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忠义  贺昕宇  肖文进 《矿产勘查》2020,11(11):2341-2346
东天山东中段发育具明显叠加特征的晚古生代剪切构造。采用区域构造分析和构造解析方法,在土墩-山口站地区厘定出二类(期)韧性剪切带。早期为一种面状韧性剪切带,形成于近南北向的分层剪切作用(D1),并因随后的挤压变形(D2)而陡立;晚期为一种线性(带状)剪切带,主要表现为近东西向的走滑性质(D3)。第二类(期)剪切多同向叠加于陡立的第一类(期)剪切之上,且二类(期)构造均伴有同构造的岩浆活动,是晚古生代的俯冲碰撞造山事件的构造响应,并记录了不同变形机制下的构造变动和演化过程。区域叠加剪切构造的厘定和确认有助于完善和深化东天山中段的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金多金属成矿机制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大型走滑双重构造是造山带中重要构造,它可以发育于造山带演化的不同阶段,同时也是陆内变形的重要方式。大型走滑双重构造的形成具有特殊的边界条件,在不同类型造山带演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样,然而目前还缺少足够的认识。中亚造山带是全球显生宙规模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大规模的走滑作用在该造山带的演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在该造山带中段的阿拉善地区识别出了一个大型的近东西向的走滑双重构造,该双重构造由7~8条不同方向的次级韧性剪切带组成,东西长约500 km,南北宽约350 km,面积约200000 km2。形成一个巨大的S-C like构造,发育时间为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区域运动学性质为韧性右行走滑,单条剪切带的走滑位移10~60 km,累积走滑距离250~500 km。它是中亚造山带南缘晚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巨型韧性剪切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古亚洲洋关闭后中亚造山带整体变形的一部分。该走滑双重构造分别连接了西侧天山以及东侧兴蒙造山带不同类型的走滑变形,它的形成与较热的岩石圈以及不均一的造山带组成有关,而走滑双重构造的作用也是造成造山带内部结构均一化的过程。结合造山带的类型,一般走滑双重构造多发生在增生型造山带,而碰撞型造山带一般由于较冷的岩石圈而相对缺乏此类构造。阿拉善大型走滑双重构造是中亚造山带中少有报道的大型构造,它是造山带不均一的物质组成、强烈的岩浆作用以及华北克拉通的阻挡而造成的应变集中所导致,它不仅是连接中亚造山带东西的枢纽,而且也是构建中亚造山带结构的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3.
马顺清  潘彤 《矿产勘查》2012,3(6):738-744
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由昆北裂陷槽区、昆中花岗—变质杂岩带、昆南复合拼合带组成,各带形成了不同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其历经元古宙大陆边缘阶段,晚奥陶世裂陷槽阶段,晚古生代多岛洋活动大陆边缘阶段和中生代中—晚期弧后拼合—增生造山阶段4个构造演化阶段.成矿集中在印支期、加里东期,近东西向3条矿带形成不同类型矿产的分布.不同的演化阶段形成有色、贵金属矿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23-24
