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靠复制和传播而生存.从模因论视角,翻译活动是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译者的重要使命即译者解码源语模因及用目的语模因重新编码以传播源语模因在此过程中使得以凸显.文章以模因论及翻译模因论为指导,通过构建汉语公示语模因在翻译活动中的传播路径,尝试分析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翻译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认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两种传播方式同样适用于汉语公示语的英译.译者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对汉语公示语源语模因予以巧妙编码,发挥公示语在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方面应有的功能,更好地为来华外国人士提供各种便利.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作为解释文化发展和进化的新理论,对于解释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了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文化模因现象,并且阐述它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方式和变异过程.通过对模因现象的拓展分析,结合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一般模式,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是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对文化发展规律进行解释的一种新理论.随着模因论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语言领域研究中.模因论在语言领域的应用不仅有利语言的发展与当代汉语流行语的应用研究,同时在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实践过程中,也有效推动了模因论自身发展.基于模因论的大学生流行语分析对于我国当代汉语流行语的应用研究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通过对模因论的理论概念、表现形式以及特点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大学生模因复制与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许多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就是复制与模仿其他语言模因的演变过程。日本模因在网络环境下大量地被复制与模仿到汉语中,存在着不同类型与多种层面。这种复制与传播有两种类型,即基因型与表现型;同时涵盖了字词、句式与篇章三个层面。源自日语动漫界的“お姉さん”,经历了从“お姉さん”到 “御姊”、再从 “御姊”到“御姐”的两次同义异形的基因型复制,从而演变成了汉语中的“御姐”。此复制、传播过程,可以对日语模因在汉语网络语言中复制的原因、层面及形式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传播的模因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通过语言复制和传播,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模因的传播和复制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方式.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网络话语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从模因论及翻译模因论来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公示语的翻译则可以看成是公示语翻译模因或模因复合体的跨文化复制和传播。公示语翻译模因库(meme—pool),深入探讨其中的公示语翻译模因或模因复合体跨文化复制、传播的表现类型,可以为具体的翻译提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模因被认为是文化的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语言又是模因的载体之一,反过来制约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大众传媒中的流行语是模因的有效载体,它促进了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但也有消极的语言模因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合理利用语言模因论的复制、传播特点和规律去管理媒体语言的使用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从模因论的视角看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在同一文化中往往是通过模仿,尤其是语言进行传播.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经过模拟的手段得以丰富,而模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可以把文学翻译看作是异国文化的模因通过语言向本国传播的过程,文化模因的传播过程对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文学翻译中的归化策略是文化模因传播初期的必要阶段,异化翻译是文化模因传播发展的要求,而杂合翻译则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快节奏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传播和交换,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对读者快速获取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而新闻标题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互文性。“互文性”是表示不同语篇之间的相互联系,互文的吸收转化过程实质就是模仿、复制——模因,可见互文性和模因论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此论述了模因与互文性的关系,并从模因论的视角对新闻标题(以2013年新闻标题为例)中的互文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互文性能够达到吸引读者和帮助其解读信息的目的,同时新闻标题的互文研究对新闻标题的制作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网络语言的模因特性即简洁性、形象生动性、离奇怪异性和幽默性出发,分析了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并以乖讹一消解理论为基础,从基因型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两种模因类型分析了网络语言幽默模因特性的实质,旨在更好地解读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1.
网络流行体是一种语体,它是为适应网络语境而产生的言语功能变体,它具有集体性、规约性和层次性。网络流行体的上位语体是网络语体,下位语体包括引用体、仿拟体和戏拟体。网络流行体具有互文性、顺应性、借助网络媒体通过语言模因进行传播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纪旻琦  王晓燕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3):127-128,153
本文分析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及方式,把模因论引入大学英语四级写作领域,主要通过模仿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四级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应用文写作中,应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有效选择语言输入材料,以达到语言模因进行复制和传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应酬语理解辨识是寻求最大关联性的演绎推理过程。在相同条件下,仅当非应酬解释违背关联原则,达不到最大语境效果时,应酬解释才得以产生。而外语应酬语的辨识过程却与母语中的关联推理过程相反,这是由于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应酬语模因产生了分裂和缺失。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以它特有的优势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在外语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方法与传统教育方法的对比分析 ,研究现代教育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及采用现代教育方法给外语教学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通过翻译模因论在习语翻译中的运用来阐述翻译模因论如何影响翻译,并使译文能更好的被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异国文化的模因——习语的翻译至少应包含处理两个层面的内容:习语的核心模因和体现习语文化差异的模因,对这两个层面的模因进行高保真度的复制是译者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构成与发展中占有极具重要的历史地位.结合理论界研究的现状,对生产力理论中的概念、外延、构成要素,及其相关范畴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有利于重新认识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容和时代价值,目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用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毫无亲缘关系的不同“家族”,但都是联合国规定的工作语言。汉语使用的人最多,但英语使用的范围最广。这种差异是因为语言的发展与演变总是和其民族、国家的兴衰结合在一起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两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比较,简述英语的崛起、汉语相对滞后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