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和分析了爆炸复合铜/钢板浸铝铸件的铝/钢界面组织,用面扫描探明了界面组织中主要成份的分布,结合粉末样品的X射线谱确定了界面组织的相组成,用拉剪方法测得了界面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爆覆在钢板上的铜全部溶入铝液中,界面上出现了Fe2Al5与FeAl3两层连续的中间化合物;同时界面附近还出现了FeAl3颗粒相,这种颗粒相的形成可能和浸铝用钢板的爆炸焊接组织有关。界面的结合强度为80.5MPa。  相似文献   

2.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扫描仪(EDS)等分析方法,结合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TA1/Q235R爆炸焊接复合板的界面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A1/Q235R在爆炸焊接后形成了规律的波状结合界面以及不均匀的漩涡状组织。漩涡组织主要由TiFe、TiFe2等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组成,漩涡组织中裂纹、夹杂物、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等缺陷导致界面的破坏易沿波形轨迹发生;钛/钢界面拉伸剪切强度达194 MPa,复合板的最大抗拉强度为440 MPa;拉剪断口表现为以脆性断口为主的混合断裂特征,断口特征表明漩涡组织中金属熔化层对钢侧的结合强度高于钛侧。板材拉伸断口为韧性断口。  相似文献   

3.
4.
通过爆炸焊接的方法实现了R60702板与TA2板的结合。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对热处理前后锆-钛结合界面的微观组织、元素扩散、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热处理前后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爆炸焊接后,锆-钛结合界面呈波状,界面附近产生塑性变形和轻微的元素扩散,随着塑性变形的减弱界面两侧显微硬度也逐渐减小。热处理后,界面元素扩散明显,组织发生再结晶,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剪切强度较热处理前降低,而复合板的塑韧性得到提高。热处理后的复合板弯曲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2#岩石炸药在铜钢爆炸焊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董文忠 《电焊机》2001,31(3):45-46
介绍了尝试应用2#岩石炸药爆炸焊接铜钢复合板及得出其工艺参数的试验过程,采用了独特的半圆柱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热加工工艺对钛-钢复合板界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测试了在A,B,C,D4种温度下热轧复合板界面的力学性能,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界面显微组织并分析了界面的成分。结果表明,在A,B2种温度下轧制的钛-钢复合板界面机械性能良好,延伸率高,其剪切强度不但可保持坯料原有的水平,甚至还略有增加。在C,D2种温度下轧制的钛-钢复合板界面机械性能相对较低,延伸率较高,但剪切强度要比爆炸复合坯料低,尤其是D加热温度,轧制后界面剪切强度急剧下降。热轧的终轧温度也是影响钛-钢复合板界面结合性能的重要因素。在低于相转变温度的合适温区热轧,且终轧温度合适,获得的钛-钢复合板结合界面无爆炸波纹,没有污染,生产的脆性化合物极细小,组织类同于钛材完全退火的等轴组织。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拉剪实验,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钛-钢爆炸轧制复合板界面组织特征和性能的影响。热处理温度为650、750、850、950°C,保温时间为60 min。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加速界面元素扩散和组织的转变。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板剪切强度下降。在850°C及以下温度热处理时,扩散反应层形成化合物TiC,剪切强度下降缓慢。当热处理温度超过850°C时,扩散反应层形成大量的Ti-Fe金属间化合物(Fe2Ti/FeTi)及少量的TiC,剪切强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尝试应用 2 # 岩石炸药爆炸焊接铜钢复合板及得出其工艺参数的试验过程 ,采用了独特的半圆柱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杜永勤  魏荣  苑晓刚 《焊接》2003,(12):20-22
通过对铜/钢复合板接头焊接性的分析,制定了适于铜/钢复合板的焊接工艺。在试件焊接性试验和多次接头返修试验后,试件经无损检验及力学性能试验,接头性能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通过经验公式估算的焊接工艺参数制备了T2紫铜/06Cr19Ni10不锈钢爆炸焊复合板。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扫描仪等分析方法并结合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爆炸焊复合板的界面组织与性能。研究发现紫铜与不锈钢爆炸焊后形成了规律的波状界面,界面主要为固相结合,波峰与波谷区域分别嵌入了不连续的漩涡状铸态组织,该组织主要由ε-Cu,γ-Fe及不锈钢微粒组成;爆炸焊后,界面附近不锈钢组织中形成了绝热剪切带,奥氏体不锈钢发生了马氏体转变。紫铜组织中能够观察到退火和再结晶现象;界面的结合强度达280.3 MPa,且界面附近组织的显微硬度明显得到了提高;复合板的最大抗拉强度为561 MPa,界面结合区断口观察到混合断裂特征,而漩涡状铸态组织的存在未对拉伸断裂失效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复合材料焊接工艺的制定,采用自熔等离子弧焊、埋弧焊和钨极气体保护焊3种焊接方法进行组合焊接。焊后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等分析方法,分析了轧制复合板及其接头的微观组织、界面元素分布、显微硬度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基材和覆材(复合材料的耐腐蚀层)界面元素扩散层厚度约10μm,由于增碳层和脱碳层的存在,显微硬度值随之升高和降低,抗拉强度达665 MPa,断口形貌呈韧脆混合断裂特征。焊接后,基材与过渡层焊缝界面扩散层厚度约5μm,基材与覆层焊缝界面扩散层厚度约3μm;第一道覆层焊缝由于受到多道焊缝焊接热的作用,铁素体体积分数含量达65%,平均显微硬度约380 HV0.2;接头抗拉强度与复合板相比降低约11%,断口韧窝大小、深度明显减小,断裂在焊缝处。  相似文献   

