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 5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院共收治肾上腺出血性假囊肿患者 11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11例。男 3例 ,女 8例。年龄 2 7~ 49岁 ,平均 3 9岁。右侧 7例 ,左侧 4例。就诊原因 :患侧腰痛 4例 ,其中 1例有腰部钝器击伤史 ;高血压就诊 1例 ;体检偶然发现 6例。实验室检查 :10例行连续 3次测定血浆卧、立位醛固酮 ,肾素 血管紧张素 ,血皮质醇 ,2 4h尿VMA检查 ,除 1例 2 4h尿VMA增高外 ,余均在正常范围 ;血常规示轻度贫血 2例。影像学检查 :B超示 9例肾上腺区不均质实性肿物 ,可见完整包膜 ,2例肾上腺区…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AML)是一种临床很少见的良性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我院1987~1997年共收治8例.均行手术切除,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36~55岁.平均46岁。右侧6例,左侧2例。1例因右腰疼痛.肉眼血尿就诊.2例右侧腰部酸胀不适.另外5例无症状.在体检时被发现。8例患者无高血压及肾上腺分泌功能紊乱症状。二、内分泌检查8例均行血游离皮质醇、醛固酮、24小时尿皮质醇、尿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及VMA等检查.都在正常范围内。三、影像学检查KUB+IVP检查.6例肿瘤直径>4cm者在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病理检查证实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14~66岁。有高血压症状9例,其中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8例,尿儿茶酚胺升高9例。1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个月~5年。结果:术中见肿瘤位于肾门区4例,肾上极区5例,肾下极区2例,肾上腺前外上方3例。13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1例伴肝转移者行肿瘤大部切除及肝尾叶切除。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1例。术后随访12例,9例术前高血压者有7例血压恢复正常;9例无瘤生存,1例复发,2例死亡。结论: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是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生存时间取决于肿瘤是否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复发病例可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提高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年龄23~72岁,平均45岁。男15例,女27例。左侧18例,右侧24例。偶发24例,腰痛13例,高血压、心悸、头晕4例(24h尿VMA增高),库兴综合征1例。病程1个月~7年。B超、CT或MRI检查,诊断髓质脂肪瘤38例。经腰部第10或11肋间径路行开放手术单纯性切除肿瘤33例,标准腹腔镜下切除肿瘤8例,手助腹腔镜下切除肿瘤1例。结果42例中,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髓质脂肪瘤,其中伴腺瘤2例,伴肉芽肿性炎症1例。3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0.5年,未见肿瘤复发,4例因高血压误诊为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血压均恢复正常。结论部分肾上腺髓质脂肪瘤伴有内分泌功能,影像学检查是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开放或腹腔镜下单纯切除肿瘤为主要治疗方法,对肿瘤直径<3.5cm的偶发性肾上腺髓质脂肪瘤也可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过去多在尸检中发现。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例行体检的普及,临床报道有增多趋势。我院自 1993 年 10 月至 2003 年 12 月共诊治肾上腺髓性脂肪瘤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例中男4例,女 2 例,年龄 39~52 岁,均为健康体检时做B超偶然发现。其中 1 例入院后检查发现高血压,1例因腰部胀痛做B超发现肾上腺占位,1 例先发现高血压,做全面检查时 B超发现肾上腺占位。所有患者均行 CT检查,有 2例还做了MRI检查。所有患者 24 h尿儿茶酚胺、VMA、17 OHCS、17 KS均在正常范围。均无低钾血症及柯…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囊肿是一种罕见的疾病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临床上被发现的肾上腺囊肿病例逐渐增多。我院 1 990年 1月~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肾上腺囊肿1 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2例 ,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34~ 5 8岁 ,平均 42 .5岁。左侧 7例 ,其中多发囊肿 1例 ,右侧 5例。病程 1个月~ 3年。有 9例以腰部酸胀、上腹胀痛为主要症状 ,1例有腹部肿块 ,2例无症状 ,为体检时发现。1 2例患者血压正常。实验室检查 1 7-羟、1 7-酮、儿茶酚胺、VMA、肾功能均正常。 1 2例均行 B超及CT检查。B超示 :肾上腺占位病变 ,性质待定 ,1例诊为肾上…  相似文献   

