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东 《吉林水利》2021,(8):55-58,62
为解决辽宁省水利大数据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基于云技术通过两层服务架构支撑现有业务系统的迁移和应用部署来打通水利数据管理系统中数据孤岛、 融合各类水利数据资源、 形成智慧水利的核心数据建设目标.该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了数据服务、 分析计算、 决策分析、 智能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并为推进和驱动水利流程创新、 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甘郝新  陈晓武  舒强 《人民珠江》2011,32(6):61-63,66
水利数据中心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工程。各级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和基础有其互通性。从水利数据中心的总体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基本功能等方面,设计了一个水利数据中心的框架,并对数据中心设计开发过程中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给出基本的应对策略,对各级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工程数据中心是实现水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数字化移交的关键。借鉴国内外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及先进软件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对水电工程数据中心总体构架、信息模型、编码体系、数字化移交等关键技术的规划与建设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要求和原则。工程数据中心的总体结构将由基础平台和业务应用及在线服务两大部分构成;信息模型依据ISO15926等基础技术资料建立,采用面向对象的内容存储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建设工程项目工期紧、管理数据来源多、管理模式多样、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基于GIS与BIM技术各自的优势,建立基于GIS+BIM技术的数据中心,研发了建设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工程BIM模型、GIS数据、倾斜摄影数据、工程管理数据等多源数据的集成,为建设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工具。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型水电站数字化和智慧化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一个能整合水电站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中心系统,混合数据库存储服务平台的引入为数据中心存储能力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文提出了基于混合数据库的存储服务平台框架,包括数据分类架构、混合数据库存储架构,统一数据服务平台架构等,并详细阐述了混合数据库存储服务平台的内部核心模块功能和处理...  相似文献   

6.
海量异构数据对传统架构的大坝运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挑战。云架构技术具有数据处理速度更快、数据运用更全面、资源节约更经济的应用优势。文章阐述了基于云架构的大坝运行安全监测系统总体业务流程、云架构设计、数据流程和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为水库大坝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江南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确保灌区水利工程运行安全且长久充分发挥效益,结合灌区工程建设与管理实际,研发桐庐江南灌区数字化平台。该数字化平台主要应用系统、信息数据中心、应用支撑体系以及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系统。应用系统包括灌区场景分析大屏建设、灌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移动看板的建设,开发新建应用,深度集成已建应用。信息数据中心包括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共享交换、数据服务以及大数据分析。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包括五统一服务的接入、智慧灌区“模型库”建设以及业务支撑组件的建设。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系统主要为政务云资源的部署。基础及配套工程包括灌区水量、水质、视频、渡槽安全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智慧调度中心的建设。数字化平台从灌区的需水、用水、放水、节水管理需求出发,进一步推动江南灌区的主要业务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基本实现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撑灌区的需求研判、用水管控、配水调度、防汛抗旱、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长江科学院信息化规划(2013—2017年)》确定了今后5a信息化建设目标与3项建设任务,并确认云计算平台在科研条件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对科研业务能力提升的直接推动作用。简述了《规划》主要内容和基于虚拟化、资源池化技术的云计算平台的建设思路;介绍了综合数据中心的体系架构与数据类别;重点论述了基于云计算平台开展的管理信息化、科研信息化和智慧流域前期研究的技术路线、方法与手段;给出了科研信息化的云框架,并说明了智慧流域与物联网、大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新技术应用将会对提高水利科研核心竞争力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新形势下黄河防洪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需求,研发了基于黄河流域三维地物地貌服务平台的防洪工程维护管理系统。系统采用三层体系架构,逻辑上分为基于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层、应用服务层、应用表示层;主要包括工程基础信息管理、工程维护决策支持、工程维护动态管理、多媒体信息管理、安全监测及涵闸安全评估等子系统。  相似文献   

10.
