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起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诊治的476例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4%(102/476);单因素分析影响医院感染的有18个因素:即从事体力劳动(OR=4.119,95%CI:2.631—6.325);年龄(OR=3.014,95%CI:1.163—7.136);肝硬化病史(OR=1.761,95%CI:1.439~2.130);住院时间(OR=17.354,95%CI:2.539~101.304);实施侵入性诊治措施(OR=5.379,95%CI:2.354—17.594);蛋白质摄人(OR=3.201,95%CI:1.539~4.528);饮酒史(OR=3.158,95%CI:2.274—7.153);并发症(OR=8.367,95%CI:2.023~11.736);血清白蛋白(OR=4.613,95%CI:2.157~9.936);HB'qDNA定量(OR=3.628,95%CI:2.245—7.129);白细胞(OR=3.758,95%CI:2.276—7.018);胆碱酯酶(OR=3.148,95%CI:2.202—6.038);胆固醇(OR=3.210,95%CI:2.102—5.107);总胆红素(OR=2.748,95%讲:1.283—3.153);抗病毒药物(OR=0.257,95%CI:0.145—0.382);预防性应用抗生素(OR=3.147,95%CI:2.236~7.182);凝血酶原活动度(OR=2.798,95%CI:1.293~4.182);肝硬化Child分级(OR=4.164,95%CI:2.236~6.761)。结论引起失代偿期肝硬化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史、饮酒史、白细胞低;胆碱酯酶低、出现并发症、低蛋白血症、高HBVDNA含量、Child分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影响肝硬化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用抗病毒药物是有效预防肝炎肝硬化发生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的手术备血策略和影响手术用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东营鸿港医院择期手术的1 520例癌症患者的备血申请资料和550例癌症手术患者的用血资料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癌症患者不同手术部位红细胞(RBC)和血浆的备血及用血情况,制定本院癌症手术患者的备血策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影响手术用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癌症患者的手术输血率为36.2%(550/1 52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癌症患者手术前的红细胞比容(Hct)(OR=2.301,95%CI:1.093~4.844,P=0.028),血红蛋白(Hb)水平(OR=3.012,95%CI:1.203~7.541,P=0.019),血小板(PLT)计数(OR=1.782,95%CI:1.194~2.660,P=0.005),凝血酶原时间(PT) (OR=1.993,95%CI:1.002~3.887,P=0-042)及白蛋白(ALB)水平(OR=2.942,95%CI:1.101~7.861,P=0.031)是影响患者手术中输注RBC的危险因素;癌症患者手术前的Hct(OR=1.612,95%CI:1.189~2.185,P=0.002),Hb浓度(OR=1.321,95%CI:1.634~1.068,P=0.010),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 (OR=2.911,95%CI:1.191~7.115,P=0.019),ALB水平(OR=2.212,95%CI:1.231~3.975,P=0.008),PT(OR=1.593,95%CI:1.229~2.065,P=0.004)及总蛋白(TP)水平(OR=1.193,95%CI:1.329~1.071,P=0.001)是影响患者手术中输注血浆的危险因素.结论 癌症患者手术备血,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进行备血申请,输血应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保证用血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用关键词或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获得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3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5.2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效应量为比值比(0R)。结果:共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年龄(0R=0.37,95%CI=0.23~0.58)、Child—Pugh分级(OR=0.29,95%CI=0.1540.57)、合并基础疾病(OR=2.14,95%CI=1.58~2.89)、并发症(OR=2.21,95%CI=1.24~3.9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0R=3.80,95%CI=2.6345.49)、侵入性操作(OR=2.33,95%CI=1.23~4.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OR=1.07,95%CI=0.84~1.37)、住院时间(OR=0.35,95%CI=0.10~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是预防肝硬化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护理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5年6月因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而住院治疗的100例透析患者为病例组;同期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未发生内瘘血栓形成透析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及护理资料,分析各因素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措施改进。结果病例组的糖尿病患病率、穿刺失败率、血肿发生率、定点压迫力度过大、透析后包扎过紧和压迫止血时间〉30min发生率、超滤率和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钙磷乘积及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低分子肝素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417,95%CI(1.196—1.803),P=0.001]、穿刺失败[OR=1.393,95%CI(1.185-1.638),P=0.000]、透析后包扎过紧[OR=1.249,95%CI(1.101—1.416),P=0.001]、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OR=8.369,95%CI(1.725—40.596),P=0.008]、收缩压[OR=1.031,95%CI(1.001-1.061),P=0.040]、超滤率[OR=1.490,95%CI(1.146—1.937),P=0.003]、高敏C-反应蛋白[OR=1.594,95%CI(1.085-2.342),P=0.0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9.456,95%CI(2.534—55.040),P=0.007]和D-二聚体[OR=11.711,95%CI(5.310—69.231),P=0.005]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分子肝素使用[OR=0.101,95%CI(0.017-0.590),P=0.011]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除与自身代谢因素有关外,还与护理因素关系密切,应严格把握超滤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健康宣教和术后护理观察,早期发现和预防内瘘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烟酒茶嗜好因素与中国女性乳癌的关系,探索乳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国1994-2008年间有关烟酒茶嗜好因素和乳癌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检索出的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再分析,定量综合评价烟酒茶嗜好与乳癌的关系。