再生,并且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离子在给定的pH溶液中分配系数差足够大时,有希望获得淋洗分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Na~+、K~+、Ca~(2+)、Ba~(2+)等苦味酸盐与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配合物的萃取常数和表观吸光系数(380nm),发现Ba~(2+)>>K~+>Ca~(2+)>Na~+。提出了苦味酸钡配合萃取比色法测定水中痕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浓度为0.02~1.0mg/l时变异系数20.0%~4.5%,回收率95%。  相似文献   

11.
钙离子在电针镇痛、电针耐受和吗啡耐受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Ca~(2+)在电针镇痛、电针耐受和吗啡耐受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了解电针耐受发展是否能被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和吗啡耐受一样,电针耐受动物的脑Ca~(2+)和cAMP水平均明显增高。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茴香霉素(Anisomycin)、放线菌素(Actinomycin)或环己亚胺(Cycloheximide)处理后,电针镇痛耐受发展被抑制,同时使脑Ca~(2+)和cAMP水平降低.从脑Ca~(2+)和cAMP水平的变化看,电针、吗啡和镧系元素引起的镇痛,以及电针和吗啡的耐受发展不仅相似,很可能还有共同的离子基础和作用机理,同时提示蛋白质合成抑制剂阻断电针和吗啡的耐受发展似与新的多肽或RNA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水热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高容量的冠醚改性硅胶,实验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和氮气吸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应用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采集水环境中有效态Ca~(2+)离子。结果表明,水热辅助溶胶-凝胶法能够显著提高冠醚改性硅胶的吸附容量,与溶胶-凝胶法相比,吸附容量提高了1.5倍;基于该方法所制备的冠醚改性硅胶的DGT装置对Ca~(2+)离子的累积过程完全符合DGT技术的理论方程;应用结果表明,水热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冠醚改性硅胶更适合作为DGT的结合相用于采集环境中的Ca~(2+)离子。  相似文献   

13.
采用键序参数方法研究了Ca~(2+)亚晶格和F~-亚晶格,表明两者均可用键取向正态分布模型描述。超离子相Ca~(2+)亚晶格稳定地维持其原fcc结构,而F~-亚晶格表现为原sc结构的随机畸变。熔融相的模拟给出了实验上难以分离的三种径向分布函数。急冷非晶相的模拟表明体系是以Ca~(2+)离子为中心的等效球的无规密堆,由于Ca(2+)与其邻近的F~-离子没有形成某种确定的构形,体系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14.
铂电极对非电对离子的瞬时响应机理可用沉淀基离子选择电极对K_(XY)<<1的干扰离子瞬时响应的“混合相形成”模式解释。瞬时讯号峰高度与M(OH)_2的溶解度和M~(2+)的水合能有关。Pb~(2+)和Cd~(2+)的瞬时讯号正峰高度与lga_M呈Nernst关系,而Ca~(2+)和Mg~(2+)不是这种情况。所有离子的平衡电位不是Nernst响应。  相似文献   

15.
在pH11.05的氨性缓冲溶液中,以乙醇为增敏剂,聚乙烯醇作稳定剂,研究了Mg-PV-CTMAB体系的显色反应。配合物在波长670~680nm处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系数为7.4×10~4L·mol~(-1)·cm~(-1);Mg;PV=1:2;0~10μg Mg/25ml符合比尔定律。本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重现性,用草酸铵掩蔽Ca~(2+)后,可作天然水中Mg的测定。共存离子影响:对8μg Mg的回收率在93~115%时,允许50μg Cr~(6+);20μgV~(5+),Mo~(6+)、Mn~(2+)、Cu~(2+);10μg Ca~(2+)Sn~(4+)、La~(3+)、Ba~(2+)、Ti~(4+)、Pb~(2+);5μg Fe~(3+)、Al~(3+)、Co~(2+)、Ni~(2+)、Zn~(2+)存在。天然水中,在取样量内,上述离子量除Ca~(2+)外均达不到,而Ca~(2+)的负干扰,用0.5ml草酸铵(1%)至少可以掩蔽100μg Ca~(2+)。  相似文献   