数字时代对承载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提出新的挑战。大规模集成性应用与云计算云应用成为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数据中心机房成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基础条件。为满足数字化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从大规模集群式机柜的部署与智能化管理入手,详细阐述水利数据中心机房选址与布局、供配电系统、暖通系统、消防系统的设计,并且从投资角度与其他企业数据中心进行比较。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成本符合当前同类项目的造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丰满智能水电厂生产数据中心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和通信标准,以"纵向分层,横向分区"总体原则进行生产数据中心架构搭建,汇聚I、II、III区各生产业务系统数据,打通各业务的数据流与业务流并通过智能水电厂CIM模型关联生产实时数据和管理结构化数据的关系,逐步建设全景式数据中心,通过充分考虑实时和关系数据库提供的机制,实现可配置、高效的数据跨区同步功能,最终实现全厂数据共享互动化、二次系统设备网络化和数字化、生产数据信息平台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了工程运行调度新模式并集成实现。基于Hadoop搭建工程运行调度大数据服务平台,基于数字地球构建了工程运行调度可视化仿真系统,基于云服务架构建立工程运行调度应用支撑平台,以主题、组件、知识图为牵引建立了工程运行调度应用支撑库,基于数字地球和应用支撑平台构建了工程调配水一体化数字水网,基于平台、数字水网、组件、知识图搭建了工程运行调度主题业务应用,实现了运行调度业务主题化云服务。该模式技术理念先进,应用灵活方便,适用性强,可为工程运行调度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水利信息化建设中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问题,在江苏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采用云计算技术。介绍云计算与云GIS的概念与基本特征,以江苏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例,阐述云GIS平台的总体设计与架构,分析虚拟化和移动数据采集与同步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江苏省水利云GIS平台的建成,可为江苏各级水利部门提供全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航片、水利地理信息数据等数据服务;高效能服务器、海量数据存储等基础设施服务;基于水利专网提供各种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的平台服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支撑学校教学、科研和办公的基础设施。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应用系统和服务器的数量不断增加,导致数据中心面临系统管理复杂、资源利用率低和数据备份困难等问题。针对传统服务器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巨大优势,并以南昌工程学院为案例,提出了基于VMware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具体解决方案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实现各类检查信息的有效收集流转,以及各类台账的规范化编制,利用物联网、云服务等先进信息技术,以海塘智慧管理能力提升为目标,打造瓯飞工程智慧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由水闸安全监控系统、劳务管理信息平台及安全智慧管控系统三部分组成。基于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遵循基于J2EE技术体系或基于Microsoft.net的技术体系,采用组件化、动态化的软件技术,利用一致的可共享的数据模型,按照多层技术体系设计,通过一体化企业级平台的应用集成,应用于PC端浏览器和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了自动化监控,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运行状况,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水文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超  王威 《人民长江》2018,49(5):31-35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水文行业在水情采集、分析、业务处理等方面产生的数据量急剧膨胀,突发性汛灾情的频发使得各水文领域应用系统对调用数据的时效性和并发性要求越发严苛,现代高效的水文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随之变得更加迫切。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在海量异构数据的高效存储、处理、数据挖掘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气象、国土等行业已落地应用,但水文行业目前尚未有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先例。综合水文大数据的特点和目前浙江省水文中心私有云建设现状,创造性提出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混合云水文数据中心架构设计,以满足海量水文数据高效分布式采集、融合与分发,同时为水文数据的挖掘分析提供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7.
建设年代久远的引水工程,监测感知和数据共享不足,业务支撑能力欠缺,信息化管理手段有限,难以全面掌控工程运行情况。为提升引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实现高效节能安全运行,需系统全面开展数字化建设。以深圳市引水工程为例,采用统一大数据基础库、综合监测平台、GIS平台的一数一源机制;利用数据融合集成ROMA平台,实现不同业务系统数据交互和业务流转;依据集约建设适度冗余原则,构建实用可靠的业务功能架构体系;通过全面现场调研重点突破协同推进,迭代跨系统供水调度闭环流程;遵循微服务架构规范,提供系统可扩展支持,可为其他系统提供共享服务;基于统一可视化引擎,利用区级共建共享BIM模型库。结果显示:引水工程管理系统的各应用场景能保持数据一致,不同系统、模块之间数据和业务功能可以互通,且涵盖多层级用户需求,工程全景展示立体直观。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技术和方法,实现多层级一体化的引水工程相关业务信息化管理,减轻相关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应急事件应对能力,实现引水工程设施的安全高效运行,为更好地完成引水工程任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持续推进水利科研信息化进程,开展了水利科研云计算平台体系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明确了管理云、科研云、办公云、综合数据中心及智慧流域研究平台支撑这5项应用需求;采用主流的X86系统架构,运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池化的技术路线,完成云平台结构设计;在统计现有设备使用率和各项应用预期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得出平台资源池的规模并确定设备档次;汇总VMware等主流软件调研成果,比选确定了云操作系统。并就水利科研云平台的云运行模式、云存储模式、云安全问题开展技术研讨。按照设计,云平台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并得到有效使用,有关应用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利地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与成本高昂等问题,文章在信息化建设中采用云计算技术解决上述问题,并以辽宁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验证了云技术的可行性与科学性。首先介绍了云计算技术与云GIS技术的特点给出GIS平台的整体架构,然后以信息虚拟化技术与移动数据采集与同步技术为例,分析了辽宁水利云GIS平台实际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给出了辽宁水利云GIS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意义。结果显示:建设辽宁水利云GIS平台有利于辽宁省内各级水利部门高效获取水利信息,包括全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水利地理信息数据、高分辨卫星遥感影像及航空拍摄影像;可为辽宁省内各级水利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并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应用系统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20.
研究数字孪生工程网络构架下的用户交互模式以及可视化引擎渲染技术,在泵站数据中心化管理体系下,研究GIS+BIM+监测数据的数据融合,形成泵站工程数据底板。基于数据底板以及水利专业模型建设可视化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综合管理、智能巡检功能,并基于降水预报模型以及体积反演逼近法实现泵站联合调度下的积淹模拟,完成四预应用功能。平台的部署应用提高泵站综合决策管理水平,为智慧水利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