结果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8篇,乳癌病例共1580例,对照者共2399例。吸烟合并OR=1.89(95%CI:1.27~2.81),饮酒合并OR=0.73(95%CI:0.53~0.99),饮茶合并OR=0.84(95%CI:0.70~1.02)。结论吸烟尤其是被动吸烟是乳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倡导全民戒烟,减少乳癌的发生;饮酒饮茶与乳癌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髋部骨折手术后转人ICU的67例,采用ICU意识紊乱评估方法进行监测,针对骨折前痴呆史、合并血管危险因素、贫血、低蛋白血症、脱水、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等7项谵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9例(28.4%)术后6d内发生谵妄,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既往痴呆病史(OR=3.16,95%CI1.24~8.15)、术后脱水(OR=3.64,95%CI 1.02~7.44)、合并三个及以上的血管危险因素(OR=3.76,95%CI1.38~1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为既往痴呆病史(RR=3.06,P=0.014)、合并三个及以上的血管危险因素(RR=3.74,P=0.021)。结论ICU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骨折前痴呆病史、合并三个及以上的血管危险因素、低体重指数是术后发生谵妄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脉成形术(PCI)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2007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3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术前Killips〉1级[比数比(OR)=7.17,95%可信区间(CI)=1.637~31.408,P=0.009;肌酐≥100μmol·L^-1(OR=12.071,95%CI=2.502~58.222,P=0.002);恶性心律失常(0R=14.831,95%CI=2.475~88.865,P=0.003);心源性休克(OR=38.275,95%CI=7.968~183.869,Pd0.001);非梗死血管狭窄≥70%(OR=5.578,95%CI=1.057~29.430,P=0.043)。结论:研究显示有5个独立因素(术前Killips〉1级、肌酐≥100μmol·L^-1、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心源性休克及非梗死血管狭窄≥70%)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引起心房颤动(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19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52例、永久性房颤组60例和非房颤组82例(对照组);记录3组性别、年龄、家族史、目前用药情况、超声心动图以及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3组年龄、β受体阻滞剂应用、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左心房内径、B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与房颤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永久性房颤与血尿酸独立相关(OR=3.096,95%CI:1.249~7.677,P=0.015),阵发性房颤与血尿酸无明显相关性(OR=0.932,95%CI:0.355~2.444,P=0.886)。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能是永久性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发生肺栓塞(PE)的临床评分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DVT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 PE分为两组,对两组一般情况及 Wells、mGeneva评分及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进行比较;再以是否发生PE作为因变量,以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否增高、C反应蛋白是否升高、D-二聚体是否升高、性别、年龄、体质量、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是否有冠心病病史、脑梗死病史、吸烟史、饮酒史、Wells评分、mGeneva评分、PESI分值、左右侧肢体发病、DVT类型、是否并发下腔静脉(IVC)血栓、是否有静脉血栓病史及是否放置了 IVC滤器为自变量引入模型进行二分类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探求 DVT患者发生PE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DVT患者PE发生率25.3%(76/300)。两组在合并IVC血栓、Wells及mGeneva评分方面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ells 评分和合并 IVC血栓是发生 PE的危险因素,是否放置了IVC滤器是发生 PE 的保护性因素(OR 值=2.262、534.752、0.046;95%的可信区间:1.102~4.646、54.010~5294.568、0.002~0.841)。结论在DVT患者中 Wells评分预测 PE的发生价值较大,合并 IVC血栓是 PE的危险因素,放置 IVC滤器是PE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往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老年男性共666例,测量血压、腹围,现场询问病史和进行同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检测空腹血尿酸、TG、TC、LDL—C、HDL—C、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血清PSA等,超声测量及计算前列腺体积。按咖尿酸是否〉420gmol/L分为HUA组(n=151)和血尿酸正常组(n=515)。比较两组代谢指标及前列腺相关指标的差片,斤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UA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UA与腹型肥胖[OR=1.575,95%CI(1.059,2.340)]、高TG血症[OR=2.78,95%CI(1.877,4.118)]、代谢综合征(CDS2007)[OR=1.912,95%CI(1.267,2.885)]、BPH[OR=1.464,95%CI(1.465,1.635)]及下尿路症状评级[OR=1.782,95%CI(1.173,1.522)惰明显相关性性(P〈0.05)。结论HUA与BPH具有明显相关性,且同时伴发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风险高,因此,在诊治其中一种疾病时应重视其他危险因素的筛查及管理。  相似文献   

11.
