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脾脏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少见,术前定性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收集2003年9月以来9例患者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资料,探讨MSCT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 5例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十二指肠憩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并利用仿真内镜技术显示憩室。结果:80个十二指肠憩室多层螺旋CT检查出15个,均大于1.0cm ,小于1.0cm的憩室未检出。憩室表现为胰头右后方半圆形含气体腔影,可有液平,与胰头交界部边缘锐利。仿真内镜技术(CTVE)可显示憩室口及憩室内壁。结论: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检查敏感性较低,尽管三维仿真内镜对诊断憩室有一定作用,多层螺旋CT仍然不适宜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颜伟  杜焕旺  魏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0):1769-1770
本文总结34例肺结核患者X线胸片和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34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9.5岁.临床主要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胸背部疼痛、午后潮热或低热、盗汗、胸闷、气促乏力、消瘦等.病程:最短11天,最长3年,平均病程8个月.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约占结直肠癌的50%~70%,而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在术前治疗手段和手术方案的决策上起重要作用[1.为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直肠癌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100例经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和术前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侵犯范围(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对比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4.05±10.57)岁;病程2-20个月,平均病程(5.69±3.07)个月;主要临床症状:排便习惯和大便形状改变,腹痛、腹泻、黏液血便、消瘦乏力、里急后重、贫血、腹胀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62例经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分析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结果 肿瘤主要位于一侧(54/62),少数累及双侧(8/62);包括肾上腺腺瘤24例(其中肾上腺腺癌1例),肾上腺转移瘤22例,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5例,淋巴瘤5例,肾上腺囊肿4例;肿瘤直径在0.6~12.8 cm之间.不同性质的肿瘤,MSCT平扫时的密度均有不同,增强后各有不同的强化表现.结论 肾上腺肿瘤主要是腺瘤及转移瘤,不同种类的肿瘤有其不同的CT表现,MSCT特征结合临床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7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中有4例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块影;3例表现为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同时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块和管壁增厚、局部管腔狭窄者2例;与胰头分界不清2例;肝内转移1例;肺内转移1例;增强扫描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者在动脉期有明显强化,静脉及延迟期强化部分消退明显.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和手术分期及指导治疗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CT扫描评价乳腺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CT检查发现乳腺异常病灶,并考虑占位性病变的患者12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乳腺癌78例;良性病变计41例。随访到病理结果患者共计119例。其中,经胸部C T首先发现乳腺病变者103例—乳腺癌6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乳腺对应胸壁结核4例,脂肪瘤2例,纤维腺瘤9例,乳腺增生17例。回顾分析这些病例C T表现特点,寻找胸部C T检查诊断乳腺疾病影像特点与规律。结果胸部CT扫描能精准反映乳腺肿块病变细节,判断乳腺腺体局限性致密增厚时是否存在病变,有无钙化及特征钙化,和淋巴结肿大、乳腺皮肤增厚、乳后间隙模糊等一些间接性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性质做出判断。结论胸部CT检查不仅能观察到乳腺病变细节特征,同时能发现一些远处淋巴结转移,对鉴别良恶性病变,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腹盆腔神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腹盆腔神经肿瘤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单发肿瘤均位于S1-3前方偏一侧,其中左前方4例,右前方2例;1例与骶骨广基相连,伴有同侧骶孔扩大,扩大骶孔内有软组织影充填。4例神经鞘瘤为圆形和椭圆形,边缘光滑,密度不均匀,为低/等密度混合肿物,内见囊性病变区,边缘或肿块内见细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单发神经纤维瘤为类圆形,边缘光滑,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尚清,密度不均匀,1例密度均匀与肌肉密度相近,2例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区,囊变1例,钙化1例,平扫中心见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1例神经母细胞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上方不清,密度不均匀,平扫密度与肌肉相近,增强扫描肿瘤强化轻微,呈相对低密度。内见囊变区和粗糙、块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神经鞘瘤,2例单发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对腹盆腔神经肿瘤作出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2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CT表现。并结合三维重组进行观察。结果:良性肿瘤7例,其中平滑肌瘤2例,腺瘤1例,良性间质瘤4例;恶性肿瘤16例,腺癌7例,淋巴瘤3例,恶性间质瘤6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诊断小肠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性质及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肠梗阻的22例患者的CT平扫和/或强化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肠梗阻的CT表现。结果 22例患者CT均诊断为肠梗阻,20例(91%)病因诊断与手术病理一致,包括肠道肿瘤3例,肠粘连6例,肠套叠2例,斜疝2例,小网膜囊疝1例,肠扭转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粪石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快速准确的显示肠梗阻的部位及病因,并能清晰显示肠管周围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十二指肠腺癌30例,恶性间质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十二指肠腺癌CT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部软组织肿块影,伴肠腔不规则狭窄;恶性间质瘤CT表现多为较大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肿块多腔外生长;恶性淋巴瘤CT表现肿瘤累及肠管范围较长,肠壁增厚明显,呈轻-中度强化,但肠梗阻症状不明显;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影,强化较明显。结论:CT检查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_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 MSCT 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总结分析其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及 CT 表现特征。结果:21例十二指肠腺癌中14例呈肿块型,表现为腔内息肉状或菜花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多呈轻中度均匀强化;6例呈缩窄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或环形增厚,肠腔狭窄,常伴有近段肠管扩张,边界清楚或毛糙,可突破浆膜面,呈中度或重度均匀、不均匀强化;1例因图像质量差难以评价。累及十二指肠乳头部的腺癌常伴有肝内外胆管、胰管扩张。21例十二指肠腺癌中正确诊断13例,3例误诊为十二指肠腺瘤,1例误诊为胰头癌,2例误诊为壶腹癌。