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胆道缺血性损伤对肝内胆道微循环的影响及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胆道缺血性损伤组(HAL),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处理组。于术后7d取肝组织,用兔抗CD34多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光镜下观察汇管区血管、胆管并计数。结果:HAL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排列明显缺失,汇管区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血管及胆管数明显减少,不伴有血管的胆管数明显增多(P〈0.05);rhGH处理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呈慢性增生性炎症改变,汇管区血管及胆管数增加,伴有血管的胆管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胆道缺血性损伤使肝内胆道微循环受损,而外源性rhGH促进肝内胆道微循环的恢复从而对胆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峥  周杰  王宇  林艺雄 《中国药房》2010,(17):1560-1562
目的:探讨缺血型胆道病变胆管上皮的超微结构变化及外源性生长激素的保护作用,为预防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提供实验资料。方法: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型胆道病变(ITBL)组、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组,每组6只。术后当天开始给药,给药7d后获取胆道组织标本。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胆管上皮变化,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损伤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各组胆管上皮细胞面积密度、数密度和微绒毛面积密度等平面计量学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TBL组胆道完整性受损,胆道上皮微绒毛稀疏,胆管上皮细胞各平面计量学参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ITBL组比较,rhGH组明显促进胆道上皮增生及微绒毛形态恢复,胆管上皮细胞各平面计量学参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ITBL直接损害胆管上皮细胞,使胆道超微结构破坏,外源性生长激素处理后可明显减轻肝移植模型ITBL,对胆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败血症休克大鼠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败血症休克大鼠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ipE.coli复制大鼠败血症休克模型。采用微循环观测系统及激光多普勒观测正常对照组(C组)、败血症休克组(S组)及rhGH治疗组(T组)第1、3天的肠道微循环、耳廓血流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S组大鼠肠道微循环血流明显减慢甚至淤滞,血管明显扩张,血管数、管袢数及功能血管数明显减少,尤以第1天时最为明显;T组大鼠肠道微循环血液流速、血管数及功能血管数均明显高于S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S组大鼠耳廓血流量在各时点均显著低于C组、T组水平,但T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rhGH可明显改善败血症休克大鼠的微循环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 通路相关调节蛋白整合素αvβ8、p38 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1/2(ERK1/2)蛋白在胆道闭锁(BA)患儿肝脏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 BA 患儿 15 例为 Kasai 组, 胆管扩张症患儿 10 例为胆扩组;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小儿器官移植科行Kasai 手术后因肝功能衰竭行肝移植的 BA 患儿 10 例为肝移植组。 取患儿肝右叶前缘标本, 行 HE 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 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αvβ8、p38 及 ERK1/2 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HE 染色示, 胆扩组偶见纤维细胞增生; Kasai 组汇管区增宽, 纤维组织增生、桥接纤维化现象普遍, 可见假小叶形成; 移植组汇管区明显增宽, 纤维组织增生较重, 广泛桥接纤维组织形成, 假小叶明显。 免疫组化染色示, 胆扩组αvβ8 和ERK1/2 表达为弱阳性, p38为阴性表达; Kasai 组αvβ8、p38 及 ERK1/2 蛋白均在肝细胞胞质、汇管区胆管上皮细胞胞质及血管内皮细胞胞质中强阳性表达; 肝移植组αvβ8、p38 及 ERK1/2 蛋白皆为强阳性表达。 Kasai 组和肝移植组αvβ8、p38 及 ERK1/2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胆扩组(均 P< 0.05), Kasai 组与肝移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αvβ8、p38 及 ERK1/2 表达在BA 肝纤维化过程中明显增高, αvβ8、p38 及 ERK1/2 可能参与并促进 BA 肝纤维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 TUDCA)对自体肝移植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TUDCA组,用脂肪肝大鼠自体肝移植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后分别给予蛋白液和含10 mmol· L-1 TUDCA的蛋白液,以1.5 mL· min-1的速度灌洗45 mL,于6,24 h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含量;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取肝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 NF-κB)的活化程度。