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交试验优化提取黄连中小檗碱型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黄连中小檗碱型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和药根碱的总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用量4个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的50%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2h)。结论:本工艺重现性好,测定方法可行,为大批量黄连提取生物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明玥 《黑龙江医药》2012,25(4):557-559
采用硅胶G薄层色谱法对黄连进行鉴定,证明黄连的提取物中主要成分为小檗碱。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出黄连中小檗碱提取的最佳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提取液中的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出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本实验表明,回流提取或连续回流提取,水(用黄连粗粉,回流2次,每次1.5小时,加水量为12倍)和乙醇(体积浓度分别为50%、60%、70%)提取黄连中小檗碱的效果基本相同。因此,用水代替乙醇作溶剂,既可保证提取的质量,又能降低成本。本研究结果为黄连中小檗碱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交实验优选三颗针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优选三颗针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硫酸浓度、溶剂量、pH值及温度4个因素对盐酸小檗碱得率的影响.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A1B3C1D3即稀硫酸浓度0.2%,溶剂的量为16倍,石灰乳调pH9,精制时调酸的温度为60℃.结论:以该工艺从三颗针中提取的小檗碱含量高,工艺较简单、适用.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优选黄连提取工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优选黄连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黄连提取的收膏率和盐酸小檗碱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利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黄连粗粉加8倍量6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简便易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测定黄连中小檗碱的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方法,筛选脑血灵主要药味黄连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利用L9(3^4)正交实验法考察不同提取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以60%的磷酸盐(60mmol/l,pH=5.0)与20%甲醇为缓冲液,分离电压14kV,分离温度25℃,紫外228nm检测,分离并测定黄连正交提取物中小檗碱的含量。结果盐酸小檗碱在20~120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5429.7X 4093.3(r=0.9990);提取溶媒和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具有非常显著性影响。结论本法简单、快速、灵敏;最佳提取工艺为:以6倍量45%乙醇回流3次,每次提取1h。  相似文献   

6.
李文  李俭  陆晓梅 《中国药业》2005,14(12):56-57
目的:优选四妙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方法.方法:以四妙颗粒中盐酸小檗碱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系统考察不同浓度、体积的乙醇以及不同提取次数对盐酸小檗碱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3次.结论:提取次数对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有较大影响,优选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8,(7):958-963
目的:优化小檗皮的醇提工艺。方法:以小檗皮中木兰花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含量和浸膏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综合评分法考察乙醇用量、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3次均匀设计试验分别对第1次、第2次、第3次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分别确定3次提取试验各自的优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计算转移率。结果:最优工艺为取小檗皮粗粉加入15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120 min。验证试验中,小檗皮按优化工艺提取2次后木兰花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分别为58.96、4.82、3.07、23.29 mg/g,转移率分别为93.85%、95.02%、96.28%、94.88%(RSD分别为3.87%、2.64%、4.00%、3.91%,n=3)。结论:优化的小檗皮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合理、可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安宫牛黄丸中小檗碱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用HPLC法测定黄连及含黄连中成药安宫牛黄丸中小檗碱型生物碱。实验结果表明选用硅胶柱为固定相,以醋酸乙酯—甲酸—乙醇(15:3:2)为流动相,能使样品中四种小檗碱型的生物碱获得最佳分离。用此法测得不同厂家生产的安宫牛黄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0.331~0.456%,平均回收率为97.23%,变异系数为1.2%。  相似文献   

9.
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连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继连  何群  赵碧清 《中国药房》2006,17(11):859-860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连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方法:用药典法、回流法、超声法、回流超声法4种方法提取黄连,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提取物中小檗碱的含量。结果:《中国药典》提供的方法与其它提取方法所得小檗碱含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回流超声法与其它方法比较,时间短、含量高,较适宜提取黄连中的小檗碱。  相似文献   

10.
牟大可  马飞  牟冉冉  孙洪胜 《药学研究》2018,37(10):583-588
目的 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黄连和青蒿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以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和表小檗碱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对黄连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青蒿素得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乙醇用量、温浸时间、乙醇浓度对青蒿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优选的黄连提取工艺为10.5倍量含1%硫酸的7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90 min,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和表小檗碱的平均含量与预测值偏差-1.5%;优选的青蒿提取工艺为11.5倍量6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10 min,青蒿素的平均含量与预测值偏差-0.33%。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黄连和青蒿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葛连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君药葛根中葛根素和臣药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水提工艺的加水量、提取时间和精制方法。结果确定的最佳水提条件为用9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药液加3%的硅藻土作为沉淀剂。结论正交试验优选出的葛连口服液提取工艺简便、合理,适合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张震  张长林 《齐鲁药事》2011,30(6):311-313
目的研究天麻提取的条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天麻素的提取率和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的浓度、加乙醇的量、提取次数等因素的影响,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提取2次,每次加6倍量,提取2 h。结论本实验优选的工艺条件天麻素的提取率及出膏率均较高,为天麻的适宜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射干总异黄酮提取及分离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3个因素及AB- 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对射干总异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射干的适宜提取工艺为用10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0和1.5h,洗脱液为60%乙醇。采用该工艺射干总异黄酮纯度达60%。结论:该工艺简便,该纯化方法可取。  相似文献   

14.
黄连提取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黄连提取方法的研究,确定其最佳提取方法的因素及水平。方法比较醇提与水提,选择最佳提取溶剂,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浸泡时间、溶剂量为考察因素,以浸膏得率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黄连提取工艺。结果黄连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分别加12、10、10倍量水,浸泡0.5h,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1.5、1.5、1.0 h。结论通过对黄连提取工艺的优选,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药材中小檗碱型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离并测定黄连药材中小檗碱型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ODS柱(15 mm×6.0 mm),以乙腈-5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 pH=3.0)(50:50),内含 25 mmol·L~(-1)SDS为流动相,345nm检测。结果:在以上条件下,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亭和小檗碱5种生物碱可以完全分离,测定了8种不同黄连药材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结论:本法可用于黄连药材的研究,也可用于黄连等含小檗碱中药材及制剂的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16.
郑彧  降雪  郭忠成  张凡  沈晓庆  贾天柱 《中国药房》2012,(31):2908-2911
目的:优选酒黄连微波炮制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红碱、巴马红汀的含量及其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微波强度、微波时间、黄酒加入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微波强度70%、微波时间1min、黄酒加入量30%。结论:所选工艺简便、易控,可以缩短炮制时间,可用于酒黄连的炮制。  相似文献   

17.
处理黄连最佳乙醇浓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明向  高虹  吴梅梅 《中国药师》2002,5(3):139-140
目的:研究处理黄连最佳乙醇浓度。方法:用不同浓度乙醇处理黄连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相应样品总碱含量,用固体琼脂稀释法研究相应样品抗菌作用。结果:70%乙醇处理黄连后,总碱含量最高,抗菌作用最强。结论:70%乙醇为处理黄连最佳乙醇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