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光轴转环直线移动式无级变速器的弹流润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轴转环直线移动式无级变速器的弹流润滑分析燕山大学亓家祥,杨育林一、前言光轴转环直线移动式无级变速器,由于其结构简单,变速方便、在电线、电缆业及纺织等行业中广泛应用。但工作时若传动件间润滑不良,将导致传动失效。反之如果使传动件工作在弹流润滑状态下,不...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摩擦传动弹流润滑理论分析与牵引机理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零件表面牵引力和表层内应力场的研究,而且利用这一方法来分析零件的抗疲劳强度。分析多种设计参数对零件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了壁面附近的滑动对摩擦传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钢球平盘式无级变速器的弹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及其公式,计算球盘传动的最小油膜礅工和膜厚比,并针对一台PIV-KS型钢球平盘式无级变速器的支承轴承“散架”故障,分析其传动的润滑状况,找出故障原因。  相似文献   

4.
应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及其公式,计算钢球行星无级变速器的最小油膜厚度和膜厚比,并通过实例分析影响润滑状况的因素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车用无级变速器工作机理、性能的概述,结合实际应用状况,对车用无级变速器专用油的性能要求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钢球锥轮式摩擦无级变速器中钢球与锥轮的接解点进行了分析,利用哈姆洛克-道森的点接解全膜弹流理论,推导出了接触点的最小弹流油膜厚度公式,为摩擦无级变速器接触点的润滑状态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CVT)传统夹紧力控制中夹紧力不合理造成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滑移的CVT夹紧力控制方法;建立了变速器动态滑移模型;设定了滑移因子来对目标夹紧力进行修正,并设计了滑移因子模糊控制器;最后为了验证所设计的夹紧力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与传统夹紧力控制系统的对比道路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滑移的夹紧力控制方法相对传统的夹紧力控制方法响应迅速,超调量小,较好地实现实际夹紧力对目标夹紧力的追踪,并且有效地减小了夹紧力,提高了CVT的传动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多盘式无级变速器传动件间的接触进行了分析,利用道森-希金森的线接触等温全膜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推导出了接触点的最小弹流润膜厚度公式和一组相关的无量纲参数。为多盘式无级变速器接触点的润滑状态的设计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蜗杆传动的弹流润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有枕  孟惠荣 《机械设计》1999,16(10):24-25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属非均匀线接触问题,若采用完全数值解方法求解油膜厚度,则非常困难。本文将采用前人已总结出的膜厚公式,再进行一些必要的数学处理,来近似求解蜗轮副的油膜厚度,并找出其在啮合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澄宙 《齿轮》1991,15(4):30-36
  相似文献   

11.
叶明  程越  舒红 《中国机械工程》2012,(5):585-589,594
通过对机电控制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结构的分析,提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搭载机电控制CVT的传动方案。根据传动方案,分析了系统的主要工作模式;根据系统结构,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式切换过程中基于CVT速比控制的模式切换策略。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了系统模式切换控制仿真模型,并进行了纯电动/混合驱动模式切换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与传统切换方式相比,能大大降低系统冲击,提高模式切换品质。研究结果可为机电控制CVT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Hamrock B J &Dowson D的点接触弹流润滑(EHL)的设计理论,提出一种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EHL设计方法,推导出传动元件接触点的当量曲率半径和滚动速度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恒功率输出时变速器传动元件的受力,并作出相应的曲线。得出传动元件为点接触时接触区油膜厚度和膜厚比的变化规律。实例表明,选用Ub-1油,当传动比大于0.2时,膜厚比为5~7,传动元件在接触区处于弹流润滑状态。  相似文献   

13.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的改进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国内现有的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纯机液控制系统改造为电液比例控制系统。通过分析液压系统的实现过程,建立了液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控制方案。同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系统模型基本上能够反映液压控制系统的实际工作状况,这为液压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分体式V带无级变速器传动功率不足的原因,验证了影响传动功率的几个重要公式,得出了在分体式V带传动无级变速器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公式和限制使用的公式,并对限制使用的公式进行了修正,使其适用于新型V带无级变速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车辆CVT液压系统功率匹配控制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V-bel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系统压力、流量和功率特性的仿真模型;对车辆行驶循环下的CVT功率特性进行了仿真和功率匹配分析,提出了减小液压系统功率损失、实现系统功率匹配的方案;进行了双联泵供油的CVT液压系统功率匹配控制的方案设计、动态建模和仿真分析。计算表明,采用的双联泵功率匹配系统能有效提高CVT液压系统效率。研究结果为CVT液压系统的节能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确定目标夹紧力、设计控制算法和验证传动可靠性三个方面,对无级变速器夹紧力控制中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澄清了绝对安全系数与相对安全系数在概念上的混淆,指出错误地采用相对安全系数法不能保证夹紧力的可靠性。分析了惯性力矩和计算流程对主动轮扭矩计算误差的影响,给出了主动轮扭矩的正确计算方法。提出了夹紧力控制算法的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了夹紧力通用复合控制算法。实验分析了速比控制对夹紧力的耦合作用,指出低速重载工况下为防止金属带打滑必须限制速比变化率。分析了最容易引起金属带打滑的工况,对车辆从冰面打滑状态突然进入水泥路面的行驶过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夹紧力控制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无级变速器冷却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首先确定了整个冷却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案;然后在考虑整机和局部能量损失特性、冷却压力控制阀工作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冷却系统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仿真计算和整车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冷却系统可以随发动机转速的不同实现较优的整机和局部冷却流量分配,并可以满足各种极限工况的冷却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废旧轿车无级变速箱再制造工艺碳排放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层次关联分析理论与碳排放系数法相结合的再制造工艺碳排放量化方法。对无级变速箱再制造工艺过程的碳排放特性进行分析,定义了再制造工艺系统边界,将系统内多种碳源进行归类分析,构建了多层次碳排放要素之间的关联矩阵,并结合碳排放系数法进行基本碳源建模,提出无级变速箱再制造工艺碳排放量化方法。基于碳排放评估的角度对无级变速箱的再制造工艺进行研究,并以带轮盘激光修复工艺为例,验证了所提出碳排放量化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无级变速箱带轮盘激光修复工艺过程中,设备碳排放是总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其他碳排放影响因素,扫描速度对设备碳排放以及总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直母线锥盘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带的轴向偏移。阐述了传统控制方法的弊端:传统曲母线锥盘与金属片产生角点接触,在传动比i=1附近传动比变化不连续;在传动比i=1时,预置带的轴向偏移量只能使带的最大偏移量减小到未调整时的50%~60%。提出复合母线锥盘,锥盘母线与金属片侧边共轭,既完全消除了金属带的轴向偏移,又与直母线锥盘具有相同的接触强度,提高了无级变速器的传动能力,扩大了无级变速器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效率优化算法的不完整性,以整体效率最优为目标设计最佳工况点求解算法,制定基于功率需求的传动系统整体优化控制策略,将满足功率需求的最高效率点作为基本控制目标,以实现最佳经济性;当功率需求超出传动系统功率范围时,将当前车速下的最大输出功率点作为控制目标,以实现最佳动力性;求解液力变矩器理想状态切换线,制定实际切换控制线。试验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控制策略降低油耗近3%,起步加速时的变矩器闭锁时间缩短11%,最大输出功率提高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