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双眼视网膜静脉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3例双眼视网膜静脉阻塞,占同期收治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例的5.85%.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5.4岁.双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2例;1眼CRVO,另1眼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HRVO)2例;1眼CRVO,另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6例;双眼BRVOl3例。中央和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14眼,分支静脉阻塞32眼.缺血型19眼,占41%;非缺血型27眼,占59%。双眼发病间隔平均3年零5个月。双眼与单眼发病的危险因素比,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174-17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反射点(HRD)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2016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118例患者1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BRVO 67例,CRVO 51例,并据此分为CRVO组...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心凹周围视网膜厚度的OCT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心凹两侧视网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特征。方法:4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40眼)行OCT检查。其中CRVO30例,BRVO10例。结果:CRVO中心凹鼻侧视网膜厚度大于颞侧,BRVO中心凹阻塞侧视网膜厚度大于对侧。阻塞远端的视网膜结构变化较小,阻塞近端的视网膜结构变化较大。结论:OCT可以有效地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后极部中心凹两侧视网膜的变化,静脉阻塞近端的视网膜结构损害比远端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报道一例与衣原体有关的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其临床过程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5.
SCORE(The Standard Care versus COrticosteroid in REtinal Vein Occlusion)研究系常规疗法和皮质类固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对比研究。它包括两个Ⅲ期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用以评价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中一个试验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为对象,另一个以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为对象,并将半侧视网膜静脉阻塞(HRVO)患者归入BRVO试验组。因CRVO组和BRVO组间的常规治疗方法不同,故对患者进行正确分类是使试验具有良好针对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压和眼轴长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关系。方法应用CanonTX-F型眼压计对56例RVO患者的眼压进行测量,并用A超对其眼轴进行测量,对照组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98例白内障摘除患者。结果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阻塞眼眼压显著低于对测眼及正常对照眼(P〈0.01);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阻塞眼眼压与对测眼及正常对照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RVO阻塞眼眼轴长与对照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RVO阻塞眼眼轴长与对照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眼轴长偏短是CR-VO的危险因素,CRVO可引起眼压降低;眼轴长偏短不是BRVO的危险因素,BRVO不能引起眼压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加深对RVO病变的认识,探讨FFA在RVO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298例(298只眼)的FF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VO患者共298例(298只眼)。CRVO者97只眼,占32.55%;BRVO者201只眼,占67.45%。其中颞上分支静脉阻塞117只眼,占分支静脉阻塞的58.21%;半侧静脉阻塞12只眼,占5.97%。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32只眼,占10.74%;黄斑囊样水肿者104只眼,占35.14%;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者139只眼,占46.64%。78.86%的病例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结论 BRVO发病率高于CRVO;BRVO中以颞上分支静脉阻塞最常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黄斑囊样水肿是RVO的两个主要并发症。FFA对RVO的诊断、分类分型、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532激光激发Erythrosin B建立大鼠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威  夏欣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6):1028-1032
目的:用光敏剂Erythrosin B激光诱导建造大鼠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并观察该疾病模型的疾病过程以及组织学改变。 方法:分别于0,1,3h;1,2,4,7,14,21d对激光建模后的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分支静脉阻塞(BRVO)大鼠模型行眼底观察、眼底照相和荧光造影。再分别于7,14,21d行视网膜组织切片检查。 结果:可以观察到CRVO组和BRVO组大鼠阻塞的静脉在造模后7d完全再灌注。视网膜出血和水肿在第4d最严重,到第14d时,造模组大鼠的视网膜都可观察到苍白水肿;第21d时,CRVO组视网膜内可观察到有黄色沉淀物。在BRVO组,视网膜出血局限于阻塞的静脉区域,但是视网膜水肿往往在一定程度波及到静脉未阻塞的象限。无论CRVO还是BRVO组,14d后都可以观察到显著的神经节细胞层细胞缺失。 结论:采用Erythrosin B作为光敏剂,532nm激光照射视网膜制备大鼠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血管阻塞可以持续7d。CRVO组和BRVO组都可以观察到显著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的缺失。该动物疾病模型稳定,可以为视网膜缺血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对侧眼的视网膜功能有无潜在异常,回顾研究了50例单眼cRvo患者的ERG,并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金雀异黄素(Gen)对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后视网膜细胞功能下降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兔眼视网膜静脉建立CRVO模型成功后1周,将兔分为两组:Gen治疗组6只和DMSO组6只。Gen治疗组兔连续4天玻璃体腔内注射浓度为150μmol/l的Gen 0.1ml,DMSO组兔连续四天玻璃体腔内注射DMSO0.1ml。兔光凝前、光凝后1周、2周行闪光视网膜电流图检查(flash electrorefinogram,FERG)测定视网膜细胞功能。结果(1)激光封闭视网膜静脉可建立兔CRVO模型;(2)Gen治疗组FERG—a、FERG—b波潜伏期较用药前明显缩短(P〈0.05),DMSO组的FERG与用药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激光封闭致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动物模型是成功的,Gen可改善部分视网膜功能。  