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谷胱甘肽S -转移酶与饰胶蛋白的融合蛋白 (GST -Decorin)对转化生长因子 β1 刺激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探索瘢痕治疗的新方法。 方法 采用RT -PCR技术克隆饰胶蛋白 (Decorin)cDNA并连接到pGEX - 4T - 1载体上 ,大肠杆菌内表达GST -Decorin ;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加入 1∶6 .2 5 ,1∶12 .5 0 ,1∶2 5 .0 0 ,1∶5 0 .0 0 ,1∶10 0 .0 0稀释度的GST -Decorin ,经四唑盐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速度 ;进一步将 2mg L的TGF - β1 或同时与 1∶12 .5 0的GST -Decorin加入培养基内 ,比较细胞增殖速度的变化 ,并应用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观察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 结果 稀释度为 1∶6 .2 5~ 1∶2 5的GST -Decorin可有效地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速度 (P <0 .0 1或P <0 .0 5 ) ;1∶12 .5 0的GST -Decorin能完全拮抗 2mg L的TGF - β1 刺激细胞增殖及Ⅰ、Ⅲ型前胶原的mRNA表达。 结论 GST -Decorin可抑制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拮抗TGF - β1 ,提示其具有潜在的治疗瘢痕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Ⅱ型受体同源序列 1(TRH1)的生物学功能。 方法 根据已知序列合成TRH1多肽 ,以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 ,分别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该多肽对TGF - β1所诱导的细胞胶原合成的拮抗作用。  结果 TRH1可以明显抑制TGF - β1所诱导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及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 TRH1可能通过模拟TGF - β1Ⅱ型受体的结构来竞争性结合TGF - β1,从而拮抗或降低了TGF -β1对细胞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重组核心蛋白多糖 (Decorin)对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以探讨Decorin在增生性瘢痕形成和成熟中的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 (0 .0 1,0 .1,2 ,10 μg/ml)的重组Decorin ;培养 12 ,2 4 ,4 8h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速度 ;培养 4 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 ;收集细胞培养上清 ,ELISA法检测TGF - β1蛋白水平 ,放射免疫方法检测Ⅰ、Ⅲ型前胶原蛋白 (PCⅠ、PCⅢ )含量。 结果  2 ,10 μg/ml的Decorin可有效抑制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P <0 .0 5或P <0 .0 1) ,明显增加两种细胞处于G1期的百分比(P <0 .0 1) ;并抑制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 (TGF) - β1和PCⅠ、PCⅢ ,下调PCⅠ /PCⅢ比值。实验组和对照组 (未加重组Decorin)均未检测到终末期凋亡细胞。 结论 Decorin可抑制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其生物学活性 ,可能在预防增生性瘢痕形成和促进瘢痕成熟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 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 (BMSCs)的体外成骨能力。 方法 取新西兰白兔 2 0只 ,自双侧股骨大转子取材培养BMSCs,左侧来源细胞定为实验组 ,右侧为对照组。以脂质体介导TGF - β1基因转染BMSCs后 ,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以四唑盐(MTT)法检测TGF - β1转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此外 ,通过碱性磷酸酶 (ALP)染色及对硝基苯磷酸盐 (PNP)法检测ALP活性 ;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表达 ;四环素荧光标记检测钙结节形成能力。结果TGF - β1基因转染BMSCs后 ,转染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且细胞增殖能力加强。转染细胞ALP染色及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呈强阳性 ,定量分析显示TGF - β1转染组细胞上清孵育的BMSCs的ALP活性为 (3.5 1± 0 .12 )U/ml,空载体转染组为 (1.72± 0 .0 8)U/ml,空白对照组为 (1.6 7± 0 .11)U/ml。Ⅰ型胶原表达的免疫组化阳性指数瞬时表达组为 0 .16 7± 0 .0 0 1,而对照组为 0 .0 4 3± 0 .0 0 1。转染细胞 12d形成钙结节 (对照组为 18d) ,数量亦显著增加。 结论 TGF - β1基因转染可促进BMSCs的体外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兔眼小梁切除术后,不同剂量C-ski基因重组质粒转染对眼压、滤过泡、滤过道炎症细胞、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了解C-ski基因对滤过道抗瘢痕化的作用。