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目的实验观察不同亚治疗剂量吡喹酮对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抗原(GACA)水平的影响。方法 Kato-Katz 法粪检确定10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口服5mg/kg、10mg/kg、20mg/kg 剂量吡喹酮和安慰剂。采用 McAb-Dot-ELISA 法分别检测服药前、服药后2h、8h、24h 和48h 患者血清 GACA 水平。服药前后检出率变化采用 X~2检验。结果 3个实验组服药后2h 检测血清 GACA 水平,平均较服药前上升3个滴度,后渐下降;至服药后48h,血清 GACA 水平仍高于服药前1个滴度。血清 GACA 检测敏感性,可由服药前的82.7%提高到服药后2h 的100%(P<0.05)。对照组48h 观察期内,血清GACA 水平波动在1个滴度范围内,检测敏感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口服不同亚治疗剂量吡喹酮均能有效升高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血吸虫 GACA 水平,并显著提高血清 GACA检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目标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 对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从极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靶剂量.在增加剂量过程中,应用美国JAEGER TOENNIES体容积描计仪随访患者肺功能指标,主要指标包括SR eff、Reff、FEV1、FEV1/FVC、PEF.结果 20例慢性心衰患者在早期小剂量增加酒石酸美托洛尔过程中出现SR eff升高(P〈0.05);服药至目标剂量后SR eft与服药前SR eff无变化(P〉0.05);维持服用目标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1个月后的SR eff较服药前SR eff有下降趋势.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服用目标剂量的酒石酸美托洛尔不会增加气道阻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亚治疗剂量吡喹酮对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抗原(GACA)水平的影响。方法KatoKatz法粪检确定10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口服5mg/kg、10mg/kg、20mg/kg剂量吡喹酮和安慰剂。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DotELISA)分别检测服药前、后2、8、24和48小时患者血清GACA水平。服药前、后检出率变化采用χ2检验。结果3个实验组服药后2小时检测血清GACA水平,平均较服药前上升3个滴度,后渐下降;至服药后48小时,血清GACA水平仍高于服药前1个滴度。血清GACA检测敏感性,可由服药前的82.7%提高到服药后2小时的100.0%(P<0.05)。对照组48小时观察期内,血清GACA水平波动在1个滴度范围内,检测敏感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口服不同亚治疗剂量吡喹酮均能有效升高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血吸虫GACA水平,并显著提高血清GACA检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甲苯咪唑是一种广谱驱虫剂。作者对该药驱狐鞭虫效果进行了实验。12头自然感染狐鞭虫的犬,用10%甲苯咪唑颗粒剂治疗,每头犬的服药剂量为100毫克/天,棍于食物中,连续饲喂3天。治疗期间观察药物副反应,在治前和服药后连续7天粪检,并作虫卵计数。  相似文献   

5.
选择的病例是经皮内反应或环卵沉淀试验阳性,及直肠活检或粪检发现虫卵的慢性感染者。将病人随机分组进行双盲试验,分别用三个不同剂量即1×20毫克/公斤体重、2×20毫克/公斤体重、3×20毫克/公斤体重,每个大组又分服药组和安慰组,均采用一天疗法。医学监测包括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的体征和各种实验室检查等,按规定在治疗前,周内完成,服药后1~3天后复查。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上海第十一制药厂生产的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1,530例。男819例,女711例;慢性血吸虫病1,443例,晚期血吸虫病87例。吡喹酮总剂量均为60mg/kg体重,分2天6次餐后半空腹服药。治疗结果无副作用者905例(59.2%)。一般  相似文献   

