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储层建模技术是在油气藏描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技术近几年在各大油田的应用效果表明,其在水平井部署、剩余油挖潜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针对磨溪气田雷-1气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需要,综合利用气藏地震、测井及地质等资料,在对储层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原则、等时建模原则、相控建模原则,分别利用克里金法、序贯高斯模拟法和相控随机模拟法建立了雷-1气藏磨91井区储层模型。最后,利用容积法对模型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及方法优选。  相似文献   

3.
《石油化工应用》2016,(3):115-118
苏里格气田2014年已全面进入稳产阶段,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够通过水平井地质导向,为提高水平井单井采收率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以桃X区块工厂化井组为例,重点分析了区块中井资料的可靠性,并查阅文献及参考邻区心滩、河道分析统计数据,运用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算法实现了多个沉积相模型,并优选最合理的相模型为控制条件,建立三维GR体模型进行随钻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认为,以确定性建立训练图像,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算法的建模方法更适合井组水平井地质导向。  相似文献   

4.
磨溪气田雷一1为受背斜圈闭控制的层状孔隙性低渗气藏。为了有效动用该区西端低渗难采储量,提高油田采收率,开展了以提高单井产能为目的的水平井先导试验并取得较好效果。通过规模应用并逐步形成了水平井井位目标优选、靶体参数优化、随钻地质导向和水平井储层改造等配套特色技术。这些技术有效提高了单井产能,并提高了气藏中部采收率,实现了雷一1气藏高效开发,为同类气藏高效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磨溪气田嘉二段气藏为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受沉积微相和早期成岩作用的双重控制,其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要科学布署井位并制定合理的气藏开发方案,就必须弄清储层物性和地层水在三维空间的分布状态。通过储层特征研究,认为沉积微相是磨溪气田嘉二段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相控建模是依据沉积相在时、空域的展布特征对沉积储层随机建模进行约束,所建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因此,利用单井各储层段沉积相分析成果并结合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成果,建立了各储层段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又进一步结合单井储层参数解释成果,在相控的前提下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各储层段三维属性模型。实钻资料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气藏开发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对类似地区相控建模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7  
研究了如何对苏里格气田全区进行确定性建模和对苏6井区进行随机建模。针对苏里格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这一主要特点,以全区确定性建模和区块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地质研究和气藏描述成果进行了定量化转变,形成了包括构造模型、物性模型和流体分布模型的苏里格气田全区整体地质模型和苏6井区的随机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提供井位优选的参考依据和提供气藏数值模拟的网格参数场。储层地质建模方法成功地运用于苏里格气田气藏描述后,为准确评价气田储层性质及潜在能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以大布苏地区花29区块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储层数据的基础上,以沉积相、地层格架模型为控制条件,以数学地质和地质统计学为手段,以petrel建模软件为依托,优选正确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花29区块三维地质模型。并应用其成果,进一步加强对油田地下情况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彭博  杨辉廷  彭云晖 《石化技术》2023,(12):175-177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其次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最后分析了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建模研究的对象以及建模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说明,并探讨了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两年多来,针对川中磨溪气田雷一~1气藏储层特征,进行了低渗改造攻关。采用了基岩酸化、前置液酸压裂、胶凝酸酸压裂和加砂压裂等工艺措施。经过效果分析及评价,认为酸压裂如加砂压裂优于基岩酸化。建议磨溪气田酸压裂要重视控制酸滤失和缓速;加砂压裂要改进压裂液性能和交联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采油技术。水平井开发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建立油气藏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据此可以确定明确的地质目标,设计合理的钻井轨迹。在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首先以构造解释成果为基础建立地层格架,然后结合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成果和相控建模的思路,利用序贯指示模拟等随机建模方法进行油气藏的属性建模。在大庆T4油田应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T48-L121井区的精细地质模型,精细刻画了5m厚度砂体的空间展布,并以此为依据,完成了水平井轨迹的设计,在高含水油区获得了较高的产能。  相似文献   

11.
平湖油气田花港组油藏储层三维模型建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单井和地震资料,对花港组储层空间展布、砂体叠置关系进行分析;咀克里格插值技术为手段,通过研究储层顶、底界面及断层的空间展布建立构造模型,利用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算法,建立花港组油藏沉积微相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相控随机建模技术,采用高斯模拟进行储层物性模拟,建立了花港组储层三维随机模型。在建模过程中,运用井资料和地震波阻抗信息相结合的联合建模技术,提高三维模型的精度,为提高后期油井措施调整的预测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立准确可靠的三维孔隙度分布模型,对火山岩气藏有效储层的预测和建立合理的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长岭气田火山岩储层特点,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单井孔隙度解释模型,并将目的层火山岩划分为三个火山体,提出用火山岩"体控+相控"的建模策略,采用基于象元的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和协同克立金法,建立三维孔隙度参数模型,其结果符合地质认识和生产实际,并为生产单位所采用。  相似文献   

