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某选钼尾矿中WO_3含量0.21%,为有效提高该尾矿中低品位白钨矿资源地回收利用,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丁基黄药、2#油预先脱硫,脱硫后的尾矿采用碳酸钠为pH值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ZL为捕收剂,进行1粗3扫2粗精选别可得到白钨粗精矿;将白钨粗精矿在加温的条件下,采用ZL为捕收剂,水玻璃抑制剂为主、NS抑制剂为辅,通过3精2精扫闭路试验,最终得到了WO_3含量69.09%、WO_3回收率为84.19%的较好指标的钨精矿,为该尾矿中钨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共、伴生白钨矿资源的浮选回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低品位白钨矿选厂生产中加温精选能力不足等问题,开展提高白钨粗精矿品位及回收率的试验研究,对含钨0.13%的矿样,通过使用自主研发的白钨捕收剂CK-13,工业试验取得了钨粗精矿含钨(WO3)2.55%,回收率为83.13%的选矿技术指标,白钨粗精矿品位提高了90.3%,解决了加温精选能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某含铋白钨矿石中含Bi 0.074%,含WO_30.19%,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含泥量大,且方解石较多,属于高含钙、粒度细的难选低品位白钨矿。对该白钨矿进行了大量的工艺条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87.5%条件下,以乙硫氮+丁基黄药为铋粗选捕收剂、BK-205为起泡剂、石灰和水玻璃为铋精选抑制剂,经一粗三精二扫的闭路流程,获得了含Bi 20.44%,Bi回收率为66.29%的铋精矿;调节铋浮选尾矿矿浆p H值为9左右,以水玻璃为抑制剂、ZL为白钨捕收剂,经一粗二精二扫闭路流程获得白钨粗精矿;白钨粗精矿经过浓缩加温后,经一粗三精二扫闭路流程,获得了含WO_361.62%,WO_3回收率为81.08%的白钨精矿,回收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4.
江西某低品位白钨矿WO_3品位为0.35%,矿石结构复杂,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共伴生含钙脉石矿物含量较高,属于复杂难选低品位白钨矿。为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对该矿石进行了大量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MC)为矿浆调整剂,Pb(NO_3)_2为白钨矿活化剂,Na_2SiO_3+Al_2(SO_4)_3为脉石矿物的组合抑制剂,苯甲羟肟酸(GYB)+改性脂肪酸类捕收剂(GYR)为白钨的组合捕收剂,经过"一粗三精二扫"的常温闭路浮选工艺流程可获得白钨粗精矿;在白钨粗精矿中加入水玻璃和硫化钠,将矿浆温度调至90℃,矿浆浓度浓缩至55%,搅拌1 h,再经过"一粗四精二扫"的加温精选闭路流程,最终获得WO_3品位为61.89%,回收率为63.83%的白钨精矿。  相似文献   

5.
对某高含碳酸钙钨多金属矿的铜钼铋浮选尾矿进行白钨矿回收试验研究。该浮选尾矿WO3含量为0.43%,碳酸钙含量为44.62%,是白钨矿—方解石型难选白钨矿。研究了以氢氧化钠作矿浆pH调整剂配合抑制剂水玻璃和捕收剂731的常温浮选工艺回收白钨矿,并对白钨粗精矿进行了加温精选—酸浸的试验研究,以提高钨精矿品位。最终确定采用常温浮选—钨粗精矿加温精选—钨精矿酸浸工艺流程,常温浮选闭路试验获得含WO3 4.89%、WO3回收率为84.66%的白钨粗精矿,白钨粗精矿经加温精选—钨精矿酸浸获得含WO3 63.25%、回收率78.84%的合格钨精矿。实现了该高含碳酸钙铜钼铋浮选尾矿中白钨矿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6.
广东惠东某含铜白钨矿石WO_3品位1.25%,铜品位0.15%,95.09%的钨以白钨矿的形式存在,硫化铜中的铜占总铜的95.14%。为给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按铜硫混合浮选—白钨浮选原则流程进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磨矿至-0.074 mm 68%进行1粗2精1扫铜硫混合闭路浮选,可获得铜品位5.13%、回收率93.79%的铜硫混合精矿;以碳酸钠为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ZL为捕收剂对硫化矿混合浮选尾矿进行1粗2精3扫白钨浮选—精矿1粗2精1扫加温浮选,可得到WO_3品位68.86%、回收率91.58%的白钨精矿,实现铜硫的富集和白钨矿的有效回收,可为该矿石中铜、硫、钨的回收利用提供参考,但仍需进行铜硫混合精矿的分离研究。  相似文献   

