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蜂毒溶血肽(melittin)是蜂毒的主要组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及药理作用,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有作用。蜂毒溶血肽可通过增强TH1细胞的功能,降低TH2细胞的功能,抗过敏、抗炎症及抗肿瘤,但大剂量的蜂毒素毒性较明显。IL-2是与活化的T细胞增殖有关的主要可溶小因子,并能增强NK细胞的肿瘤杀伤活性,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其抗肿瘤活性是非特异性的。因此,蜂毒素和IL-2单独使用时产生的副作用,均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许多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受体表达异常,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疗效及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1,2].IL-2和TNF-α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抗病毒、抗肿瘤免疫及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5].我们观察了7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IL-2受体(sIL-2R)和TNF-α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了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疾病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类型.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往往表现为促炎相关因子活性升高和抗炎细胞与因子活性下降[1].具有抑制免疫活性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及其自身分泌的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TGF-β1 对AS有明确的保护作用.Treg分泌一种新型抑制性细胞因子白介素35(IL-35),IL-35具有调节免疫反应、阻止和延缓多种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功能[2].但IL-35在CHD患者外周血中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未见报道.本研究检测98例CHD患者和33例正常人血浆中IL-35水平变化,并分析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探讨IL-35在CH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2(IL-2)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IL-2通过作用于表达白介素-2受体(IL-2R)的细胞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IL-2R的胞外段脱落形成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两者与肿瘤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免疫组化显色法,分别对40例老年人肺癌患者的血清及癌组织中  相似文献   

5.
据文献证实[1],白细胞介质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炎性的细胞因子.SOD检测与临床各科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本文报告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1β和SOD水平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8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细胞因子,早期称IGIF(IFN-γ inducing factor)。来源于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增强Th及NK细胞活性,并具有抗肿瘤、抗感染等多种生物学作用,本文就其生物学活性以及抗肿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8与临床疾病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1995年由Okamura等[1]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与IL-12相似的生物学活性,但诱生IFN-γ的能力比IL-12强,故称为IFN-γ诱生因子,1996年命名为IL-18.近年研究表明,IL-18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抗感染、抗肿瘤、免疫性疾病及免疫调节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异常情况下,IL-18的升高可能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组织损害和加重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蒜油对枯否氏细胞分泌白介素18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新近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多功能细胞因子,IL-18最明显的生物学活性是抗肿瘤。人和小鼠的IL-18主要由巨噬细胞样细胞产生。肝脏枯否氏细胞(KC)是机体巨噬细胞中最大的群体,有学者发现生物反应调节剂能激活KC的抗癌活性。本实验在体外培养中,观察大蒜油刺激小鼠KC前后IL-18的分泌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9.
由多种不同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6(IL-6),在机体免疫应答调节网络中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其中抗肿瘤活性则是近几年研究并证实的IL-6又一重要功能。IL-6可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抑瘤或杀瘤活性,是继IL-2、IFN、TNF 等抗癌细胞因子之后发现的又一重要生物反应调节剂。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1-2].抗组胺制剂一直是治疗AR的主要药物之一,但是由于一些剂型抗组胺作用相对较弱,并且不良反应较重限制了其应用.地氯雷他定是新型的抗组胺制剂,由于具有更强的抗组胺作用和更好的安全性及较轻的药物不良反应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3-4].本文以AR为对象,通过观察地氯雷他定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白介素-5(IL-5)、白介素-13(IL-13)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探讨地氯雷他定治疗AR的临床疗效及其对AR患者外周血IL-5、IL-13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蜂毒(Bee venom)是工蜂遇攻击时从毒囊中排出的毒汁,含多肽类、酶类、组胺和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业已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及高血压等疾病,并具有抗肿瘤、抗菌及抗辐射等作用.蜂毒还具有降血压、溶血、抗凝血、降黏、改善微循环和降血胆固醇的作用[1],但有关蜂毒对心脏节律性收缩的影响则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全蜂毒对心脏节律性收缩作用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蜂毒强心提供一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24(IL-24)是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家族的成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抗肿瘤特性,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影响微血管形成.IL-24的信号通路可能与内质网应激途径,神经酰胺介导途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依赖途径及半胱天冬酶介导途径有关.