结果 TUDCA能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并提高SOD的含量( P<0.05);TUDCA组中的肝细胞水肿及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轻于模型组;TUDCA组比模型组NF-κB表达明显减少( P<0.05)。结论 TUDCA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和减少NF-κB表达,对脂肪肝大鼠IRI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hu-mangrowthhormone,rhGH)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损伤后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观察rhGH对大鼠脑缺血后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网屏试验、平衡木试验、触觉刺激试验)恢复的情况。结果:皮下注射rhGH后,药物干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恢复水平高于自然恢复组。结论:rhGH能减轻大鼠脑缺血MCAO后的脑实质和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
生长激素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微循环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微循环功能的变化及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ip E. coli复制大鼠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AP组及rhGH治疗组(T组).C组仅ip生理盐水(15 ml·kg<'-1>);AP组ipE.coli(1×10<'10> CFU·L<'-1>,15 ml·kg<'-1>);T 组于ip E. coli后,im rhGH 2.25 U·kg<'-1>·d<'-1>.AP、T组又依观察时点再分为1、3 d两个亚组.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红细胞(FITC-RBC)技术及微循环观测系统观察胰腺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AP组大鼠胰腺微循环红细胞流量、血液流速、血管数及功能血管数均明显低于C组的水平,尤以1 d时最为明显;T组大鼠的均明显高于AP组的水平,尤以3 d时最为明显.结论 rhGH可明显改善AP大鼠胰腺微循环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CD8、巨噬细胞特异性抗原CD68表达与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后胆管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Kasai术后行肝移植手术的27例胆道闭锁患儿,根据既往胆管炎发作情况将其分为频发胆管炎组(10例)、早期胆管炎组(7例)和无胆管炎组(10例),比较各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取患儿肝移植时病肝的肝门部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胆管增生、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及胆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4、CD8及CD68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3组患儿性别、年龄、Kasai手术年龄、自体肝生存时间、肝移植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示3组患儿肝纤维化、胆管增生及胆栓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频发胆管炎组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无胆管炎组和早期胆管炎组严重;免疫组化染色显示3组患儿CD4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频发胆管炎组CD8、CD68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无胆管炎组和早期胆管炎组(P<0.05)。结论 Kasai术后胆管炎肝脏病理改变主要为CD8+T细胞及CD68+巨噬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CD8及CD68表达增高可能是胆管炎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胆管板畸形(DPM)与胆道闭锁(BA)患儿自体肝生存的关系。方法 收集 2008年 1月—2017 年12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行Kasai手术,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LT)的BA患儿40例。对Kasai术及LT时 的肝组织进行 HE染色及 CK19免疫组化染色,按照不同时期 DPM存在情况进行分组,Kasai术时无 DPM组(27例), 有DPM组(13例);LT时无DPM组(17例),有DPM组(23例)。分别比较不同阶段各组患儿自体肝生存时间差异。结 果 Kasai术时有 DPM组和无 DPM组 BA患儿自体肝生存时间分别为 230.0(190.5,276.5)d和 336.0(218.0,757.0)d; LT 时有 DPM 组和无 DPM 组 BA 患儿自体肝生存时间分别为 230.0(185.0,285.0)d和 527.0(288.0,817.0)d。无论是 Kasai术还是LT时,有DPM患者的自体肝生存时间均较无DPM明显缩短(P<0.05)。结论 胆道闭锁患儿伴发胆管 板畸形可能会影响到自体肝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与胆道闭锁(BA)患者肝纤维化分级、胆管反应程度之间的关系, 探索其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5例胆道闭锁患儿 行Kasai手术时的肝活检组织(G1组),另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因行Kasai术后肝脏功能衰竭而行肝移植术 的病肝组织41例(移植组),将移植组按Kasai手术与肝移植的间隔时间分为2组:G2组(28例,间隔时间<2年)和G3 组(13例,间隔时间≥2年)。采用HE染色观察3组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MP-7和CK-19蛋白在 肝脏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7主要表达于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的胆 管、汇管区周围肝细胞,随着肝纤维化程度进展,胆管细胞及肝细胞MMP-7表达强度增加,且胆管细胞比肝细胞表达 更为强烈。