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分析其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制定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中医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观察表等临床调查表,逐一询问、检查、记录调查对象的情况。结果98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证素的分析结果显示,涉及的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肝、心、胃、心神、肺;其中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湿、痰、热、阳亢、血瘀、气滞、血热、寒、水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脾与湿、痰、气虚相关,肾与气虚、阴虚相关,肝与阳亢、阴虚有关,湿与脾、痰、气虚相关,痰与脾、湿相关,阳亢与肝、热、血虚相关,气虚与肾、脾、血虚、阳虚相关,血虚与热、气虚,阳虚与气虚,阴虚与肾、肝、血虚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病性特点为本虚标实,病位主要涉及肾、脾、肝。初步总结出本研究98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出现的主要证型为肾气阴两虚证、肝阳上亢证、脾肾阳气虚证、肝肾阴血虚证、痰湿困脾证、脾虚湿困证、气血两虚证、阳气虚证,还可见血瘀、气滞、水停等兼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素与季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证素辨证学》中证候辨证常见证量表制作四诊信息诊断量表,于1年时间内收集符合血脂异常诊断标准的临床病例528例,以24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节点,按收取病例时间分为春、夏、秋、冬四组,判定中医证素,分析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素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研究中共出现病位证素19个,常见病位证素为肝、肾、脾、心。共出现病位证素22个,常见实证病性证素为湿、气滞、阳亢、血瘀;常见虚症病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精亏。病位证素为脾、肝、胃、表、肌肤、经络、心神,病性证素为风、寒、燥、水停、气虚、阳虚、阳浮、阴虚、津液亏、精亏、动风在不同季节发生率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位证素肝、肾、肌肤、筋骨,病性证素气滞、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证素贡献度分值在四季分布不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患者中医病位证素脾、肝、胃、表、肌肤、经络、心神,病性证素风、寒、燥、水停、气虚、阳虚、阳浮、阴虚、津液亏、精亏、动风在不同季节发生率不同。病位证素肝、肾、肌肤、筋骨,病性证素气滞、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证素发展程度有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两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每一位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表现进行辨证,并对辨证结果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95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辨证结果共计81种,经过拆分后共获得24个证候类型,其中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肝火炽盛证、肝胃不和证、脾虚湿阻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胆郁痰扰证和痰热内扰证。提取证候要素共计17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肝、脾、肾、胃、心、胆、肺;病性类证候要素10个,分别为气滞、气虚、热(火)盛、湿阻、痰阻、阴虚、气逆、阳虚、血虚和血瘀。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证候类型较多,涉及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病位类证候要素涉及5个脏与2个腑,以涉及肝、脾的证候最为多见;病性类证候要素虚实均有涉及,实以气滞最多见,虚以气虚最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辨证分型标准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临床科研共享数据采集系统"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证候要素的临床分布特征。结果经过聚类分析将一般症状聚为25类,舌象聚为6类,共涉及证候要素17个;经过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因子19个,共涉及证候要素15个。综合以上结果初步提取病位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胞宫、肝、脾、肾、胃、心神和胆;病性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气滞、血瘀、阳虚、气虚、湿、热和血虚。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病位胞宫、肝、脾、肾、胃、心神和胆相关性较高,与病性气滞、血瘀、阳虚、气虚、湿、热和血虚相关性较高,其中以气滞、胞宫、血瘀、脾、肝、阳虚、气虚、湿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睑板腺管疏通术联合中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及与之相关或合并的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的16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临床表现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严格的中医辨证分型;对其中单纯型睑板腺功能障碍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睑板腺管疏通术+中药+滴眼药治疗;对照组给局部滴眼药治疗.对其中与MGD相关或合并的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人工泪液消炎眼药水+睑板腺管疏通术+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人工泪液消炎眼药水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分别进行各自的方差分析比较.结果 对于单纯型睑板功能障碍者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远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94.3%和45.7%.对于与MGD相关或合并MGD的干眼症,治疗组可以大大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有效率分别是93.3%和28.9%;结论 睑板腺管疏通法是治疗单纯型MGD和与MGD直接相关、合并的干眼症的有效措施之一;脾肾阳虚、气虚,水湿不化、湿浊中阻于胞睑是MGD和与之直接相关或合并MGD的干眼症的痛机;脾肾阳虚是干眼症临床分型之一;在治疗上采用睑板腺管疏通术联合人工泪液滴眼和中药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对30例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肺>肾>心神>心>肝的趋势.证型分布虚实夹杂证呈气血亏虚>邪热壅盛证>脾肾阳虚,痰饮内停证>脾肾阳虚>痰饮扰神证的趋势;虚证呈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的趋势;实证较少,主要为痰瘀阻滞证.结论 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基本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痰饮、热盛等;病位证素是脾、胃、肺、肾等;证候分布是脾胃气血两虚证、气血亏虚邪热壅盛证等.  相似文献   

7.
