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体检者为对象,均采取胸部低剂量CT筛查,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2组,即参照组(固定管电流模式扫描)和试验组(固定噪声指数和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均30例,比较2组检查数据。结果:肺部图像的SD值、IQS比较时,组间肺尖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肺与下肺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BMI指数大于27kg/m^2,组间CTDIw的比较无意义(P>0.05);BMI指数小于等于27kg/m^2,组间CTDIw的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对于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呈现较高应用价值,可以实现体检人群的有效筛查,通过获取较高质量图像,为筛查工作的展开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运用16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的实际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3-9月进行常规体检的15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体检时间将上述人员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人员选用16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扫描,对照组采用固定电流扫描。比较两组人员在图像质量评分、测量图像标准差以及加权CT计量指数等方面的主要差异。结果观察组人员在图像质量评分、测量图像标准差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加权CT计量指数方面,当体质量指数为27 kg/m^2或低于27 kg/m^2时,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MI在27 kg/m^2之上时,观察组CTDIw要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可以获得质量更高的图像,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和固定管电流技术进行腹部CT检查,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管电量(mAs),并对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程度、病变特征显示及CT值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实验组有效管电量为(296.74±19.15)mAs,较对照组的350mAs降低了约15.4%(P〈0.001);实验组CTDIW为6.74±1.15,明显低于对照组9.6mGy(P〈0.001);实验组DLP为(360.61±14.23)mCy·cm约为对照组675mGy·cm的53.4%(P〈0.001)。结论:正确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腹部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部CT检查的84名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2名。对照组采用固定管电流进行腹部CT检查,试验组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腹部CT检查,比较两组对比-噪声比(CNR)、同层皮下脂肪CT值、容积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图像质量。结果 试验组CNR、同层皮下脂肪CT值、CTDI及DL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腹部CT检查获得的图像质量可靠,能清晰显示患者的腹部组织形态与结构信息,还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在胸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CT自动毫安技术(Auto mA)和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进行胸部扫描,对所获的图像质量及CT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但CT辐射剂量自动毫安技术(Auto mA)比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下降大约60%~80%。结论 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Auto mA)在胸部扫描与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在胸部扫描比较无明显图像质量差别,但受检者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胸部CT检查前,护理干预患者手臂上举姿势,降低其受照X线辐射剂量的可行性以及效果评价。方法 60例因临床指证需要行胸部CT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专业健康教育组(实验组)和常规健康教育组(对照组)两组,分别按两种模式对患者实施宣教。实验组强化实施胸部CT检查时手臂上举姿势的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而不干预手臂上举姿势。选择4个代表性解剖层面,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评价两组CT横断面图像质量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胸部检查时,CT扫描仪测量的辐射剂量指标(CTDI、DLP、ED,mAs)。结果 两组各解剖层面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整体辐射剂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对照组的平均有效剂量是3.37 mSv,而实验组的辐射剂量比对照组降低约17%。减少的辐射剂量主要来自于上肺野,两组上肺野解剖平面(胸骨切迹平面、主动脉弓平面)的实测等效mAs有统计学差异,中、下肺野解剖平面(气管分叉平面、右下肺静脉平面)的实测等效mAs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实施专业健康教育指导来强化胸部CT检查时的手臂上举姿势,宣教简便易行,患者依从性高,不但可保证胸部CT检查的图像质量,而且明显降低了患者的受照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模式下受检者有效剂量与管电流阈值及噪声指数的关系,为确定最优化采集条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用GE Discovery ST-16型和Discovery Elite型PET/CT,使用RS-550型仿真人体模型获得PET/CT中CT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两机型采用相同采集条件,即管电压120 kV,螺距为1.375,转速0.8 s/转,噪声指数(NI)8-30,间隔为2,自动管电流低限均为30 mA,高限为200~350mA,间隔为50 mA。模拟临床PET/CT的头颈部和体部分段扫描方式对仿真人体模型进行扫描。记录各种采集条件下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CT)。结果 采用相同采集条件,CT扫描所致有效剂量随噪声指数增大而降低,且曲线随自动管电流高限的增加而陡峭;Discovery Elite型扫描CT所致受检者全身有效剂量低于Discovery ST-16型。结论 对确定的受检者,PET/CT中CT所致有效剂量随扫描条件不同有较大差异。可以根据不同临床需求,选择最优化采集方案,从而尽可能降低受检者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定山东省CT头部扫描参考剂量水平,促进CT扫描的合理化应用。方法 测量CT剂量指数,将两次剂量检测结果分别平均分成30组,每组取其均值为组中值,然后将剂量从低到高依次排序,取其75%分位剂量值为参考剂量水平。结果 两次检测75%分位值剂量分别达到38.37 mGy和51.77 mGy,绝对差值为13.4 mGy,其中第二轮检测,其值已超过我国CT卫生防护标准规定的参考剂量水平50 mGy,但低于ICRP 87号出版物给出的参考剂量60 mGy。结论 随着大量螺旋CT的的广泛应用,有必要进行修订,制定新的CT检查参考剂量水平,CT诊断检查参考剂量水平的确立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在尘肺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经专业机构确诊的尘肺患者均行固定管电流(150 mA)常规剂量CT扫描(固定组)和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扫描(ATCM组,固定噪声指数为14,管电流50~200 mA),记录两组不同扫描条件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采用双盲法分别对两种扫描方法所获取图像的质量、尘肺影像特征(阴影大小、阴影密集度、尘肺分期)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尘肺的CT影像征象显示率方面,ATCM组可清晰地显示各种尘肺特征性表现,与固定组相比,两者在显示尘肺影像特征(阴影大小、阴影密集度以及尘肺分期)、图像质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的CTDIvol、DLP分别为13.53 mGy和(337.13±13.53) mGy/cm,ATCM组分别为(7.39±0.45) mGy和(188.78±1.80) mGy/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能全面反映尘肺的特征,图像质量可满足辅助诊断要求,并且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可代替常规剂量CT用于尘肺的筛选与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自1972年问世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前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提高了诊断治疗质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促进了CT机的推广普及。随着CT机的不断增多,接受CT检查的入群也日益增多,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是CT机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作者对河北省正在使用的9家公司29种型号313台新旧CT机进行了头部单层扫描中心剂量的检测与分析。1 检测仪器和方法11 检测仪器 美国VICTOREEN公司生产660-1型数字式射线曝光测量仪,660-6型CT专用电离室,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