7.
儿茶酚胺增多症(附9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提高儿茶酚胺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报告95例儿茶酚胺增多症的临床资料,其中嗜铬细胞瘤74例,肾上腺髓质增生2l冽。嗜铬细胞瘤组有高血压67例(90.5%),24h尿VMA增高者62例(83.8%),尿儿茶酚胺增高者67例(90.5%);影像学检查均有阳性发现。肾上腺髓质增生患者均有高血压,24h尿VMA均增高,大部分(15/16)患者尿儿茶酚胺高于正常;21例中14例B超有阳性发现。结果 74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异位嗜铬细胞瘤9例;病理及随访证实5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21例肾上腺髓质增生者中,1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单侧肾上腺切除,6例双侧肾上腺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肾上腺髓质增生。结论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重点在定性诊断,而儿茶酚胺症的诊断难点在定位诊断。肾上腺髓质增生作为独立疾病概念的建立,丰富和完善了儿茶酚胺增多症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艾司洛尔在硬膜外加全麻下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10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艾司洛尔属新型、超短效β-受体阻滞药,1988年首次报告在嗜铬细胞瘤手术中应用。现就我院自1995年3月~12月在联合麻醉(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下10例嗜铬细胞瘤手术中使用艾司洛尔的情况做一报道。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嗜铬细胞瘤手术10例,男性2例,女性8例,ASAⅠ~Ⅱ级。年龄31~63岁,平均46.5岁。术前尿VMA11.2~18.4mg/24h,平均15.5mg/24h,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二、术前准备有高血压症状患者术前两周口服酚苄明20mg,一日3次,术前3天加用  相似文献   

9.
火把花根片合至灵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几年来 ,笔者运用中成药火把花根片合至灵胶囊为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治疗组患者 30例 ,其中男 14例 ,女 16例 ;年龄 18岁~ 5 6岁 ,平均 31.7岁 ;病程 1年~ 15年 ;伴氮质血症 8例。对照组患者 2 0例 ,其中男 9例 ,女 11例 ;年龄 18岁~ 5 0岁 ,平均 30 .4岁 ;病程最长 1年~ 12年 ;伴高血压者 9例 ,伴氮质血症者 5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P >0 .0 5 )。诊断依据参照有关文献。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伴感染高血压者均积极控制感染血压。治疗组口服火把花根片 (重庆…  相似文献   

10.
<正> 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我们共施行18例小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7~14岁,平均11岁。病程1月~5年,均有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恶心等病史,6例疼痛剧烈时伴呕吐,3例向左肩部放射,发热不明显,经输液、抗生素、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4例腹痛急性发作,伴恶心、呕吐于8~14h内入院。除急性发作入院4例上腹及右上腹压痛外,其他腹部检查无阳性体征。体温都不升高,肝功、血、尿、大便常规正常,B超都提示胆囊内有结石光团。  相似文献   

11.
1994年 5月~ 2 0 0 2年 1月 ,我院施行双侧输尿管下段一期取石 35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35例 ,男 2 4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 41 .2岁。病程 1 0h~ 3年 ,平均 5 .5个月。急性少尿 5例 ,无尿 3例。术前KUB和IVP报告均为双侧输尿管下段结石 ,结石大小为 0 .5~ 1 .5cm ,结石梗阻之上均有不同程度输尿管扩张和肾盂积水 ,8例 1 1侧肾盂输尿管不显影。术前检查尿中均有红细胞、白细胞 ,1 5例BUN >7.1mmol/L ,Cr>1 30 μmol/L ,其中 3例BUN >1 4.2mmol/L ,Cr >360 μmol/L。35例中有 8例 1 0侧…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7岁,以“高血压1年余,发现左肾上腺占位2d”为主诉入院。患者近1年来发现血压高,185~160/100-90mmHg,偶尔伴左侧头部酸痛不适,自服降压药可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肾区无叩痛。既往史: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K、Na、Cl正常,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皮质醇、24h尿VMA均正常。彩超:左侧肾上腺区可见5.1cm×4.6cm大小的边界清、低回声肿物。CT:平扫左肾上腺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影以囊性为主,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孤立肾上腺极少见。我院于1992年收治1例并经手术证实,报告如下。 男,48岁。因头晕头痛、四肢无力2年,血压26/18kPa,血钾1.5mmol/L,以高血压、低血钾、肌无力拟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收住入院。入院后测血压22~26/14~18kPa,血钾1.5~2.0mmol/L,尿17-OHCS45μmol/24h,17-KS15μmol/24h,VMA60μmol/24h。头颅平片及脑CT示垂体正常。KUB、IV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带蒂肾上腺背部皮下移位术治疗肾上腺皮髓质增生的临床疗效. 方法 肾上腺增生患者20例.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6岁.高血压病史6个月~5年.临床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多血质、紫纹等15例,阵发性肌无力、痉挛、多尿等2例,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剧3例.20例均行内分泌检查,其中15例24 h尿17-羟皮质醇(17-OH)41~96μmol/24 h(正常值8~28μmol/24 h)、17-酮类固醇(17-KS)98~164μmol/24 h(正常值28~76μmol/24 h),4例香草基扁桃酸(VMA)90~210μmol/24 h(正常值5~45μmol/24 h),3例肾上腺素(E)349~463 nmol/24 h(正常值0~82 nmol/24 h)、去甲肾上腺(NE)705~1069 nmol/24 h(正常值0~591 nmol/24 h)和多巴胺(DA)2742~4478 nmol/24 h(正常值424~2612 nmol/24 h);3例血醛固酮(Ald)卧位543~720pmol/L(正常值28~139 pmol/L)、立位978~1224 pmol/L(正常值138~415 pmol/L),4例血钾2.6~3.2 mmol/L(正常值4.1~5.6 mmol/L).螺旋CT扫描示双侧肾上腺均匀性增大15例,单侧结节3例;MRI检查4例,显示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3例;131间位碘代苄胍(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检查5例,显示肾上腺增大3例.术前诊断库欣综合征1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髓质增生2例、库欣综合征-儿茶酚胺症4例.20例均采用带蒂肾上腺背部皮下移位术治疗,游离、结扎肾上腺中、下极血管,保留上极血管与膈肌相连形成蒂状结构,牵拉至11肋间皮下固定. 结果 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行双侧移位3例,单侧移位及对侧肾上腺切除1例.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出血量40 ml,未发生明显外科并发症.术后平均10 d出院.病理诊断20例均为肾上腺皮髓质增生.17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3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移位的肾上腺1.5~2.0 cm×2.0~2.5 cm,呈中、低回声,流速0.04~0.07 m/s;其中13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24 h尿17-OH、17-KS、E、NE、DA和VMA、血钾和Ald均恢复正常;4例血压、17-OH和17-KS仍偏高,再行对侧肾上腺移位或切除后,恢复正常. 结论 带蒂肾上腺背部皮下移位术是治疗肾上腺皮髓质增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们采用经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途径联合电切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共3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38例膀胱结石患者,年龄58~78岁,平均(60±8.5)岁;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8例;糖尿病2例,合并脑梗塞1例;合并泌尿系感染5例.结石直径1.5~7cm,平均(4±0.8)cm;多发结石24例,单个结石14例.  相似文献   