7.
栾川某低品位白钨矿由于粗选效率低,导致加温精选成本高,钨精矿质量差。试验研究了新型抑制剂CC和水玻璃及其改性化合物的选择性抑制效果,并且增加精选作业来提高白钨矿粗选品位。结果表明,新型抑制剂CC的抑制效果好,且用量小,通过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和一次扫选的闭路试验可得到品位3.12%、回收率82.87%的白钨粗精矿。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使用新型抑制剂CC并增加精选作业,白钨矿粗选品位从1.03%提高到1.96%,回收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
江西某矽卡岩型白钨矿石WO_3品位为0.26%,白钨矿大部分浸染在石英、萤石、方解石颗粒中,单体解离困难。现场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情况下采用1粗2扫常温浮选,1粗5精2扫加温浮选,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仅能获得WO_3品位为59.31%、WO_3回收率为58.64%的钨精矿。为了提高该矿石的选矿指标,试验以苯甲羟肟酸+油酸钠为白钨矿常温浮选混合捕收剂,进行了阶段磨选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情况下采用1粗2扫常温浮选,常温浮选精矿再磨细度为-0.074 mm占90%的情况下采用1粗5精2扫加温浮选,最终获得了WO_3品位为62.31%、WO_3回收率为71.62%的钨精矿,钨精矿WO_3品位提高3个百分点,WO_3回收率提高12.98个百分点,精矿指标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外某白钨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磁铁矿及少量硫化矿的矿石性质,采用"磁选除铁-白钨粗选-白钨加温精选"的选别流程回收白钨矿.试验无预脱硫作业,白钨粗选段采用Na2CO3+改性Na2Si O3为调整剂以及GYWA为捕收剂,加温精选作业采用改进的"彼得洛夫法",以Na2Si O3和NS为抑制剂,强化对脉石的抑制及对白钨矿的捕收,实现了白钨矿的充分回收.在原矿WO3品位为0.47%的条件下,获得WO3品位66.69%、回收率88.86%的白钨精矿.钨精矿中S品位为0.025%,符合钨精矿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从某铜硫选矿的尾矿中取得的试验样含钨0.18%,钨主要以白钨矿矿物存在,以及其变化产物富铁镁白钨矿,且白钨矿交代了大多数黑钨矿,仅有少量黑钨矿,由于白钨矿含有黑钨矿残晶或微细粒包裹体,因而呈现灰色。白钨矿中钨在总钨量中占比约为89.0%,分散于金属矿物、脉石矿物中占比分别约为2.0%、2.6%,钨的理论最高回收率约为89%。脉石矿物主要是云母和石英,其次是方解石、绿泥石、滑石、黏土等。针对该铜硫选矿的尾矿试样,采用浮选工艺流程,通过选用改性油酸作为白钨矿物捕收剂,小型闭路试验获得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76%的WO_3、80.40%的钨粗精矿,进一步钨粗精矿经加温精选,开路试验获得精矿品位为47.35%的WO_3、精选尾矿品位为0.12%的WO_3、精选作业回收率74.57%。  相似文献   

11.
蒋素芳 《矿冶工程》2016,36(3):55-59
对西藏某矽卡岩型白钨矿进行了浮选工艺研究。采用两段浮选工艺: 一段粗选获得高品位钨粗精矿, 二段粗选进一步保证钨回收率, 两段粗选获得钨粗精矿合并, 采用彼得罗夫法进行钨加温精选获得高品位钨精矿。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含WO3 64.32%、WO3回收率为79.04%的钨精矿。  相似文献   

12.
罗文  邵辉 《金属矿山》2016,45(7):186-188
江西某硫尾矿中有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WO3含量为0.22%。为确定该尾矿中白钨矿的回收工艺,在实验室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试样采用1粗3精3扫常温浮选,常温精矿以水玻璃为脱药剂在90 ℃下搅拌脱药,再采用1粗4精3扫加温浮选流程处理,最终得到WO3品位为67.03%、回收率为76.17%的白钨精矿。  相似文献   

