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水下地形实时监测技术,对河工模型水下地形冲刷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水下地形冲刷过程中,采用MATLAB为平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过滤处理,通过基于原始递归函数理论的曲线(面)拟合法对选取点进行插值得出水下地形冲刷过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用插值曲线对水下地形发展过程进行模拟,再与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证明该模拟方法可行,并对水下地形的冲刷过程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下地形冲刷过程发展的特点,引进医学领域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提出了以波长635 nm的红色线状激光为辅助光源、以MATLAB图像识别处理技术为基础的水下地形冲刷监测方法.该方法具有非接触性测量、实时同步监测等特点.同时基于MATLAB的图像识别原理,提出了重现水下地形的数字化方法.通过在河工模型局部冲刷发展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及误差分析,结果表明监测系统十分有效,可以实现水下地形冲刷过程的实时精细监测及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3.
模型试验中冲刷地形测绘装备相对落后,致使桥墩周围局部冲刷瞬时地形数据无法实时获取,冲刷动态发展过程及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工作难以开展。研制了一种模型桥墩局部冲刷瞬时地形数据等值线自动绘制装备,并利用室内水工模型试验优化了各组成的性能指标,量化了绘制装备的设计参数,分析了监测系统在模型应用中的测绘精度及在工程原型中的适用性。模型试验研究表明,该装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制作成本较低,精度及灵敏性较高,能够快速获取动态过程中局部冲刷瞬时地形等值线,适用于局部冲刷发展影响流场特性研究中的水下地形快速测绘,也可按放大比尺制作成型后应用于涉水建筑物周围水下地形监测。  相似文献   

4.
水流冲刷引起河床变形的不确定性对水下穿越管道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为了探究裸露穿河管道在压重块保护措施下的冲刷特性,通过水槽模型试验,研究压重块长度、压重块布置间距、水流流速、河道水深等因素对管道周围河床地形和冲刷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下穿越管道在压重块保护措施下的冲刷过程可分为冲刷坑形成、压重块迎流侧悬空、管道迎...  相似文献   

5.
沿堤冲刷是导堤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ADCP流速剖面仪,结合历史水下地形数据,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水下地形与水动力条件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北导堤外侧发育有长约19 km、最大深度2.3 m的沿堤冲刷槽;堤头北侧发育有长约190 m,最大冲深7.2 m的局部冲刷坑。落潮时,北港与北槽存在位相差,其形成的南向水流受北导堤阻碍产生的沿堤流是冲刷槽形成的主要原因;堤头北侧的局部剧烈冲刷坑则是在沿堤流与堤头横向扩散水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分析表明堤头垂线含沙量远小于水流挟沙力,导堤堤头的局部冲刷很可能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水利水电工程建成投产后,大坝蓄水会引起流域范围内水流的重新分布,出现局部范围冲刷、淤积、塌岸等现象,导致水下地形发生变化。在运营维护阶段的安全监测管理工作中,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坝前、汇流区等重点部位的水下地形进行监测,分析和掌握水下地形演变情况。笔者介绍单位自主开发的一套水下地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用于水下地形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推动水利水电工程运营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河床溯源冲刷影响下的桥墩冲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梅兰  郐艳荣 《水利学报》2017,48(7):791-798
主要针对河床采沙所致的溯源冲刷对水下结构物周围冲刷影响的问题,研究冲刷演变及预测方法,为结构物安全防洪提供参考。通过水槽试验观测了床面突降条件下的溯源冲刷和墩柱局部冲刷耦合发展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溯源与局部耦合冲刷的实时计算方法。溯源冲刷耦合下的局部冲刷与平床时的冲刷之比呈上凸曲线变化,与距离、流量及跌水水头差有关;局部冲刷和溯源冲刷对总冲刷深度的贡献比是墩柱与采沙坑距离、跌水水头差及流量的函数;在河床采沙的一定影响范围内,溯源冲刷到达时的瞬间冲刷速率远大于局部冲刷速率。本文的计算方法,可用于预测溯源与局部耦合冲刷时结构物总冲刷深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精确模拟丁坝附近流场信息,预测冲刷形态对丁坝的设计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一种基于多相流模式的悬移质输沙与传统推移质输沙相结合的模型模拟丁坝局部流场与冲刷过程,而河床变形则通过填充层体积份数的变化来模拟,VOF法处理自由面。泥沙冲刷侵蚀模型主要分为三个模块:悬移质漂流模块、泥沙挟带模块以及推移质输运模块,通过模拟在水流作用下的泥沙运动来预测泥沙侵蚀、对流扩散以及沉积等过程,同时考虑床面坡度对泥沙输运以及临界希尔兹数的影响。模拟得到了丁坝附近局部流场、地形冲淤变化以及冲刷坑形态等,并把计算结果与试验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吻合较好,证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丁坝附近流场信息和床面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海底管线局部冲刷发展过程中不同时刻的床面形态,建立了一个有限元数值模型来模拟稳定水流下海底管线的局部冲刷。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模拟水流流动,通过求解Exner方程计算床面变化,利用动网格技术展现床面变化历程,分别采用特征线法和有限元法对方程进行时间和空间离散。通过二维方形钝体绕流和Mao的清水冲刷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所建模型可用于模拟海底管线局部冲刷。  相似文献   