16.
α-石英对离体巨噬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用荧光试剂Fura-2/AM和AR-CM-MlC阳离子测定系统研究了α-石英对离体肺泡巨噬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Ca~(2+)介质中,α-石英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引起胞浆游离Ca~(2+)浓度的升高,α-石英剂量越大或作用时间增长,胞浆游离Ca~(2+)浓度升高越大,这种效应只能部分地被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所阻断.但在无Ca~(2+)介质中未观察到细胞胞浆游离Ca~(2+)浓度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通过酶活的测定、菌体内Ca~(2+)离子、细胞壁结构、细胞膜蛋白的荧光分析,对Ce~(3+)影响哈茨木霉产漆酶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得出Ce~(3+)浓度在10~(-8)g·L~(-1)时,酶活可提高87.5%,10~(-1)g·L~(-1)时抑制作用较强,酶活下降75%。高浓度的Ce~(3+)破坏了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从而抑制了菌体正常生长和产酶;低浓度Ce~(3+)仅对细胞膜和细胞壁有影响,增大了其通透性,促进了菌体产酶。菌体内Ca~(2+)离子含量的变化表明:稀土可以通过调节菌体内Ca~(2+)离子的含量来影响菌体生长和产酶。  相似文献   

18.
神经损伤区新生离子通道与异常电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在因慢性压迫而引起损伤并产生异常传入放电的神经纤维上,应用几种离子通道药物局部作用于神经损伤区或全身注射,观察受伤神经纤维传入电活动的变化。实验表明,在神经损伤后而产生异常传入电活动的背景上,K~+通道的阻断剂四乙胺(TEA)使异常放电频率明显增加;Na~+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TTX)浸润神经损伤区使异常放电活动消失;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或影响Ca~(2+)通道的Mn~(2+),La~(3+)离子,不但抑制自发的异常电活动,而且可阻止TEA,去甲肾上腺素(NA)或K~+在损伤区诱发的异常放电。相反,增加神经损伤区的Ca~(2+)浓度使放电增加。这些离子通道药物对神经损伤区的异常放电的易化或抑制作用与对正常传入神经纤维电活动的不敏感性迥然不同,提示神经损伤后发生的异常传入电活动与损伤区的轴突膜上新生离子通道有关,其中可能有新生的Ca~(2+)通道,并参与异常放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应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的电子捕获解离(ECD)技术对寡糖异构体进行识别。以麦芽七糖、甘露六糖和昆布六糖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样品中添加过渡金属离子(Na~+、Ca~(2+)、Ba~(2+)、Mg~(2+)、Mn~(2+)和Co~(2+)),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寡糖碎裂的影响。加合Ba~(2+)和Ca~(2+)后的麦芽七糖得到了相同的碎裂离子(~(0,2)A和~(2,4)A),Mg~(2+)和Mn~(2+)也具有相似的影响(~(0,2)A、~(2,4)A和~(2,5)A),Co~(2+)加合的麦芽七糖也得到了3个交叉环断裂离子(~(1,4)A、~(2,4)A和~(2,5)A),但对于加合Na~+后的麦芽七糖仅得到了一个交叉环断裂离子(~(0,2)A)。研究发现,六聚糖的质谱图的信号比相应的麦芽七糖的信号差,应是缔合的金属离子的数量不同导致的结果;区分寡糖异构体比较好的金属离子为Ca~(2+)、Co~(2+)和Mg~(2+),其中Ca~(2+)是区分寡糖异构体的更可靠的电荷载体。  相似文献   

20.
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碱金属M~+(M~+=Li~+、Na~+、K~+)或碱土金属M~(2+)(M=Ca~(2+))与稀土离子Eu~(2+)混合的β″-Al_2O_3片状陶瓷。性能测定表明,它们为在中温区具有Eu~(2+)快离子导电性;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较强绿光的多功能材料。光谱分析表明,在β″-Al_2O_3中Eu~(2+)可以占据两种位置形成两种发光中心EuⅠ和EuⅡ,其形成情况由M~+、M~(2+)与Eu~(2+)的特性共同决定,还与离子交换是否平衡有关。Eu~(2+)的最大发射波长受M~+或M~(2+)的电负性以及β″-Al_2O_3中间层的厚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