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ERCP与MRCP在胆胰系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90例胆胰系疾病患者,均进行ERCP与MRCP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两种诊断方法的图像质量达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ERCP对扩张胆管直径显示的平均为(12.8±2.9)mm,MRCP对扩张胆管直径显示的平均为(12.7±2.8)mm,两种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在胆胰系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RCP与MRCP在胆胰系疾病诊断中的作用相当,但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在MRCP无法明确诊断时,可与ERCP结合以明确诊断,发挥互补作用,使诊断的准确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胆系疾病以往多依靠超声、X线、ERCP等检查方法。近年来,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技术,在胆系疾病中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着重介绍螺旋CT在胆系疾病中的检查方法及对疾病的诊断。1 检查方法螺旋CT扫描前需做胃肠准备,方法同常规CT扫描。胆系CT扫描范围包括膈顶至胰腺钩突区。平扫常规层厚10mm,螺距1.5,零点位置3~5mm层厚,螺距1.2。增强扫描一般静态注射造影剂80~120ml,速度2~3ml/s,层厚和扫描的延迟时间可视病变具体情况而定。病变大者,在注射造影剂后60~70s行常规扫描;病变小者,采用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病变区采用3~5mm薄层,其他部  相似文献   

3.
MRI的普及,创造了临床诊断及治疗指导的进步,普外科领域的胆胰系造影应用的广泛性越来越高,MRCP对有病变的肝内胆管,胆囊、胰管显影良好,可以应用于胆飞胰系疾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成功率高,与ERCP相比,均可得到同样的胆道、胰管的显像,无并发症,无创伤性,检查方便,应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ERCP和MRCP影像资料对132例胆管梗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断结果表明,两者一致的117例(88.6%),不一致13例(9.8%),总符合率MR-CP为88.6%,ERCP为98.4%。患者行MRCP后无并发症,但行ERCP检查后有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8%,但无死亡病例。结论:MRCP在胆管梗阻性疾病诊断方面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性,经济实惠等优点,诊断胆总管扩张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但对胆总管较小结石(〈3 mm)的诊断不如ERCP准确,而且不能行取石治疗。因此MRCP在对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应作为首选方法,但不能取代ERCP,两者需结合。  相似文献   

5.
李想  徐斌 《江西医药》2009,44(4):336-337
目的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禁食6h.在全麻或镇静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性镜下治疗。结果诊断性ERCP逐渐转向较多的治疗性ERCP、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扩大。结论治疗性ERCP是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胆胰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胆胰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由于体质和合并基础病的影响,老年患者对传统外科手术的耐受性差,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tography,ERCP)由于其微创的特点,更适用于老年患者。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ERCP治疗的147例老年胆胰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ERCP治疗老年胆胰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6—2012-08笔者所在医院行ERCP治疗  相似文献   

7.
我院1967年1月—1978年4月共收治胆系疾病1924例。男824例(42.8%),女1100例(57.2%)。男:女为1:1.34。20岁以下占7.3%,21—30岁、31—40岁及41—50岁均为23.9%,51—60岁13.4%,60岁以上7.6%。一、症状及体征: 1924例中右上腹痛(88.8%)、恶心(50.4%)、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73年~1982年以中药“排石汤”为主治疗胆石症752例,有效684例(91%),排出结石者339例(45.1%),中转手术治疗者67例(8.9%)。我们对适应症的选择和在治疗方法上作了一些改进,提高了排石率,并在排石规律等方面探索了一些经验,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胆系结石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轻者有一定痛苦,影响生活和工作,重者可累及肝脏、胰腺等器官,导致发病,更甚者可致败血症,危及生命。目前临床治疗方法繁多,如手术治疗或腹腔镜取石及胆囊切除等,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能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对身体有一定创伤,且对肝内结石效果不好。用以治疗胆系结石的药物品种很多,但治  相似文献   

