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掌腱膜挛缩症是以手部掌腱膜增殖性纤维变性为典型病理特征的疾病,病变处的掌腱膜呈索条状或结节状改变,并累及表层皮肤,从而导致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曲挛缩[1]。本文回顾了我科从1998年6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5例掌腱膜挛缩症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2.
1823年法国Dupuytren报告掌腱膜挛缩症是由于掌腱膜挛缩而引起的手部继发性畸形。我院自1980年以来,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掌腱膜治疗掌腱膜挛缩症21例,收到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3例,年龄19~74岁,平均53岁。工人17例,干...  相似文献   

3.
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掌腱膜挛缩症(Dupuytren'sDisease)流行于北欧及其他欧美地区,是以掌腱膜增生、收缩引起手指屈曲挛缩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早在1833年GuillaumeDupuytren在巴黎就作过一个专题报告。170多年来对于该病的发病原因的探究一直是医学界关心的热门课题。近年来,杂志上有不少专题报告介绍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技术进行掌腱膜挛缩症的基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HandClinics在1999年还出一期专刊,特此综述供同道们参考。1掌筋膜综合体的解剖与病理1.1解剖学研究Rayan用手术显微镜和小型关节镜对10具尸体手的掌腱膜作详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9例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9例患者全部治愈,成功率100%。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掌腱膜挛缩症中手指屈曲畸形矫治方法 及其疗效.方法 本组患者17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8岁.均有掌腱膜挛缩症,伴小指屈曲挛缩8侧,伴环小指屈曲挛缩8侧,伴中环指屈曲挛缩1侧,伴环指屈曲挛缩2侧,共19侧.沿掌腱膜挛缩索带纵轴设计锯齿状切口,彻底切除病变的挛缩腱膜组织及其附近5 mm范围的腱膜组织.然后稍加外力松解指关节周围的挛缩组织,使手指恢复伸直位.术后2周给予手指伸直位石膏托制动.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锯齿形皮瓣均存活,未见神经肌腱损伤并发症.手掌部皮瓣尖角出现血运障碍2例,经换药后完全愈合.未见手指屈曲挛缩复发,手指屈伸活动度恢复优良率100%.结论 采用锯齿状切口,应注意保护皮瓣血运和指神经血管束,彻底切除松解病变的腱膜组织,可有效矫正掌腱膜挛缩引起的手指屈曲畸形,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掌腱膜挛缩症的免疫组化研究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志军  黄宗坚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7):421-424,I001
目的 了解掌腱膜挛缩症(Dupuytren挛缩)的病理表现。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辅以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15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的17例病变掌腱膜及9例正常掌腱膜组织标本中的Ⅰ、Ⅲ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用透视电镜观察病变掌腱膜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 病变掌腱膜组织中I型胶原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Ⅲ型胶原在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略高于对照组(P〉0.05);α-平  相似文献   

7.
掌腱膜挛缩症是以掌腱膜增生、收缩引起手指屈曲挛缩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进行性疾病,病因不清,治疗现多倾向于局限性切除即部分切除术为最常用。自1994年8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1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掌腹腱膜挛缩症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1980年以来,我院共治疗掌腱膜挛缩症22例,全部采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结果 19例病人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应用Tubiana’s法评价,手术后优良率为86.4%,效果良好。结论 本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仔细分离皮瓣,避免皮肤坏死;避免血管神经束损伤;彻底切除挛缩腹膜,避免术后复发;彻底止血,防止血肿形成和感染;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瘢痕挛缩和掌腱膜挛缩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般伤口愈合要经过伤口收缩、肉芽组织充填与上皮化三个过程。其中伤口收缩(contraction)是加速伤口愈合的重要环节,但是过度的收缩则会导致挛缩(contracture)的发生、引起严重的外形与功能的障碍。与之相似的掌腱膜挛缩(Dupuytren’s contracture,DC)也是一种以掌腱膜纤维组织增生、挛缩为特征的病变。其共同点是以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功  相似文献   