7.
对127例感染各种肠道蠕虫者,给予口服双萘羟酸噻嘧啶进行治疗。第一组,顿服10毫克/公斤一次;第二组,剂量同上,连服3天;第三组,20毫克/公斤/天,连服2天;第四组,剂量同第三组,连服3天。服药后,采用Kato、Stoll定量方法、Graham胶纸拭肛法及分离幼虫法进行粪检。对钩虫和鞭虫感染者,服药后收集24小时的粪便进行淘虫,连续4天。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3名健康欧洲男性志愿者体内研究了氯喹的药物动力学及其副作用。受试者每日口服预防剂量氯喹100mg(基质,下同)连续25天,停药15天后继服治疗剂量氯喹:总剂量25mg/kg分3天服(第1,2天10mg/kg,第3天5mg/kg)。服药毕随访30天。服药的前40天受试者不住院,每周一次报告各种副作用并作体检。在第18,21,24,31和3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时辰化服用开博通和波依定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12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时辰化服药组)64例,开博通25~50mg,6∶00前顿服,波依定5mg,12∶00服用。B组(常规服药组)58例,8∶00顿服开博通和波依定,剂量同A组。采用台式血压计定时测量服药前和服药后3天、1周、3周的24小时每两小时各时点的血压。结果①A、B两组服药后3周末,与服药前比较,24小时各时点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②)3周末A组治疗后与B组治疗后比较,A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小,谷峰比值0.71,B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谷峰比值0.45。结论时辰化服用开博通和波依定可有效、平稳地控制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的血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去非罗齐用药剂量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 ,将 12 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 ,低剂量组患者用吉非罗齐 6 0 0mg/d治疗 ,常规剂量组患者用吉非罗齐 12 0 0mg/d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 4周、8周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 ,服药 4周常规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 ,与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低剂量组仅甘油三酯下降 (P <0 .0 5 )。服药 8周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1)。此结果提示 ,用低剂量吉非罗齐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虽然强度偏弱 ,但副作用少 ,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肯尼亚的印度洋沿岸地区对恶性疟病例用体内和体外试验测试了中度免疫人群用标准剂量氯喹治疗后的抗性程度,比较了氨酚喹和氯喹杀恶性疟裂殖体的效果。在疟疾高度流行区共血检了423名6~17岁的学生,选择其中188例单纯恶性疟,前二周无服药史,用Dill-Glazko法测试尿内4-氨基喹啉类阴性的患者。给服氯喹25mg/kg(基质),连服3天或氨酚喹25mg/kg(基质)连服3天。服药后1~2天再用Dill-Glazko法测定药物吸收情况,第1~7天及第14天作厚血膜检查,14天内血检阳性者为原虫血症复燃。服药后的头2天,两个组的原虫  相似文献   

12.
受试者为66±12(38~79)岁的16(男11、女5)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亚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末(3分钟、3英里/小时、坡度0°)心室率均>100bpm。其中单纯性房颤6例,余为冠心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置换术后、特发性心肌病、高血压(已控制)及糖尿病。除3例外,13例长期服用地高辛的患者将剂量调整至血清浓度在治疗范围10.5~2.0ng/ml)以内,并在试验期间仍服该剂量。试验前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第一阶段7天内测定静卧心率,作亚极量运动试验并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作为基础测值。第二阶段,口服地尔硫革(60mg,qid)7天,末次服药后2~5小时复查。若运动最高心率仍>135bpm,再服最大剂量(90mg,qid)7天,仍在末次服药后2~5小时复查,包括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第三阶段停服地尔硫(艹卓)7天,再次复查。地尔硫(艹卓)最大剂量如下:1例30mg,qid(因较大剂量有副作用);11例60mg,qid;4例90mg,qid。最大剂量下,血清地尔硫革浓度为234±187ng/ml。地尔硫(艹卓)治疗期间静卧位、亚极量和极量运动末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氯吡格雷的起效时间及安全性,为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使用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患者随机分为A组(300mg)和B组(600mg),均予氯吡格雷75mg/d后续治疗。以腺苷二磷酸(ADP)5μmol/L及20μmol/L作为诱导剂检测服药前及服药后2h和6h的血小板聚集率,并检测服药前及服药后第3天的血自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结果在ADP20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检测中,两组均显示服药后6h比服药后2h达到更高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水平[A组(29.75±12.11)%比(43.63±14.31)%,P〈0.05;B组(28.86±10.24)%比(34.86±10.84)%,P〈0.05]。B组与A组相比,在服药后2h即起到更加明显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34.86±10.84)%比(43.63±14.31)%,P〈0.05]。服药后3d内所有人选患者均无出血、自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等事件发生。结论氯吡格雷600mg作为负荷剂量较之300mg可以更快地达到较高水平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且两者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4.
105例美洲钩虫感染者(虫卵数>500/克)用新驱虫药双萘羟酸噻嘧啶(Pyrantelpamoate)及二种常用驱虫药灭虫宁和四氯乙烯进行对照治疗。105例分为数目大体相等的六组,其中四组用不同剂量的双萘羟酸噻嘧啶进行治疗。第一组每天剂量为10毫克/公斤体重,连续服药2天;第二组,20毫克/公斤连服2天;第三组,10毫克/公斤,连服3天;第四组,20毫克/公斤,连服3天。第五组服灭虫宁,每天5克,连服3天;第六组,服四氯乙烯,每天3毫升,连服3天。治疗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不同剂量的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84例AECOPD患者被随机分为大剂量组(30例)、一般剂量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三组均给予吸氧、抗菌素、氨茶碱及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大剂量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4mg氧气吸入3次/天.一般剂量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mg氧气吸入3次/天.三组均治疗前及治疗后4小时、72小时、10天测定肺功能、动脉血气.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骨代谢指标.结果 治疗前三组间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小时大剂量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其余两组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72小时大剂量组和一般剂量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两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10天后三组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而大剂量组与一般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间血糖、骨代谢各指标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AECOPD起效快而安全.  相似文献   