李丹  邵祥芸  赵敏 《环球中医药》2020,13(3):384-388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探讨失眠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治疗失眠症相关文献,收集统计失眠症中医证候并提取证素信息,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1)共检出文献653篇,符合要求317篇,整理后规范证名得到44种中医证候,其中以心脾两虚证、痰热内扰证、肝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等频次较高。(2)证素组合规律中以两证素、三证素、四证素组合为主。(3)在单一病性证素中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等频次较高;病位证素以肝、心、脾、肾等频次较高。(4)在证素组合时以热(火)+肝、气虚+血虚+心+脾、热(火)+痰、热(火)+阴虚等频次较高。结论失眠症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为主,病位主要以肝、心、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证素特征及其与血浆内皮素(ET)、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相关性。方法按照中医四诊方法采集11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四诊资料,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浆ET、血清SOD水平,釆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中医证素与血浆ET、血清SO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1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常见病位证素分布依次为肾脾肝心胃,常见实性证素依次为寒血瘀湿热气滞,常见虚性证素依次为气虚阴虚血虚阳虚阳亢。男性胃、血虚、阳虚、阳亢证素总权值较女性低,湿证素总权值较女性高(P0.05)。老年肝证素总权值明显低于中年、血虚证素总权值高于中年,中年心证素总权值高于青年(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T为肾、血瘀、热证素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1、2.72、1.38),SOD为胃、湿证素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51、0.43)。结论肾、脾、肝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位,实性证素主要为寒、血瘀、湿,虚性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血虚。当患者血浆ET升高时更容易出现肾、血瘀、热的病理变化,当血清SOD降低时更容易出现胃、湿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常见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消化性溃疡相关文献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对证型、证素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常见的证型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瘀阻胃络、肝胃郁热等,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胃、脾、肝、胃络,常见的病性证素为气滞、热、阳虚、血瘀、气虚、阴虚、气郁、湿。结论: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临床分布类型较多,证素辨证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证素分布特征及组合规律,阐释其中医病机及证候特点,为该病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6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运用证素辨证方法,探究其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常见病位证素为肾、胞宫、心神、肝;常见病性证素为气不固、气虚、气滞、阳虚、气陷。病位多为两脏器、三脏器组合,以肾+心神、肾+胞宫多见。病位+病性证素组合以肾+心神+气不固最常见。与肾相关的证候还可见肾气虚、肾阳虚、肾阳气虚、肾阴虚;与肝相关的证候为肝郁气滞;与肝、肾二脏相关的证候为肝肾阴虚;与脾、肾相关的证候为中气下陷、脾肾气虚。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病位主要在肾,涉及胞宫、心神、肝;病性以虚为主,重要病机为气不固。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CNKI、VIP数据库,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研究文献,进行中医证候、证素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5篇,报告病例16358例,报道中医证候46种,常见的证候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郁脾虚等;证素15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胃、脾、肝,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热、湿、阴虚等。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以肝胃不和和脾胃虚弱最多见,主要病位在胃、脾、肝。