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利用辉光放电这一高级氧化技术处理酸性红染料废水。辉光放电降解酸性红的动力学过程显示,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如电压、电极间距和pH)辉光放电降解酸性红的降解效率,得出实验室内辉光放电降解酸性红的最佳试验条件:酸性条件pH3、电压600V和电极间距10mm。在此条件下,辉光放电降解酸性红染料废水具有降解率高、时间短和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辉光放电降解酸性红染料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辉光放电这一高级氧化技术处理酸性红染料废水.辉光放电降解酸性红的动力学过程显示,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如电压、电极间距和pH)辉光放电降解酸性红的降解效率,得出实验室内辉光放电降解酸性红的最佳试验条件:酸性条件pH 3、电压600 V和电极间距10 mm.在此条件下,辉光放电降解酸性红染料废水具有降解率高、时间短和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针-板式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处理苯酚有机废水。考察了脉冲电压峰值、电极间距、氧气鼓入量、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在脉冲电压峰值为35 kV,电极间距为20 mm,氧气鼓入量为150 mL/min,溶液初始pH值为10.5的试验条件下,苯酚废水放电处理60 min的去除率可达90.8%。TOC的质量浓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当放电处理300 min时,TOC的质量浓度下降了76.8%。研究表明,高压脉冲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针-板高压脉冲气液两相放电反应系统处理难降解的4-氯酚废水,并运用控制变量方法确定多种工艺参数的最佳值。考察了中间产物浓度变化情况、溶液矿化率、总有机碳浓度(TOC),并对4-氯酚的降解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脉冲电压26 kV、脉冲频率70 Hz、电极间距1.0 cm、曝气量4 L/min的情况下,150 mg/L的4-氯酚废水溶液放电处理90 min后降解率为67.25%。在放电过程中溶液导电性较高对活性粒子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导致溶液矿化率较低。整个放电过程中,溶液TOC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中间产物浓度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峰值浓度最高的是4-氯邻苯二酚,峰值浓度最低的是对苯酚。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水中染料活性蓝160,研究了放电功率、空气流量、溶液初始pH值、染料浓度对活性蓝160降解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其降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放电功率为30 W、空气流量为56 L/h、初始pH为7.0、活性蓝160初始浓度为60 mg/L时,12 min时活性蓝160降解率最大(98.8%)。溶液初始pH为10.0时,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最大(0.94958 min~(-1))。一定范围内提高空气流量、放电功率、pH对活性蓝160的降解起促进作用,活性蓝160初始浓度对其降解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酸性大红GR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以待处理废水为接地极的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对模拟酸性大红GR废水进行降解试验,考察了峰值电压、放电频率、放电间距、作用时间及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酸性大红GR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pH=2,放电间距6 mm,放电电压8 kV,放电频率10 kHz的条件下,放电处理20 min后脱色率达到76.4%;向反应体系中加入Fe2+有利于提高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溶液中Fe2+浓度为0.48 mmol/L时,放电处理20 min后脱色率达到92.1%。废水脱色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COD的变化则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酸性大红GR废水经放电处理后的中间产物主要为甲酸、乙酸、苯、对苯二酚、1-萘醌、6-萘酚、邻苯二甲酸(酐)、对羟基苯甲酸等,表明酸性大红GR分子上的C-N键断裂后,苯环在.OH的攻击下开环。降解产物中存在少量的羟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表明有少部分酸性大红GR的降解是通过N=N的断裂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7):1592-1594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模拟苯甲酸废水,研究了苯甲酸溶液浓度、pH值、放电电压、放电时间等对苯甲酸废水COD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苯甲酸溶液COD降解率因素主次顺序为:苯甲酸溶液pH值>苯甲酸溶液浓度>放电时间>放电电压。在苯甲酸溶液浓度1. 5 g/L,溶液pH为6,放电电压410 k V,放电时间2. 0 h的条件下,苯甲酸废水的COD降解率最好,可达65. 59%。  相似文献   