16.
1981年8~10月间在江西省波阳县,用吡喹酮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40例。药物总剂量为120mg/kg,4天分服。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为4.3±2.8  相似文献   

17.
4例患儿服感冒通前均排除外伤及其他原因所致血尿。服药后出现血尿时间最短1天,最长3天,总服药剂量为3~10片。除肉眼血尿外,均无明显肾绞痛及膀胱刺激征。停服感冒通后,经一般对症处理,2~3天镜检血尿转阴性,经追踪观察半年未再出现血尿。  相似文献   

18.
10例高脂血症病人口服鱼油20碳5烯酸(2.7g/d)30天,于服药前1天及服药后第30天进行血小板功能、体外血栓形成(包括血栓干、湿长度和重量)及血脂测定。血小板粘附率由服药前的62.8%±3.5%降到37.9%±2.1%。肾上腺诱导血小板聚集由服药前的85.2%±5.7%下降至23%±8.1%。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和重量由服药前的8.54cm±4.9cm、141.2mg±38.2mg降至2.5cm±1.2cm,57.1mg±11.7mg;血浆胆固醇水平服药后也有下降。这些结果提示20碳5烯酸是治疗和预防高脂血症及冠心病、血栓形成性疾病有希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探讨治疗剂量下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月入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与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病人72例,记录基本情况,并随机分成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联合组(治疗组)与单用氯吡格雷组(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服药前和服药后第7天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间治疗前比较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治疗后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82)。结论治疗剂量奥美拉唑短期内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血脂康治疗合并有脂质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的量效关系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 2 5 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 5个剂量组记录服药前及服药后第 1、3、6个月服药反应与化验指标 ,同时观察各剂量组中CHD患者TC、LDL—C和TC的达标率情况。结果  ( 1 )血脂康可显著降低合并有脂质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TC、LDL—C和TG水平并显著升高HDL—C水平。同一剂量血脂康治疗时随着时间的延长效应逐渐增大 ,并多在第 3个月达高峰。 ( 2 )除个别情况外 ,在第 1、3、6个月时不同剂量组间CHD患者TC、LDL—C和TG的达标率均有显著差异 ,且不同时间的达标率与对数剂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TC、LDL—C的达标率随服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高 ,而TG的达标率则在第 3个月时达到高峰后随服药时间的延长未再显著增高 ;( 3 )副反应发生率为 1 2 1 0 % ( 3 8/ 3 1 4)。结论  ( 1 )血脂康胶囊治疗脂质代谢异常疗效显著、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 2 )不同剂量血脂康治疗后的最大疗效出现在治疗后的第 3个月这一时段上 ,此时段可作为疗效判断及调整治疗的时间窗 ;( 3 )血脂康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