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行波波速的不确定性往往给行波故障测距带来较大误差。目前消除波速影响的单、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中,常存在折反射后的行波衰减至不可测量的问题,此情况下该方法将失效或存在很大误差。在行波故障测距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不受波速影响的输电线路三端故障测距方法,检测故障行波波头到达故障线路本端、对端以及相邻线路对端共3个母线测量点的时刻,由这3个时间参数得到的故障距离表达式中消除了波速的影响和线路弧垂造成的误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定位精度高且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2.
输电线路发生了故障后,故障点将产生向两侧变电站母线运动的行波,利用GPS记录两侧行 波波头到达的时间,可实现输电线路精确故障测距。根据这一原理研制成功的输电线路行波 故障测距装置XC-11已投入试运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很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具有很高的精度,但需要高速A/D采集、大量数据存储、复杂的行波 波头辨识,且对发展性故障、近距离故障的测量处理比较困难。提出采用专用行波波头检测 传感器、高精度的GPS时钟及存储行波波头时刻的高效存取方法, 设计了行波波头记录仪 。在每个变电站只需安装一台记录仪,与调度通信,构成输电网GPS行波测量网络,直接测 量故障行波波头到达各个变电站的准确时刻,由调度进行故障定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对行波传播规律以及对暂态信号获取方法的进一步掌握,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已广泛应用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上,但行波测距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文章在对行波测距盲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能消除行波故障测距盲区的故障定位算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故障线路重合脉冲来实现故障定位。算法1是将重合闸脉冲进行三次B样条分析后,根据合闸脉冲和合闸脉冲在故障点处的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来进行故障定位;算法2是利用故障线路重合过程中一端线路处于合闸而另一端处于断开状态,利用故障边界电流进行构造单端故障定位算法;并以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算法的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进行故障定位,其精度不受故障点过渡电阻、故障类型、对端系统的阻抗及故障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的两类基本原理,即D型双端行波原理和A型单端行波原理,并总结了实现行波故障测距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构皮滩水电站行波故障测距系统的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6.
探索综合利用故障初始电流、电压行波线模分量实现配电线路双端故障测距的新方法。根据不同配电线路的结构特点,分别提出了“电流-电压”、“电压-电压”和“电流-电流”3种双端行波测距模式。简要分析了小电流接地故障及相间短路故障的行波特征,阐述了故障行波信号的获取、故障过渡电阻、配电网混合线路、多分支线路以及行波波头的准确标定等影响故障测距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利用线路末端配电变压器传变电压行波,解决配电线路末端行波信号不易获取的问题。最后通过现场试验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自适应网络结构的故障行波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电网中环路的存在会影响故障初始行波到达时间与行波传输路径的匹配,影响故障点位置的计算。为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网络结构的故障行波定位方法。对于故障线路不包含于环路的情况,利用Floyd算法搜索故障点到网络中各节点的最短路径;对于故障线路包含于环路的情况,确定环路中初始行波到达时间最大的节点为解环点,并提出了剔除无效路径的时间判据,将复杂故障网络简化为辐射形网络。在辐射形网络中,运用基于整个电网的故障行波定位算法,实现全网综合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简单,适用于任何结构的电网,能够有效弥补现有行波网络定位算法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含TCSC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是较为困难的问题,困难之处在于:TCSC的数学建模较为困难、TCSC安装处存在波阻抗不连续以及MOV启动和保护动作会对行波测距产生影响。此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理论和新的相模变换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利用搭建的含TCSC输电线路的电磁暂态模型,在经典N和Q值下TCSC动态和稳态工作条件下,针对不同故障位置、不同故障类型、不同过渡电阻和不同故障初相位等各种故障进行仿真,提取了线路两端电流行波的线模分量,并利用小波分析模块分析结果。仿真结果证实了该双端测距方法的有效性,TCSC的存在未影响到该行波测距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行波在电网中传播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输电网行波网络保护方法,该方法在线路故障后利用电网中所有行波保护继电器记录的初始行波到达时间来剔除无效行波时间数据,并修正部分无效初始行波到达时间,进而利用有效初始行波到达时间来判断故障线路。这一保护方法综合利用了电网中所有线路的初始行波到达时间信息,不但解决了行波保护易受线路结构等因素影响的问题,而且在某一行波保护继电器故障、启动失灵或时间记录错误后仍能可靠动作。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方法原理可行、实现简单、可靠性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行波保护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分析了输电线路重合闸暂态行波的产生机理和传播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重合闸暂态行波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原理,即E型现代行波测距原理,并详细分析了这种原理的4种运行模式,即标准模式、扩展模式1、扩展模式2和综合模式。然后,对故障点反射波和对端断路器触头反射波的识别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EMTP仿真和实测暂态波形分析表明,利用重合闸暂态行波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原理是可行的,并且通过与其他行波测距原理配合使用,能够提高永久性故障的测距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小波变换应用于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了单端和双端行波法故障测距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诸如母线,行波源,过滤电阻等因素对行波测距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对每种算法的测距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理论实现了行波测距,大量仿真表明,本方法有效且有很高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2.