10.
环层小体在掌腱膜挛缩症发病机制中的病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国人掌腱膜挛缩症(Dupuytren挛缩)中环层小体的病理表现,探讨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挛缩病变掌腱膜与正常掌腱膜标本进行切片和HE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并测量15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的23侧病变掌腱膜及17例正常掌腱膜组织标本中环层小体(pacinian corpuscles)的长径、短径及层数.结果 病变掌腱膜组环层小体的长径和短径均大于正常掌腱膜对照组(P<0.01).挛缩症掌腱膜中环层小体的层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环层小体的增大可能在掌腱膜挛缩症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掌腱膜挛缩症在我国北方局部地区的发病率.方法 调查峰峰集团五矿职工及附近常驻人口掌腱膜挛缩症发病情况,共调查10 332人(20 662手),约占被调查范围内18周岁以上成年人总数的7.95%.将调查结果填写统一的表格,根据最终的数据计算出掌腱膜挛缩症的发病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出掌腱膜挛缩症患者60例(72手),计算出本地区掌腱膜挛缩症的发病率为0.581%.61岁以上男性发病率为1.43%.61岁以上组发病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下组(P<0.01).掌腱膜挛缩共累计95指,以环指发病率最高共56指,显著高于其他指(P<0.01).左手发病率明显低于右手(P<0.01).男性患者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约为7.6:1(P<0.01),但性别只是掌腱膜挛缩症发病的一个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因素在掌腱膜挛缩症发病中的作用开始增加,男女发病率开始接近.酗酒、糖尿病和肺部疾病和本症有高度相关性(P<0.01).但掌腱膜挛缩症在国人中与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少,与白种人在家族史上有明显差异.结论 掌腱膜挛缩症在我国(特别是61岁以上男性)并不是罕见的疾病,我们必须加强专业手外科的建设并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掌腱膜挛缩症又称Dupuytren’s diseas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掌腱膜增厚导致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甚至远端指间关节挛缩而不能伸直影响手部功能。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罕见,易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所致关节畸形。本文在此报道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掌腱膜挛缩症的病例。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因"双手指关节肿痛7月,伴挛缩4月"就诊。患者7月余前出现双手腕关节、掌指关节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0月-2005年7月,我科对11例(17指)掌腱膜挛缩症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90年12月~2003年4月共收治17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2年,现对各期手术的疗效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7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男15人,女2人,男女比例为7.5:1;年龄在45岁~73岁,平均为63岁。其中单手发病15例,双手同时发病2例。双手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例(12侧)重度掌腱膜挛缩症患者,采用多“Z”形为主的切口,显微镜下锐性分离受累手指的神经血管柬,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彻底止血后无张力下直接缝合或“V—Y”成形闭合,对皮肤缺损者采用全厚皮片植皮。术后第3天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主被动伸屈功能锻炼.根据手指肿胀情况调整锻炼强度。切口愈合后应用背侧弹性支具加强伸屈功能锻炼,支具应用3个月以上。结果术后切口均愈合,植皮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0个月,依据TAM评定标准。优良率91.7%。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病变组织结合术后康复锻炼是治疗重度掌腱膜挛缩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掌腱膜挛缩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掌腱膜挛缩是一种进行性增殖组织纤维变性病,好发于老年人,主要以掌腱膜增厚,收缩,手指屈曲挛缩为特征的手部畸形,多伴有手掌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凹陷并与掌腱膜粘连。本病以欧美国家多见,国内发病率较低,但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能与社会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增加,生活条件改善等原因有关[1-3]。1资料与方法本组13例,年龄30~73岁,男女之比为10:3,病程1个月~2年,其中12人为体力劳动者,1人为非体力劳动者。患病手指:中指2指,环指10指,小指8指。双侧3例,单侧10例,其中左侧者4例,右侧者6例。根据黄硕麟分型标准:Ⅱ型1例,Ⅲ3例,Ⅳ9例。有明确家族…  相似文献   

17.
陈旭辉  王西迅 《中国骨伤》2018,31(6):514-517
目的:探讨应用铍针经皮多节段切断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6例(25指),其中男11例,女5例;其中中指4指,环指12指,小指9指;双手发病2例,单手发病14例,其中左手8例,右手6例;年龄48~79岁,平均58.5岁。发病时间1~15年,平均5.5年。体力劳动12例,非体力劳动4例,均为汉族,均无掌腱膜挛缩症家族史,有烟酒嗜好者9例,有高血压病史者6例,有糖尿病史者3例。按照Meyerding分期:0期1例,Ⅰ期1例,Ⅱ期10例,Ⅲ期4例,Ⅳ期0例。结果:本组切口愈合时间7~14 d,平均10 d,其中3指切口皮肤在松解过程中开裂3~4 mm,术后予以换药后14 d均愈合,未出现皮肤坏死及伤口感染并发症。24指治疗后掌腱膜挛缩完全或基本解除,掌指关节、指间关节伸直受限0°~10°,其中手指伸直功能恢复正常22指,伸直功能改善75%以上者2指,复发1指。根据Adam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掌腱膜挛缩症术后功能:优22指,良2指,差1例,患者均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应用铍针经皮多节段切断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upuytren挛缩手术中手掌手指局部转移皮瓣的设计方法。方法自1997年以来,我院共治疗Dupuytren挛缩症39例48手,根据挛缩程度、部位设计改良“Z”形皮瓣,采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治疗Dupuytren挛缩症。结果应用Tubiana’s法评价,手术优良率为87.5%,效果良好。结论在行Dupuytren挛缩症手术前,需要仔细设计手掌手指皮瓣,避免血管神经束及肌腱损伤;彻底切除挛缩腱膜、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掌腱膜挛缩症的临床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掌腱膜挛缩症的病理改变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6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共 2 9只手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 12只手单纯作掌腱膜切除术 ,17只手行掌腱膜切除 受累皮肤切除术 ,对其疗效进行平均 4.6年的随访 ;并对 2 4例掌腱膜标本作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所有行免疫组化检测的病变掌腱膜标本中均有α -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 ;单纯掌腱膜切除组的术后复发率为 5 8.33 % ,掌腱膜切除 受累皮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 11.76 %。结论 :掌腱膜挛缩症的病理改变不仅仅局限在掌腱膜 ,也可累及皮下组织和皮肤。因此 ,对病变已侵及皮肤的病例应作掌腱膜切除 受累皮肤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掌腱膜挛缩症又称Dupuytren氏挛缩或Dupuytren氏病,是以进行性掌腱膜纤维组织短缩、增厚为特征,进而逐渐发生手指及关节屈曲畸形的一种病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手部功能,且有报道该病患者癌症死亡率也较高[1].早在17世纪,已有该病的外科记录.1831年,法国医师BG Dupuytren较为详细的描述了该病的解剖及临床特点,与现今对该病的认识较为接近,故西方称为Dupuytren's disease(DD).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清楚,现就其流行情况及发病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