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现代物理知识》2011,(6):60-60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110年之际,《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举办"诺贝尔物理学奖110年知识竞答"活动,从2011年第3期起,杂志连续刊登竞答题目。本期为填字题,表格中每一行均对应一位1901年至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姓名。希望本刊的新老读者积极参与,请将问题答案寄到: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邮编:100049),或发送电子邮件到mp@mail.ihep.ac.cn。答题同时,欢迎大家将自己在阅读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关资料时的体会(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事迹对个人工作、学习上的激励,个人对某个获奖学科领域的了解、认识等)一并发来,本刊将择优刊登。  相似文献   

2.
封面说明     
正封面为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照片,左为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ois Englert,比利时);右为彼得-希格斯(Peter W.Higgs,英).本刊2014年第1期由王青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撰写的文章"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介绍:规范粒子质量的起源"介绍了获奖者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3.
《现代物理知识》2011,(4):62-63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110年之际,《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举办“诺贝尔物理学奖110年知识竞答”活动,从2011年第3期起,杂志连续刊登竞答题目。希望本刊的新老读者积极参与,请将问题答案寄到: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邮编:100049),或发送电子邮件到mp@mail.ihep.ac.cn。答题同时,欢迎大家将自己在阅读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关资料时的体会(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事迹对个人工作、学习上的激励,个人对某个获奖学科领域的了解、认识等)一并发来,本刊将择优刊登。  相似文献   

4.
陆埮 《物理》2007,36(3):185-190
讨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天体物理的关系,指出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是第8个年度、第11个天体物理项目、第14、15个天体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见正文表1).这个奖授予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和各向异性的发现,强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宇宙学.文章也讨论了这个领域近年来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5.
《现代物理知识》2013,(6):I0001-I0008
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3位得主,他们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由是实现了稀薄气体中的碱性原子的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揭示了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在这种态中,原子能够“齐声地歌唱”  相似文献   

6.
窦志国 《物理与工程》2002,12(4):30-33,64
介绍了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碱性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冷凝态”的研究成果情况,论述了该领域内的物理理论和实验技术,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这是198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美国物理学家 Val L.Fitch教授在授奖典礼上的学术讲演.承作者惠寄预印本,并经诺贝尔基金会惠允译成中文.对此,谨向他们表示感谢.另一获奖者Cronin教授的讲演,见本刊今年第5期. ·编者·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在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110 年之际,《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举办“诺贝尔物理学奖110 年知识竞答”活动,从2011 年第3 期起,杂志连续刊登竞答题目。本期为是非题,要求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能指出错误并改正。希望本刊的新老读者积极参与,请将问题答案寄到:北京918 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邮编:100049),或发送电子邮件到mp@mail.ihep.ac.cn。答题同时,欢迎大家将自己在阅读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关资料时的体会(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事迹对个人工作、学习上的激励,个人对某个获奖学科领域的了解、认识等)一并发来,本刊将择优刊登。  相似文献   

9.
 2001 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0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康奈尔(Eric Cornell)、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克特勒(Wolfgang Ketterle),以及美国科学家卡尔·韦曼(Carl Wieman)。  相似文献   

10.
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伟纲  丰建淑 《物理》2002,31(10):676-681
分析了1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项目和记录,由此阐述了物理学思想的内涵和可借鉴的研究方法,同时指出了评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项目的失误以及由此带来的遗憾。  相似文献   

11.
宋菲君 《物理》2009,38(12)
文章介绍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的成就,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第9次奖励最终形成产业的基础研究.文章还介绍了光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论述了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如何最终演变成巨大的信息产业并造福人类社会,并指出了基础研究和产业化间"源"和"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题图:1999年9月于SLAC,从左至右蔡永赐,潘诺夫斯基,郑志鹏.与世界上设立的名目繁多的奖励相比,诺贝尔物理学奖无疑最具公正性和权威性。从1901年至2000年,该奖获得者共计162人次。几乎可以说,所有获奖人无一不是获奖领域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其物理学成就都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都无愧于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至高无上的科学荣誉。然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却令人遗憾地未能做到“四海无遗珠”。除了以前引起过议论的一些例子之外,这里介绍的对重轻子(即r轻子)理论做出了开拓性贡献的蔡永赐(Yung-suTsai)教授,也成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颗“遗珠”。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0月11日,<初中生周报>第41期(总第1385期)第三版,刊登了<水到100℃一定沸腾吗?>的短文,现将该文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与科罗拉多大学的联合天体物理研究所(JILA)39岁的教授康奈尔(E.A.Cornell)和50岁的教授维曼(C.E.Wieman)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43岁的德裔教授凯特勒(W.Ketterle).  相似文献   

15.
本刊去年第11期介绍过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历次诺贝尔奖宣布后,争议时有发生,本次也如此.应本刊特别邀请,我国留美物理学家励名强教授介绍他在这一领域的首创性研究成果及其经历.本文不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量子光学与高精密原子光谱的物理原理和物理图像,而且提出了在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上也应创新,即作者提出的要走自己的路.当我们对诺贝尔奖与华人科学家再次擦肩而过感到惋惜的同时,也要思考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李之 《现代物理知识》2007,19(1):F0002-F0002
美国时间2006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约翰&#183;马瑟和乔治&#183;斯穆特两位从事天体物理研究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读者回响     
林志忠 《物理》2011,40(11):755
第40卷(2011年)第7期《物理》杂志,刊载了编辑颜丽和王进萍所写的一篇访问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Klaus von Klitzing教授的文章,题目是《赋予科学家更多的责任和自由——访量子霍尔效应发现者Klaus von Klitzing教授》.这一篇文章的访谈内容切题深入,书写笔调平实,对于年轻的学子和新进入教学和研究领域的人员,以及资深的科技政策与学术决策的制订者,应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1年高考较之2000年,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素质和能力.而方法恰恰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桥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体现能力的过程,且能采用科学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亦是科学素质的外显.笔者在研究2001年高考上海卷和全国卷的命题(原题分别见本刊2001年第8期和第12期)走向时,觉得试卷在强调立意能力的同时也兼顾了对科学方法应用的考查.  相似文献   

19.
封面说明     
刘战存 《物理》2005,34(3):232-232
封面人物为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从左到右依次为:David J.Gross,H.David Politzer,Frank Wilczek.关于获奖理论的详细介绍请看本期正文第185页.封面所有素材均来自瑞典皇家科学院(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of Sciences).  相似文献   

20.
《大学物理》2006,25(3):63-63
在中国科协第三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评审中,本刊2001年第7期上刊出的彭桓武先生的论《爱因斯坦对光子的想象——辐射与分子间能量动量转移的动平衡》获得第三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奖.这次中国科协共评出了100篇期刊优秀论,其中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刊物推荐的6篇论获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