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旸  郭旭 《华中建筑》2010,28(1):82-86
城市文化观念和结构等各个方面对城市休闲空间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城市休闲空间作为城市文化的物化表现,承载和传递着城市文化中最具活力的信息,把文化精神传导到市民生活当中。该文探讨了城市文化在城市休闲空间塑造中所具有的丰富内容,以及提升场所吸引力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我国休闲空间建设中文化作用弱化的现象,提出了保护、借鉴、再生和主题等基于文化导向的休闲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一、北京城市广场群的建构是首都城市空间艺术的深化 首都北京是国家的象征,是国家政治、文化的缩影,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归宿。它还是国家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在国家政治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功能体现首都的共性,特色功能体现首都的特性。如何通过建立北京城市广场群这一新空间组织形式,体现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作用,以及调整城市交通空间节奏,是北京城市广场群概念设计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概念与分类的分析,解析兰州市最具带型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城市地域文化形态与城市公共空间形式的关系。同时,借助于城市公共空间地域形态的分类,对兰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类型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4.
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城市景观艺术。城市精神的实质是城市的特色文化。城市特色文化才是城市的灵魂;只有拥有特色文化底蕴和城市个性的城市,才能形成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典型品质,集中表现城市的实体,城市的艺术空间以及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从上海世博会可以充分体会到:历史标志性建筑、城市的艺术空间,甚至城市居民的面部表情,这才是城市精神的活力体现。  相似文献   

5.
许多有魅力的城市拥有许多吸引人的外部空间。其中“点”状的广场空间及“线”形的街道空间是最为直观的城市空间表现形态,也是城市空间系统中最为活跃的构成因素。城市广场不仅是城市公共活动的功能性空间,还对应一种生活方式,内含一种文化形态。城市广场的设计既要满足市民的公共活动,又应反映公众的心理意象,使公众产生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着眼于城市的空间形态及其与城市文化的关联,提出城市文化的载体是空间形态,保护好空间形态就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大重视;而创新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动力,是在规划未来。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空间的建设,体现城市的真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的空间解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王承旭 《规划师》2006,22(4):69-72
城市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组成.物质文化作为文化的表层,体现在城市的文化空间层面上.城市文化空间由城市居民、文化活动及文化场所三要素构成,在空间尺度上表现为整体文化意象、文化分区、文化片区及文化设施四种尺度,在需求层次上划分为区域型、提升型及基础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炜 《规划师》2004,20(2):68-69
当代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实践的首要任务是改变现有的单向链条状宏观结构,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化联系,形成城乡文化一体化格局,并将其作为最基础的文化交流平台参与全球化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9.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的城市价值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靖  张伶伶  戴晓旭 《新建筑》2010,(5):123-125
通过对城市空间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构成城市空间的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内在关系。指出文化性是统一城市主客体、关联空间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逻辑纽带。论述基于文化差异性、开放性和主题性的城市空间构成、秩序和特色的建构方式,探讨城市区域空间文化性建构对我国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有表情的,城市文化是积淀的。城市的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也是老百姓生活的空间。正如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杨瑛所说:城市文化是一种情境表现,城市的建筑是一种可观、可游、可触的情境空间。  相似文献   

12.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文化意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任云英  田勇  武真 《规划师》2000,16(5):84-87
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的艺术品,对于提升城市空间环境的品位和提高人们的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城市雕塑必须根植于城市环境中才具有生命和活力,特定的城市文化、社会经济、地理环境背景赋予城市雕塑以个性特征;同时具有生命活力和个性特征的城市雕塑使城市空间富于文化意义的表现力。城市雕塑以人为主体,体现 “人·环境·雕塑”的空间理念。实现艺术家与建筑师的结合机制,有助于城市空间文化的有序稳定发展,是实现城市空间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领域。  相似文献   

13.
成砚 《世界建筑》2002,(4):78-83
文章通过与绘画和小说两种媒质的对比。分析了摄影表现城市空间的主题演变和技术特点并采用诠释学的认知方法。认知摄影所表现的现代化初期巴黎,北京两个城市的街道空间,论证了摄影工具在城市研究与城市空间改造策略抉择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文化视角解读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景秋 《规划师》2004,20(12):20-22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而言,正确认识城市文化的独特性、空间性和综合性,处理好地域化与国际化、功能化与视觉化、等级化与排他化的关系,通过营造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15.
在物质形态上,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容器,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保存和流传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质,因此容器的表现也出现了新的形式。作为城市商业的公共空间,可以强化城市的机能和彰显城市的分量,不仅仅是满足人类基本物质需求的场所,并且应当具有一定的场所精神。能够成为吸引人们停留、聚集的空间,才是最具有价值的空间。本文在解读容器的概念的基础上,以公共空间的营造为思考点,具体分析武汉天地公共空间的塑造手法。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文化特征着手,阐述了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关系。从人文关怀与接近自然两个方面对基于城市文化视角的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具体方式进行了分析,使得城市空间环境设计能够体现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纽约利用多种措施改善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进行积极的城市活力复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街道空间,城市街道是我们户外活动最重要的场所。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更是承载了我们的城市历史和文化。在城市改造建设过程中,如何协调原有的步行空间与机动车交通空间之间的矛盾,如何创造舒适、富有生机和人情味的步行空间环境,提高城市  相似文献   

18.
冷看城市广场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小龙 《规划师》2001,17(1):101-102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交通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的"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的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9.
沈琪 《安徽建筑》2007,14(4):53-54
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形体环境中最易识别、最能为城市带来活力的空间,塑造特色的开放空间可增强它的识别性,也能为空间本身带来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市传统节日习俗文化的视角,通过选取英国卡迪夫城市节日公共生活的场景分析,提出城市习俗文化的表现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传统习俗与当代城市生活相结合的表现.在今天的城市公共空间中仍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并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