13.
大牛地气田盒2+3段储层地质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大牛地气田地质、储层及开发情况分析,在地质基础、测井综合解释、地震储层横向预测等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地震、钻井、测井、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控制约束的随机性建模方法,分别建立大牛地气田盒2+3段构造、岩相和属性模型,并对应生产实践检验模型可靠性,最终确定出适合大牛地气田盒2+3段的地质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地层压力高的水平井射孔作业,常采用在重钻井液压井情况下完成施工,给射孔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磨溪气田水平井射孔出现了卡枪现象,为了弄清卡枪原因,从钻井液、井眼轨迹、井口落物、套管变形、枪管变形、枪管与套管间隙、射孔碎屑、射孔作业工艺等方面分析了卡枪原因,结合实例分析和现场应用统计得出了磨溪气田水平井射孔卡枪的真实原因,同时形成了一套防范卡枪措施.在后续的重钻井液条件下水平井射孔作业中改变了现场作业工艺,射孔后随即将射孔枪提至φ177.8mm套管,再没有出现卡枪现象,应用结果表明新的现场作业工艺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利用随机建模技术进行油气储量计算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步骤,该技术利用储量参数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储量计算,不仅解决了传统容积法计算储量时参数难以取准的问题,同时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储量的分布范围。以丘东气田为例进行储量计算的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计算的储量客观合理,计算结果真实可靠,可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质工程一体化强调地学研究与作业的互动,在中国地质条件复杂的非常规油气田,地质建模在数据基础和应用需求上体现出了独特的挑战。一方面,数据以水平井为主、数据量大且数据类型冗杂;另一方面,作业进程要求模型快速迭代甚至达到"适时"建模。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多种数据快速建立高质量的地质模型至关重要,本文关注以页岩气藏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藏建模的独特性,并提出了具体流程和方法。其一,系统阐述了水平井地质建模流程,通过真厚度域旋回对比、二维导向剖面及井震数据融合从一维到三维解决水平井构造和属性建模难题。其二,以蚂蚁追踪为例介绍了天然裂缝预测与建模方法,非常规储层裂缝普遍发育,在理解裂缝发育背景的前提下通过成像测井、钻井、微地震等多学科资料的交叉验证有助于实现合理的裂缝建模。其三,不同应用需求下的地质建模流程与应用,如多学科集成的井位部署优化、适时建模支持地质导向以及压裂工程应用等。  相似文献   

17.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岩性气藏,单井产量低,建井数量多,直井开发经济效益较差。为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益,长庆油田转换开发方式,开展"三低"气田水平井开发技术攻关。2008-2009年,苏里格气田加大水平井开发试验力度,完钻10口水平井,投产8口,初步形成了水平井井位优选和随钻地质导向、钻井提速及储层改造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苏里格气田水平井规模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精细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军辉 《断块油气田》2010,17(5):563-565
萨北油田开发至今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尤其是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挖潜成为难以攻克的难题,利用水平井开采已成为该项难题的有效技术手段,现已逐步得到应用。文中利用厚层精细地质建模、夹层粗化、近井模型和多段井描述等相关技术,实现水平井三维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一体化研究,并完善水平井多学科研究技术流程。通过对北部过渡带B5-8-A53水平井的数值模拟分析,优选出该水平井下泵时机、井日产液量和生产压差。研究结果表明,下泵时含水率为10%左右、合理产液量为50 t·d-1、合理生产压差保持在2.0 MPa以下时,开发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川中地区磨溪气田嘉二段砂屑云岩储集层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陵江组嘉二段二亚段C层(T<,1>j<,2><'2C>)砂屑云岩宏观与微观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建立滩相碳酸盐岩优质储集层的成因模式.原生粒间孔是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其主要特征及判识标志包括:储集层发育严格受沉积微相控制、孔隙以残余粒澡孔和溶扩残余粒间孔为主、颗粒接触处仅有海底胶结物发育、初期压实使颗粒呈线一凹凸接触的格架支撑及部分孤立粒闻孔隙的埋藏胶结物不具溶蚀现象等.原生粒间孔的保存机制为:在海底胶结后,初期压实使具早期环边胶结物的颗粒呈格架支撑、喉道减小;压实流体胶结使滩体周缘致密化,并且粒间孔内有限的浅埋藏胶结物使喉道堵塞,成岩流体达到溶蚀-胶结平衡后胶结作用终止;后期埋藏溶蚀主要调整、优化改造先期孔隙层,其对单个储渗体储集空间的绝对增加值仅占次要地位,并不改变这类储集层的储渗体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