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分别对兔右眼行小梁切除术,于术毕辅以结膜下注射0.01mol/L的PBS溶液0.1ml(A组)、C-ski基因重组pcDNA3.0质粒100μg(B组)、300μg(C组)和500μg(D组)进行治疗,并于术后第1、3、5、7、14、21、30天观察滤过泡情况并测量双眼眼压,第7、14、30天分批处死家兔(每次每组3只),取右眼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天狼星红、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炎症细胞、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肌成纤维细胞情况。结果A组与B组的两眼眼压差、滤过泡、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炎症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双眼眼压差在第7~21天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量在第14天后与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项测量指标在各个时间点与B、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不同剂量的C-ski基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腺相关病毒(AAV)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转基因治疗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愈合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建立兔糖尿病动物模型,并通过手术方法建立皮肤溃疡创面.将AAV-TGFβ1和AAV-VEGF联合转染糖尿病兔耳皮肤溃疡创面处.通过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大体形态学观测、TGFβ1和VEGF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微循环血管密度显微镜观察计数、主胶原(Ⅰ、Ⅲ型胶原)提取及免疫印迹检测、胶原微量定量检测等方法,研究AAV-TGFβ1和AAV-VEGF联合转基因治疗在促进糖尿病兔耳皮肤溃疡愈合中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AAV-TGFβ1和 AAV-VEGF联合转基因治疗组与对照组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的检测比较发现: (1) 联合转基因治疗组TGFβ1和VEGF基因转录表达增多;(2) 联合转基因治疗组创缘毛细血管叉密度(19.18±3.56)个/mm2高于对照组(6.43±1.52)个/mm2,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3) 联合转基因治疗组愈合组织中胶原含量均增多(P<0.05),而且Ⅰ型和Ⅲ型胶原构成比中I型胶原的比例增加.结论 AAV-TGFβ1和 AAV-VEGF可联合高效转染糖尿病兔耳皮肤溃疡创面并有效地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人心肌肥大时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表达的意义 ,采用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肌间质纤维化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组织和培养心肌细胞TGF β1 表达。结果显示 :人体心肌肥大组织心肌间质纤维化及TGF β1 表达均显著升高。cAMP不仅可刺激培养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加 ,还可诱导TGF β1 表达。说明心肌细胞TGF β1 表达、旁分泌可能参与了人类心肌纤维化。cAMP可诱导 ,而cGMP可抑制心肌细胞TGF β1 表达。  相似文献   

8.
碱性细胞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人乳腺癌组织为恶性肿瘤标本模型,乳腺纤维腺瘤为良性肿瘤标本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FGF与TGF β1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bFGF、TGF β1平均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瘤组织(P<0.05)。结论bFGF与TGF β1在乳腺癌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bFGF与TGF β1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因素之一,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皮肤瘢痕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的BM-MSCs.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皮肤瘢痕模型组和BM-MSCs移植组(n=10).模型组和BM-MSCs移植组小鼠于背部经皮下注射1ml浓度为1mg/ml的博来霉素,3h后BMMSCs移植组经皮下注射1x106个BM-MSCs,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PBS,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经皮下分别注射相同剂量的PBS,共注射28d.29d时处死全部小鼠,取新鲜皮肤组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31)的表达;另取皮肤组织行HE及Masson's Trichome染色,光镜下观察皮肤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BM-MSCs移植组的皮肤瘢痕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真皮层胶原厚度显著小于模型组,反映皮肤纤维化程度的指标TGF-β1及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BM-MSCs移植可抑制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皮肤瘢痕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 方法 复制 96个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 ,将其随机分为bFGF实验组与磷酸盐缓冲液 (PBS)对照组 ,观察 3个月。通过愈合时间、瘢痕体积、组织学改变及原位杂交 ,检测整合素 β1mRNA表达反映bFGF对瘢痕形成的影响。 