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睾丸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在生精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睾丸精子发生过程中存在生精细胞凋亡,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作为非生殖细胞对生精细胞凋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线粒琥珀酸脱氢酶,建立细胞活性的比色测定法。方法 采用大鼠睾丸制备的Leydig细胞悬液,与MTT基质液共同温育后,以异丙醇溶解MTT formazan,上清液于563nm测吸光度;用体外细胞培养和睾酮释放量评价方法的可靠性,与台盼蓝染色法对照。结果 基质深度1g/L,温育时间3小时,异丙醇作溶剂为反应最佳条件。细胞培养和睾酮测定表明MTT法中盼蓝法灵敏、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肝移植后树突状细胞(DC)的迁移情况。方法:制作Wistar大鼠到SD大鼠的肝移植模型(实验组),并设Wistar大鼠间肝移植作为对照(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3、5、7天处死受者,切取移植肝组织及腹腔淋巴结,进行组织学观察,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肝组织和淋巴结中S-100^+DC的动态变化,以及CD25^+T淋巴细胞在淋巴结的活化增殖。结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实验组移植后第5天即出现轻至中度急性排斥反应,至第7天发展成中至重度排斥反应,受者存活时间(9.7±1.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第3天实验组移植肝组织中DC数量明显增多,于第5天达到高峰,第7天则出现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天开始,淋巴结中DC数量明显增多,第5、7天持续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第3天,实验组淋巴结中CD25^+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呈现明显的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反应。结论:同种异体肝移植后,DC对抗原的摄取和递呈加速,产生对T淋巴细胞强烈而持久的刺激,最终激活T淋巴细胞,导致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膜表面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活化的细胞。本文就DE的分类、生物学作用及其机理、肾细胞癌患者DE的变化、肾细胞癌的DC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类浆树突状细胞(PDC)既往被认为是病毒感染机体后1型干扰素(IFN)的主要分泌细胞,但是近些年的深入研究发现,这一树突状细胞(DC)的亚群可以通过无能、调节/抑制、清除等多重机制诱导T细胞耐受,对它的研究将有希望找到一条新的、更为有效的、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免疫耐受形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肾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凋亡与增殖是调控细胞数目趋态的,作用相反的一对机制,细胞凋亡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均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参与细胞凋亡的信号分子以及肾脏细胞凋亡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本研究观察了HSCs对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关系.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HSCs,运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体外观察活化的HSCs对T细胞增殖和Treg细胞的影响.结果 活化的HSCs能导致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中T细胞的低反应性:抑制T细胞的增殖,同时诱导Treg细胞的表达.结论 活化的HSCs能通过促进Treg细胞表达而诱导适应性免疫应答中T细胞的活化无能,促进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8.
T细胞疫苗诱导免疫耐受与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T细胞疫苗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与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制备针对Wistar大鼠的SD大鼠T细胞疫苗 ,然后用该疫苗免疫健康SD大鼠 ,每周 1次 ,连续 3周 ,作为实验组 (n =6)。对照组 (n =6)用RPMI 164 0培养液替代T细胞疫苗。以被免疫的SD大鼠的脾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以Wistar大鼠的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经丝裂霉素处理 ) ,于接种前和每次接种后第 5天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3 H TDR掺入法 ) ,测定其cpm值 ;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 ,实验组SD大鼠脾细胞免疫应答能力于接种后受到显著抑制 ,其cpm值较接种前显著降低 (P<0 .0 1) ;对照组接种前后各时点比较 ,其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接种后相同时点的cpm值组间比较 ,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与接种前比较 ,接种后实验组外周血T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 (P<0 .0 1) ,且随着疫苗接种次数的增加而升高 ,而对照组接种后各时点T细胞凋亡率与接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T细胞疫苗可以诱导同种特异性免疫耐受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诱导外周血T细胞凋亡 ,清除抗原特异性反应性T细胞克隆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进展期胃癌病人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报道我科近年来对一组进展期胃癌病人检测其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提示这类病人的NK活性和T细胞亚群中CD_3~ 、CD_4~ 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值,而CD_8~ 细胞有增高,CD_4~ /CD_8~ 细胞比值减小。这一变化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并已用于开展对中、晚期胃癌病人手术、化疗前后全过程的免疫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中CK7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管型细胞角蛋白7(CK7)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状况和意义。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7例肝细胞癌、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中cK7抗原的表达,同时分析CK7与肝癌病理学、血清学改变的关系。结果68.1%肝细胞癌组织表达CK7,阳性细胞呈卵圆细胞样干细胞或过渡型分化细胞特征。根据大体病理分类,结节型肝细胞癌中CK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巨块型(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高表达胆管型细胞角蛋白CK7,提示部分肿瘤细胞可能由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肝干细胞异常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1.
包裹技术已应用于移植外科,植入包裹的细胞和组织可隔绝免疫抑制机制,避免了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并发症。这一技术已从实验研究走向临床试用,异种细胞也可应用,由此扩大了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12.
分别于肌肉、腹腔、周围静脉、门静脉对荷瘤小鼠植胚胎脾细胞,并于移植后30天,60天分别测定瘤体积抑制率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结果显示:上述4种移植途径在移植后30天均能明显抑制移植性肿瘤生长,NK细胞活性显著升主同。  相似文献   

13.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对离体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和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PD98059对磷酸化ERK进行阻断后,观测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活性,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以及细胞表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电镜和荧光染色测定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电镜检测合成型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收缩型细胞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为高(P<0.01),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化学检测显示处理组荧光表达强于对照组。结论对离体培养的人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磷酸化ERK进行阻断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受抑,凋亡增加,细胞由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变。  相似文献   

14.
