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学曾 《中国调味品》2003,(10):21-23,38
应用万家兴A型发酵剂代替麸曲、大曲和糖化酶、干酵母,与使用大曲相比,醋的风味更好,出醋率提高26.19%,食醋的原料成本降低36.36%,糖化发酵剂的成本降低82.24%;与使用麸曲相比,醋的品质大幅提高,出醋率提高28.36%,醋的成本降低26.32%,糖化发酵剂的成本降低73.52%。  相似文献   

2.
食醋风味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87年赴日本考察食品工业时,东京农业大学柳田藤治教授赠给不少资料,其中有他们到中国考察后,化验我国名醋的资料,兹将此资料及日本食醋技术情况进行简单介绍,据此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到我国食醋酿造技术的高水平,同时也可以窥知我国目前食醋酿造技术上应解决的问题,所见是否妥当,愿与读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TH-AADY、糖化酶以及耐高温α-淀粉酶提高食醋出醋率应用研究。主要工艺参数为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5~8u/g原料;液化温度89~91℃;糖化时间25~30min;酒精发酵温度33℃左右;酒精发酵周期64h左右;醋酸发酵时间20~25d;发酵成熟醋醅的醋汁酸度6.5~7.0g/100mL。试验表明,应用TH-AADY和糖化酶可平均提高食醋出醋率1.56kg/kg主粮。(孙悟)  相似文献   

4.
利用新型复合酶提高固态食醋风味和出品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利用自制的新型复合酶,在固态食醋酿造过程中添加1.5%,可明显提高食醋的风味,同时出品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食醋生产的酒精发酵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如何提高食醋生产的酒精发酵率左殿清(南京酿造公司酿化厂210001)食醋生产是原料中淀粉经过液化—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而转化为具有香鲜味、酸甜而醇厚的调味佳品—食醋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如何使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的发酵率得以提高,是从事酿造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报告证明,采用产酯酵母酒酿2号和醋酸菌8号是提高固态回淋醋风味的有效措施,并且还能提高固态回淋醋的产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发酵工艺对食醋浑浊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食醋浑浊与沉淀严重影响了食醋的商品性。该文对改良发酵工艺控制食醋浑浊与沉淀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黑曲霉用量2.5%,糖化与酒精发酵180h,后熟9d,可以大幅度减少食醋浑浊与沉淀。  相似文献   

8.
9.
苏迎会 《中国酿造》2015,34(3):137-140
实验研究了不同时间、不同醋醅层次的微生物分布和数量变化规律,探索影响风味形成的因素。结果表明,发酵前5 d,酵母菌和乳酸菌迅速增殖,第5天酵母菌数达到最高3.4×107 CFU/g,乳酸菌最高为3.2×107 CFU/g,以乳酸为主的不挥发酸同时也生成较快;醋酸菌前3 d增长迅速,之后缓慢增长并以生成挥发性的醋酸为主,第11天醋酸菌数量达到峰值为4.0×107 CFU/g,13 d以后逐渐消亡。醋酸发酵初期,pH值迅速下降,不挥发酸迅速增加,不挥发酸占总酸的比值最大在第7天,为87.22%;总酸在发酵中期的7~13 d增幅最大。乳酸菌的消长影响着不挥发酸的生成,醋酸菌的消长影响着总酸的生成,醋酸发酵过程中控制合适的发酵条件,使两者的相互协调生长,有利于产品口感风味的调和。  相似文献   

10.
食醋在菜肴烹制过程中,对色香味的作用既能产生有利的影响,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应区别对待,正确运用。食醋对甜、咸、鲜调味剂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在烹制动物性原料的过程中,食醋起着明显的去腥增香的作用。绿色蔬菜的烹制应尽可能避免与食醋的接触机会,以防止蔬菜的绿色褪去。  相似文献   

11.
结合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生料与熟料发酵生产食醋及其风味品质。结果表明,糖化和酒精发酵阶段,熟料工艺产酒精速度较快,发酵结束时生料发酵醪液的总酸[(1.29±0.06) g/100 mL]和还原糖[(0.37±0.06) g/100 mL]含量均显著高于熟料发酵醪液的总酸[(0.57±0.07) g/100 mL]和还原糖[(0.08±0.04) g/100 mL](P<0.05)。醋酸发酵阶段,生、熟料醋汁的总酸和还原糖含量并无显著区别(P>0.05),不挥发酸含量在生料发酵[(1.48±0.05) g/100 mL]中显著高于熟料发酵醋汁[(1.31±0.01) g/100 mL](P<0.05)。食醋风味物质差异,主要表现在氮氧化合物和硫化物;晒制过程对食醋风味影响明显,但晒制后两种食醋产品的风味差异逐渐缩小。发酵过程中和晒制前后的食醋在苦味、涩味、酸味回味、鲜味和咸味方面均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国酿造》1992,(5):8-9
一、前言 制醋原料,大致为含淀粉、含糖、含酒精的三类物质。我国目前多以含淀粉质的粮食为基本原料,随着平价粮取消,食醋生产成本骤增,形势逼人,迫使酿造行业依靠科技,在粮食替代上做文章。我厂过去一直用甘薯干生产食醋,1989年开始试验用葡萄糖母液代替粮食制  相似文献   