根据露头及钻井资料,依据沉积学理论,对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泥盆系地层厚度、碎屑颗粒组成、锆石年龄、超覆关系和沉积体系展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地区(包括柴北缘构造带与欧龙布鲁克微板块)泥盆纪发育自南向北展布的沉积体系,碎屑物质来源于由多个前泥盆纪构造岩片组成的造山带;该阶段柴北缘构造带构造属性既不是前陆盆地也不是裂陷槽,而是由多个前泥盆纪构造岩片组成的造山带;该造山带隆升开始于距今约465 Ma,遭受剥蚀开始于距今约430 Ma,其隆升可能持续到晚石炭世甚至二叠纪早期,初步推断该造山带至少存在了190 Ma,包括距今465~430 Ma的山体隆升与距今430~275 Ma的山体剥蚀阶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阿拉善地块岩浆岩和沉积岩的记录分析,结合造山带岩石圈演化,提出阿拉善地块随着古亚洲洋在晚志留世末闭合,发生弧-陆或陆-陆碰撞、以及与相邻地块的碰撞,使陆壳得到广泛加厚;晚古生代时期以伸展为特征,早石炭世造山带岩石圈初始垮塌,致使阿拉善地块北部珠斯楞—杭乌拉带由泥盆纪相对稳定的被动陆缘,转为活动陆缘,并形成一套前弧碎屑岩-火山岩沉积;晚石炭世乌力吉—宗乃山—沙拉扎山带岩石圈初始垮塌、诺尔公—红古玉林带造山带岩石圈初始垮塌,由此构成阿拉善地块岩石圈部分垮塌,使中南部广泛区域沉降,形成一套后弧环境的海相碳酸盐-碎屑岩沉积岩石组合,并伴随同时期的辉长岩等基性岩体侵入;二叠纪造山带岩石圈完全垮塌,大规模软流圈上涌物质和热,使俯冲的洋壳物质、加厚下地壳混合物质、交代岩石圈地幔衍生新生物质等被加热熔融,形成高(超)钾岩浆储库。早二叠世,因侧向强迫重力翻转或受塔里木早二叠世地幔柱活动的触发,导致高(超)钾质岩浆沿珠斯楞、乌力吉、诺尔公陆壳中的岩石圈不连续挤出,以气球膨胀式短时、快速侵位,形成以珠斯楞、乌力吉、诺尔公为代表的二叠纪巨量花岗岩带,该时期也应该是阿拉善地块最重要的大规模成矿时期。阿拉善地块是华北克拉通的组成部分,至今在其南部依然保留着大于200 km厚的岩石圈。阿拉善地块在早古生代时期汇聚,伴随古亚洲洋、祁连洋的形成、演化与消亡及与华北地块相互作用,使阿拉善地块被“破坏”;晚古生代时期伸展,伴随造山带岩石圈垮塌被“肢解”,总体上属于西部“华北克拉通破坏”范畴,显生宙以来的构造-岩浆事件,是西部“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4):613-617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是南美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资源丰富,主要含油气层系为白垩系Napo组、BasalTena组和Hollion组砂岩;盆地内发育多个油田,但各油田之间,纵向上各砂层之间原油品质差异较大:纵向上,下轻上稠;平面上,南轻北稠。根据奥连特盆地构造演化、烃源分布、埋藏史等资料,结合盆地内原油纵、横向特征,对盆地内原油生烃、运移和成藏运移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奥连特盆地受中生代白垩纪裂谷和新生代前陆盆地叠合影响,由西向东分为三个构造带:西部逆冲带、中部前渊带和东部斜坡带。西部逆冲带受安第斯山脉构造作用强烈,发育叠瓦状高角度逆冲断层和牵引背斜构造,主要储层为早白垩Hollin组砂岩;中部前渊带是强烈造山逆冲终止的构造带,发育近南北向高角度逆冲断层和走滑断裂,圈闭类型以断背斜和低幅构造圈闭为主,主要储层为白垩系Napo组砂岩;东部斜坡带发育大量走滑断裂,以伴生背斜圈闭和岩性、地层圈闭为主。油气富集受盆地构造演化和断裂发育控制,即早期断裂活化反转控制了不同构造带的圈闭类型;不同构造带储层沉积发育控制了油气垂向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位于巫溪-文峰一带,在北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基底逆推带中的巫溪凹褶束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而南部为八面山弧形构造向北凸出的弧形构造,在两弧形构造交汇位置有很多以弯滑作用形式形成有一系列相互平行的褶皱构造,而褶皱构造类型由于作用力由北向南的减小而发生较大变化,褶皱构造类型变化表现为由斜歪-倒转褶皱到斜歪宽缓褶皱的转变,加之研究区位于喇叭型联合弧的中间位置,受力作用特殊,构造迹线变化较大,构造迹线由北向南以及由东向西主要构造迹线由近东西向逐渐转变为北西西向,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情况下,从而形成研究区的复杂褶皱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8.