MMP-7在G1~G3组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68±0.017)vs(. 0.093±0.017)vs(. 0.084±0.016),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F=10.541,P<0.001),CK-19在3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19±0.036)vs(. 0.157±0.040)vs(. 0.110±0.044),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F=7.296,P<0.001),G2组MMP-7、CK-1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5),G1组与G3组之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的肝纤维化程度分别为2(2,3)vs. 4(3,4)vs. 4(2,4)(H=17.785,P<0.001), G2组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余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相关性检验示:MMP-7蛋白表达量与肝纤 维化程度呈弱正相关(rs=0.609,P<0.001),但与胆管反应程度(CK-19)无明显线性相关性(r=0.007,P=0.962)。结 论 MMP-7在BA患儿Kasai术后肝组织中高表达,并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表达升高,其可能参与并促进了BA 肝纤维化进程,提示自体肝生存不佳。  相似文献   

11.
银杏内酯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景生虹  王惠成  苏刚  范玉琢  周炳刚 《中国药房》2007,18(33):2566-2569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对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银杏内酯在门静脉-左肾静脉搭桥、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分流法建立的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上的应用,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肝脏缺血前和再灌注后5min、30min、2h血清血管活性递质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1)的水平变化;测定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ALT)、谷草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的酶学差异和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再灌注2h取肝组织,用甲醛固定制成电镜标本,观察肝细胞、肝小叶超微结构。结果:银杏内酯能提高再灌注后血NO水平,并对ALT、AST、LDH的病理性升高有降低作用,且能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微循环,减轻肝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损害程度。结论:肝移植术前施行门腔分流是预防术后发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NO/ET1平衡可能是影响移植肝脏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的调节因素。银杏内酯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对大鼠原位肝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肝保存5小时,12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at40mg/kg治疗组,Mat80mg/kg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分别检测移植术后1、2、4小时血透明质酸及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并观察肝血窦内皮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合比较,治疗组术后各时点的透明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均显著降低,肝血窦内皮细胞形态变化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苦参碱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冷却血再灌注中保护肝血窦内皮细胞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原位肝移植大鼠移植肝肝内门-体分流量的变化。方法健康清洁级封闭群雄性SD大鼠,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采用简化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ROLTM)24只,分为移植后2h、4d、7d三组,每组8只。各组于相应时间点进行肝脏活体在体灌注。经小隐静脉插管连续灌注D-山梨醇,同时取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用酶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梨醇浓度,计算肝内门-体分流量。结果2h、4d、7d组肝内门-体分流量分别为39.9%,52.3%,27.6%,组间差异显著,且均比正常大鼠明显增高。结论 ROLTM大鼠移植肝血供恢复后即存在肝内门-体分流,并随时间推移分流量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道相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肝移植早期胆汁成份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胆道相对热缺血0 min组(B组)和60 min组(C组).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检测各组术后第0、1、3、5、7天胆汁中总胆汁酸(TBA)浓度、磷脂(PL)浓度、TBA/PL值,及各亲水性、疏水性胆盐的摩尔分数.结果 在术后早期同一时点,A、B两组的TBA浓度、PL浓度、TBA/PL值、各亲水性及疏水性胆盐的摩尔分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B组相比,C组术后早期胆汁中TBA浓度及PL浓度下降(P<0.05),TBA/PL值升高(P<0.05),但均在7 d内恢复正常;C组术后早期疏水性胆盐TC、TDC、TCDC的摩尔浓度升高(P<0.05),亲水性胆盐T-β-MC的摩尔分数下降(P<0.05),均在3 d内恢复正常.