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雷  李明  汪恂 《中国橡胶》2014,(21):32-34
针对武汉市沙湖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在低温条件下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做出相应调整,提出了优化方案。在冬季低温时通过将污泥浓度提高到3 500 mg/L、内回流比上调为180%、曝气池DO提高至4.5~5.5 mg/L等措施,可强化A2/O工艺在低温条件下的脱氮效率,平均出水NH3-N、TN浓度分别为4.9、12.5 mg/L,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2.
赵白恩  王维红  康增彦 《净水技术》2023,(12):97-102+182
新疆某污水处理厂进入冬季后出水氨氮、总氮(TN)超标。通过在线数据和相关指标的跟踪检测分析显示:工业废水占比提高,进水TN超标,加之较低的温度导致微生物活性降低,生物脱氮功能受到抑制,是出水氨氮和TN超标的主要原因。此外,水解酸化池氨化反应不彻底,氨氮转化去除率低也是出水TN、氨氮超标的重要原因。文中针对相应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改进措施,优化调整后的出水氨氮和TN均值分别为5.47 mg/L和11.92 mg/L,达到排放标准,无超标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3.
张惊宇  孙乐  程岩  李昕  胡钰彬 《广东化工》2023,(9):182-183+198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严酷的气候条件极大程度影响区域内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和设备的运作,低温通过降低污水厂污泥活性,削减有机物去除率和脱氮除磷效果,因此寒冷地区污水处理厂的保温设计及运行维护管理区别于其他地区污水处理厂。为保障寒冷地区污水处理厂在冬季能够正常的稳定达标运行,本文探讨了冬季低温环境对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带来的影响,并根据目前高寒地区污水处理厂的保温设计、保温措施和冬季运行管理方式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崔天怀  程军 《水处理技术》2023,(10):141-145
冬季低温是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最大挑战之一,通常会引起出水超标、污泥膨胀、处理水量不足等严重问题,污水处理厂一般采取工艺参数调整加以应对,然而实际结果表明当水温低到一定程度时常规手段仍难奏效。以陕西省某县城污水处理厂工艺改造为例,提出了通过深挖系统潜能强化脱氮除磷,同时结合芽孢杆菌优势菌种的改造思路,实现了在进水温度仅有5℃、持续时间超过40 d的极限条件下的稳定处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在进水温度13.2℃条件下仅用12天启动调试成功,随着水温进一步降低系统保持稳定,平均出水COD、NH4+-N、TN、TP分别为:19.49、0.095、11.24和0.188 mg/L,稳定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A类;吨水处理能耗和药剂成本分别降低约12%和60%。达到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为同类型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超标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做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处理策略。造成出水氨氮超标的原因较多,若想得到有效处理和控制,要结合污水处理厂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使其能够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某改良型Carrousel 2000氧化沟工艺生物脱氮除磷效果,提出保障出水达标优化建议,通过实际运行资料及污染物沿程变化取样监测,分析脱氮除磷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氧化沟工艺出水TN、TP浓度有超标风险。氧化沟中沿程DO的质量浓度为2~5 mg/L,存在过度曝气现象,且实际进水碳氮比为2~5,影响了缺氧区的脱氮效果,造成二沉池出水和回流污泥NO3--N浓度较高,导致厌氧区释磷效果差,影响生物除磷效果。建议采用间歇曝气技术对该污水处理厂进行优化运行,在提高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少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某乡镇新建市政污水集中处理工程,设计近期规模6 000 m3/d,由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以及配套污水管网等组成,污水处理厂出水经人工湿地进一步处理后排放河道,总排放口出水水质执行地表水准Ⅱ类标准。针对该工程排放标准较高、冬季低温稳定运行难度较大等特点,设计污水处理厂采用多级AO-MBR+臭氧催化氧化的工艺流程,人工湿地采用水平潜流湿地与温室大棚相结合的形式。工程建成后已连续运行6个月,总出水COD、NH3-N、TN、TP月均浓度范围分别为12.9~14.4、0.16~0.43、6.77~8.77、0.06~0.08 mg/L。介绍了该工程工艺流程及主要构筑物工艺参数、池型布置及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西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COD、氨氮、总磷3项水质指标,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提高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V类,在升级改造期间,为了满足山西省该河流断面水质考核达标,解决出水氨氮超标的问题,对其进水水质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出水氨氮超标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应急处理建议及措施,以供发生类似现象的污水处理厂参考。  相似文献   

