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内固定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囊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2007年6月,9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囊内骨折的患者按随机对照试验设计,47例行内固定术,43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24~48个月,平均(28.0±18.0)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价根据Harris评分法进行评分,综合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平均住院日、下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总的医疗费用、再手术、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内固定组平均住院日、下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医疗费用、再手术和并发症明显高于全髋置换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低于全髋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全髋置换组无明显差别。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囊内骨折优于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骨折内固定术予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而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5 d时,试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8.0%,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7月期间收入院160例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分别行不同手术治疗,其中行微创髋关节置换术60例为观察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控制血糖(胰岛素).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3.854、2.731,P<0.001、P=0.008),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5.360,P<0.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出现感染3例、关节脱出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20.0%(χ2=4.043,P=0.044);术后3、6、12、24个月,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31、4.177、5.184、7.669,P=0.008、P<0.001、P<0.001、P<0.001)。结论 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7例新鲜移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髋关节置换组40例、内固定组37例(采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第3、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内固定置换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床活动时间显著少于内固定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2.50%)显著高于内固定组(72.9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率(7.50%)显著低于内固定组(24.3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新鲜移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较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更好的效果,但是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大、住院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2014年1—4月接诊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采取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50例(髋关节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35例(股骨头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年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于术后1年,比较临床疗效优良率。结果髋关节组手术时间(123.58±21.34)min,明显比股骨头组手术时间长(76.86±13.26)min,术中出血量(428.12±65.60)m L、术后引流量(164.94±25.63)m L,明显多于股骨头组(229.45±35.86)m L、(97.56±19.43)m L;髋关节组术后优良率78.00%,明显高于股骨头组54.28%(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手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髋关节组活力、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结果均明显高于股骨头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为显著,而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更小;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股骨颈骨折具体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等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经验.方法 2002年10月-2005年1月收治的199例(207髋)初次全髋置换,其中46例(46髋)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新鲜骨折31髋,陈旧性骨折15髋.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股骨颈骨折置换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和评分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期间最后一次Harris评分: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84.1±8.6)分,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评分(85.8 ±7.6)分.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未见明显假体位置不良.新鲜和陈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组各有1例患者脱位.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及并发症少和功能恢复快的特点,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不仅能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治疗198例高龄(≥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其中关节置换组102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内固定组96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评价比较。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长于内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内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 54%(23/102),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 71%(17/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关节置换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 86%(7/102),内固定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 75%(18/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空心钉内固定术均能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远期疗效中更具优势,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在临床加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笔者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采用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60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对两种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内固定组明显增加,而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则明显少于内固定组。置换组术后6、12个月的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6.7%、90%,内固定组分别为85.4%、77.1%,置换组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上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法,将11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A组)或内固定术( B组)治疗。结果 A组与B组相比,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A组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恢复更快、疗效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使用PFNA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进行随机选取,将2014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上述患者分为A组以及B组,对比相关情况指标,比如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Sanders 优良率。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B组患者低,并且Sanders优良率高于B组患者,上述差异经统计分析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经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结论对于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使用PFNA进行治疗能够提高Sanders优良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使用价值广泛。  相似文献   

12.
髋臼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髋臼骨折大多系高能量钝性损伤,其治疗极富挑战性,必须注意合并损伤,并相应调整手术治疗时机。细致的X线检查对这些损伤的成功处理非常重要;骨折的准确分型有助于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尽可能地解剖复位和患者的早期活动是临床治疗成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evaluate a multidisciplinary fracture liaison service (FLS) to improve osteoporosis treatment and secondary fracture prevention for patients after vertebroplasty.Methods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of consecutive vertebroplasty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20. FLS began in December 2016 allowing for before-and-after comparison. Statistical analysis included patient demographics and procedure characteristics. Proportion of patients evaluated by the FLS clinic and treatment modification were evaluated. Opt-in versus opt-out referral strategies were compared.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scans or vitamin D levels within 3 months before or after vertebroplasty were assessed. Time to ev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secondary fracture occurrence.ResultsThere were 137 vertebroplasty patients, 39 before FLS and 98 after FLS, included. Only 15% of all patients were already being treated in a bone health clinic. Of those referred and evaluated by the FLS, 73.0% had their osteoporosis treatment modified. Patients evaluated by the FL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scan or a vitamin D level drawn (P < .001 for both). The opt-out referral was more effective with a 75.0% referral rate (P = .71). Secondary fracture of any kind occurred in 23.4% of all patients. Time to event analysis demonstrated a trend toward a reduced risk of secondary spinal fractures in the fracture prevention group with an adjusted hazard ratio of 0.39 (0.13-1.11, 95% confidence interval).DiscussionA multidisciplinary FLS can be implemented for patients after vertebroplasty to evaluate osteoporotic risk factors and optimize osteoporosis therapy, both of which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preventing secondary vertebral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4.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肱骨近端有移位骨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对肱骨近端骨折有移位的174例患者,进行Neer分类,122例二部分骨折和8例三部分骨折行三叶草钢板内固定,30例三部分骨折和3例四部分骨折行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10cking proximal hunerus plate,LPHP)内固定,而5例三部分骨折和6例四部分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humeral head replacement,HHR)。结果内固定术后所有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肱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未出现松动、脱位等现象。所有病例均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Neer二部分骨折、多数三部分骨折及一些四部分骨折可采用钢板内固定,而部分三部分骨折、多数四部分骨折可根据情况一期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2例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01~2011-03本院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为高处坠落伤.所有患者跟骨骨折行外侧切口钛板螺钉内固定术;对外踝骨折,4例采用空心钉外固定,其余8例采用术后石膏外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2例患者随访时间12~18月,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评价:非常满意10例,满意2例,无出现外踝疼痛,肿胀等现象.结论:单纯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是临床少见骨折类型,虽然经过积极治疗后,能获得满意效果,但临床医师应重视此类型骨折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对6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6个月~3年(平均1.5年)随访,优33例,良22例,一般5例,差1例。优良率90.2%,疗效满意。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能有效地恢复踝关节功能,术中准确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股骨髁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 1996年 6月—2003年 6月手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 38例,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38例全部骨性愈合,按Merchan等提出的评定标准评定:优 12例,良 20例,可 4例,差 2例。优良率 84. 2%。结论 合理选择内固定器材、坚强固定和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可提高疗效,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正确处理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Weber的方法按照腓骨骨折的高低将踝关节骨折分为A ,B ,C三型。A型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 ,B ,C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2 8例中优 2 4例 ,良 3例 ,差 1例。优良率达 96 % (2 7/2 8)。结论 正确处理腓骨下段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保持正常的腓骨长度、踝穴结构 ,对踝关节骨折良好愈合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地震伤高龄股骨骨折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采用心里、手术、中药、跨学科的康复综合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80例患者手术后切口Ⅰ/甲,CR片骨折对位对线好,无褥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膝关节无僵硬、肢体肌肉无萎缩,功能康复明显提前。结论对地震伤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采取心里、手术、中药、跨学科的康复综合治疗是必须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军训胫骨应力骨折并发急性骨折25例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胫骨应力性骨折并发急性骨折的 X线表现。方法 对军训胫骨应力性骨折并发急性骨折 2 5例的 X线进行分析。结果  X线特征为胫骨内后 (外 )侧见骨膜增生和 (或 )骨痂形成 ,均系不完全骨折 ,骨折线起源于骨膜增生和 (或 )骨痂高度的中间平面 ,自内后侧向外前方向延伸 ,多数累及增生骨膜和 (或 )骨痂 ,对位对线良好。结论 根据 X线特点 ,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对应力性骨折并发急性骨折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