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接受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PKRP)治疗,每组50例。比较两组膀胱冲洗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膀胱冲洗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前列腺电切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研究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显著,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电切综合征、尿道狭窄、暂时性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别为x2=14.9785、9.2339、4.4063、13.0198,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相当,但前者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38-4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而研究组患者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3 h钠离子浓度、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IPSS、QOL、Qmax、RUV等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相应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BPH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置管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BPH患者的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high risk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疗效。方法选取焦作市中医院高危BPH患者13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7例,治疗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rostate plasma bipolar transurethral electrotomy,TUPKP),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组(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术后治疗组I-PSS、QOL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6%,明显少于对照组29.85%(P<0.05)。结论微创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BPH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择2010年4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以及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组130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除(TURP),对照组130例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PKRP),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临床程度改善程度高、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50例.PKRP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TURP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术后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UR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PKRP组,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的留置导尿管时间、Qmax、RUV、IPSS评分以及QOL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PKR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URP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PKRP和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都具有良好的效果,PK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82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前列腺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切除前列腺重量,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观察组治疗后IPSS、RUV,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Qmax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4例观察对象为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前列腺功能、残余尿、尿流率、生活质量及临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IPSS评分、QOL评分、残余尿及尿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IPSS及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残余尿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可显著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功能及生活质量,术后尿流率高、残余尿及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钟喜廷 《中外医疗》2014,(16):14-16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该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37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RP)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IPSS、QOL、MFR及RUV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中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手术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小且疾病症状改善更为良好,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除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及膀胱冲洗时间,有积极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TURP组和PKRP组各48例,比较2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指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总的住院天数、IPSS、残余尿量、QOI等)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在平均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主观症状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对照组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随访情况、并发症以及性功能改变。结果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出血量和术手留置导管时间均长于等离子电切术,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2组治疗后IPSS、Qmax和RUV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症状评分和残余尿量降低,最大尿流量增多,但2组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阳萎发生率为15.7%,逆行射精发生率为48.6%,对照组分别为18.6%和50%,2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等离子电切术均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手段,但等离子电切术出血量少,导管留置时间短,并发症也少,安全性更高,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同期手术的疗效。方法:将8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式治疗;研究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取石时间,术毕后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取石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疗效优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电切术组和剜除术组,各53例。电切术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剜除术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导管置留时间、生活质量(QO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剜除术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置留时间较电切术组短,失血量较电切术组少,QOL评分较电切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剜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电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后IPSS评分(4.18±1.19)分,Q-max(22.11±4.29)ml/s,PVR(9.72±2.33)ml;对照组手术后IPSS评分(4.13±1.25)分,Qmax(21.04±4.26)ml/s,PVR(9.86±2.41)ml,手术后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4.28±1.06)d,术中出血量(62.38±5.79)ml,留管时间(2.89±1.02)d,并发症发生率4.00%;对照组住院时间(8.95±2.11)d,术中出血量(102.31±13.51)ml,留管时间(6.03±1.98)d,并发症发生率18.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效果相当,但是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对2017年5月—2019年7月收治的2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观察组100例采用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将两组的治疗相关情况、血钠、血红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血钠、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最大尿流率均大于治疗前,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组间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中,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于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行TURP,治疗组48例行PKRP,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症状改善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IPSS、QOL、Q-max均优于术前(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KRP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不同手术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n=38,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和对照组(n=41,行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3.2±21.0)min、(72.6±28.7)mL、(6.5±1.3)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2.0±23.1)min、(120.9±35.8)mL、(11.6±2.1)d(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IPSS、Qmax、RRV 3项疗效指标分别为(6.1±1.5)分、(20.1±2.2)mL/s、(23.2±5.7)mL,对照组为(6.4±1.2)分、(19.7±2.5)mL/s、(22.5±5.2)mL,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与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效相当,但手术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