结果  (1)bFGF组与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 (18.4± 1.6 )和 (2 1.3± 1.4 )d。 (2 )观察 3个月 ,bFGF组瘢痕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3)与对照组比较 ,bFGF组在愈合期炎症反应、血管形成及成纤维细胞增殖更明显。但在愈合后的瘢痕组织中胶原纤细排列较规则。(4)bFGF组整合素 β1mRNA表达在愈合期均高于对照组。随后各组随时间推移表达逐渐减弱 ,bF GF组减弱更快。 结论 bFGF具有既促进愈合又改善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尿转移生长因子β1(TGF β1)与远期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期间检测术后满 1年、移植肾功能正常的 14 6例肾移植患者的尿TGF β1,所得相对浓度为 172 5~ 5 33 1(pg/mgCr) ,分别选出TGF β1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各 4 0例患者构成组Ⅰ、组Ⅱ ,进行前瞻性观察。在肾移植达 3年时 ,比较两组肾功能有无差异 ,分析肾功能与术后 1年时的尿TGF β1有无相关性 ,对肾功不全者行移植肾穿刺活检 ,明确是否为慢性移植物肾病 (CAN)。结果 在肾移植达 3年时 ,组Ⅰ肌酐清除率 (Ccr)减损了 12 8± 10 6ml/min、有 2 9 6 %的患者肾功不全 ,均显著大于组Ⅱ ,后者分别为 6 9± 5 7ml/min和 9 4 % ;肾移植达 3年时的Ccr与术后 1年时的尿TGF β1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肾功不全者 ,移植肾在组织学上均呈CAN的病理改变。结论 TGF β1可能在CAN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CAN患者在肾功能异常前尿TGF β1已显著升高 ,肾移植后早期检测尿TGF β1对远期肾功能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肌内注射人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hFGF-2)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治疗组于梗死心肌周围心肌内注射重组质粒pAdTrace-hFGF2 100μ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4周取心肌组织行冰冻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Ⅷ因子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结果 术后4周时,治疗组有红色荧光蛋白表达,HE染色及Ⅷ因子染色均可见梗死心肌周围新生血管数目较对照组增多(P<0.05);治疗组左室壁横截而积较对照组增加(P<0.05),但两组左室腔大小、瘢痕心肌厚度及心肌细胞大小无显著差异;治疗组Ⅰ、Ⅲ型胶原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Ⅰ/Ⅲ型胶原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直接心肌内注射FGF-2可能促进血管新生,调节胶原含量及胶原比值,从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胰岛样生长因子 -Ⅰ受体 (IGF -ⅠR)两亚基 (α ,β)和磷酸化酪氨酸蛋白 (P -Tyr)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这三种蛋白在 1 0例增生性瘢痕和 1 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在正常皮肤中 ,IGF -ⅠRα ,IGF -ⅠRβ和P -Tyr的阳性率分别为 (2 9.4± 5 .6) %、(2 4 .2± 4 .6) %和 (46 .8± 7.2 ) %。在增生性瘢痕中 ,三种蛋白的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 (P <0 .0 1 ) ,其中IGF -ⅠR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上 ,含有P -Tyr蛋白的阳性细胞主要为表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结论 :增生性瘢痕形成可能与IGF -R蛋白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维生素E (VE)防治肝纤维化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 4 0 %CCl4皮下注射 9周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在肝纤维化形成后 ,治疗组用 5 %VE乳剂静脉注射 (10 0mg/kg ,2次 /周 )连续 10周。于治疗后 10周取各组肝组织作病理检查 ,并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基质金属蛋白酶 - 1(MMP - 1)mPNA表达 ,对检测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治疗组肝脏纤维组织沉积较对照组减少 ,TGF - β1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经图像分析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MMP - 1mRNA的表达两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维生素E可能通过下调TGF- β1mRNA表达 ,减缓大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饰胶蛋白的融合蛋白(GST-Decorin)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探索瘢痕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饰胶蛋白(Decorin)cDNA并连接到pGEX-4T-1载体上,大肠杆菌内表达GST-Decorin;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加入1∶6.25,1∶12.50,1∶25.00,1∶50.00,1∶100.00稀释度的GST-Decorin,经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速度;进一步将2mg/L的TGF-β  相似文献   

16.
