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环状RNA hsa_circ_000668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SLE患者30例(观察组)和健康志愿者34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h...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microRNA-155(miR-15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及干预后B细胞表达IgG水平。方法收集66例SLE患者及10例健康人群外周血,分离出B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55在B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电转染技术使miRNA抑制剂干预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miR-155的表达,然后以ELISA检测B细胞干预后培养液上清液IgG的水平。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健康人比较,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miR-155表达上调(P<0.05),通过miRNA抑制剂下调SLE患者B细胞中的miR-155的表达后,B细胞分泌的IgG水平明显降低。结论SLE患者的B细胞中表达上调的miR-155可能参与了SLE患者B细胞功能调控。  相似文献   

3.
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近发现和被认知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疾病中具有生物标志物作用和生物学功能.目前环状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提示环状RNA有可能成为SLE患者诊断及治疗上有意义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基于较新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4.
彭武建  黄远帅  张丽  戴勇 《广东医学》2012,33(7):922-925
目的通过比较微小RNAs(microRNAs,mi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SLE中异常表达的miRNA。方法提取23例SLE患者及1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PBMC中总RNA并分离miRNA,采用含1 152条探针的哺乳动物miRNA芯片对两者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分析。随机选择其中4个miRNA,应用Northern blot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SLE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者PBMC间差异表达的miRNA共14个,其中8个表达上调,6个表达下调。Northern blot验证结果与芯片表达结果一致。结论多种miRNA在SLE患者PBMC中异常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T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典型特征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特别是抗核抗体,包括识别染色质SnRNA,dsDNA,ssDNA等的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SLE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密切相关。SLE自发小鼠动物模型包括MRL-lpr,(NZB*NZW)F1和BXSB,这几种动物模型的发现有助于对疾病的了解。SLE至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sIL-2R和IL-6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IL 2R、IL 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了 4 9例SLE患者sIL 2R、IL 6含量。结果 :4 9例SLE患者血清sIL 2R和IL 6含量分别为 6 6 87.4± 2 0 94pg/ml和 6 9.5± 4 0 .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 :sIL 2R、IL 6参与了SLE的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细胞miR-3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细胞微小RNA(miR-3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6例SLE患者和23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ACD抗凝血,Real-TimePCR检测miR-31表达。分析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肾脏受累程度指标(Renal-SLEDAI积分)及临床用药与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的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LE患者的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与SLEDAI积分和Renal-SLEDAI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330,P=0.043;r=-0.337,P=0.044),与临床用药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及肾脏损害程度相关,作为重要生物标志物有可能为SLE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本病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可有多脏器(肾、中枢神经等)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细胞微小RNA (miR-3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36例SLE患者和23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ACD抗凝血,Real-Time PCR检测miR-31表达。分析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肾脏受累程度指标(Renal-SLEDAI积分)及临床用药与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的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LE患者的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与SLEDAI积分和Renal-SLEDAI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330,P=0.043; r=-0.337,P=0.044),与临床用药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及肾脏损害程度相关,作为重要生物标志物有可能为SLE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分析microRNA-29a(miR-29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与SLE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建立检测miR-29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分析48例SLE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miR-29a的表达水平,ROC曲线评估其作为SLE诊断标记物的意义,统计分析其表达与SLE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比较,SLE患者血浆miR-29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Z=3.476,P=0.0009);血清miR-29a诊断SLE的ROCAUC为0.794(95%CI:0.689~0.898),具较好诊断SLE的效能;抗β2GP1抗体>20RU/ml患者的血浆miR-29a水平明显升高(P=0.03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LE患者血浆miR-29a表达水平与抗β2GP1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584,P=0.001),而与不同SLEDAI评分及其他SLE活动相关指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29a在SLE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血浆miR-29a上调与SLE患者自身抗体水平相关,其调节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与miR-499、miR-196a2及miR-149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11例SLE患者(SLE组)与120例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并抽取2mL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RFLP技术对研究对象miR-499rs22928323、miR-196a2rs11614913、miR-149rs3746444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SLE与SNP的关联性。