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146例患者,行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术中的心率、血压变化,麻醉效果与并发症。结果:麻醉前与麻醉后各观察时间点血压、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完善。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定位准确,麻醉效果好,生命体征平稳,可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区域阻滞术在合并多种疾病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A组16例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分别给予0.3%罗哌卡因及1%利多卡因;B组16例选择L2~3或L3~4隙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5%~0.75%罗哌卡因.结果 观察心率、血压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论 区域阻滞麻醉对心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系统影响小.适用于合并多种疾病患者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3.
<正>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技术能精确定位神经,麻醉效果确切,能提供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而且该技术对血流动力学和全身的影响较全麻或  相似文献   

4.
郭平  贺蕾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5):705-708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小剂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95~98岁股骨骨折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腰丛(后路)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骶旁入路)麻醉后股骨切开内固定或全髋置换术。结果在腰丛(后路)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骶旁入路)麻醉下,术中患者均无明显疼痛,肌松效果满意,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部麻醉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具有麻醉风险小、术后功能锻炼早、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坐骨神经阻滞一直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成功的阻滞,方便手术,而且对生命体征影响很小,一直是临床麻醉中对于危重患者首先的麻醉方法。但往往由于麻醉阻滞效果不理想,而改变麻醉方法。别的麻醉方法由于对生命体征影响大而至风险较大,这一直是困扰临床麻醉的一个难题。我们对以往的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病例进行了研究,发现很多情况下很难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难以满足手术要求。坐骨神经发自于L4~S3,坐骨神经支配小腿和足部的大部分,只有前内侧小部分由股神经延续的隐神经所支配[1,2]。基于以上神经的解剖特点,我们根据坐骨神经的走行特点,结合神经探测仪的应用,大大增加了麻醉的成功率,而且容易掌握,尤其对于低级麻醉医师,该方法简单,神经干扰小,成功率高。1神经定位(1)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首先找髂后上棘和股骨大转子做标记并做一连线,在股骨大转子与骶骨裂孔做标记,做一连线,在股骨大转子到髂后上棘连线中点作一向下的垂线,该垂线与股骨大转子-骶骨裂孔连线的交点为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穿刺点[3]。(2)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首先找髂后上棘和股骨大转子做标记并做一连线,找到中点作一垂线向下4 cm的点为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穿刺点。两种方法都能很好找到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外伤性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诊拟行单侧下肢外伤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B组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局麻药均用罗哌卡因.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9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针刺疼痛消失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病人的麻醉后血压均下降,B组病人麻醉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A组:术中B组的晶体输入量,曾用麻黄碱病例数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针刺疼痛消失时间A组显著低于B组.两组病例麻醉效果确切,均无更改麻醉方式完成手术.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适用于下肢创伤性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坐骨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9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气管插管全麻,研究组实施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aO2、Sp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坐骨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可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情况及炎性反应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危重患者下肢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持清醒、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传统的阻滞方法以人体的解剖标志作穿刺定位,以穿刺针触及神经时引发的异感寻找神经,成功率较低,且易损伤神经、血管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可直观分辨出局部组织结构,并可将穿刺针置于靶神经旁,使局麻药充分浸润神经,能提高神经阻滞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20例血管外科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为腰肌间隙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为臀区入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1 Hz,起始强度1 mA,麻醉总量为1%利多卡因30 mL、0.5%罗哌卡因30 mL。结果20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客观指征明显,效果可靠,对患者各系统干扰小,对有严重合并症患者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58-3659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下肢骨折患者7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行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时间、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运动、感觉神经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运动、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DBP、S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手术中采用B超引导下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提高神经阻滞效果,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传统颈浅神经丛阻滞法用于颈部手术镇痛效果满意,但因穿刺经常会出现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Horner综合征等并发症。2002年以来,临床麻醉学相继登载了两种新的颈浅神经丛阻滞法,麻醉效果满意,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为验证二者的临床效果,笔者同时应用两种颈浅神经丛阻滞法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阻滞,以评价两种改良颈浅神经丛阻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和腰麻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中、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麻醉中、手术结束时各项观察指标均稳定;B组麻醉中SBP、DBP下降,HR升高,与麻醉前及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应用中循环稳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潘竞红  柏红 《山西护理杂志》2010,(12):3152-3153
近几年来,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麻醉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小,血流动力学稳定”。老年病人常合并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患,器官生理功能及代偿能力下降,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我院于2006年3月-2009年10月对64例老年手术病人实施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6.
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建  陶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223-3224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对30例小儿下腹部手术采用骶管阻滞麻醉。结果:该方法术中麻醉效果满意,生命体征平稳,苏醒快,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结论:骶管阻滞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适合于小儿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神经刺激仪的应用,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越来越普及。作者自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并与传统的蛛网膜下腔阻滞作一比较,以观察两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下肢骨科手术250例松止血带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肢骨手术前应用止血带以阻断患肢血运,可使术野清晰,出血减少和缩短手术时间,因此已被常规采用。但在松止血带时常可出现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甚至导致止血带性休克。为掌握其发生的规律,我们对250例下肢手术应用止血带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