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开发技术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西地区乌拉根铅锌矿床位于新疆乌恰县康苏镇南东5 km,是近年来新建成的超大型砂砾岩型铅锌矿床,是塔里木盆地西缘与盆山演化和盆地流体演化有关的典型砂砾岩型铅锌矿床,该类型矿床在成矿机制、成矿规律、找矿勘查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受到了学术界、勘查界和矿业界的广泛关注。塔西地区已成为砂砾岩型金属矿床的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成为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勘查的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发现了一批包括乌拉根超大型砂砾岩型铅锌矿床在内的具有工业意义的铜铅锌矿床(点),显示出塔西坳陷区具有极大的砂砾岩型铅锌矿床的找矿潜力。文章以乌拉根超大型铅锌矿床为模型,开展该类型矿床的资源量—经济评价,运用不确定性分析计算出盈亏平衡率和盈亏平衡点,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对区内同类型矿山的工业开发利用和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贾润幸  方维萱 《矿产勘查》2021,12(7):1556-1564
新疆萨热克砾岩型铜矿床是产于萨热克巴依盆地的大型铜矿床,赋矿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杂砾岩,上赋层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岩屑石英砂岩,在盆地南部白垩系地层中发育有碱性辉长岩脉。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杂砾岩中含有大量基性火山岩砾石并伴有铜矿化。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和主、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对萨热克铜矿不同岩(矿)石进行研究,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总结了该矿床的富集规律,共划分为4个成矿期:晚侏罗世初始沉积成岩成矿期,白垩纪—古近纪盆地流体改造主成矿期,喜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期和新近纪—第四纪表生作用成矿期。其中沉积成岩成矿期中的基性火山岩砾石为重要的成矿物质来源之一,可能与盆地基底中元古代阿克苏岩群有关。  相似文献   

3.
新疆萨热克铜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贱金属成矿带,是近年来新疆铜矿找矿的重大进展。矿床产于上侏罗统陆相紫红色砾岩层中,受层间断裂系统的控制,矿区内穿插少量辉绿岩脉。矿体及两侧发育广泛的褪色蚀变,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铜矿,少量黄铁矿、黄铜矿、蓝铜矿等,脉石矿物为方解石。金属矿物主要分布于胶结物中,部分浸染状分布于碎裂的砾石裂隙中。萨热克铜矿属于后生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与区域性的盆地卤水作用有关,地质特征可与砂(砾)岩型铜矿类比,成矿过程中发生顺层断裂活动,岩石碎裂,并可能有深源物质的加入。萨热克铜矿与塔西南地区砂砾岩型铅锌矿、砂岩铜矿的成矿具有一致性,它们是喜山期盆地卤水多期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夕卡岩型矿床是世界上主要的矿床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夕卡岩型矿床的矿床分类、时空分布、构造背景、矿床成因和形成机制、成矿岩浆岩特征、夕卡岩时空演化和分带、矿物学、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以期能为夕卡岩型矿床的研究及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路小丽  耿同升  韩昭  张云贺 《矿产勘查》2023,14(11):2094-2105
河南省济源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具备优越的铜矿床成矿条件且铜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对济源地区铜矿床地质特征、铜矿(床)点分布、成矿控制条件、矿床类型及成因等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总结了该地区包括斑岩型铜矿、火山沉积变质型铜矿、火山沉积再造型铜矿、热液型铜矿等4种主要铜矿床类型成因及找矿标志,并初步构建了不同类型铜矿床相应的找矿模型,以期为未来该地区铜矿资源勘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西部是该省岩金矿床重要且较集中的产地,2011年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四川省在岩金找矿中也有较多新发现,但总体上金矿勘查开发进展缓慢,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本文从各矿床成因类型中选取层控-热液型东北寨金矿床、构造-热液型张家坪子金矿床、海相火山岩型梭罗沟金矿床、斑岩(玢岩)型金木达金矿床、岩浆热液型黄金坪金矿床及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阿西金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在重点介绍其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查程度的基础上,总结其成矿地质共性特征,并探讨四川省西部各典型岩金矿床成矿规律,以期为该地区的岩金矿找矿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助力同类型金矿资源勘查与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寨北山次火山岩型铜矿以往勘查资料研究,结合对矿区脉岩分布、岩浆活动、脉状富铜矿、深部原生晕、流体包裹体等特征的新认识,认为寨北山铜矿是多期岩浆活动成矿的产物,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富铜矿体和含矿岩体。依据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三位一体"的特征,初步建立找矿预测模型,为今后的勘查工作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阿富汗位于远古印度次大陆同亚洲大陆板块碰撞的交汇处,也是全球性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岩浆弧)成矿有利区段,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阿富汗境内已发现大约300多个包括沉积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和脉岩型等各种类型的铜矿床(点),其中包括世界级的安纳克(Aynak)沉积层控矿床。研究表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经历新老特提斯洋的扩张沉积和闭合隆起,两次大规模的板块俯冲碰撞,而后褶皱形成以中、新生代地质演化为主的地球上最年轻的褶皱造山带。阿富汗地质构造也随之经历长期复杂的演化,区域成矿背景从前寒武纪陆内环境向汇聚造山转化,前中—新元古代矿源地体构造和岩浆再度活化,发生岩浆作用及衍生成矿作用(过程),成矿具有偏在性和最佳耦合性等特点。阿富汗铜矿资源潜力巨大,砂页岩型铜矿和斑岩铜(金)矿找矿前景广阔,地表广泛出露的夕卡岩型铜矿及脉岩型铜矿化可能是深部寻找斑岩铜(金)矿的标志和靶区。  相似文献   