13.
在糖化酶取代麸曲、活性干酵母取代酒母的固态食醋酿造工艺中,添加新型复合酶(该产品富含纤维素酶、酸性蛋白淀粉酶、果胶酶、木聚糖酶植酸酶和酯化酶等多种酶系),添加量分别为主料的2.5%、3.0%和3.5%,与不加的工艺相比,产品风味明显提高,出口率分别提高2.8%、8.45%和9.86%,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食醋是一种传统的酿造调味品,当前食醋掺假的问题仍时有发生,食醋掺假检验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当前调味品研究的热点之一。食醋掺假形式多种多样,掺假检验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基于食醋特有的酿造组分如挥发性风味组分、有机酸、氨基酸等进行检验,有的通过检验食醋中掺入的非酿造组分如合成乙酸等进行识别。虽然当前食醋掺假检验方法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实际应用尚不理想,将多指标组合使用识别食醋掺假可能是未来食醋掺假检验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黑曲霉ZM-8是以黑曲霉为出发菌株进行航空诱变获得的突变菌株,各种酶活性较高。本研究采用黑曲霉ZM-8制大曲,在200Kg干料中,黑曲霉ZM-8用量3Kg;酵母菌用量6Kg;醋酸菌用量15Kg,稀醪发酵控制在32℃,进行食醋的发酵。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CK食醋中不挥发酸提高了68.2%,无盐固形物提高了3.5倍,氨基酸态氮提高了10%,比重提高了0.18%,产品转化率提高了1.1倍。且色、香、味、体等感官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他黑曲霉酿造的食醋,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将微生物培养液连续地放出,并至少按所放出的量连续加入新培养液的连续发酵方法,由于能使微生物的生长阶段及环境保持稳定,故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为目的而产生。连续发酵方法具有单位设备容量生产率高等特点,已开始应用于食醋酿造、饲料酵母生产和下水处理等。特别是在食醋酿造中应用效果更为显著,不采用固定化细胞方法,在食醋连续发酵中醋酸转化率能够达到对理论转化率的100%,醋化能力达到7克/升·小时。  相似文献   

17.
针对食醋生产现状,介绍了生产食醋原料的分类、成分及酿造微生物,食醋的生产原理即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机理和食醋的贮存等.  相似文献   

18.
以正常食醋和产气、发粘食醋为样本,通过电子鼻测定建立数据模板,将样品测定数据与模板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线性 判别分析(LDA)比对分析,判断食醋是否变质及监测质量变化趋势。 以模板为基础,通过分析传感器贡献率,优化组合传感器形成6 轴雷达图,形成直观的图像以利研判,是一种新型的食醋半成品质量预警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多菌种发酵是提高酱油、食醋质量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酿造酱油可采用2-3株曲霉菌复合制曲或分开制曲混合发酵,在发酵期添加鲁氏酵母、球拟酵母及少量乳酸菌,以提高酱油风味。酿造食酷在单一的黑曲霉(麸曲)中添加根霉、米曲霉或As3.350黑曲霉,中后期添加乳酸菌与酵母菌共酵,提高食醋中含氮量及增加不挥发酸的比例,并重视陈酿后熟阶段,改善食醋风味。提出应进一步研究传统大曲、麦曲、酱醪、醋醅,从中分离筛选出更多更好的有益菌种,并采用现代技术革新生产工艺,使酿造调味品生产高效、产品优质。  相似文献   

20.
醋酸发酵结束后,醋醅或醋醪经后熟陈酿,可改进食醋的口感、风味.在液态发酵醋醪中利用曲霉酶系反应,可在短时间内增加液态发酵醋的色泽、氨基酸类、糖类、不挥发酸等物质的含量,使口感柔和、增加风味.其特点是:充分发挥曲霉酶系的作用,利用制剂中增加的有效成分,在醋醪中分解与合成,弥补了其风味的不足,从而达到增加和改善液态发酵食醋的目的.方法简便、成本低,是弥补液态发酵食醋风味不足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