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开创者之一,是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的伟大的作曲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而在其众多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歌剧。本文以其著名歌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作品内容、音乐创作手法等方面的研究,窥探莫扎特歌剧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莫扎特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音乐形象与整部歌剧是有所不同的。她始终扮演着正歌剧的形象。其唱段庄重、典雅,与整部歌剧的音乐形象大相径庭。正是因为这一特殊的角色,才使整部歌剧更具戏剧性和冲突性,也丰富了整部歌剧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3.
沃尔夫冈·阿玛丢斯·莫扎特和贝多芬,海顿是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三大最杰出的音乐家。在所有的歌剧作曲家中,莫扎特的三大成就尤为引人注目:1.刻画复杂人物的能力;2.综合并超越谐歌剧、正歌剧和其他歌剧风格界限的能力;3.吸收18世纪时代的精神精华,表现了资产阶级作为一种上升阶级的---乐观进取精神。莫扎特对人类行为观察细致,同时有具有一针见血的幽默感。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探讨古典主义音乐大师莫扎特的音乐创作背景以及创作特点,对莫扎特早期创作的宗教音乐——经文歌《喜悦欢腾》进行简要的作品分析,通过对该作品进行理论探索,总结归纳女高音声部演唱此类宗教作品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展现艺术的一种载体,音乐是对语言的一种补充,它从听觉上给受众以直接的情感灌输,歌剧是兼备这两种艺术的载体,是对生活场景的一种再现,在展现生活场景的过程中,歌剧以其时间和空间的特定性集中反映着矛盾,使得矛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和限定的场景里得以凸现。所以,歌剧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体现在,对文字的处理和音乐的处理两个方面上,本文对莫扎特之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段《你们可知道》的艺术手法的研究将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另外,作者的任何创作必然是源于生活的,其间,必然深深的受到作者个人生活的影响;剧本中的人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莫扎特的作品《费加罗的婚礼》及女高音苏姗娜的演绎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的背景、群众的心理活动,使在研究过程中能更深地去体会歌剧的含义,以致学到更好的舞台表演经验和演唱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莫扎特奏鸣曲KV·330创作前后的陈述,通过对莫扎特创作钢琴奏鸣曲三个时期的详尽概述,阐明了作者创作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思想和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8.
在声乐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正确地确定学生的声部,同时根据学生声部选择演唱适合学生声部的声乐作品是声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无论对声乐教师和声乐演唱者来说,都必须弄清自己或学生的声部类型.  相似文献   

9.
群众史观是福泽谕吉(1834-1901)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的许多史学理论和启蒙思想都是缘于群众史观的影响而产生的.在群众史观的指导下,他在当时民主资源十分匮乏的日本社会,反复提倡人民的平等、自由和独立,对日本从封建专制向民主社会的历史性转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充满民主色彩的史学思想不仅在明治时期,即使是在今天也不失其实用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0.
严复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自由主史思想的启蒙思想家.他提出了著名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其自由思想主要涵盖个人自由,思想言论自由和政治自由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歌剧是以音乐展开的戏剧,而形象是戏剧主题及其哲理内涵的负载者、阐释者和体现者。歌剧主题的意义一般通过形象塑造的展开与完成过程来揭示。因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对于一部歌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歌剧的历史上,论及将女性写得最出色、最动人、最难忘的歌剧大师,普契尼可谓当之无愧。无论是美艳动人的歌星托斯卡、纤弱多病的绣花女咪咪,还是天真烂漫的日本少女巧巧桑或是痴心护主的女仆柳儿……她们都成为了歌剧史上的经典与丰碑。研究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与塑造成果,对于更为深刻地理解普契尼的音乐思想与才华,深入感悟歌剧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于明清之际中国是否有启蒙思想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黄宗羲是明清之际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思想家,<明夷待访录>是重要的学术著作.本文将从法律思想、君权思想以及臣道观念分析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并试图证明,黄宗羲的思想反对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已经具有近代启蒙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莫扎特的音乐给听者带来光明,被世人誉为"永恒的阳光",他的音乐流畅有如山泉般清甜,世世代代滋润着人们的心灵,他的音乐能使每一个人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然而莫扎特的生活是苦难的,这与他的音乐作品风格却恰恰相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文通过对莫扎特苦难生平及个性的理解分析,从不同侧面剖析莫扎特的性格特征,进而多层次阐述莫扎特音乐作品轻快愉悦的风格与其苦难生活的极大反差。为研究和学习莫扎特音乐作品风格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些年歌剧<图兰朵>在国内的不断升温,这个外国人臆想的中国传说在其"源头"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而上世纪90年代魏明伦据此改编的川剧<杜兰朵>则让中国评论界统一地认为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本文着重从歌剧和川剧版本的结局入手,来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成因,同时往常一直被人们忽略的西方文化对川剧<杜兰朵>的影响,在本文也会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音乐的结构方式发生了转变,使得歌剧的传统模式受到冲击。而现代社会中西方歌剧的艺术特征能否保留原有模式是每个西方歌剧研究者有待于深思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歌剧在我国也逐渐的兴起,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歌剧的发展倾向,结合西方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寻求西方歌剧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的创作风格横跨古典和浪漫两个时期。早期的奏鸣曲虽然具有古典时期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但也显示出他的求变之意。OP.10,No.3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这部作品在结构、织体、动机的构造与运用上都具有强烈的独特性,与传统古典时期的古典奏鸣曲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7.
声部划分理论,对于声乐研究和教学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界定了各类型声部的特点以及每个声部的演唱曲目.遵循美声艺术声部划分价值取向标准,根据学生自身生理条件,准确划分学生声音声部,这是美声唱法教学工作中的关键性基础教学任务,笔者从实际演唱和教学的角度出发,从声音技巧角度、生理角度来论述声部划分的具体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鹏远 《天津冶金》2015,(3):142-143
声部的确定对于声乐教学及演唱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虽然当前有多种声部划分系统,但是在教学及演唱实践中,由于生理条件与训练技术等因素的改变给声部的界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本文简要梳理了声部划分的概念及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德国Fach系统;通过例证系统论述了声部划分的主客观依据及其优势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阐述实践论美学"以美启真"、"以美储善"及"以美立命"思想主张,其从人的主体性入手论述美育功能,这套话语表述与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互动关联,体现了具有新启蒙理想的美学家试图在现代性转型语境中激活并发展中华美学精神与美育传统,以美学言说方式为世界讲述中国的美育故事。诠释"后实践美学"在放眼世界、厚植传统的基础上反思主客二分的实践论美学,及其"新启蒙"美育理想。指出,"身心一体"的主体间性存在论美育观能为新时代审美教育思想的建构提供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20.
欧洲音乐史上曾发生过三次歌剧之争,第一次是1752—1754年发生的,以卢梭为中心的"喜歌剧之争"。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论述了这次歌剧之争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音乐中的关于旋律与和声等的几个主要问题。通过对第一次歌剧之争根源的追溯,肯定了它对第二次、第三次歌剧之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