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证素辨证法探讨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不同性别患者的证素分布特点。方法纳入1584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依据其临床资料提取证候,通过证候辨证素量表,采用证素辨证法分析其病位、病性证素的分布规律及证素组合规律。结果 1病位证素:总体病位证素积分依次为脾、肝、肾、胞宫、肺、胃;男女患者对比,女性患者脾、肝、胞宫的积分较高(P0.05,P0.01,P0.01),男性患者肺的积分较高(P0.01);女性患者最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肝(91.79%、84.24%),男性患者最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肾(95.65%、76.33%);2病性证素:总体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湿、气虚、阴虚、痰、气滞、阳虚、水停、血瘀、热、阳亢、血虚;男女患者对比,女性患者湿、气滞、血瘀、血虚、寒的积分较高(均为P0.01),男性患者痰、热、阳亢的积分较高(均为P0.01);女性患者最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湿、痰、气滞(94.05%、93.32%、84.39%);男性患者最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湿、痰、气虚(99.52%、99.03%、80.19%)。3组合规律:将每位患者各自的证素积分进行排序,最终整合出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脾虚、阴虚夹瘀、痰湿内阻、胃肠腑热六种类型。其中脾虚湿阻所占总体比例较大(19.13%);女性患者肝郁脾虚类型的比例较大(20.62%),男性患者痰湿困阻类型的比例较大(30.43%)。结论女性患者以脾、肝、湿、痰、气滞、寒为主,治疗上重视疏肝理气解郁,男性患者以脾、肾、肺、湿、痰、气虚、热为主,治疗上应重视清热化痰。此外,基于证候辨证素量表的证候辨证体系为中医学临床量化辨证流程提供了思路,是促进中医学研究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痰证"患者中医证素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146例MS痰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MS痰证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痰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以及MS痰证中医证素与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MS痰证常见病位为肝、肾、脾;常见实性病性为湿、热、气滞、血瘀;常见虚性病性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2)MS痰证患者痰证素积分与腹围、HOMA-IR、LDL-C、BMI相关;(3)脾与BMI呈负相关,湿与BMI呈正相关;肾、气虚与FPG呈正相关;气滞与TC呈正相关;血瘀与TG呈正相关;肝、热、气虚、阴虚、血虚与HOMA-IR呈正相关,脾与HOMA-IR呈负相关。结论 MS痰证病位主要在肝、脾和肾,呈现虚实夹杂的特点;痰的病理程度及病位、病性与临床理化指标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现代期刊文献为基础,结合现代统计学方法,对风湿性关节炎(痹证)中医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组合规律进行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并建立痹证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构成痹证的证候要素有20个,病性证素以湿的频率最高(42.61%),其次为寒、阳虚、血瘀、热等;作用靶点主要是肾(46.09%),其次为经络、肝。病性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最为常见,两者累计构成比为70.43%。证候靶点以单一靶点、两靶点和无明确靶点为主。单一病性证素中以阴虚、血瘀、阳虚呈现的频次高,分别为31.25%,25.00%,18.75%。肝肾阴虚证在单病性证素和证靶结合型中出现率较高,其余为散在型。两病性证素中阳虚+寒、气虚+血虚、寒+湿、湿+热、精亏+血虚、痰+血瘀的发生率较高(10%)。两病性证素与证候靶点组合类型中肾+阳虚+寒、经络+寒+湿、经络+湿+热、肝+肾+血虚+精亏频次高。三病性证素中风+寒+湿、阳虚+寒+湿、阳虚+湿+热的发生频率高。在三病性证素组合中,主要证型为脾+肾+阳虚+寒+湿、肾+阳虚+湿+热、经络+风+寒+湿、经络+风+湿+热。四、五病性证素与作用靶点的组合规律较单一病性、两病性及三病性证素相比更为复杂且分散。结论:从文献分析看痹证主要病性证素以湿、寒、阳虚为主,其次是血瘀、热,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肾、经络、肝。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严重创伤合并肺挫伤轻症患者中医证素中病位与病性证素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重症医学科及急诊创伤科收治的132例严重创伤合并肺挫伤轻症患者,参考朱文峰《证素辨证学》中“简化计量”方法,逐一提取证候表现,分析严重创伤合并肺挫伤轻症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应用SPSS22软件中的频次和聚类分析法对证素进行处理。结果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112例患者,共总结出中医证素26个,其中病位证素9个,病性证素17个,出现频率最高的病位证素为肺,其次为胸膈、表、肝、胆、脾、胃、肾、大肠。