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欧阳华  陈锦辉 《中国药房》2010,(22):2041-2044
目的:评价我院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抗感染药的应用情况。方法:调查我院2003~2008年30例干细胞移植患者从预处理至术后早期抗感染药的应用情况,包括病原学检查、抗感染药费用、应用例/次、应用时间、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抗感染药联用情况,分析其应用合理性。结果: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26例出现感染,感染率达86.67%,病原学检查阳性11例;抗感染药总费用327598.23元;术后早期使用频率列前10位的抗感染药中,DUI<1的有7个,DUI>1的3个;联合用药中,二联38例/次(占73.08%),三联13例/次(占25.00%),四联1例/次(占1.92%)。结论:我院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抗感染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150例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状况及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2年外科病例150份,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应用共涉及6类20种;预防性使用的有131例,占87.33%;两联用药有74例,占49.33%,三联用药有37例,占24.67%;手术前0.5~1 h给药有51例,占34.00%;切口愈合情况为除2例为乙级外其余均为甲级.单用、二联用药与三联用药间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用药与术后用药间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患者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意义重大,应予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蔡蓝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41-143,147
目的了解围术期病例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其用药的合理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33例围术期病历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情况、用药时间、疗效等进行调查,并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DDD)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评价医院用药是否合理。结果联合用药占34.76%,二联用药占26.61%,三联用药占8.15%,其中,二联用药以氨基糖苷类联合喹诺酮类为主,统计的12种抗菌药物中有9种DUI≤1.0,有3种DUI稍微超过1.0。结论本院围术期抗菌药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抗感染药的应用情况。方法:调查我院2010年200例ICU住院患者抗感染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原学检查、应用例次、应用时间、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抗感染药联用情况。结果:我院ICU患者抗感染药的应用率达85%(170/200),共涉及8大类32种。使用最多的为β-内酰胺类,多数患者联合用药,平均每名患者用了1.97种抗菌药物;应用最多的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其次为莫西沙星。结论:β-内酰胺类在ICU抗感染治疗中占主导地位;我院ICU抗感染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有个别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5.
张勇 《抗感染药学》2020,17(4):517-520
目的:分析医院2018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18年1月—12月间医院骨科收治的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531例资料,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预防使用率、药物品种的选择、用药的时机以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结果:531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21例(占79.28%);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较为合理,但仍有4.28%品种选择不合理(如指征性不强);预防性给药时间术前1 h内有394例(占93.59%),仍有6.41%预防性给药时间不合理;有17例患者术后追加使用抗菌药物;84.47%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给药时间不超过24 h;单一使用抗菌药物者占95.72%,二联用药者占3.33%,三联用药占0.71%。结论:医院2018年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恰当、用药时机不合理、术后用药时间过长、抗菌药物联用不合理等问题,尚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围手术期预防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从本院外科抽取240例手术病例,统计围手术期应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用药时间、疗程以及联合应用等情况。结果预防性应用抗菌素中头孢菌素类(含头孢霉素)使用例次最高为203,占比为52.19%。Ⅰ类切口仅术后给药率为42.02%,Ⅱ类切口仅术后给药率为25.96%,Ⅲ类切口术前均给药;Ⅰ类切口术后给药>7d的占比为2.52%,Ⅱ类切口术后给药>7d的占比为15.38%,Ⅲ类切口术后给药>7d的占比则高达76.47%。单纯用药156例,占比为65%;联合用药84例,占比为35%;在单纯用药中单纯应用1种抗菌素的病例显著高于先后应用2种及以上抗菌素的病例,P<0.01;在联合用药中2联用药率显著高于3联及以上用药率,P<0.01;结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中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在品种、用药时间及联合应用等方面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着一些个别问题,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向在永 《中国药房》2010,(10):881-883
目的:评价南阳地区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南阳地区10家医院2008年1~3月各类手术出院病例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288例患者全部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占78%(225例),治疗用药占22%(63例)。预防用药225例中,选药适宜116例(52%),不适宜109例(48%);给药时机适宜30%(68例),不适宜70%(157例);Ⅰ类、Ⅱ类、Ⅲ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平均时间分别为(4.61±3.69)、(7.15±3.93)、(6.89±2.23)d;单用、二联、三联用药率分别为74%(166例)、22%(50例)、4%(9例)。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选药不适宜、给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过长、联合用药率较高等。结论:需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监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家区级医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手术病例480例,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硝基咪唑类、第3代头孢菌素、第2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约为7~9 d;单一用药有242例(占50.42%),二联用药有203例(占42.29%),三联用药有24例(占7.08%),三联以上用药有11例(占0.21%)。抗菌药物持续用药时间延长,感染率并不会降低。结论:2家区级医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比较严重,应在继续加强医师合理用药培训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管措施,充分发挥药师作用,提高抗菌药物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萍  刘月芬  王琳  隋忠国 《中国药房》2010,(30):2815-2817