结果 miR-196a2rs11614913表现为TT、TC、CC 3种基因型,与miR-196a2基因型TT+TC相比,基因型为CC的患者发病风险增加,OR=1.28,95%CI为1.03~1.84,P=0.017;miR-149rs22928323表现为TT、TC、CC 3种基因型,与miR-149基因型TT+TC相比,基因型为CC的患者发病风险不增加,OR=0.61,95%CI为0.38~1.38,P=0.283;miR-499rs3746444表现为AA、AG、GG 3种基因型,与miR-449基因型AA+AG相比,基因型为GG的患者发病风险不增加,OR=0.78,95%CI为0.58~1.11,P=0.188。结论miR-196a2内的SNP rs11614913与中国华东地区人群SLE的遗传易感性有关;miR-499、miR-149内的SNPs rs3746444、rs22928323与中国华东地区人群SLE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石磊  张明顺  季晓辉 《医学综述》2005,11(6):486-48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自身免疫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现在普遍认为SLE可能是一种T、B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其临床以自身抗体(如抗dsDNA抗体等)和自身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害为主要表现。但近年的研究发现与树突状细胞(DC)相关的一些细胞因子在SLE疾病中表现异常[1],DC介导的某些细胞因子的独立或联合作用可能在诱发SLE疾病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仅将近年的研究成果,从DC耐受机制的崩溃,DC对T、B细胞的作用、自身稳定性的改变及介导的细胞因子等方面在诱发SLE中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miR-23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4例SLE患者、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血浆标本,抽提血浆小RNA,反转录后,以cel-miR-39为外参,通过定量PCR检测血浆miR-23a的表达,统计分析miR-23a表达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miR-23a在SLE患者、健康对照和RA患者血浆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199,P<0.001)。与RA患者及健康对照比较,SLE患者血浆中miR-23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23a区分SLE患者和健康对照以及RA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1和0.884。血浆miR-23a表达水平以19.22临界值区分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达74.5%和88.9%;以30.98临界值区分SLE与RA患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达73.3%和86.3%。血浆miR-23a的表达水平与SLE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miR-23a的表达水平与抗核抗体(ANA)滴度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P<0.05)相关。结论:SLE患者血浆中下调表达的miR-23a可能与其发病和病情进展相关,是SLE临床诊断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我们分别用非放射的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32例SLE和20例DM患者(均系活动期)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K活性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并以54名合肥地区健康人作正常对照,发现SLE和DM患者的NK活性和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T辅助细胞因子Th1和Th2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10例正常人和8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NF-γ)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IL-2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IL-10的表达水平增高(P<0.01),而INF-γ与IL-4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动期SLE患者中Th12细胞因子表达为IL-2的下调,Th2细胞因子表达为IL-10的上调,可能在SLE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种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多种自身抗体产生和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感染免疫、肿瘤免疫以及自身免疫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NK细胞在SL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狼疮(SLE)患者树突状细胞对Th1/Th2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14细胞,联合应用rhGM- CSF、rhIL-4和rhTNF-α诱导分化树突状细胞成熟。在培养的第9天,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细胞增殖/毒性剂盒分析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IL-10的表达。诱导的成熟树突状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共培养5d后,佛波酯+离子霉素+莫能霉素刺激培养4h,进行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及胞质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的比例。结果 SLE患者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其CD1a的表达降低(P<0.05),HLA- DR、CD80、CD86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树突状细胞HLA- DR、CD80、CD86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SLE患者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也有所差异(P<0.05)。SLE患者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分泌IL-10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和IL-10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的树突状细胞与对照组淋巴细胞共培养后Th1的比例明显降低(P<0.01),Th2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诱导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增加,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分泌IL-12降低,IL-10升高。SLE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了Th1细胞分化不足,在SLE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Fas/FasL,Bcl-2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未明。近年研究发现,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较正常人升高,且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bcl-2表达异常。故这两类基因可能通过异常的凋亡调控打破自身耐受而导致SLE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