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沉积-沉淀-水合肼还原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石墨(graphite)、酸化石墨(graphite-H)负载的Pt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对肉桂醛选择性加氢生成肉桂醇反应的催化性能,并对该催化剂进行多晶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拉曼光谱、N2 吸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结果表明:3种制备的催化剂中,负载Pt后氧化石墨烯被水合肼还原生成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表面Pt的含量较低,所得Pt颗粒的粒径最小,具有最高的肉桂醛转化率;RGO 含有较多的酸性含氧基团C-OH 及COOH,有利于肉桂醛的C=O吸附,因此Pt/RGO具有最高的肉桂醇选择性.此外,还考察了Pt/RGO 催化性能与温度、氢气压强、反应时间的关系.实验表明,最佳反应温度为85℃,时间为3h,H2 压力为2.0MPa.  相似文献   

2.
肉桂醛选择加氢制肉桂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催化剂活性组分、裁体、助剂、催化剂前驱体的筛选和加氢机理等多方面综述了肉桂醛选择性加氢制备肉桂醇的催化剂研究,指出了肉桂醛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研究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在分子筛和纳米碳管上的择形加氢规律;研究廉价易得的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及常压固定床连续加氢工艺;应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择形加氢机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Co-B/SiO2非晶态催化剂,测定了其在液相肉桂醛(CMA)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以及不同反应时间内CMA的转化率和对肉桂醇(CMO)选择性。研究表明:(1)Co-B/SiO2非晶态催化剂中,最佳Co负载量为ω=3.7%,反应3h后,CMO的得率可达到78.7%,此时,CMA的转化率为93.3%,对CMO的选择性达83.3%;(2)Co-B/SiO2非晶态催化剂的热处理晶化导致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显著下降;(3)Co-B/SiO2非晶态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其他Co-基催化剂,包括晶态Co-B/SiO2、Co/SiO2和Raney Co催化剂。通过动力学研究以及催化剂的系列表征,如ICP、XRD、DSC、SEM、XPS等,初步讨论了Co-B/SiO2催化剂优良催化性能与其非晶态结构及表面电子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贵金属-壳聚糖催化苯乙酮不对称转移加氢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天然手性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负载到SiO2上后,再络合M(Pd、Pt、Pu和Ph)金属,制得了多相手性加氢催化剂M-CS-SiO2.在空气氛围下,以异丙醇为氢源,考察了M-CS-SiO2对苯乙酮不对称催化氢转移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了活性金属(Pd、Pt、Rh和Ru)、载体(ZSM-5、β、MCM-41、SiO2),及钯的前驱物对多相手性加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CS-SiO2对苯乙酮不对称转移加氢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加氢性能和对R-1-苯乙醇的对映选择性;Pd的前驱物对Pd-CS-SiO2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较小;载体对Pd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很大;在苯乙酮不对称转移加氢反应中,Pd-CS-β分子筛对R-1-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可达到65.7%.  相似文献   

5.
超声处理对非晶态Co-B催化性能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超细Co-B非晶态合金催化肉桂醛(CMA)液相选择性加氢制备肉桂醇(CMO)为目标反应,考察超声波预处理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并根据催化剂系统表征,如XRD,TEM,SEM,XPS,DSC,BET等,对超声波预处理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研究发现,控制以应时间为1.5h,则不管是新鲜的Co-B还是经过不同时间超声波预处理后的Co-B非晶态合金,其对肉桂醇的选择性均可达到100%,但超声波预处理对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以28kHz的超声波处理Co-B非晶态合金时,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CMA加氢反应中的吸氢速率、CMA的转化率和CMO的得率均显著增加,主要归因于超声波的分散作用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加;但超声时间过长(<20min),却又可导致对催化活性的抑制作用,归因于超声波空化产生的局部高温以及微射流的冲击使催化剂颗粒团聚,导致比表面积下降。  相似文献   

