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电力现货8个试点省份开展连续试运行结算,电力现货模式初具雏形。现货市场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新能源消纳。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绿色电力证书、碳市场机制与电力现货将一直共存。现行机制下,绿色电力证书与补贴捆绑,相对价格较高,市场反应冷淡;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与绿色电力证书存在双重计量的问题。本文从可再生能源保量保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的市场机制设计方案及建议。绿色电力证书制度纳入平价项目,存量项目与补贴解绑;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与电力现货市场结合开展,确保消纳指标完成。建议放开可再生能源直接参与市场,绿电交易实现多方共赢。可再生能源企业与用户进行双边绿电直接交易,建议以绿色能源企业为先行试点。最后,建立了可再生能源为中心的机制体系,并展示了体系内部相互关系,为下一步市场机制改进、促进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电力市场改革同步推进,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急剧增加.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电力市场双层优化决策模型.先是考虑风光负荷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灵活性需求的概率模型;进而建立多市场主体下考虑省间-省内可再生能源和常规能源交易的双层优化模型;最后利用KKT条件和拉格朗日对偶理...  相似文献   

3.
在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为了促进优质灵活调节电源在市场环境下的发展,以电力市场的运行特征和实际发展需求为依据,综合考虑机组调节性能和调节效果,提出基于AHP的主能量市场绩效评价体系,兼顾灵活性和经济性的要求,设计差异化的主能量市场出清机制,并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基于绩效的主能量市场与备用市场联合优化出清模型,通过与传统出清模式的对比分析,来验证该发电出清模式的有效性,最后分析可再生能源占比对运行结果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新的市场机制能综合考虑性能与成本进行电力市场出清,起到了有效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引导灵活性电源投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瑞典具备成熟的电力市场,是北欧电力市场的重要成员,研究瑞典电力领域对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瑞典全国电力装机约3949.84×10~4kW,其中水力发电占比41.5%,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29.6%,核电占比21.2%,地热发电占比7.7%。瑞典企业、能源和通讯部及其下属的瑞典能源局、瑞典电力市场督察组以及电力企业,构成了该国电力行业的主要架构。其电力交易机制以北欧电力市场的现货市场为基础,辅助服务市场和金融市场为补充。瑞典还制定了《新能源指导书》等相关能源政策,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到其能源消费总量的50%。瑞典的"绿色证书"运行机制促使可再生能源电价完全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从政治形势、商业环境、能源禀赋、地理位置等方面对瑞典电力市场进行SWOT分析,认为未来该国将日益依赖于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的供应,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以及热电联产项目将成为瑞典电力市场未来5年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灵活性不足也将成为制约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问题,而高耗能行业是我国工业部门的电力消费主体,具备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提供大量灵活性响应资源的潜力。本文概述了高耗能负荷特点及灵活性响应机理,以电解铝、水泥、钢铁等典型行业为例,系统分析了其灵活性响应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再认识工业灵活性资源的短期和长期价值,以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辅助服务市场向供需两侧平等开放,依托售电侧改革加快挖掘高耗能灵活性资源等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储能能够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储能能够显著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支撑分布式电力及微网,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储能能够促进能源生产消费开放共享和灵活交易、实现多能协同,是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促进能源新业态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宣布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对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中国电力低碳转型的关键技术。文章针对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展面临的障碍与挑战,从制度比较和需求、经济性评估和市场竞争力、电力供需平衡、空间布局和调峰能力等角度出发,对核电与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研究表明,核电将在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占主导的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核电发展一方面需要政策机制保障;另一方面必须保持自身的成本优势,主动提升机组调峰能力,积极探索市场机制参与模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核电的灵活性和成本竞争力,提升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从与电力市场匹配和结合的角度,对比分析国际可再生能源电力主要经济支持机制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从保障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就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电价及其他配套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储能是解决新能源间歇性输出的有效方案,正在成为支持能源转型的重要新兴技术。本文基于对国内储能企业调研,分析了中国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机遇,探讨了中国实现大规模储能商业模式的市场机制问题与监管障碍,结合储能行业诉求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提出支持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应避免重复可再生能源发展初期依赖补贴所产生的问题,需侧重完善健全能源与电力市场机制设计,从监管层面认可储能在能源系统中的多重价值,配合财税改革与有效价格信号,通过市场竞争降低成本、选择技术、优化能源系统,使储能得以与多种智能与灵活性能源解决方案公平竞争,得到可持续推广。  相似文献   

10.
可再生能源电力费用分摊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时璟丽 《中国能源》2010,32(2):15-18,21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电价和费用分摊政策框架,有效地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的蓬勃发展。本文从资金来源、使用范围、筹措支付等角度,对国内外费用分摊政策及实施进行对比分析,对我国现有政策实施面临的资金严重不足、税收、财务、效率等诸多问题进行剖析,并测算了近三年可再生能源电力补贴资金需求。在吸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基金管理方式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费用分摊,利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国家财政资金等多条渠道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