16.
泌尿生殖系横纹肌肉瘤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尿生殖系横纹肌肉瘤 ( RMS)临床少见。我院1 980年 4月~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 1 0例 ,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0例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2 .5~ 3岁 2例 ,1 4~ 1 7岁 3例 ,2 8~ 46岁 5例 ,平均年龄 2 4 .6岁。其中尿道肿瘤 1例 ,子宫肿瘤 1例 ,睾旁精索肿瘤 2例 ,前列腺肿瘤 3例 ,膀胱肿瘤 3例。病史 2周~ 2年。临床表现为尿频 6例 ,尿痛 4例 ,血尿 5例 ,排尿困难伴急性尿潴溜 3例 ,会阴、腰骶部胀痛 3例 ,下腹肿块 1例 ,右侧隐睾伴同侧髂窝肿块 1例。2例尿常规检查有脓细胞、白细胞…  相似文献   

17.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近4年采用CT导向超早期小骨窗微创开颅清除幕上高血压脑出血42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性2 8例,女性14例,年龄3 7~68岁。术前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最高者达2 2 5 / 180mmHg ,一般在195~2 10 / 97.5~12 0mmHg。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增进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0年至2010年36例经病理证实为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就诊原因:高血压28例,排尿终末血压升高5例,查体发现1例,腹痛就诊2例.36例均检测24 h尿香草基扁桃酸(VMA),VMA异常升高阳性率为88.9%(32/36).经腹部B超、CT、MRI及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 I-MIBG)等检查进行定位.36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行腹腔镜手术.结果 本组异位嗜铬细胞瘤单发34例,多发2例.手术切除肿瘤直径为3.4~18.2 cm.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嗜铬细胞瘤,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9例.结论 VMA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131 I-MIBG定位、定性准确可靠.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嗜铬细胞瘤也成为一种术式选择.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术后可给予131 I-MIBG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肾盂旁囊肿2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 8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们收治肾盂旁囊肿 2 3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2 3例。男 10例 ,女 13例。年龄 2 6~ 78岁 ,平均 5 5岁。囊肿位于右侧 12例 ,左侧 8例 ,双侧 3例。囊肿直径 0 .5~ 15 .0cm。临床表现腰痛、腰胀或不适 14例 ,其中 6例出现绞痛 ;血尿 4例 ,其中 1例出现蚓条状血块 ;4例伴高血压 ,血压 15 0~ 190 /95~ 12 0mmHg(1mmHg =0 .133kPa) ;5例伴反复尿路感染。 9例无临床症状者为体检时发现。 2 3例均经B超检查 ,3例为实质性弱回声 ;2 0例为囊性 ,其中5例为多发性囊肿。 18例行IVU检查 ,13例显示肾…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为临床上较罕见的良性肿瘤。我们自 1 989年 6月~ 2 0 0 0年 1 0月共收治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患者 3例 ,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3例 ,男 2例 ,女 1例 ,年龄分别为 1 8、2 6和 3 0岁。病程 3 1d~ 3年。肿瘤位于右侧肾上腺2例 ,左侧 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 1例 ,右腰酸痛伴乏力 1例 ,无症状 1例 ,均无高血压、头痛、出汗病史。体检腹部未扪及肿块。 2 4h尿VMA、1 7 酮类固醇、血醛固酮、血皮质醇均正常 ,1例尿1 7 羟类固醇偏高。B超检查提示为均一低回声实质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