8.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茜素红溶液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雪晶  陈砺  王红林  胡蔚昱  黄芳敏 《化工学报》2007,58(10):2595-2600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法对染料茜素红溶液进行降解。考察了放电间距、输入电压及溶液pH值对茜素红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放电过程溶液中活性粒子O3的浓度,探讨了促使茜素红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高压电极与液面间距为8 mm、输入电压为8 kV时,降解效果较好。其中弱碱性环境下(pH=8.4)降解效果最好,40 min后茜素红浓度降为0.26 mg·L-1,在弱酸性环境(pH=5.8)中处理45 min后,茜素红浓度为1.61 mg·L-1,而在中性环境(pH=7.0)中降解效果较差,处理45 min后茜素红残留浓度为5.70 mg·L-1。溶液中的O3是推动氧化反应进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模拟苯甲酸废水,研究了苯甲酸溶液浓度、pH值、放电电压、放电时间等对苯甲酸废水COD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苯甲酸溶液COD降解率因素主次顺序为:苯甲酸溶液pH值>苯甲酸溶液浓度>放电时间>放电电压。在苯甲酸溶液浓度1. 5 g/L,溶液pH为6,放电电压410 k V,放电时间2. 0 h的条件下,苯甲酸废水的COD降解率最好,可达65. 59%。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脉冲放电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以苯酚为处理对象建立了单针-板电极形式的脉冲放电体系,考察了各因素对苯酚降解的影响并分析了降解过程中间产物及其浓度变化。结果表明,脉冲电压、电极间距、针-液间距、脉冲频率、曝气量等影响因素对苯酚降解率有很大影响;随着脉冲电压的增大,苯酚降解率增大,电压达到一定值后,苯酚降解率增大不再明显,趋于稳定;随着电极间距、针-液间距、脉冲频率、曝气量的增大,苯酚降解率增大,但当这些因素达到一定值后继续增大,苯酚降解率反而降低。100mL浓度为100mg/L的苯酚废水在电极间距10mm、针-液间距7.5mm、脉冲电压26kV、脉冲频率70Hz、曝气量1.5L/min的最佳条件下,放电60min时苯酚降解率为64.63%,放电140min时达到了85.02%。中间产物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对苯醌、邻苯二酚在放电过程中浓度随着放电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最后浓度都趋于零。其中,间苯二酚浓度最低并且分段出现,对苯醌浓度最大,邻苯二酚最先消失,考察产物变化规律以提高苯酚降解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11.
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含4-氯酚废水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考察了多种因素对高压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废水中4-氯酚效果的影响,同时对4-氯酚降解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提高脉冲电压峰值和气体的流量以及降低废水溶液的电导率均可提高4-氯酚的降解效果,而醇类化合物的存在将明显降低4-氯酚的降解率.4-氯酚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降解速率常数与降解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当废水的初始pH值为7.0、电导率为80μS•cm-1、脉冲电压峰值为30kV、放电频率为60Hz、放电电极直径为0.6mm、放电距离为3.0cm时,指前因子A=1.365×10-2min-1,实验活化能Ea= 5.129kJ•mol-1.得到了降解速率常数与脉冲电压峰值、放电频率、放电距离和初始氧气流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降解酸性橙7染料废水,探讨了酸性橙7初始浓度、输入功率、初始pH值以及空气流量对酸性橙7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功率为18 W,初始酸性橙7浓度为5 mg/L,初始p H值为7. 0,空气流量为56 L/h时,酸性橙7的降解率可达100%;降低酸性橙7初始浓度,降低输入功率,碱性pH值和较高的空气流量均有利于提高酸性橙7的降解率;酸性橙7降解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大,但p H值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针-板式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处理苯酚有机废水。考察了脉冲电压峰值、电极间距、氧气鼓入量、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脉冲电压峰值的增加,电极间距的减小,氧气鼓入量的增加,废水初始pH值的增加都有利于苯酚去除率的提高。在脉冲电压峰值为35kV,电极间距为20mm,  相似文献   

