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一门主课,也是临床其它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这门课,对于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仅就在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医内科学的特点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临床观察能力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1 教材内容应突出中医内科学的特点中医内科学,是祖国医学中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学术内容的一门学科,是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融古冶今,广征博采,努力从深度和广度上反映中医内科学丰富的内容,并重视它的实践性,是中医内科学的特  相似文献   

2.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既是对中医基础各门课程的总结,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等的改革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体系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将来中医临床水平的高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医内科学教学以填鸭式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以致用,严重影响学生在临床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提倡并积极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1-2],同时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前的主干课程.如何搞好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是摆在广大中医药院校临床带教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重视和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临床学习能力,以及建立教学互动的临床学习氛围等方面,就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前的主干课程.如何搞好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是摆在广大中医药院校临床带教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重视和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临床学习能力,以及建立教学互动的临床学习氛围等方面,就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BL模式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5~6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3个学习小组为一个班;教案以临床典型病例及相关思考题为基础,课堂教学围绕病例及思考题讨论学习。结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模式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内科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互动。结论 PBL模式有利于提高中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中医蒲辅周说:“内科学是临床的基础。”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分为课堂讲授与临床见习两个部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课堂理论的讲授比  相似文献   

8.
潘伦  何坪  邓福忠  赵斯静  黄姗 《重庆医学》2018,(23):3088-3089
目的 科学评价专科层次中医现代“师带徒”教学改革的中期效果.方法 采取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综合试题200题,对该校2015级中医学专业师承班52人、中医学专业普通班52人在第4学期末同步测评,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师承班在综合测试总分、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的成绩上优于普通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跟师提高了学生对诊断、中药、方剂、内科、儿科的知识掌握,应继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师带徒”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中医内科肾病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医肾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本文基于中医内科肾病学理论,对各种类型的肾脏疾病进行分析,从病理、诊疗、预防等角度深入探析肾病的临床治疗,明确了中医内科肾病学的内涵与外延,为中医内科肾病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TTE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课程临床教学的效果。方法采用TTE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对我校医学院2009级中医针推班本科生开展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并自拟教学评价标准对两种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参加教学的19名学生进行测试评价,TTE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达A级者占26.32%,及格率达94.74%,与传统模式教学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E教学模式对中医内科学课程的临床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课程。笔者曾报道过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而事实上,理论教学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现就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质量进行探讨,以期对该课程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病因病机是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Flash动画可使晦涩、抽象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变得生动且易于理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了课堂的授课效果,为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提供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课程中发现的中医临床思维教学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应明确症、证和病的概念与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医内科教材中病证的概念,明确基本病机是病证之间相互区别的关键要素,重视病机在中医诊断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当中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从而提高了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案例教学方法对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总结了中医内科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经验;同时,针对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案例库资源不足、案例质量参差不齐,案例库的更新较慢,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性三个典型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其目的在于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医内科辅修临床课是指以中医药专业为主 ,而非中医内科为主修课的中医药专业在校学生 ,在完成本专业主修课的学习 ,成绩合格 ,并有能力和精力从事辅修课学习而开设的课程。在云南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辅修课的对象主要是中药、针灸、推拿、骨伤专业的在校学生。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理论到中医临床的桥梁 ,是中医各临床学科的基础 ,在中医临床学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学好了中医内科学 ,既扩大了就业面 ,又促进了本专业的提高 ,因此 ,中医内科辅修课从一开始就很受学生的重视。  中医内科辅修临床课必须有合理的课堂设置和与之相适…  相似文献   

17.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医内科学阐述的病证包括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等内科疾病。因此,临床教学是中医内科学教学成败极其重要的环节。笔者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系统病证的临床教学工作,现对该系统病证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期望对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试谈中医内科发展趋势秦琬玲(江西中医学院中内教研室南昌330006)关键词中医内科学发展趋势中医内科学是继承历代医家的学术理论与医疗经验,并结合现代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新经验、新认识系统阐述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一门学科。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3):F0003-F0003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省级重点学科系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云南省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云南省中医内科研究中心,风湿科和脑病科还分别是“云南省中医风湿病研究室”、“云南省中医脑病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学科为基础,并对其进行综合运用的临床学科,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特色,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就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总结、改进,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