陈朝彦  胡杰妤  覃桦  赵晓琴 《临床荟萃》2009,24(13):1108-1111
目的探讨影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合并急.性肾损伤(AKI)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及评价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RIFLE)作为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8年2月行CRRT的184例合并AKI的MOD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方法回归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着重以单因素分析RIFLE标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态Ⅱ(APACHEⅡ)评分、治疗用药等临床信息,结合两者分析结果而判断预后影响因素。结果①全部患者病死率为54.3%,AKIⅠ期、Ⅱ期、Ⅲ期病死率分别为44.4%、63.6%、54.7%。AKI各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②器官衰竭数未随AKI分期的加重而增多。患者病死率随着器官衰竭数的增加而增多(r=0.555,P=0.000)。③治疗前器官衰竭数(≥4个)(OR=10.671,95%CI3.841~29.644)、APACHEⅡ评分(〉20)(OR=5.639,95%CI1.444~22.022)、医院获得性AKI(OR=3.030,95%cI1.321~6.950)以及需使用多巴胺(OR=7.744,95%CI2.450~24.47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0岁)亦是危险因素之一(OR=2.03,95%CI为1.12~3.66)。结论①RIFLE标准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其在预判MODS并AKI患者CRRT预后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②治疗前器官衰竭数(≥4个)、APACHEⅡ评分(〉20)、年龄(〉60岁)、需使用多巴胺、医院获得性AKI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ARDS患者151例,其中死亡49例。对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人体质量指数(BMI)、ARDS分级、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11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前降钙素原(PCT)、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性别、血压、血糖对ARDS患者预后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BMI、ARDS分级、APACHEII评分、SOFA评分、PCT、血管活性药物7个指标均影响ARDS患者的预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ARDS分级(OR=6.895,95%CI=1.447~32.860)、年龄(OR=3.633,95%C1=1.333~9.906)APACHEU评分(OR=1.210,95%CI:1.033~1.417)及SOFA评分(O尺=1.676,95%CI=1.253~2.242),而BMI是保护因素(OR=0.379,95%CI:0.168~0.856)。结论ARDS分级、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年龄是ARDS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而BMI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及其亚型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c,HP)感染是否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BIOSIS、VIP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纳入研究HP和脑梗死关系的病例一对照研究。经严格筛选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1693例脑梗死患者和1611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7,95%CI(1.38,2.28),P〈0.0001];而HP与脑梗死亚型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OR=3.65,95%CI(2.58,5.17)]和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或腔隙性脑卒中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OR=1.74,95%CI(1.30,2.34)],但与心源性脑栓塞等亚型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OR=1.08,95%CI(0.58,2.02)。在调整危险因素后,HP与脑梗死的关联性消失[OR=1.22,95%CI(0.93,1.59)。结论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但其与不同脑梗死亚型的相关程度不同,HP感染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关联性最强。②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需要大样本的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国人群不同年代有哪些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病相关以及是否存在年代差异。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收集1990年至2008年12月发表的所有与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计算其合并OR值及95%CI。然后把所有研究分为2000年之前和之后两组,分别进行合并分析并予以比较: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研究了饮酒、吸烟、超体重等危险因素与中国人群高血压病之间的联系:其中超体重、高血压家族史、嗜盐与高血压病相关,其OR(95%CI)分别为3.26(2.87,3.70)、4.79(2.81,8.14)及2.33(1.55,3.51),不同年代亚组合并分析结果亦如此;但尚不能认为吸烟、性格急躁、文化程度与高血压病有关,其合并OR(95%CI)分别为1.20(0.84,1.72)、2.73(0.76,9.82)及1.22(0.51,2.95),且不同年代亚组分析的结果与之相同;虽然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于饮酒因素的比例不同[OR=1.61,95%CI(1.06,2.45)],但不同年代亚组分析的结论并不支持饮酒与高血压有关。结论超体重、高血压家族史、嗜盐与高血压病相关,是高血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且不同年代的研究结论均如此.