13.
14.
15.
文中提出以薄的铝合金板作为过渡层,采用爆炸焊接技术成功制备钛/铝/镁层状复合材料. 对钛/铝接合界面、铝/镁接合界面及钛/铝/镁爆炸复合板的整体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 OM和SEM试验结果表明,钛/铝接合界面和铝/镁接合界面均为波状接合界面,在铝/镁界面出现了局部熔化区;钛/铝接合界面为小尺寸波(λ=160 μm,h=26 μm),铝/镁接合界面为大尺寸波(λ=1 740 μm,h=406 μm);拉-剪试验表明,复合板沿着铝/镁接合界面断裂;弯曲性能测试表明,钛板一侧受拉时复合板弯曲强度和塑性均优于镁合金板一侧受拉,断裂始于铝/镁接合界面,最终从镁合金板一侧剪切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等厚度装药及分段装药两种不同的装药方式制备了钛/钢复合板,研究了金属复合板在爆炸焊接过程中爆炸压力分布及覆层金属变形规律,并对所制备的Gr1/Gr70爆炸复合板结合界面的微观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段装药工艺所制备的大面积钛/钢复合板界面无分层、夹杂等缺陷,且各项力学性能均符合ASTM B898—2005标准,能够满足装备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射频超导腔性能、降低工程成本,以高纯铌板和无氧铜板为原料,将爆炸焊接方式应用于超导层状复合材料领域,成功制备了新型高纯铌-无氧铜层状复合板,研究了Nb/Cu复合板的结合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 表明:Nb/Cu结合界面宏观上呈典型的波浪状结合状态,并形成了2~4 μm的扩散层,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Nb/Cu复合...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俄歇电子能谱分析仪和拉剪实验,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钛-钢爆炸复合板界面组织特征和性能的影响。热处理温度为750、850、950℃,保温时间为30、60、120 min。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加速了组织转变和界面元素扩散。界面元素扩散主要形成的化合物为Ti C和Ti-Fe金属间化合物(Fe2Ti/Fe Ti)。随着温度的升高,界面扩散层厚度增加,复合板剪切强度下降。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了界面扩散层厚度和剪切强度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9.
范振  王国平 《现代焊接》2012,(12):24-26
本文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对钛一钢爆炸复合板界面组织与成分的影响规律,利用金相显微镜对界面形貌进行了观察,测定了界面结合区的显微硬度,并通过X射线能谱仪对试样界面区的元素扩散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80℃时,覆层钛一侧的绝热剪切线完全消失,晶粒发生再结晶;640℃时,基层钢一侧开始出现脱碳;750℃时,界面两侧的Fe、C和Ti元素发生了相互扩散。  相似文献   

20.
钛/钢爆炸复合的结合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