13.
河南某钼尾矿中白钨的浮选回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德华  陈向 《金属矿山》2012,41(2):153-156
为回收河南某钼尾矿中的白钨,采用预先分级-+0.15 mm粗粒级再磨-1粗1扫脱硫浮选-1粗1扫1精常温钨浮选-1粗3扫5精加温钨浮选流程对该尾矿进行了浮选试验,获得了WO3品位为60.14%、WO3回收率为77.78%的钨精矿。仅粗粒级再磨避免了次生矿泥的产生和钨矿物的过粉碎,加温时加入抑制剂LY使含钙类脉石矿物得到了更好的抑制,这些手段为获得较好的试验指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河南某矽卡岩型白钨矿选矿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南某矽卡岩型白钨矿矿石性质的特点,对试样适宜的磨矿细度、浮选脱硫产品白钨矿粗选试验条件、白钨矿粗精矿精选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1段磨矿、1粗1精预先脱硫、3次粗选白钨矿、白钨粗精矿脱泥浓缩、2精1扫流程处理,可以获得WO3品位为52.15%、回收率为70.53%的白钨精矿。  相似文献   

15.
新疆某白钨矿矿物组成复杂,WO3含量为0.772%,95.85%的钨以白钨矿的形式存在,其他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白钨矿不均匀分布在脉石矿物中,以细粒为主,部分为不规则短条带状或不规则团状集合体。为高效回收矿石中的钨,在工艺矿物学分析基础上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0%的情况下,采用1粗1扫脱硫、1粗1扫常温浮钨、3次加温精选选钨、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可获得WO3品位为66.38%、回收率为83.40%的钨精矿。  相似文献   

16.
重-浮联合工艺在低品位钨矿选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传统浮选工艺选别低品位黑白钨矿能耗较高、且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问题, 提出了重-浮联合选矿新工艺, 即利用跳汰机预先抛除59.68%的废石, 再通过常温粗选-加温精选浮选, 获得了品位65.48%的钨精矿产品, 回收率达82.78%, 试验指标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湖南某矽卡岩型含硫钨矿资源,矿物组成复杂,有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和萤石。为了高效开发利用该资源,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4 000 g/t模数为2.8的水玻璃对矿浆浓度为50%白钨精矿1调浆1.5 h,然后进行连续4次常温空白精选,可有效提高白钨精矿WO3品位;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情况下1次开路浮选脱硫,脱硫产品1粗2扫5精、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选白钨矿,选钨尾矿1粗2扫5精、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选萤石,最终获得了WO3品位为58.26 %、回收率为92.89%的白钨精矿,以及CaF2品位为98.36%、回收率为89.85%的萤石精矿。闭路试验流程是该矿石低耗、高效开发利用流程。  相似文献   

18.
孔朝鹏  陈臣  孙伟 《矿冶工程》2020,40(6):42-46
对河南某白钨矿伴生高钙萤石进行了综合回收试验研究。以其白钨粗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反浮选预先脱除碳酸钙、再综合回收萤石的新工艺流程,使得伴生萤石资源得以高效回收利用。使用水玻璃作为预精选萤石抑制剂、氧化石蜡皂作为粗选捕收剂、酸化水玻璃和ATM作为精选抑制剂,经过一预一粗七精浮选流程,得到CaF2品位93.95%、回收率24.15%的萤石精矿。依据实验结果进行了50 t/d的半工业试验,得到萤石精矿平均品位90.52%、平均回收率21.82%。  相似文献   

19.
柿竹园黑白钨混合精矿常温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WO3品位36%左右的黑白钨混合精矿进行了常温浮选分离试验研究。以氢氧化钠为调整剂、水玻璃和硫酸铝为组合抑制剂、CYW-29为捕收剂,采用一粗一精两扫浮选闭路流程,最终得到了WO3品位30.30%、回收率38.68%的黑钨精矿和WO3品位42.04%、回收率61.32%的白钨精矿。为期2个月的工业试验指标为黑钨精矿品位33.31%、回收率25.44%,白钨精矿品位40.78%、回收率74.56%,成功实现了工业应用,为同类型混合钨精矿常温浮选分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某低品位白钨矿石浮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辉 《金属矿山》2015,44(1):58-61
江西某低品位白钨矿石WO3品位为0.21%,90.48%的钨以白钨矿的形式存在。白钨矿不仅品位低,而且嵌布关系较复杂,浮选回收难度较大。为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粗3精3扫常温浮选,常温精矿浓缩至浓度为50%~60%,再加温至90~95 ℃,搅拌、解吸60 min后采用1粗3精3扫加温精选,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处理该试样,最终取得了WO3品位为68.19%、回收率为74.68%的钨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