文章综述了IL-24的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为临床工作者在肿瘤、炎症等疾病的治疗中提供有效的基因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身免疫系统或其组分治疗肿瘤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调节因子,它可以促进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的活性,能刺激T细胞及NK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分泌IFN-γ等多种细胞因子[1],因此在抗肿瘤及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与其他细胞因子一样,直接应用IL-12会导致全身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2003年Huber等[2]发现通过滴鼻给药可以降低IL-12介导的不良反应,此外有研究表明利用质粒、腺病毒或腺病毒转染的间质干细胞靶发送IL-12基因到肿瘤部位表达也能抑制肿瘤生长[3-5],而不致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然而质粒发送存在缺乏组织的特异性和靶向性、转染效率较低且基因表达时间短[6]等缺点,发送重组腺病毒载体易导致转染细胞毒性及死亡、基因表达时间受限、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7]等,限制了这些方式临床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环庚三烯酚酮(tropolone)类化合物最早在真菌的次级代谢天然产物中被发现,随后,在细菌次级代谢产物、植物和海洋生物中也发现了此类化合物的存在[1].它的核心基团为独特的环七-2,4,6-三烯酮非苯芳香环结构.环庚三烯酚酮类化合物目前已被报道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主要包括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杀虫等作用[2]...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18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 18(IL 18)是一种细胞因子 ,早期称IGIF(IFN γinducingfactor)。来源于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 ,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 ,增强Th及NK细胞活性 ,并具有抗肿瘤、抗感染等多种生物学作用 ,本文就其生物学活性以及抗肿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生物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治疗恶性肿瘤常规方法即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之外的一种新型疗法.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da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I)是生物治疗的一种,它是一种通过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能直接或间接介导抗肿瘤效应的免疫细胞输注肿瘤宿主体内进行肿瘤治疗的方法[1].对于促进患者免疫系统的重建、消除残留病变及骨髓净化都具有良好效果[2].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等优点[3-4],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疗效差异很大,原因可能与制备CIK细胞的方法、所使用细胞因子的种类和剂量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采用3种方法制备CIK细胞,并比较用这3种方法制备的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杀瘤活性,为制备高活性的CIK细胞提供方法,以提高CIK细胞临床应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fidylinositol,GPI)修饰的小鼠IL-21瘤苗,并对此瘤苗的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 通过重叠PCR方法获得IL-21-GPI融合基因并将其插入空载体pcDNA3.1.将鉴定过的重组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B16F10细胞制成瘤苗,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瘤细胞膜表面IL-21的表达,通过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作用鉴定表达的IL-21的生物学活性.将瘤苗接种小鼠后,通过观察小鼠肿瘤体积和生存率分析瘤苗的抗瘤性,并检测了瘤苗免疫鼠的细胞免疫活性.结果 正确构建了pcDNA3.1/IL-21-GPI重组载体,膜表达的IL-21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制备的瘤苗能发挥抗肿瘤效应,其机制与免疫鼠细胞免疫活性增强有关.结论 成功构建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GPI修饰的IL-21瘤苗,为其进一步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子宫颈癌是导致妇女死亡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是从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in kirilouii maxim)的块根中提取的一种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1].目前,TCS的抗肿瘤研究主要集中在绒毛膜上皮癌、胃肠道肿瘤,白血病和子宫颈腺癌等方面[2-3].本实验旨在研究TCS对人子宫颈磷癌Caski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形态学变化,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其抗癌作用,为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机体在细菌或病毒刺激下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是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类糖蛋白,是机体防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细胞来源和受体的不同,干扰素可分为Ⅰ、Ⅱ和Ⅲ型.Ⅰ型包括IFN-α和IFN-β,其中IFN-α有二十余个亚型,IFN-β仅有一个亚型,Ⅰ型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作用.Ⅱ型只有IFN-(γ),且只有一种亚型,除具有抗病毒作用,抗增殖活性外,其主要生物学活性为免疫调节作用.Ⅲ型包括IFN-λ1(IL-29)、IFN-λ2(IL-28A)和IFN-λ3(IL-28B).其中Ⅰ和Ⅱ型干扰素已被批准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2003年发现的Ⅲ型干扰素,尚未被批准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1].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12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一种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IL-12能对T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施加多种影响,促进细胞免疫,诱导干扰素-γ产生,具有抗肿瘤作用,且毒副作用很小。本文介绍IL-12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