10.
胆石与胆系肿瘤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石作为胆囊癌诱发的主要病因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而胆石与肝外胆管癌之间则认为无明显关系。现将本院近10年的胆系肿瘤病例及有关结石的资料加以分析,以探讨胆系肿瘤的发生与胆石的关系。方法与结果采用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的方法,经x~2检验和计算相对危险性,观察胆石与胆系肿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64例胆系溶石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应用复方胆酸钠溶液、复方桔油乳剂及溶石Ⅲ号液进行残余胆石溶石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27例,年龄34岁~58岁。治疗方法.经“T”引流管滴注给药,点滴速度以100~250ml灌注液在3~6小时内缓慢滴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MRCP、ERCP检查诊断胆胰系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8例胆胰系肿瘤的CT、MRCP、ERCP检查回顾性对比分析,讨论其检查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结果CT检出率为80%、定性诊断率72%,MRCP检出率为84%、定性诊断率为76%,ERCP检出率为92%、定性诊断率为88%。3项检查的定位诊断率及定性诊断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MRCP、ERCP检查对胆胰系肿瘤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在肿瘤定性方面CT、MRCP尚不能取代ERCP。  相似文献   

13.
本文随机抽样住院病毒性肝炎病人108例,进行肝胆脾的系统检查,发现肝胆系统有异常改变者92例,占85.18%。其中以胆管炎、胆囊实体样改变、胆壁增厚、胆囊炎等尤为多见,揭示临床治疗病毒性肝炎病人时,应注意胆系异常改变,采取相应治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从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所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抽取12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然后通过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治疗性ERCP是目前一种成熟的、安全的微创诊疗方法,早期(24~72 h)ERCP能有效解除胆道梗阻因素,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逆行胰胆造影对胰胆疾病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胰胆管疾病患者102例,分析经逆行胆管造影以及MRI联合磁共振进行诊断所得资料,对比分析种诊断方法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结果逆行胆管造影法总符合率为97.06%,MRI联合磁共振法总符合率为99.02%。经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在诊断符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逆行胰胆管造影在临床中是胰胆疾病的金标准,具有决定性的临床意义,并且可以同时通过内镜进行治疗,是其他诊断技术所无法达到的优点,该法应在临床中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夏光民  汪兆军 《淮海医药》2000,18(4):284-285
1980年6月~1999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胆道结石患者1126例,其中远期再手术(指初次手术后症状已消失出院)以后又出现结石表现而再次手术者64例,占17.6%。现结合有关文献,就64例再手术的原因、术式选择及降低再手术的措施作一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24~78岁,平均49.3岁.病程:10~18年26例,18年以上12例,不满1年者6例。主要症状有上腹痛、发热、黄疸。1.2首次手术情况首次急诊手术者39例,占61%;择期手术25例,占39%.首…  相似文献   

17.
彭邦海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72-1673
胆系疾病再次手术是外科临床最常遇到的处理难题.我院1994—1998年共住院手术治疗胆系统病症764例.其中因各种原因再次手术107例,再手术率14.4%(107/764)。再次术中大多数因为胆系残余结石或结石再生.共92例.占再次手术的86%(92/107)。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288例肝硬化合并胆系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5年来收治的28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合并胆囊壁毛糙、增厚者189例(65.6%),合并胆结石74例(25.7%)。而且其发生率与病程、肝功能分级有关(P<0.05或P<0.01)。肝硬化合并胆系病变常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可内科保守治疗。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胆汁酸代谢紊乱、激素紊乱、感染、溶血、自由基等综合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引导行oddis括约肌切开套取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42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在DSA引导下行ERCP+EST治疗的临床资料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RCP确诊42例均为阻塞性黄疸,其中胆总管结石33例,Mirizzi综合征4例,壶腹肿瘤5例。其中31例oddis括约肌切开套取结石,3例在DSA引导下行支架扩张术解除黄疸。其余8例除1例放弃治疗外均中转手术治疗。结论 ERCP是诊断阻塞性黄疸确切有效的方法,EST和气囊扩张狭窄胆管置入支架解除黄疸简便,成功率高,为安全有效的治疗的方法,为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行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ERCP不仅可直观胆总管病并的部位采取治疗外,还可进行活检及细胞学检查,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系结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临床和病理证实的的120例胆系结石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胆囊结石78例,肝内胆管结石15例,肝外胆管结石19例,误诊8例。结论B超对胆系结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