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琦 《中国电力教育》2009,(12):197-199
《自杀论》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的一部著作。在此书中,涂尔干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角度解释自杀的原因。本文借助《自杀论》中涂尔干有关自杀的观点,结合我国目前大学生自杀事件备受关注的问题,分析大学生自杀增多的社会潜在问题,旨在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教育、生存现状,增进大学生教育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2.
<自杀论>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的一部著作.在此书中,涂尔干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角度解释自杀的原因.本文借助<自杀论>中涂尔干有关自杀的观点,结合我国目前大学生自杀事件备受关注的问题,分析大学生自杀增多的社会潜在问题,旨在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教育、生存现状,增进大学生教育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3.
高校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校园暴力、大学生自杀等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同时也使人们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质疑.本文通过探讨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及其原则、方法,试图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高校时时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这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为了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拟对大学生自杀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预防这类事件发生的长善救失机制。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伤人、伤己事件时有发生,其德行高尚的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言行受到传统道德意识形态的拷问。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潜意识性、激进性和淡漠性的主要特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责任意识不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学生自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怎样预防大学生自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自杀人际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大学生自杀原因,并提出了"基础预防—中级预防—高级预防—危机干预"的四级自杀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杀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结合真实案例,对形成大学生自杀心理动机的因素,应对自杀心理危机的紧急措施,以及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得出有益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杀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结合真实案例,对形成大学生自杀心理动机的因素,应对自杀心理危机的紧急措施,以及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得出有益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杀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结合真实案例,对形成大学生自杀心理动机的因素,应对自杀心理危机的紧急措施,以及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得出有益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0.
高校应当从大学生自杀的内在认知机制入手,建立健全有利于大学生自我防范自杀的内在教育防控机制,通过系统地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在启迪教化,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人格的品质与心理健康的意义,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自觉抵制自杀行为发生的内在防护机能。  相似文献   

11.
高校应当从大学生自杀的内在认知机制入手,建立健全有利于大学生自我防范自杀的内在教育防控机制,通过系统地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在启迪教化,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人格的品质与心理健康的意义,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自觉抵制自杀行为发生的内在防护机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题分析和文献综述的方法,阐述了产生大学生自杀现象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分析了大学生自杀率逐年上升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因素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杀心理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实际案例,对大学生自杀心理形成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及对此类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干预提出了现阶段可行的方法和建议,以便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自杀心理"阴影,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生命教育原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自杀以及伤害他人的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本文在阐述了生命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殊性,认为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必须根据这些特殊性,将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挫折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生命观现状调查与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采用自编问卷对安徽某大学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大学生不珍惜生命,曾经想过自杀,认为自杀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死亡可以结束所有的烦恼。高校需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离不开环境,人和环境的作用是交互的,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环境的熏陶,使自己的思想发生变化,环境是影响人们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人的正确思想或错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与环境发生密切的联系.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新思路.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的具体措施,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层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困惑、心理拒斥、心理诱导和心理盲从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这一影响因素,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环境的改善、教育方法的创新,充分重视大学生的个体权益,培养他们理性的政治倾向,以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环境通识教育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为摆脱当前大学生环境知识肤浅,环境知识与环境行为相脱节的局面,必须进一步加强环境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建设"清洁生产"通识课程,让学生学会用清洁生产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环境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通识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郑玮 《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86-187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股新思潮,强调对人类积极力量和潜能的激发,该理念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取向从"消极"向"积极"转变。新取向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助于转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在新取向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秉持积极的学生观、增加道德的积极体验、优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厌学已成为影响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学习需要的匮乏、学校或专业认同度较低、自我效能感下降、抱负水平不高等。采取相应对策克服大学生厌学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