骨基质明胶植入后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植入骨基质明胶 (BMG)后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的含量 ,以此评价BMG的生物活性及抗原性。 方法 BMG组 2 0例 ,为骨折愈合障碍病例 ;对照组 2 0例为新鲜骨折病例 ,两组均行内固定术 ,并于术前、术后 1周、术后 2周检测血清TGF - β1。  结果  (1)BMG组术后 1,2周 [TGF - β1分别为 (10 4.489± 16.0 7)ng ml、(113 .40 6± 2 3 .70 6)ng ml]与术前 [(92 .897±16.13 5 )ng ml]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术后 2周与术后 1周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对照组术前 [TGF - β1为 (110 .472± 19.72 3 )ng ml]与术后 [(114.679± 2 0 .3 5 8)ng ml、(116.42 3± 2 4.10 9)ng ml]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 )BMG组与对照组术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BMG植入后表现出明显的成骨活性 ,且不引起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是一多功能的生长因子 ,不仅刺激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运动 ,而且可促进皮肤角质细胞的迁移运动[1] 。另外 ,HGF能够明显地抑制肝纤维性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 β)的产生和增强胶原酶的活性[2 ] 。这也提示 ,应用外源性HGF可能会促进伤口愈合 ,抑制胶原的合成和沉积。但直接应用HGF蛋白受到许多限制。为研究人HGF基因预防病理性瘢痕的可行性 ,笔者构建了携带人HGF基因的重组质粒 (pUDKH) ,以新西兰兔耳瘢痕为模型 ,探索其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创伤愈合过程中瘢痕过度形成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博来霉素(BLM)引起的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胶原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MSCs异体注入受体大鼠体内,2周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PDGF-A,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mRNA的变化。结果:MSCs的植入可使增生的大鼠肺泡间隔、基质胶原及Ⅰ、Ⅲ型胶原明显降低,使升高的肺组织羟脯氨酸及TGFβ1、PDGF-A,B、及IGF-Ⅰ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MSCs可减少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的胶原含量,此作用与MSCs降低了多种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抗体对周围神经慢性卡压后神经纤维化的缓解作用。 方法 将75只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卡压组(B组)和卡压+TGF-β1多克隆抗体注射组(C组),于术后2,4,6,8,10 周取神经行电镜、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blot等检测,分别检测不同时段卡压神经组织形态学变化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含量。 结果 B组较A组TGF-β1、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增多,Ⅰ型、Ⅲ型胶原蛋白于卡压损伤后6周达到高峰,后一段时间内处于平台期;C组神经形态学上胶原纤维组织明显减少,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含量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周围神经慢性卡压后可致神经纤维化。TGF-β1抗体可有效抑制周围神经卡压后胶原合成,缓解慢性卡压后神经纤维化病变。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对软骨细胞胶原表型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胶原表型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雌兔关节软骨细胞 ,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中加入 1 7β -雌二醇 0mol/L、1 0 - 6 mol/L、1 0 - 7mol/L、1 0 - 8mol/L、1 0 - 9mol/L、1 0 - 10 mol/L、1 0 - 11mol/L、1 0 - 12 mol/L干预 72小时 ;B组先用 1 0ng/mlIL - 1 β干预 2 4小时 ,随后分别加入 0mol/L、1 0 - 6 mol/L~ 1 0 - 12 mol/L 1 7β -雌二醇作用 72小时。采用RT-PCR方法观察软骨细胞Ⅰ、Ⅱ、Ⅲ型胶原表达。结果 :1 0 - 6 mol/L雌二醇或单用IL - 1 β均抑制正常软骨细胞Ⅱ型胶原mRNA表达 ,低浓度雌二醇 (1 0 - 11、1 0 - 12 mol/L)能够对抗IL - 1 β的抑制作用 ;所有软骨细胞均未表达Ⅲ型胶原mRNA ;几乎所有浓度雌二醇 (1 0 - 12 mol/L除外 )均诱导软骨细胞表达Ⅰ型胶原。结论 :雌激素对关节软骨细胞胶原表型表达的调控作用随其浓度变化而不同。对变性软骨细胞而言 ,低于生理浓度的雌激素 (1 0 - 12 mol/L)对维持其胶原表型最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