6.
关注环保、降低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芳烃加氢催化剂的开发已成为清洁柴油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乙二醇化学还原法和沉淀法制备了Pt/MCM-41、Pt-0.4PVP/MCM-41和Pt-5PVP/MCM-41催化剂。通过BEI、、XRI)、TEM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对萘加氢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勺Pt/MCM-41和Pt-0.4PVP/MCM-41催化剂相比,Pt-5PVP/MCM-41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这归因于适量PVP的加入导致催化剂Pt粒子的平均粒径较小和高度分散在载体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波分散与化学还原法结合,以氯铂酸为前驱体,石墨为载体制备了Pt/C(含Pt质量分数为5%)催化剂基底,通过XRD和循环伏安法进行了表征,并以乙醇电化学氧化为探针反应,对所得Pt/C基底的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研究了不同焙烧、还原温度及分散介质中醇/水比等因素对Pt/C基底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与水体积比为2∶1作为分散介质,于空气中400℃焙烧后得到的Pt/C基底具有铂多晶的特征伏安曲线,对乙醇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说明所制备的Pt/C基底与铂多晶表面相似,完全可以替代纯金属铂,从而可进一步制备成本较低、活性组分少、催化活性高的铂基双金属表面修饰电极催化剂(另文报道).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负载型纳米NiB催化剂,以肉桂酸加氢反应为模型,考察载体(γ-Al_2O_3、SiO_2、TiO_2)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载体γ-Al_2O_3具有较好的分散镍活性组分的作用,在多次循环使用后催化剂活性组分流失较少.负载型NiB/γ-Al_2O_3催化剂在肉桂酸加氢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此外,催化剂套用次数越多其活性反而越高,连续反应3次后肉桂酸的转化率可达75.0%,其加氢产物的选择性仍然保持在100%.通过系列表征,发现其最主要的原因可归为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载体孔道中的活性组分纳米NiB逐步暴露所致,更重要的是载体γ-Al_2O_3能够有效抑制活性组分的流失和团聚.  相似文献   

9.
负载型Co—B/SiO2非晶态合金用于乙腈加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以Co-B/SiO2非晶态合金为催化剂用于乙腈加氢生成乙胺的研究,考察了此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与RaneyNi以及其他类型的催化剂比较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通过对该催化剂的一系列表征,阐明了类金属B的修饰有利于乙腈加氢反应的特性以及引入载体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剂活性中心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固相法合成纳米Ni粉,通过XRD、XPS、TEM、SEM和IR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Ni粉进行掺杂贵金属Pt、Pd改性,以肉桂醛选择加氢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固相法合成的纳米Ni粉为高纯度、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24 nm。对纳米Ni粉和改性的纳米Ni粉的催化加氢性能的考察结果显示,上述催化剂催化肉桂醛加氢反应的催化能力表现为:Pd掺杂的纳米Ni粉纳米Ni粉Pt掺杂的纳米Ni粉。  相似文献   

11.
以磷酸、拟薄水铝石、硅溶胶为原料 ,以正二丙胺为有机模板剂 ,采用水热法合成SAPO 11分子筛。以SAPO - 11分子筛为酸性载体、以贵金属为加氢活性组分制备出了双功能催化剂。以正十二烷为模型化合物 ,在高压微型反应装置上进行了长链烷烃在Pt M/SAPO 11催化剂上的加氢异构化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助剂M促进的Pt M/SAPO 11催化剂 ,当正十二烷的的转化率为 90 %时 ,异构化选择性可达到 90 %,单甲基十一烷是主要的异构化产物。  相似文献   

