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以焦虑、抑郁常见,但是有关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情绪障碍的研究报告较少。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情绪障碍的特点以及情绪障碍与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设计:病例一对照研究。单位: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和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2001-05/2003-06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后出院的患者87例(病例组),男48例,女39例,年龄61-84岁。均首次发病,病程在第3个月的恢复期者。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人员68例为对照组,神经系统检查和躯体检查正常,无精神病史,无痴呆表现,男39例,女29例,年龄60-82岁。方法:根据统一的指导语,在病程第3个月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定,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2。主要观察指标:①SCL-90总分和因子分。②SSS总分。结果:病例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阳性总分、阳性均分均高于对照组(t=4.14~8.09,P=0.000)。病例组SCL-90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u=2.107~8.811,P=0.000)。两组在敌对和偏执因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病例组SCL-90总分及因子分与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呈正相关(r=0.806-0.293,P&;lt;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常见抑郁、焦虑和恐怖等情绪障碍。其情绪障碍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次发作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抑郁与认知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为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出院3个月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7例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定,以HAMD总分20分为界限分为抑郁组(n=36)和非抑郁(组(n=51),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认知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抑郁组HAMD总分(26.97±5.94)高于非抑郁组(11.96±3.03),各因子分也高于非抑郁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两组脑梗死灶数量、两组左侧、右侧及双侧梗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组MMSE总分(19.64±5.22)低于非抑郁组(25.84±4.77);抑郁组SSS总分18.58±8.00)高于非抑郁组7.57±5.2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HAMD总分、因子分与MMSE总分呈负相关(r=-0.658~-0.248),与SSS总分呈正相关(r=0.275~0.728)。结论:恢复期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与认知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抑郁与认知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首次发作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抑郁与认知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为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出院3个月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7例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和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定,以HAMD总分20分为界限分为抑郁组(n=36)和非抑郁组(n=51),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认知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抑郁组HAMD总分(26.97&;#177;5.94)高于非抑郁组(11.96&;#177;3.03),各因子分也高于非抑郁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两组脑梗死灶数量、两组左侧、右侧及双侧梗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抑郁组MMSE总分(19.64&;#177;5.22)低于非抑郁组(25.84&;#177;4.77);抑郁组SSS总分(18.58&;#177;8.oo)高于非抑郁组(7.57&;#177;5.2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HAMD总分、因子分与MMSE总分呈负相关(r=-0.658~-0.248),与SSS总分呈正相关(r=0.275~0.728)。结论:恢复期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与认知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女性的心理卫生水平及其情绪症状的分布。方法 通过对37例围绝经期健康女性(对照组)和56例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女性(病例组)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并统计情绪障碍组的不同情绪症状的分布。结果 病例组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躯体因子、强迫因子、抑郁焦虑因子等7个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女性闭绝经期表现为以抑郁、强迫、躯体化和焦虑为主的综合症候群。  相似文献   

5.
住院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贾云  邵璇 《护理研究》2005,19(19):1714-1716
[目的]探讨住院冠心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0例住院冠心病病人进行测试.[结果]61%的冠心病病人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症状,36%的冠心病病人存在焦虑症状;冠心病病人的HAMD和HAMA总分受性别、文化程度、病程以及住院次数等因素的影响,SCL-90总分及其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个性中神经质分值与SCL-90总分以及部分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病人存在较为严重的情绪障碍,焦虑抑郁情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及时有效地实施负性情绪干预对冠心病病人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春梅  梁霞英  区燕云 《护理研究》2012,26(26):2451-245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早期先兆流产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2例早期先兆流产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得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因子(偏执除外)得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早期先兆流产病人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背景女性生殖器官良、恶性肿瘤是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妇科疾病,其对患者社会心理影响如何?目的分析女性生殖器官肿瘤患者的心身健康状况,为制定切实有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病例对照研究.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对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南医院妇产科、肿瘤科病房及放疗门诊的77例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38例,卵巢癌30例,子宫内膜癌9例)、4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干预所有研究对象均按指导语填写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近1周来患者的心身健康状况.文化程度低,填写困难者由研究者按统一标准代为填写,所有研究病例均在入院后1~3 d完成以上量表的评定.主要观察指标SCL-90的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及各因子分(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等).结果恶性肿瘤组除恐怖、敌对因子分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q=4.279~9.936,P均<0.01).与良性肿瘤组相比除焦虑、敌对、恐怖和阳性项目数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项因子分亦显著较高(q=3.128~4.825,P<0.05~0.01).良性肿瘤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及其他(包括睡眠和食欲)等因子分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3.123~5.348,P<0.05~0.01).结论生殖器官良性、恶性肿瘤均对患者的心身健康有着不良影响,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阿尔茨海默病(AD)照料者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75例AD患者及65例非AD患者的主要照料者进行测查.结果 AD患者照料者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以及HAMD、HAMA量表评分高于非AD患者照料者(P<0.05~0.01).