2例因 CT 检查仅表现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而漏诊。1例肝内转移灶漏诊。结论:MSCT 对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保证十二指肠的充盈、重视门脉期对肝转移灶的检出以及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这一间接征象,有助于更好地发现病变,降低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从十二指肠低张X线造影、超声检查、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检查(ERCP)、CT、MRI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五个方面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影像学进展进行了概述,分析上述检查方法在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方面的优势及不足。提出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常规超声、MRI、CT、ERCP及超声内镜(EUS)等多种影像学方法来对十二指肠乳头癌进行综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MSCT、病理对照分析提高MSCT对两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32例腺淋巴瘤的MSCT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评价MSCT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形性腺瘤多单发,腺淋巴瘤可多发;MSCT双期增强扫描多形性腺瘤呈延迟强化,腺淋巴瘤动脉期强化明显,延迟密度减低,符合其病理学基础;对鉴别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有较高的价值。结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MSCT影像学资料有一定的特征,MSCT对鉴别两者有重要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CT灌注成像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定量评价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液动力学特点及其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3例患者共57个病变,其中良性肿瘤35例,恶性肿瘤18例,全部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前行CT灌注检查。采用Philips perfusion功能软件包获取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alve,TDC)及CT灌注参数,包括灌注量、增强峰值(PH)、达峰时间(TTP)、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腮腺良性肿瘤的CT灌注参数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25%CI 75%(Q1,Q2)]分别为:灌注量73.5(18.7,113.3)ml·100g^-1·min^-1、PH 34.5(17.7,53.1)HU、TTP 20.0(13.6,34.4)S、BV 38.5(29.1,63.3)ml·100g^-1、MTT 7.6(4.5,28.7)s。腮腺恶性肿瘤的CT灌注参数分别为:灌注量135.9(101.4,195.2)ml·100g^-1·min^-1,PH 49.1(32.7,59.4)HU,TTP 12.9(11.3,14.6)s,BV 67.5(52.4,109.5)ml·100g^-1,MTT 6.0(5.1,7.6)s。统计结果显示,CT灌注参数BF、BV、TTP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在腮腺良恶性肿瘤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PH、及MT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淋巴瘤、其他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TDC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T灌注扫描技术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胰腺一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表现,提高其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①8例均呈囊实性结构,囊性成分多于实性成分;实性部分及包膜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始终未强化;②1例伴有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胰管未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MS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十二指肠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CT和钡剂造影(GI)诊断和鉴别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价值。方法:42例十二指肠肿瘤(腺癌28例,平滑肌肉瘤6例,恶性淋巴瘤1例,腺瘤2例,平滑肌瘤3例,脂肪瘤2例)的临床特征,CT和GI表现对照病理所见进行分析。对各影像学方法(CT、GI、CT+GI)在显示病变,定形(明确病变的确切部位、大小、形态)和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以0-3分记分法进行评价。结果: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肠腔占位(23.81%)、肠道出血(11.90%)和黄疸(38.10%)三大类。它与病变部位关系密切,而与病变的良恶性及其大小并不一致。25例兼做CT和GI者中,CT敏感性最高,100%可发现病变。1例球后段癌阻塞道GI无法诊断,敏感性为97.62%。但GI特异性(3分)为60.0%,CT仅52.0%,CT+GI则可达92.0%。结论:CT和GI诊断与鉴别诊断十二指肠肿瘤各有利弊,综合二种技术,可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SCT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与腹主动脉旁PHE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PHEO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依据PHEO发病部位不同将27例PHEO分为肾上腺PHEO组(17例)和腹主动脉旁PHEO组(10例)两组。结果肾上腺PHEO与腹主动脉旁PHEO的CT平扫及增强的表现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性(P〉O.05)。平扫瘤体较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肿块密度不均21例(77.78%),均匀6例,瘤体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增强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迅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有减退19例(70.37%),8例(29.63%)PHEO呈持续性强化特点,所有瘤体均可见一条或多条动脉血管供血。结论肾上腺PHEO与腹主动脉旁PHEO的CT表现不具差异性,嗜铬细胞瘤CT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CT增强扫描术前多可作出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特征,MSCT的检查价值.方法 对12例具有完整MSCT扫描资料并随访证实的原发性肠脂垂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均行全腹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0例病灶位于直乙状结肠转折处,1例位于回盲部,1例位于降结肠;12例卵圆形脂肪密度病灶均可见边缘高密度环,11例病灶中心可见高密度影;9例病灶周围可见继发性炎性改变,其中5例可见邻近腹膜增厚,但均未见邻近肠壁增厚及周围积液;2例增强扫描病灶边缘的高密度环及邻近增厚的腹膜可见强化.4~10周后CT随访,12例病灶均自行消退.结论 边缘高密度环征、中心高密度影和周围继发性炎性改变为原发性肠脂垂炎的特征性CT表现,MSCT能清楚显示病灶细节特征及毗邻结构,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MS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利民  胡祥华  张文伟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20-1022
目的:探讨MSCT在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MSCT及多平面重组(MPR)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MSCT平扫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区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23例,局部肠壁环状增厚2例,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增加,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胆总管中重度扩张,梗阻端形态呈截断状突然狭窄,肝内胆管轻中度扩张,与肝外胆管扩张程度一致。5例MPR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软组织肿块突入十二指肠腔内。结论:MSCT不仅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及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而且能显示肿块的强化模式,能为十二指肠乳头癌术前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