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疗效。方法 应用葛根素注射液200mg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并在应用前后分别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患者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血流频谱有关参数。结果 应用葛根素后,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速度(CRV)有非常显著性提高、视网膜中央动脉平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显著提高。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对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有显著作用,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半侧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较为常见的眼底血管病,以往都将此病分为总干阻塞和分支阻塞两类。前者称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简称CRVO。后者称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简称为BRVO。CRVO 的阻塞部位在视神经的筛板后段,表现为整个视网膜受累,而BRVO 的阻塞部位在视网膜静脉的分支上(主要在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处),表现为局限性、象限性或一半的视网膜受累。凡由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一半视网膜受累者,有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多见于60岁以上患者,可因视网膜缺血,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造成视力下降。高血压,糖尿病,血浆半胱氨酸浓度增高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CRVO的危险因素。业已证实,视网膜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筛板处视网膜中央静脉压迫与CRVO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浆中因子Ⅷ相关抗原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检测35例正常人、41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29例分支静脉阻塞(BRVO)病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结果表明CRVO组血浆FⅧRAg(112.26%)尤其19例缺血型者(132.3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7.70%),而BRVO组(101.08%)和非缺血型CRVO组(94.90%)FⅧRAg含量正常。缺血型CRVO血浆FⅧRAg还比非缺血型明显增多(P<0.01)。提示CRVO患者有血管内皮损害和凝血功能异常,它们在CRVO尤其缺血型者的发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1992,8:148-150)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选择不同的刺激条件,对32例早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进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的检测.缺血型CRVO13例的a、b波潜伏期延长,b波振幅明显下降:非缺血型CRVO19例的a、b波潜伏期延长,b波振幅表现为轻度降低、升高或正常.提示b波振幅和b/a是区分缺血型与非缺血型CRVO的最敏感指标.我们还探讨了ERG在早期CRVO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7-10)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急性期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都不会误诊和漏诊;但对于陈旧性CRVO,由于病史不明确,并且随着眼底出血的逐渐吸收,缺乏急性期的典型表现,易造成临床诊断的困难。我们对56例陈旧性CRVO患者58只患眼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以探讨陈旧性CRVO的眼底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作者根据过去20年中对339例病人360眼的临床研究及54只猴眼的实验研究提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简称为CRVO)应分为以下两类: (1) 非缺血性CRVO:这一类主要是视网膜静脉循环的郁滞,称之为静脉郁滞性视网膜病变(Venous stasis retinopathy简称为VSR)。(2) 缺血性CRVO:称之为出血性视网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静脉血中凝血圈子XII(FXII)的活性,研究它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否相关。方法以随机方式收集我院门诊眼科常规检查眼底正常的正常人25例(25只眼),RVO患者25例(25只眼),按RVO发病年龄分为450岁和〉50岁两组,根据RVO位置,将RVO病例组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HRVO)、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BRVO)三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空腹抽取静脉血2.7ml,一期法测定FXII活性,常规测定凝血功能(APTT)。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3.0软件包,对两组资料采用(Fisher—test)检验与t检验。结果两组资料特征差异(年龄、性别)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FXII缺乏发生率虽然比对照组高,但两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12),试验组的APTT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2)。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易栓危险因素(凝血因子XII)的缺乏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9例12只眼SLE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进行视力、眼底检查及检测血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双链DNA(抗dsDNA)、补体3( C3)、补体4(C4)和血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3例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检查,并对伴有眼部其他表现或全身病变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6例8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3例4只眼;3例5只眼FFA显示早期出现视网膜静脉及毛细血管广泛荧光渗漏;6例单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对侧眼有4只眼有棉绒斑、视网膜出血等SLE眼底改变;4例合并有眼部干燥性角结膜炎或溃疡性睑缘炎,8例患者伴随有全身症状;所有病例ANA、抗dsDNA阳性、血ESR大于50 mm/h,6例 C3下降,5例C4下降.结论 SLE是导致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全身病变之一。SLE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其视力及视网膜静脉和毛细血管屏障功能损害严重,病变与SLE活动程度相关,并可合并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病变.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01-268)  相似文献   

20.
Ziad  F.  Bashshur  Riad  N.  Maluf  Souha  Allam  Fadi  A.  Jurdi  Randa  S.  Haddad  Baha'N.  Noureddin  韩亮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2005,17(2):121-121
目的:评价在由于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引起的持续性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中应用丙酮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