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剪切带是一个近东西走向复杂而强烈的构造变形带,控制着一系列岩浆活动和岩浆有关多金属矿床的分布。香山杂岩体位于康古尔韧性剪切带的东段,明显受香山断裂和黄山断裂的联合控制。在充分收集并分析前人资料基础上,首先将韧性剪切带的应力分析结果运用到了香山杂岩体的侵位机制的解释上。其次利用计算的杂岩体岩浆粘度值推测了杂岩体不同冷却程度(香山西岩体冷却较快,其次是香山东岩体,最慢的是香山中岩体)。笔者根据岩浆矿床成矿特征(取决于矿浆熔离的速度)推测,冷却较慢的岩体容易形成熔离型矿体,而冷却较快的岩体容易脆化形成贯入式矿体,冷却速度适中的容易形成上悬式矿体,这些特征与香山杂岩体中的矿体产出形态基本吻合。香山杂岩体所在断裂明显受区域应力场以及香山断裂和黄山断裂的联合控制,并且金山岩体的侵位局部影响了香山杂岩体侵位时的形态。最后,分析了剪切作用对矿体就位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阿尔金地区构造—地貌演化过程,在系统分析前人资料基础上,选择盆山相间的索尔库里段阿尔金山为切入点,系统调查了阿尔金断裂新生代晚期活动特征,结合对上新世以来沉积盆地演化的系统分析,讨论了不同期次断裂活动对地貌、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第四纪以来阿尔金断裂经历北东—南西向双向逆冲、向北正滑、向南逆冲和左形走滑兼向北正滑四期活动。受控于断裂活动,阿尔金山最终隆起定型,铸就了现今独特的长条带状盆山相间地貌格局。北东—南西双向逆冲使新生代盆地下伏基岩与断层同方向呈带状隆起,并分割早期连通的沉积盆地为若干独立小盆地,盆山格局始现;同时,盆地边缘开始充填来自相邻山体的近源堆积,沉积物ESR及古地磁年龄约束了断裂逆冲—山体隆升剥蚀—盆地沉积发生于早更新世中晚期;此后,阿尔金南缘主断裂启动,加剧了南阿尔金山与索尔库里走廊的地貌反差,奠定了研究区现今的盆山格局;晚期向南逆冲对早期地貌略有改造,并掀斜了早中更新世七个泉组,在其上不整合覆盖了上更新统;阿尔金断裂最晚期的左形平移兼及向北正滑控制着现今苦海、乌尊硝湖的沉降中心。该项研究将断裂(多期)活动与盆地充填和地貌变迁作为整体考虑,重建了索尔库里段阿尔金山晚新生代演化过程,为区域构造地貌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锡林浩特博仁敖包花岗闪长岩主要由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等侵入岩组成。通过对该岩体开展系统的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该地区过铝质侵入岩主要由形成于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278±2Ma),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252±2Ma)组成。二者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均以钙碱性系列为主,具过铝质的特点。岩体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K、Ce和高场强元素Zr、Hf、Th等,而Sr、Ba、P、Ti等元素较低,Nb呈现了亏损的正常弧造山花岗岩的特征。Sr、Ba的亏损反映花岗岩分离结晶作用的存在。早二叠世的花岗闪长岩从其总体的化学组成与典型的I型花岗岩相似,为碰撞前的花岗岩组合,与大陆弧花岗岩类组合的构造环境相同。晚二叠世的组合特征代表了碰撞后的抬升阶段的花岗岩组合。微量元素Ta-Yb、Nb-Y构造判别图解显示从早叠世的花岗闪长岩到晚二叠世的花岗闪长岩代表了锡林浩特地区从碰撞前的大陆弧环境到其间的小洋盆闭合隆升的过程。从晚二叠世开始该地区进入了造山活动的活跃期,暗示滨太平洋构造体系对内蒙古东南缘的影响可能从二叠世已经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The Italian construction industry was rocked by the scandals regarding procurement by the public sector during the early 1990s. Although not confined to construction,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construction demand meant that it was one of the most heavily implicated sectors. Known as 'tangentopoli', the scandals have prompted a major reform of public sector procurement in the Italian industry which, combined with changes required to conform with EU directives, is leading to a profound cultural change in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uthoritative review of the changes in the procurement codes and the roles and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t shows how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public sector programmes is being strengthened, and how the procurement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es is being separated to provide greater transparency in the process. Although it is too soon to tell what the actual impact of these changes will be upon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actice, some suggestions are made in the concluding comments. En Italie, le secteur de la construction a ete secoue par les scandales concernant les approvisionnements par le secteur public au debut des annees 1990. Bien que n'etant pas limitee a la construction, la part de l'Etat dans la demande pour les travaux de construction temoignait que c'etait bien l'un des secteurs les plus impliques. Connus sous l'appellation de 'tangentopoli', ces scandales ont declenche une vague de reformes qui a touche les approvisionnements par le secteur public qui, combines aux changements necessaires pour se conformer aux directives de l'UE, conduisent a un profond changement culturel de cette industrie. La presente communication constitue une etude documentee des changements qui affectent les codes d'approvisionnement ainsi que les roles et les relations qui s'etablissent au sein de l'industrie de la construction. Elle montre comment la gestion de projets, lorsqu'il s'agit de programmes du secteur public, se trouve renforcee et comment la fourniture de prestations d'etudes et de travaux de construction joue en faveur d'une plus grande transparence du procede. Bien qu'il soit trop tot pour dire quel impact auront ces changements sur les pratiques dans le secteur de la construction, l'auteur conclut en faisant certaines recommandation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