结论 胆道相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使肝移植术后早期胆汁中胆盐比例增高,特别是疏水性胆盐比例增高,胆汁毒性增强;术后第7天时胆汁成分即可恢复正常,胆汁毒性消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肝热缺血再灌注(I/R)期微循环变化及前列腺素E1(PGE1)对肝微循环的保护作用,并探讨门静脉途径给药改善肝微循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Misra法建立肝原位热I/R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活体观察模型复制前、后,再灌注前、后以及经门静脉给药后肝中央静脉的管径、血流变化、肝窦开放数,并进行血清生化检测及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①肝热缺血恢复再灌注后肝中央静脉直径较复制模型前明显变窄(P<0.05),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肝窦开放数明显变少(P<0.01),肝窦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②热I/R期用药后肝中央静脉管径较用药前明显增宽(P<0.05),肝中央静脉血流速度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快(P<0.05),肝窦开放数、血流速度、扩张程度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③血清生化指标实验组好于对照组(P<0.05);④病理检查:实验组肝窦扩张、肝窦开放数好于对照组,肝细胞浊肿变性或坏死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肝脏热I/R期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和再灌注损伤;②PGE1能有效地改善肝热I/R期的微循环障碍,保护肝微循环,减轻肝组织再灌注损伤;③活体再灌注期经门静脉途经给药对改善肝微循环效果确切、可行。  相似文献   

16.
Zhai D  Zhao Y  Chen X  Guo J  He H  Yu Q  Yang J  Davey AK  Wang J 《Planta medica》2007,73(2):128-133
Alpha-naphthyl isothiocyanate (ANIT) is a known hepatotoxicant that causes acute cholestatic hepatit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filtration of neutrophils around bile ducts and necrotic hepatocytes. The effects of glycyrrhizin (GL), 18beta-glycyrrhetinic acid (GA), matrine (MT), oxymatrine (OMT), salvianolic acid B (SAB), silymarin (SI) and dexamethasone (DEX) on ANIT-induced acute cholestasis in rats were investigated. Ser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data demonstrated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of GL, GA or MT all protected against hepatocyte injury and cholestasis induced by ANIT. Furthermore, the bile flow and the accumulative bile excretion of ketoprofen glucuronide (KPG),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y ANIT, were preserved in rats administered GL, GA or MT. DEX protected against acute cholestasis but did not protect against hepatocyte necrosis and elevated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following ANIT administration. Rats administrated OMT, SAB or SI were not resistant to ANIT toxicity. In summary,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DEX is directed toward cholangiocytes rather than hepatocytes whereas the natural products, GA, GL and MT, exhibit significantly better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ANIT-induced liver damage including the protection of hepatocytes as well as cholangiocyt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在小体积肝移植物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只,原位肝移植组(A组)和RIPC后肝移植组(B组)。建立30%大鼠肝移植模型,检测术后2、6、12、24 h血清中ALT的水平,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术后B组血清ALT水平下调,HO-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RIPC具有保护小体积移植物I-R损伤作用,这可能与HO-1在术后肝脏组织中的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何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35-1336
目的 探讨术后补充适量的碱性液体对全肝移植术大鼠术后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40只进行全肝移植的受体SD大鼠(以供肝复通后有胆汁排出、关腹时吻合口无活动性出血及术后苏醒为标准)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只,A组术后不予补液,B组术后给予4ml碳酸氢钠和生理盐水混合溶液静脉补液。结果 B组大鼠术后迅速苏醒并很快恢复正常的饮食和排泄,术后24h存活率也明显优于A组(A组14只存活,存活率为70%;B组19只存活,存活率为95%)。结论 大鼠全肝原位移植术后补充适量的碱性液体有利于纠正机体酸中毒,迅速恢复血容量,纠正低压状态,减少血栓的发生率,能明显改善受体大鼠术后一般情况,对提高肝移植大鼠术后的存活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