小波变换应用于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了单端和双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诸如母线,行波源,过渡电阻等因素对行波测距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对每种算法的测距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理论实现了行波测距,大量仿真表明,本方法有效且有很高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3.
电弧故障是高压输电线路的多发故障,然而目前众多故障定位工频量算法多将故障过渡电阻视为线性定常电阻,本文借鉴其他学者对电弧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电弧的理想电压-电流转移特性曲线和对应的电弧等效电路模型,提出了一种耦合双回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单端信息短窗时域的新方法,此方法特点为(1)考察了故障边界的电弧放电实际;(2)考虑了电流互感器饱和因素,短时窗可以小于半个周波,位置可以是故障起始时刻;(3)不需要输入对端系统等值阻抗,解算中运用了最小二乘技术,从理论上保证了该测距算法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大量数字试验表明,该方法正确,业已应用于昆明实际电网。  相似文献   

14.
小波变换应用于暂态初始行波分析及故障选线选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输电线路故障后的行波过程的基础上,利用小波变换的奇异性检测原理,提出了一种仅使用电流行波的输电线路故障选线选相方法,该方法可用于行波保护,行波测距和暂态保护。  相似文献   

15.
Power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a traveling wave-based fault location (FL) system on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lines that monitors voltage signals...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开关设备电弧故障检测及定位装置,其中包括几个功能模块下各单元的设计,结合故障电流检测法、弧光探测法和电弧光成像原理及虚拟仪器平台技术,对开关设备内电弧故障进行检测和定位,使之能很好地反映开关设备内部电弧故障发生和发展过程,为后续的电弧故障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unctioning of recorders of synchronized measurements of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s on the Pugachi – Akbulak 110 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a branch of the JSC “IDGC of Volga” — “Orenburgénergo”) when checking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il-filled circuit breakers and when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 fault on the line by the wave method of bilateral measuremen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8.
泰莱盆地地下水蓄水构造特征及勘查定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基岩山区勘查定井问题,以旱区找水定井为目标,在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泰安市地下水蓄水构造进行了分类,并阐述其特征。针对不同蓄水构造类型,基于构成地下水蓄水构造"三个基本要素"原理,并结合水文地质钻孔、高密度电阻率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等方法,对典型蓄水构造区构造特征及勘查定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泰安市蓄水构造可分为水平岩层蓄水构造、断裂蓄水构造和基岩风化壳蓄水构造3种类型;水平岩层蓄水构造的含水层为古河道沉积砂层,隔水层为下伏古近系的泥岩和页岩,该区定井井位应布设在砂层上,井深宜在200 m左右,且应揭露砂层;断裂蓄水构造的含水层为奥陶系和寒武系白云岩和灰岩,隔水层为下伏的基岩岩层,导水通道为张性断裂带,在该区定井主要寻找奥陶系和寒武系地层,并尽量在断裂处或断裂交汇处定井;基岩风化壳蓄水构造的含水层为基岩风化壳,隔水层为下伏的基岩岩层,导水通道主要为张性断裂带,在该区定井主要是寻找基岩风化壳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