结论 AD患者的照料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AD患者照料者,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是主要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及10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90(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及EPQ评定,比较2组的差异,并以病例组SCL-90的总分以及因子分作为因变量,EPQ各因子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病例组EPQ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和掩饰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内外向分值则低于对照组(P<0.05).EPQ的各因子以及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分别与SCL-90总分或部分因子分相关(均为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障碍较明显;个性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对患者心理状况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例分为焦虑抑郁共病(PSCAD)组84例和对照组121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工作生活压力、日常锻炼频度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各因子分及各项症状分,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及血管超声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工作生活压力、日常锻炼情况、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病变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SCAD组HAMA、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SCAD组的焦虑症状以焦虑心境、抑郁心境、紧张、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较为突出,抑郁症状以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绝望感、负罪感、工作和兴趣障碍较为突出.PSCAD组MMSE总分、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焦虑抑郁共病患者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伴见躯体症状,其认知功能较差,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大学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对54例大学生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50名正常大学生(对照组)采用(1)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LESU),计算1a内生活事件总刺激量。(2)社会支持量表(SSS),计算社会支持总分。(3)90项症状核查清单(SCL-90)10个因子分及总症状指数。(4)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5)简式个性问卷(SPQ),反映内外向及神经质倾向。5项量表均由患者自评。所有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观察组总体心身健康水平及躯体化、焦虑、抑郁、敌意、恐怖、附加因子等评分较对照组高。生活事件较多而社会支持少。且较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个性倾向内向、神经质。结论 应注意大学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背景心理障碍者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关系密切,此类研究亦有报道,但将高级统计方法偏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运用于这两者之间的相关研究颇为鲜见.目的通过了解心理障碍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设计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研究室.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工业学院部分学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现况调查,以≥3项因子分在2.3以上138人(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神经衰弱)为心理障碍研究对象.预对心理障碍学生进行SCL-90及EPQ测试,由被试者独立答题,当场收回.主要观察指标心理障碍大学生EPQ测试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分值与SCL-90测试的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的偏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SCL-90测试的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与神经质分呈正相关(r=0.225~0.417,P<0.05),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与精神质分呈正相关(r=0.213~0.223,P<0.05),总均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分与内外向分呈负相关(r=-0.167~-0.278,P<0.05).人格特征和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主要由这两组变量中的典型变量人际关系 敏感、焦虑与神经质的相关(r=0.459,P<0.01)及偏执与精神质的相关(r=0.354,P<0.05)所决定.结论大学生心理障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了解心理障碍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的内在联系,为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非典型性肺炎(SARS)流行期间被隔离人员和非隔离人员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与因子分,探讨突发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同期32名被隔离人员和33名非隔离人员进行SCL-90测评,并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人员在总分、总均分、强迫、抑郁、敌对、偏执和其他项目因子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人际关系和焦虑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常模比较,隔离组在总分、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精神病性因子分虽较常模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隔离组焦虑因子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分、总均分、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虽然较常模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突发事件对公众的心理可产生不良影响,并引发更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焦虑抑郁情绪和人格特质状况。方法将9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9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两组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阳性项目和阳性症状分、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及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a内负性生活事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社会支持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分研究组内外倾、神经质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倾性格和情绪不稳定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缺乏社会支持度以及不良性格等因素均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在控制其生物学病因的同时,还应调整患者的情绪,加强心理治疗,对不良性格加以矫正,有助于预防、减少和控制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眩晕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方法:分别对60例健康人(对照组)、67例医务工作(医务组)、89例非医务工作(非医务组)眩晕患者进行SCL-90问卷评估心理健康状态,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医务组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怖因子评分较对照组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医务组焦虑、抑郁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医务组比较,医务组总分和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怖4个因子有显著差异(P<0.01)。女性在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躯体化上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患者眩晕病程延长,焦虑、抑郁、恐怖、躯体化的平均分值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眩晕的患者不但会出现焦虑、抑郁,还会出现恐怖、躯体化等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托老中心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对32名托老中心护士及35名综合科护士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托老科护士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以及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综合科护士(P〈0.05或0.01)。结论托老中心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综合科护士,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是其主要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1例,口服奥氮平治疗,对照组19例,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于治疗12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12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47%,对照组为89.47%,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阳性症状均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抑郁、焦虑及恐怖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成人常模(P<0.05),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阳性症状均分及其他因子分与正常成人常模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当;但奥氮平改善患者抑郁、焦虑和恐怖症状方面优于利培酮,治疗后其心理健康状况接近正常人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患者陪护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的83名陪护亲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于患者入院时对陪护亲属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针对评定结果予以心理干预,干预时间>1个月,干预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陪护亲属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