目的:调查我院眼科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眼科2009年白内障手术患者100例,对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时间、给药时机、切口愈合情况、住院药品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围术期全身和局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00%);全身用药包括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67例,占67%)、注射用头孢呋辛钠(25例,占25%)、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2例,占2%)、注射用头孢他啶(6例,占6%);仅术前30min给药1次63例(63%),术前30min给药1次、术后给药<24h12例(12%),二者合计75%;术前给药1次、术后给药>24h25例(25%),其中最长为4d,平均用药时间为2.5d。结论:我院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预防用药选择不当等方面。应加强抗菌药物干预并强化医师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确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合理用药的技术指标,随机对我院1996年3月份一周8325张门诊处方进行抗感染药物利用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处方占50.21%;其中处方药物用量在DDD值以内的占93.97%;而DUI≤1的药物占86.77%,表明一些药物有使用不当的倾向;在DUI>1的9种药物中有7种是新药,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必须加强新药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我院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24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住院患者的用药品种、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干细胞移植住院患者平均住院药品费用为(66418.56±24381.73)元,占总住院费用的61.69%。销售金额排序列前20位的药品主要是免疫系统药、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抗肿瘤药等。用药频度排序列前20位的药品主要集中在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及辅助药,大多数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1。结论:我院干细胞移植患者住院期间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我院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UR)和药物利用评估(DUE)方法,评价我院2012年1月1日-3月31日出院的100例COPD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100例患者所用35种药物中,32种药物DUI≤1,3种药物DUI〉1;所有患者都进行了血常规、肝肾功能的评估。在治疗过程中,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钾水平及病原学的监测率分别为67.0%、37.0%、74.0%、77.0%和93.3%。DDDs居前三位的药物为孟鲁司特钠、多索茶碱、盐酸氨溴索。采用DUE方法评价,90例(90%)COPD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53例(53%)患者并发症治愈。结论:联合应用DUR和DUE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价COPD患者的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剖宫产患者药物利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7年5月513例剖宫产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剖宫产患者药品销售金额排序列前2位的是抗菌药物和麻醉药(及辅助药),分别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52.21%和17.08%。按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列前2位的是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和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分别占30.85%和24.47%。部分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偏大,DUI<1的有4种,DUI=1的有4种,DUI>1的有6种,而且DUI>1的品种DDDs均较大,也就是应用量较多。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在剖宫产患者中所占比例较高,品种选择合理,但部分抗菌药物剂量偏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帕金森病住院患者用药情况。方法:采用药历统计软件对我院2005~2007年我院帕金森病住院患者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销售金额所占比例最大(43.12%),神经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物销售金额也较多(分别占22.90%和15.38%)。结论:抗感染药在治疗帕金森病住院患者占有主导地位,神经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应用也较广泛。  相似文献   

15.
施静  张晋萍 《中国药师》2014,(7):1199-1202
目的:评价某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抗菌药使用合理性.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UR)和药物利用评估(DUE)法,分析评价某院呼吸科2012年7月~2013年6月出院的203例CAP患者的抗菌药使用情况、治疗过程监测及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纳入DUR分析的抗菌药有35种,其中12种药物药物利用指数(DUI)<1,17种药物DUI=1,6种药物DUI>1;DUE结果显示,99.0%的患者进行了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对异常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复查的比例分别为79.7%,42.0%,52.4%,60.7%和68.4%.DDDs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莫西沙星、头孢唑肟和氟康唑.结论:该院CAP患者抗菌药使用仍须加强用药过程监测.联合应用DUR和DUE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价CAP患者的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应用现状,探讨临床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特点。方法:随机抽查本院2008年住院的700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采用WHO药物统计合作中心设定的限定日剂量(DDD)计算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DDDs排序为:喹硫平、利培酮、氯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奥氮平。单一药物治疗496例,占70.86%;二联或三联用药204例,占29.14%。DUI≤1。结论: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结构倾向合理。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应以单一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7.
黄吉  丁健 《抗感染药学》2014,(2):126-129
目的:分析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利用医院 HIS 系统软件,检索 2012 年度住院药房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出库数量、金额;以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为指标分析 2012 年度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012 年住院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有 27 种,占总抗菌药物金额的 58.03%,其中,第 3 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临床治疗的主导药物。结论:2012年住院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属基本合理,但有些过量使用,有导致耐药菌产生和增加不良反应的可能,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压控制达标的住院高血压患者降压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373例诊断患高血压,出院转归为治愈和好转的住院患者降压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Excel和Access软件统计分析药物品种、使用人数和金额、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使用频率与金额居前3位的是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和血管扩张药;DDDs最高的3个品种为左旋氨氯地平、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各大类抗高血压药的DUI为0.5~1.1,各品种DUI为0.13—1.84。出现144种用药方案,以单独用药、二联或三联用药为主。结论:住院高血压患者合并症多,联合用药有利于血压控制达标,并降低药物利用指数,我院降压药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状,为提高,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12月我院465例行剖宫产术的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剂量、品种、用药疗程以及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65例剖宫产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者464例(占99.8%),其中单一用药者391例(占84.3%),联合用药者73例(占15.8%)。383例患者(占82.7%)在断脐后给药;用药疗程≥72h者314例(占67.7%)、≤48h者10例(占2.3%)、≤24h者140例(占30%)。用药频度(DDDs)排序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呋辛钠、头孢替安钠和奥硝唑。结论:我院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给药时间、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等方面比较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过长、药物利用指数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