10.
随着船闸扩建工程的开展,富春江电厂坝下水底地形变化显著,冲刷淤积量的计算精度直接影响了对水下地形变化的评估,甚至涉及对水利设施安全维护工作更好地把控.利用2012年、2016年富春江流域部分河段水下地形图为基础资料,分别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并进行叠合分析,实现对泥沙输移的定量化和可视化.结果表明:2012~2016年间,流域冲刷区、淤积区所占比重相当;淤积量有212.78万m3,占整个区域的39.93%,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岛屿以及坝址东岸船闸扩建工程区;水下则以泥沙冲刷为主要现象,冲刷量达296.23万m3,面积比例为52.58%.  相似文献   

11.
大坝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及评价方法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大坝建设造成水流状态、水温、水质、底质和地形等因素的变化对鱼类栖息地造成的影响,并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对栖息地预测评价的主要方法,对每一种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可采取的生态补偿措施进行了介绍。本文得到的结论为,大坝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很大,但可以通过补偿措施加以恢复。  相似文献   

12.
冯兴中  石广斌 《西北水电》2003,(3):17-19,30
以李家峡坝后背管为依托,借助具有强大结构分析功能的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坝后背管结构应力状态。经分析单元尺度对坝后背管混凝土、钢筋的应力影响小于对钢管的影响;坝体与背管混凝土接缝面的力学效应对背管混凝土、钢筋、钢衬的应力影响很小;计算所得的应力大小规律与类似工程模型试验所得的应力分布规律完全一致,其计算值与规范中用弹性中心法所得的应力值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3.
基于AutoCAD的二维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地质体的二维建模,一般采用自下而上依次建立点、线、面的方法,其中面的定义需要手工完成,费时费力,针对ADINA二维建模的不足,用VC编写了AutoCAD To Adina平面建模程序,实现了点、线、面的自动定义,大大缩短了ADINA二维建模的周期,节省了体力,通过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渡槽是一种重要的水工结构。将渡槽设计与Visual Basic编程理论结合,通过应用计算机编程可实现对渡槽结构进行各部位验算与校核。文章阐述了该软件系统的开发思想和实现过程,同时对总体框架的设计、模块的划分、具体环节的实现作了详细论述。依据各部位的关键技术参数,对渡槽设计相关的水力计算、槽身、刚架和基础结构计算作了论述,并给出了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流程图,以期为工程设计人员采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确定评价单元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差异函数和相对隶属度,得到各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振动的混凝土坝损伤检测的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凝土坝在服役期间很容易出现各种损伤,其中裂缝是最常见的一种损伤形式。裂缝开始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坝的局部,如果在出现损伤的范围内没设观测点,现有的观测手段很难监测到损伤。而基于振动的方法则有可能克服这一困难。为了研究这种方法,在大坝的不同位置模拟了不同条数和张开程度的裂缝,并给出了相应的振动频率和振型,在考虑了测试噪声的情况下,用统计神经网络进行了损伤识别。这种基于振动的混凝土坝损伤检测方法还会受到水位、温度变化的干扰以及环境噪声、仪器精度等的限制,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孝振  陈雷 《中国水利》2012,(14):32-34
EPC(设计—采购—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工程承包和管理模式。介绍了EPC工程管理模式的背景和国内外开展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发展现状,总结了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从水利工程角度出发,阐述了水利行业推行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系统回顾了流域管理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着重分析流域管理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指出应以流域管理法规为依据,以流域管理机构为依托,以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河砂管理为主要内容对流域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9.
大坝原型观测数据本身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内在反映了监测项目之间的某种客观关系,基于此,应用PCA法及PPA法建立了确定大坝安全评价信息权重的正分析模型,一方面能够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另一方面能挖掘数据内在信息,提取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并基于最优化准则,建立了信息赋权整合模型,解决了多种数学方法计算结果不一致性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信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KPCA-PSO-SVM的径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径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对KPCA-PSO-SVM的径流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径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法对径流影响因子进行非线性特征提取,获得主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SVM)的输入变量,建立了径流预测SVM模型,其中模型参数通过粒子群算法(PSO)进行优化。模型建立后,以新疆伊犁河雅马渡站中长期径流预测为例进行分析。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拟合和检验阶段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77%和7.64%,与其他预测模型比较,基于KPCA-PSO-SVM方法建立的径流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和泛化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长期径流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