病性证素中血瘀的频率最高,其次为痰、气滞、饮、气虚、风、寒、湿、血虚、阳虚、阴虚、津亏、动血、毒、血寒、燥、血热。结论 通过对严重创伤合并肺挫伤轻症患者中医证素特点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新型辨证论治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取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通过临床调查获取的8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127个四诊信息,采用聚类分析对获取的症状组合进行诠释,提取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共获取44个症状组合,经初步分析、诠释发现存在肝肾阴虚、肝气郁结、肾阳虚、脾气虚、肾阴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肝、肾、脾、心、胆、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阴虚、热(火)、气虚、血瘀、阳虚、血虚、气滞、湿、痰等。结论:通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寐的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型规律,总结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查阅不寐(或失眠)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9.0数据软件对证型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数分析。结果不寐的常见证型为心脾两虚、肝气郁滞、肝火扰心、阴虚火旺、痰火(热)扰心、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常见病位证素为心、肝、脾、肾、胆、胃等;常见病性证素为火、气虚、气滞、阴虚、血虚、痰、血瘀、阳亢等。结论不寐的中医证型分类数目较大,证素辨证对临床辨证的概括性较好,能更有效的规范辨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的中医证素特点,初步揭示晚期胃癌的中医病理特性。方法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观察126例晚期胃癌患者的症状、体征,分析各个证素的频数分布及证素积分。结果晚期胃癌的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肾、胆、肺、大肠、小肠、胞宫、心、脑(神)、膀胱,其中胃、脾、肝和肾所占比例均>50%。晚期胃癌患者病位证素积分中,脾与胃证素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肝、肾、肺、胆、大肠、小肠证素与脾(t值依次为5.053、4.815、4.465、3.938、4.730、4.278)、胃(t值依次为7.126、6.699、5.679、5.484、6.255、5.604)证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血虚、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其中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病性证素与气虚(t值依次为3.338、4.664、5.998、6.046、6.024、6.116、6.225、5.889、5.727、5.767、4.718)、血虚(t值依次为2.021、3.402、4.540、4.625、4.688、4.892、5.025、4.843、4.738、4.792、3.936)病性证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晚期胃癌中医病位证素主要集中在脾、胃、肝和肾,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血虚,但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也是不可忽视的病性证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搜集2008—2018年有关GERD中医证候研究的文献,对其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9篇,报道病例19326例,报道证候分型36种,文献中引用的辨证标准有12个。GERD最常见的证候分型是肝胃郁热、肝胃不和、气郁痰阻、脾胃虚弱、中虚气逆及脾胃湿热证;相关证素20个,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热、气虚、痰、湿、气逆、血瘀等,主要病位证素为胃、肝、脾、胆等;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与反流性食管炎(RE)之间中医证候分布存在差异(P 0. 0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GERD证候分布也存在差异(P 0. 01)。结论GERD中医证候以肝胃郁热、肝胃不和、气郁痰阻证最为多见;证素以气滞、热、气虚、痰、胃、肝、脾等为主。GERD的中医证候分布在不同临床类型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患者中医证素特征。方法采用"证素辨证"方法 ,提取患者病位、病性证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本病的中医病理特征。结果 UACS病位证素肺频数显著高于表、肝、胃;病性证素痰频数显著高于热、气滞、湿、寒、饮、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并且只有肺和痰两个证素平均积分超过150,为重度病变。结论 UACS核心病位在肺,可兼表、肝、胃;病性以痰为主,寒热虚实互见,肺气郁而生痰是UACS的核心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