14.
单针-板脉冲放电处理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针-板脉冲放电反应器进行了罗丹明B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考察了脉冲电压、脉冲频率、针板间距和鼓气量等对罗丹明B脱色效率的影响,并对脱色过程中溶液TOC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得出当脉冲电压为32.5 kV、脉冲频率为60 Hz、针板间距为15 mm、曝气量为12 L/h时,处理50 min后,罗丹明B脱色效率达99.68%,溶液中TOC由70 mg/L降到19.2 mg/L。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用该反应器进行罗丹明B、亚甲基蓝和甲基橙3种染料混合溶液脱色,脱色效率分别是99.75%,98.64%和97%,表明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可无选择的对各种染料废水进行脱色。  相似文献   

15.
以纳米二氧化钛为光催化剂,研究了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溶液的动力学规律及溶液的pH值、TiO2投加量和染料起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活染料废水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模型,且光催化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随溶液pH值及染料起始浓度的降低而增大;TiO2的最佳投加量为2.0 g/L,低于或超过该值都会导致降解速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利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GDP)对阳离子染料番红花红T模拟废水进行降解。通过测量番红花红T染料废水处理前后在紫外可见区最大吸收波长554 nm的吸光度来计算降解效率,同时考察在降解过程中溶液的pH、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50、100 mg/L的番红花红T水溶液在经过15 min后降解效率分别高达99.34%、98.99%,且降解过程符合准1级动力学特征。随着放电处理的进行,溶液的电导率增大、pH降低,说明在放电处理进行中产生了大量荷电离子及酸性物质。通过对3种不同情况下降解结果的比较(放电处理加Fe离子、仅放电处理和放电处理加Na2SO4),推测对番红花红T起主要降解作用的是羟基(·OH)自由基。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压脉冲放电技术处理选矿废水中的残余有机物黄药。通过控制变量考察了单独脉冲放电与脉冲放电协同催化剂2种体系对黄药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在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针-板间距为10 mm,峰值电压为26 kV、脉冲频率为60 Hz、溶液体积为150 m L、气流量为3 L/min、电导率为135μm/cm时,放电处理40 min后,乙基黄药降解率均为100%,丁基黄药降解率为62.47%;矿化率分别为24.05%与56.1%。将BiVO_4催化剂与脉冲放电协同作用40 min,乙基黄药与丁基黄药降解率均为100%,矿化率分别为31.75%与73.59%,添加催化剂可有效提高黄药降解率及矿化率。  相似文献   

18.
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降解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察了多种因素对高压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废水中苯酚效果的影响,同时对苯酚降解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提高脉冲电压峰值和气体的流量以及降低废水溶液的电导率均可提高苯酚的降解率,而醇类化合物的存在却明显降低苯酚的降解效果,苯酚的降解过程符合1级反应,降解速率常数(k)与降解温度(T)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即C=C0exp(-kt),k=Aexp(-Ea/RT)。当废水的初始pH值和电导率分别为7.0和80uS.cm^-1,脉冲峰压和放电频率分别为32kV和60Hz,放电电极直径和放电距离分别为0.6mm和3.0cm时,指前因子A=36.0min^-1,表观活化能Ea=24.7kJ.mol^-1。  相似文献   

19.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苯酚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多种因素对高压脉冲放电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水中苯酚效果的影响。降低放电电极直径、放电距离、废水的电导率和提高废水的pH值以及向废水中通气体和加入硫酸亚铁等均可提高废水中苯酚的降解速率 ,而加入碳酸钠则会降低苯酚的降解速率。初始质量浓度为 10 0mg/L的苯酚废水经放电处理 180min后降解率达 5 0 9%。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高压脉冲气相放电处理TNT废水过程中,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pH值等因素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降解机理.结果表明,TNT降解效率随着脉冲峰值电压和脉冲频率的增加而提高;初始pH值对TNT降解有一定的影响,pH值为6.8的条件下效果最好.在脉冲峰值电压为9.8 kV、脉冲频率为125 Hz的实验条件下,初始浓度为30 mg/L的TNT溶液处理60 min后,降解率达到66.1%.通过添加叔丁醇的实验证实TNT降解以·OH作用为主.IC和GC/MS降解产物分析表明,受·OH 攻击,TNT生成2,4,6-三硝基苯甲酸,后者被氧化成1,3,5-三硝基苯,经过开环最终生成甲酸、NO-2和NO-3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