12.
以偏铝酸钠和硅溶胶为主要原料,采用无导向剂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分子筛NaY, 利用离子交换反应, 采用NH4NO3溶液将NaY转化为NH4Y分子筛.以NH4Y为载体,通过蒸气浸渍法制备了CuY催化剂.采用XRD、TEM、BET和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将CuY催化剂应用于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考察了载体粒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晶粒影响了孔结构,尤其是间隙孔的形成,进而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当粒径约500 nm时,晶粒间隙孔恰好有利于DMC的形成,此时CuY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活性,DMC基于甲醇的时空收率、甲醇转换率、DMC选择性分别为273.1 mg/(g·h)、6.5%、72.1%.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掺杂的石墨相碳化氮载体(RGO-g-C_3N_4),制备了负载型双金属Pd-Pt/RGO-g-C_3N_4催化剂,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吸附-脱附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系统表征,并成功将其应用于光催化苯甲醛的选择性加氢反应。考察了RGO的掺杂量、载体的掺杂类型、负载型金属种类等对该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RGO掺杂量为1%(质量分数),Pd-Pt(n_(Pd)∶n_(Pt)=1∶1)合金负载量为3%(质量分数)时对反应的选择性最高,催化效果最好,苯甲醛催化加氢制备苯甲醇的收率高达81%。研究证实了负载型Pd-Pt/RGO-g-C_3N_4催化剂可以成功实现醛的光催化选择性加氢制醇,并有效克服传统的光催化反应效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南科学》2016,(11):1879-1883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取的生物油含水含氧量高,具有黏度大、热值低、腐蚀性强等特点,不适宜直接作为燃油使用,因此,需要将生物油经加氢提质成高品质的液体燃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油模型化合物糠醛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催化加氢机理进行研究.通过湿法浸渍制备了一系列Si-Al分子筛负载的不同Cu含量的催化剂,并与Cu/C、Ni/Si-Al、商业Pd/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载体、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糠醛加氢生成糠醇的反应中,Cu基催化剂具备最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以氟碳表面活性剂(FC4)和Pluronic F127在酸性乙醇溶液中形成的胶束作为模板制备具有明显的介孔孔道结构的聚合物(RF),然后以400 oC碳化后的材料(C-400)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Pt制备得到催化剂Pt/C-400。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对载体和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油-水双相体系对其亲疏水性测试。研究表明,制备的Pt/C-400金属颗粒分散均匀,孔径尺寸均一,介孔孔道结构明显,具有一定的表面两亲性。该催化剂在硝基苯催化加氢生成对氨基苯酚反应中,硝基苯的转化率和对氨基苯酚的选择性可分别达到94%和76%,中间体苯基羟胺(PHA)的选择性明显高于负载量为5%的商业化Pt/C催化剂,表明两亲性表面催化剂有助于中间体从活性位点的脱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反应传质阻力,从而提高了反应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肉桂醛作为一种典型的α, β-不饱和醛,其选择加氢常被用作模型反应来研究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然而,如何获得兼具高活性及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具有很大的挑战.铂基催化剂由于具有较高的活性常被用作肉桂醛选择加氢的催化剂,但是,传统方法制备的负载型单金属铂基催化剂,无论是对C=C双键加氢还是C=O双键选择性均不高.近年来,研究人员从电子效应、协同效应以及空间效应等出发,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高性能负载型铂基催化剂用于肉桂醛的选择加氢.本文将对近3年负载型铂基催化剂在肉桂醛选择加氢中的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分析和梳理,希望为进一步合理设计高催化性能的铂基催化剂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制备三丁基锡氢化物、肉桂酰氯及高分子载钯催化剂Pd(Ⅱ)/γ-Al2O3,研究了Pd(Ⅱ)/γ-Al2O3对三丁基锡氢化物还原肉桂酰氯制备肉桂醛反应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催化条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负载法制备了Ptm^Au/C催化剂(m代表Pt/Au原子比),通过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透射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催化剂对甲醇电催化氧化反应的活性.考查了Pt/Au原子比和活性炭载体的预处理方式对甲醇电催化氧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t0.05^Au/C对甲醇氧化的催化性能明显强于Pt/C催化剂;Pt/Au原子比越小,其催化活性相对越高;与未处理的活性炭相比,经过HNO3和HCl处理的活性炭负载Pt0.05^Au后,其电催化活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SBA-15为载体,采用双溶剂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纳米银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样品催化CO选择性氧化性能,以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负载量为5.76%的Ag/SBA-15催化剂在CO选择性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Pt/GAC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冷凝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H2PtCl6·6H2O为前驱体,颗粒活性炭为载体,采用乙二醇还原法制备Pt/GAC催化剂,并用于催化氧化冷凝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活性组分Pt负载量为1.5%、焙烧温度为350 ℃、NaOH与Pt的物质的量的比为6∶ 1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40 ℃和常压条件下,催化剂投加量为13.33 g/L和反应时间为2 h,冷凝废水中85%以上的乙醇被氧化,而且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冷凝废水中80%以上的乙醇可被氧化,其催化活性仍然达到80%以上.该种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粒径约为5~15 nm,活性组分Pt以Pt0的形式在载体表面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