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4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修复治疗,观察组22例采用修复+正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畸+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矫治前后错颌畸形严重程度与患者满意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治疗的96例固定正畸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患者矫治前后错颌畸形严重程度和调查患者满意度,探讨矫治前后错颌畸形严重程度与患者满意度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后牙咬合关系、中线关系矫治前后错牙合畸形严重程度评分差值均明显低于牙弓拥挤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中线关系矫治前后错牙合畸形严重程度差值与后牙咬合关系差异无显著性(P〉0.05),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矫治前后错颌畸形严重程度总值与医患关系、医师处理、推荐他人治疗、综合满意、牙齿现状、再次治疗、矫正时间、矫正费用呈现正相关(r=0~1)。结论口腔固定正畸治疗是治疗错颌畸形的重要措施之一,错颌畸形患者满意度较高,患者矫治前后错牙合畸形严重程度与患者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对软组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8例,均给予正畸治疗和正颌外科手术,通过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检测患者矫正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软组织变化。结果:治疗后3月与矫正前比较,除上下唇角外其余项目均有明显或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与治疗后3月比较,除下唇基角、面型角、Z角UL、软组织面角和面凸角外其余项目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在术后3个月内具有显著疗效,治疗后1年存在轻微复发,但对手术效果无本质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牙周病伴糖尿病患者牙列缺损应用双套冠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10例牙周病伴糖尿病患者牙列缺损经控制血糖和牙周治疗后应用双套冠修复,通过治疗后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深度、牙槽骨边缘骨高度的变化和患者的自我感觉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者共制作双套冠义齿14件,随访时间为1年~2年,经治疗后,牙齿松动度和牙周袋深度逐渐减小,牙槽骨边缘的骨高度基本不变,患者对修复效果基本满意.结论 控制血糖和牙周治疗后,牙周病伴糖尿病患者牙列缺损应用双套冠修复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种植体支抗在正畸内收上前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例上颌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采用种植体支抗院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植入患者的上颌双侧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应用种植体支抗正畸内收前牙。B组不采用种植体支抗,观察两组的上颌前牙及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总共植入30枚微螺钉种植体,27枚微螺钉在矫治过程中保持稳定,3枚微螺钉出现松动,经重新植入恢复稳定。20例患者经牙齿矫治后前牙覆牙颌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中性,颌间关系及下颌对颅面关系位置正常,软组织面型得到改善,患者满意。 A组患者矫治后上颌前牙切缘平均内收4.28mm,磨牙平均前移1.24mm。 B组患者上颌前牙切缘平均内收3.76mm,磨牙平均前移2.24mm。 A组采用种植体支抗在正畸内收上前牙效果优于B组。结论种植体作为正畸治疗强支抗,在正畸内收上前牙的矫治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势,支抗效果具有可控性及可靠性,解决了口外支抗依赖患者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激光三维扫描牙颌模型,结合临床头部CT资料,建立包含牙根的数字化牙颌模型,记录牙冠和牙根解剖形态结构以及空间位置变化。 方法 1例牙列正常成年女性,头部CT数据利用Mimics11.0软件建立口腔内单独牙齿和整个上下牙列三维数字化模型;三维激光扫描仪分别扫描上下颌石膏模型及其咬合关系,在GeoMagic10.0软件中,结合CT重建的单独牙齿的三维数字化模型,重构带有牙根的牙列三维模型,同时实现上下颌三维模型符合口腔实际咬合关系的位置恢复。 结果 重建了带有牙根的三维数字化上下颌牙列模型,不仅清晰显示牙冠的解剖特征、牙列的排列、牙根的形态和位置关系,并且准确恢复了上下颌牙列的咬合关系。 结论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利用激光三维扫描及CT数据建立带有牙根的三维数字化牙颌模型,不仅可以显示牙冠牙根的解剖形态结构,还能够监测牙冠和牙根的移动情况,便于指导治疗进程,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2颗患牙中,牙根断裂2颗,松动脱落2颗,修复失败4颗,修复成功148颗,成功率为97.4%.结论 铸造桩核能与根管及剩余的牙体组织紧密贴合且粘接后固位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折能力.能为全冠修复提供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是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治疗中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治疗的60例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资料收集和口腔检查,局麻后对患者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根据种植体的舒适程度和美观程度。结果舒适程度满意的有45例(75%),较满意的有12例(20%),不满意的有3例(5%);美观程度满意的有41例(68.33%),较满意的16例(26.67%),不满意的有3例(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牙-牙槽骨联合移植修复与常规牙体移植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牙体移植修复,治疗组患者采用牙-牙槽骨联合移植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移植后1年内移植牙牙冠色泽变化以及牙周膜影像、松动度、牙根吸收、根管治疗比率、牙槽骨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种植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86.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移植后1年内移植牙牙冠色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根管治疗、松动度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牙根吸收、牙槽骨吸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牙周膜影像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缺损患者应用牙-牙槽骨联合移植修复优于常规牙体移植修复,可有效重建牙周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固定义齿咬合重建对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患者咀嚼功能及牙齿松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接收的62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颌垫式可摘除义齿、研究组采用固定义齿咬合重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咀嚼功能、牙齿松动度、主观评价及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功能.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成功率、吸光度、咬合力测定值、自述美观、舒适、咀嚼有力、固位稳定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牙齿松动度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MJ功能分级均明显低于较治疗前(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固定义齿咬合重建可很好地修复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患者牙齿,提高患者的美观、舒适度,有效咀嚼功能及TMJ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