凝血酶肽类对创面愈合及表皮细胞增生与移行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新合成的凝血酶受体激活肽TP508对创面愈合及表皮细胞增生与移行的作用。方法SD大鼠18只,麻醉下在每一大鼠背部作4个直径1.5cm圆形皮肤切除创面。TP508治疗组9只大鼠,每1创面用TP5080.1μg(40μ1)治疗。对照组9只大鼠用40μl等渗盐水处理。用JAVAJandel和IMAGEPRO图形处理软件计算创面面积。人表皮细胞NHEK945增生采用MTT测定法和细胞计数仪直接计数法。细胞移行实验采用48孔Bovden细胞移行测定板进行,移行至滤膜下表面的细胞数以斑点密度表示。结果术后7d和14d,TP508处理组创面面积分别为盐水组的73.7%和45.4%(P<0.01)。凝血酶、TP508显著促进表皮细胞增生。培养液组细胞移行斑点密度为76.6±13.8,添加1μg/ml凝血酶和10μg/mlTP508,其斑点密度分别增至104.4±12.2和109.4±14.6结论凝血酶及TP508对大鼠皮肤切除创面愈合及人表皮细胞增生与移行均有显著作用,后者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TP508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活性氧介导醛固酮诱导的足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醛固酮(ALD)及其受体拮抗剂螺内酯(SPI)对足细胞活性氧(ROS)产生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条件的永生化小鼠足细胞系,分为空白对照组、ALD组、SPI组、ALD+SPI组;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足细胞内ROS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检测nephrin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足细胞凋亡率;RT-PCR、Western 印迹法检测bax、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观察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上述效应的阻断作用。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LD诱导足细胞ROS产生增多(P < 0.05),该作用可被SPI阻断(P < 0.05)。ALD可诱导足细胞nephrin表达降低及足细胞凋亡(P < 0.05),同时伴有bax mRNA、蛋白表达升高及bcl-2 mRNA、蛋白表达降低(P < 0.05),SPI及NAC可阻断这一变化(P < 0.05)。 结论 ALD通过ROS途径作用于盐皮质激素受体上调促凋亡因子bax表达,下调抑凋亡因子bcl-2表达,进而诱导足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过程中单个核细胞的激活及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合并的一些并发症与透析过程中单个核细胞激活产生细胞因子有关。其中透析膜的生物特性、特性膜激活补体的能力,以及透析液中内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是影响单个核细胞激活的主要因素。测定单个核细胞激活的方法较多,但目前尚无一种大家都认可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低温对颅脑损伤大鼠脾免疫活性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液压颅脑损伤后随机分为低温 2 7℃组、低温 33℃组和常温 37℃组 ,另设未致伤假手术常温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3H TdR掺入法及乳酸脱氢酶同功酶 (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温度组颅脑损伤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功能和自然杀伤 (NK)细胞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颅脑损伤常温 37℃组大鼠脾T淋巴细胞转化率 [(4 5 .6± 5 .6 )× 10 3/min]及NK细胞活性 [(17.19± 3 .83) % ]降低 ,在此基础上 ,2 7℃组T、B淋巴细胞转化率 [分别为 (4 4.0± 4.5 )× 10 3/min和 (2 5 .4± 3 .6 )× 10 3/min]及NK细胞活性 [(13 .2 1± 4.6 2 ) % ]进一步降低 ,33℃组B淋巴细胞转化率 [(2 5 .0± 4.9)× 10 3/min]降低。结论  2 7℃低温对颅脑损伤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功能及NK细胞活性有进一步损害作用。 33℃亚低温可以抑制颅脑损伤大鼠脾脏B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21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40例CCPR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比较其与我院同时期40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和1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患者的预后情况。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1~84岁;38例为单侧,2例为双侧肿瘤;3例呈多灶性病变。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块最大径3.0~95.0 mm,平均(27.6±18.1)mm。病理分级均为Fuhrman 1~2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7、CA-IX阳性。患者术后随访5~12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1例骨转移后死亡,2例同侧复发,1例罹患原发食管癌。CCPRCC患者生存预后明显好于CCRCC(P<0.001)和PRCC(P=0.005)患者,而CCRCC与PRCC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结论 CCPRCC恶性程度低,确诊依靠特征性的病理学与免疫组化特点,手术...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凋亡分为凋亡的信号启动、调控与执行、特征性结构改变3个阶段,线粒体在第二阶段发挥重要作用,cytC、bcl-2s、Ca^2 、ROS有轴浆转运系统等线粒体因素参与了调控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二十碳五烯酸对三种肝癌细胞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3种肝癌细胞系作用。方法 EPA作用于HepG2(携带有野生型p53基因)、Huh7(携带有突变型p53基因)和Hep3B(p53基因缺失)这3种肝癌细胞系,通过细胞计数、DNA电泳、流式细胞技术和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等来检测EPA对这3种细胞系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结果 EPA主要是通过诱导HepG2肝癌细胞系的细胞凋亡来抑制其生长,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的关系。而且同时发现EPA对于Huh7和Hep3B这两种肝癌细胞系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细胞凋亡的诱导可能是EPA抑制HepG2肝癌细胞系生长的主要机制。而且p53基因可能参与EPA诱导HepG2细胞系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