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脑梗死与单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多发性脑梗死(MCI)与单发性脑梗死(SCI)的危险因素,以利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为MCI和SCI组,对可能影响多发性脑梗死发病的24项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可能的危险因素在MCI与SCI组间有无差异,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瓣膜病、吸烟、脑梗死史、入院首次收缩压等危险因素在MCI与SCI组间有显著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4,95%CI(1.003,1.026)]、高血压[OR=1.566,95%CI(1.185,2.068)]、吸烟[OR=1.473,95%CI(1.052,2.061)]、脑梗死史[OR=1.948,95%CI(1.326,2.864)]为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SCI相比,年龄、高血压、吸烟、脑梗死史为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进展为严重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按尿白蛋白/肌酐(UA1b/Cr)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77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肌酐,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用简化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矫正年龄、病程因素后,在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为UA1b/Cr的独立危险因素,Exp(B)分别为1.028(95YooCI1.009—1.047P:0.004)、1.314(95%CI 1.102—1.567P=0.002);在临床蛋白尿期,SBP、餐后2h血糖(PPG)、胆固醇(TC)、GFR、IMT为UA1b/Cr的独立危险因素,Exp(B)分别为:1.057(95%CI 1.017—1.099P:0.005)、1.228(95%CI 1.027—1.469,P=0.024)、2.666(95%CI 1.296—5.485,P=0.008)、0.95(95%CI 0.932—0.978,P=0.00)、22.703(95%CI2.199—234.35,P:0.009)。结论:IMT是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极强的危险因素,IMT的增厚是微量蛋白尿向临床蛋白尿转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小儿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技术对35例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的小儿和同期住院的55例非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的细菌感染对照病例的14个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OR=1.184,95%CI为1.025~1.269)、联合应用抗生素种类(OR=5.867,95%CI为2.526~13.627)、使用三代头孢天数(OR=1.678,95%CI为1.531~1.839)、应用免疫抑制剂(0R=2.699,95%CI为1,273~5.721)、反复呼吸道感染(OR=4.089,95%CI为2.351~7.112)是感染肺炎克雷白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小儿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病程、联合应用抗生素、三代头孢菌素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牙周病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冠心病患者162例,对照组为同期非冠心病住院患者162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专科检查并作详细记录,使用SAS8.1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牙周病(95%CI为1.651~4.082,OR=1.164)、工作压力(95%CI为1.920—5.069,OR=3.119)、体质量指数(95%CI为2.298—5.133,OR=3.434)、心血管病家族史(95%CI为1.616~5.410,OR=2.957)、高血压(95%CI为2.061~6.455,OR=3.647)、高脂饮食(95%CI为1.074~2.826,OR=1.659)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01)。结论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牙周病,消除其对冠心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136例ACS患者(ACS组)和123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SAP)患者(SAP组),2组行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生化指标、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和炎性因子等相关因素测定,根据斑块内部回声强弱不同将ACS组再分为均质斑块组和非均质斑块组;采用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CS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同临床相关因素间关系。结果ACS组和SAP组年龄、尿酸、炎性因子水平、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非均质斑块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经年龄校正后细胞间黏附因子-1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呈正相关(r=0.31,P=0.04;r=0.81,P=0.01),ACS患者中非均质斑块组炎性因子明显高于均质斑块组(P%0.05);以发生ACS与否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除年龄外,细胞间黏附因子-1(OR:1.15,95%CI:1.02~1.65,P=0.03)和高敏C反应蛋白(OR=1.32,95%CI:1.20~1.68,P=0.04)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相关性,炎性因子是ACS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河南省农村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 方法:①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4-03对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固定居民922人进行高血压危险因素调查,从中选出282例高血压患者,从同一调查人群中按与患者组同性别、同年龄、同民族、同职业的1:1配对原则选择无心脑血管病史者282人。②采用统一调查问卷。调查纳入对象吸烟、饮酒、饮食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性格。测量血压,并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③用1:1配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农村居民564人均完成问卷调查,并进入结果分析。①吸烟史、文化程度为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OR=0.375,OR 95% CI:0.213~0.658;OR=0.778,OR 95% CI:0.621~0.973)。②饮酒量、食用辣椒、超重和肥胖、经济收入为高血压危险性因素(OR=1.171,OR 95%CI:1.047~1.295;OR=1.573,OR 95%CI:1.257~1.968;OR=1.209,OR 95%cI:1.132~1.293;OR =1.702,OR 95%CI:1.238~2.340),性格内向者高血压患病率低(OR=0.790,OR 95%CI:0.658~0.949)。 结论:有吸烟史、文化程度高、性格内向者高血压患病危险性小,饮酒量大、超重和肥胖、食用辣椒、经济收入高者高血压患病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