9.
云南东川铜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铜矿田之一,具有悠久的勘查开发历史和丰富的科研成果,其矿床成因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实地工作成果,认为东川铜矿具有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的矿物组合和一定的分带特征,多层位成矿特征显著,与中非铜矿带SSC矿床具有高度可比性,其含矿建造系统和高角度断层供给系统为主要控矿要素,并可作为找矿勘查的直接依据。研究表明东川铜矿仍具有较大找矿前景,多层位找矿思路是该区域实现找矿突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Z1)
中条山多金属成矿带的落家河铜矿床是不同于该地区已发现的其他类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落家河铜矿床H-O-C-S同位素特征的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落家河铜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海水的混合。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岩浆热液参与了成矿。  相似文献   

11.
雒凌飞 《矿产勘查》2015,6(2):183-192
智利贝多尔嘎拉尼帕铜金矿区地处智利斑岩型铜矿带的西侧,矿区地表矿体严格受到近南北向及北东向构造控制,同时与隐伏岩体(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地表已经发现的众多小型矿床主要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类型,但是该区的外围又产出一些曼陀型铜矿(或IOCG型矿床)。从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该区深部赋存曼陀型及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曼陀型铜矿的勘查,是找矿突破的主要方向。矿体中黄铜矿、斑铜矿等铜的硫化物发育,对于激电测深有较好的适用条件,通过预查阶段应用,在该区找矿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姚精选 《山西建筑》2004,30(13):56-57
介绍了武家沟铜金矿类型与胡篦型铜矿床的可比性,指出从矿化特征看,武家沟铜金矿成矿作用有三期,早期为原始沉积成矿,中期为断裂构造作用改造就位,晚期为燕山期岩浆活动加富,由三期成矿作用迭加而形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20万低缓化探异常的追踪检查,随后由浅入深、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勘查,在卡拉塔格地区已找到多处工业铜锌(金)矿床。包括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元素组合为Cu-Zn-Au-Ag-Cd-In-Tl-S;斑岩型铜矿床,元素组合为Cu-Au-Zn-Mo-Ag;热液脉状铜多金属矿床,元素组合为Cu-Zn-Bi-As-Mo-Au-Ag-Sb-Pb-Ba;高硫型浅成低温铜金矿床,元素组合为Au-Ba-Mo-Zn-Cu-Bi-As。文章重点介绍了后两种正在生产开发的矿化类型的地质、地化特征及其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东天山卡拉塔格红石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石铜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北段的卡拉塔格地区。矿体产于火山岩—次火山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呈脉状;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和角砾岩型为主,矿石组构以梳状构造、晶簇/晶洞状等构造为特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为主,非金属矿物以石英为主;矿区普遍发育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青磐岩化等低温蚀变组合;成矿过程包括石英—黄铁矿脉、石英—硫化物脉以及石英—碳酸盐细脉;成矿流体以低温、低盐度的水溶液为特征。红石铜矿床地质与流体特征均与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一致,应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5.
王万军  张同有 《山西建筑》2007,33(9):131-132
介绍了内蒙古道伦达坝铜矿区地理位置特点,通过分析其成矿地质背景,详细阐述了该钨铜多金属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其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王军升  王玉往 《矿产勘查》2015,6(3):224-231
赛什塘成矿带位于印支—海西造山带,成矿构造环境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带,与主要产于汇聚板块边缘的斑岩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相一致。成因类型为与斑岩成矿系统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床,也可称为"赛什塘式"铜矿。矿体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构造、岩体构造与接触带构造、地层与构造、岩相等控制。  相似文献   

17.
王勇 《矿产勘查》2018,9(8):1506-1515
阿尔木强铜矿位于新疆西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亚成矿域巴尔哈什—准噶尔成矿省塔尔巴哈台—谢米斯台成矿带的东端。文章以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通过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表明,阿尔木强铜矿形成于中志留世火山岩强烈活动的后期,成矿环境为大洋岛弧构造环境,成矿温度属于中高温,成矿类型为火山岩容矿的构造热液改造型铜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黄铁矿阶段、金属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次生氧化阶段4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