9.
市政污水处理厂运行中,常见氨氮超标问题,影响处理效果。因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手段,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超标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氧化沟中试装置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际污水处理厂沉砂池出水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了低温运行条件下微孔曝气氧化沟中试装置脱氮除磷效果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温低于11℃时,试验装置的脱氮除磷效果明显变差,并分析了硝化和反硝化效率不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运行调整措施与建议,其结论对同类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改性填料强化A^2/O工艺处理低温市政污水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向好氧池投加改性填料的方法,提升A^2/O工艺低温条件下的脱氮能力及CODCr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在冬季水温为10~12℃的条件下,生化系统对CODCr、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3%、99.6%和79.7%,出水水质达到了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2.
改性填料强化A~2/O工艺处理低温市政污水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向好氧池投加改性填料的方法,提升A2/O工艺低温条件下的脱氮能力及CODCr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在冬季水温为10~12℃的条件下,生化系统对CODCr、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3%、99.6%和79.7%,出水水质达到了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3.
段小燕 《山西化工》2023,(3):208-209+215
污水处理厂来水氨氮浓度的不确定性,易导致出水指标发生波动,甚至超标。如出水水质超标,将面临高额处罚。通过投加次氯酸钠,可快速去除出水氨氮,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厂冬季低温运行期间主体生化处理工艺中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生物除磷效率显著下降,常常遇到氨氮、TN、TP难以稳定达标的问题。河北省某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设计总规模为5.0万m3/d,其中新建部分设计规模为3.0万m3/d,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890—2012)中的A标准。该污水处理厂面临进水水温低、碳源利用率低、排放标准高等难题。新建部分采用“多段多级AO+二沉池+高效沉淀池+V型滤池+臭氧接触池+接触消毒池”组合工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各出水指标稳定达标。其中,出水CODCr、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13.8±2.6)、(7.1±1.2)、(0.10±0.05)mg/L,直接运行成本为1.36元/m3。该组合工艺在低温条件下具有工艺成熟稳定、运行操作简单、出水效果好等优势,特别适用于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文中介绍了该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概况、工艺流程及特点、主要设计参数,分析了其运行效果、经济指标,可为类似高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实际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CAST工艺脱氮效率不高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改良的CAST工艺,在主反应区中增设独立的缺氧搅拌段,合理分配每周期的时间,充分利用原水中的碳源提高系统脱氮性能,TN去除率最多可提高19.4%,出水TN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考察了冬季低温条件下不同系统的脱氮情况,反硝化菌较硝化细菌对温度更加敏感,水温降到12℃时,反硝化效果受到明显影响,水温降至10℃以下时,硝化反应难以进行彻底,通过增加微生物浓度可改善低温下的脱氮效果,但是系统MLSS质量浓度不宜超过7 000mg.L-1。针对冬季低温提出适宜的运行模式,在MLSS质量浓度为(6 130±367)mg.L-1,曝气165 min的条件下可满足出水TN达到一级A标准并且沉淀较充分出水清澈。  相似文献   

16.
山东某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业废水和少量生活污水,因进水水量水质变化较大,进水和出水均超标较多。为了确保出水达标排放,新建调节池、事故池、芬顿池、臭氧接触池等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后,CODcr、BOD5、SS、NH3-N、TN、TP去除率分别提升42.87%、92.71%、87.27%、52.34%、60.41%和63.63%,出水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7.
河南某县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收集该区生产废水及部分城区生活污水,进水以有机类工业废水为主,占比在70%以上,且进水水质波动大、氮磷等污染物浓度高。污水处理厂设计近期规模2万m3/d,远期规模4万m3/d。针对进水特点,生化段设计采用改良A2O+MBR工艺,并设置双缺氧池及两级硝化液回流以强化脱氮除磷。出水指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其中出水TN参考《河南省辖海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1/777—2013),TN≤15 mg/L。冬季低温期3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出水COD、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4.26%、98.77%、87.76%、95.19%,出水水质全部优于设计出水标准,该工艺对水质冲击有较好的承受能力。本工程运营成本为1.47元/m3。  相似文献   

18.
CAST工艺在寒冷地区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宇  邵蓊  姚敬博 《辽宁化工》2008,37(5):344-347
介绍CAST工艺应用于大连市老虎滩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特点及设计参数,在低温条件下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分析了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老虎滩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温度6.8~8.3 ℃条件下,CAST工艺对城市污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指标达到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排放B级标准.在北方冬季低进水温度条件下,采用CAST处理城市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以天津市2座典型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为对象,对出水水质检测与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分析,解析其提标改造前景。结果表明,2座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可生化性较差,不利于生物反硝化过程。出水A厂中COD、SS含量较DB12/599-2015超标严重,分别是标准的1.4倍和2.3倍;B厂NH3-N和TP较DB 12/599-2015超标严重,分别是标准的4.2倍和2.3倍。结合水处理工艺,建议A厂增加臭氧氧化工艺及过滤池或其他深度处理工艺以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COD;B厂可通过投加除磷剂、优化生物脱氮工序来实现出水达标。  相似文献   

20.
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利用设置在厂区内处理量为100 t/d的中试装置进行试验,分别探讨了水温、p H、溶解氧、停留时间与出水氨氮的关系。结果显示曝气池水温变化范围为11.0~15.5℃,p H保持在7.0~7.5,在曝气充足情况下未见出水氨氮超标现象(均小于8 mg/L)。通过提高溶解氧,可以有效提高氨氮去除率,出水氨氮能够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而当溶解氧降低至1 mg/L以下,则会影响出水氨氮达标。停留时间为10~14 h对出水氨氮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