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静态及动态室内实验研究,优化筛选出适合海上稠油油藏的可逆温敏凝胶和泡沫体系,并采用前置段塞式注入以及注热过程中段塞式伴注等方式进行复合调堵。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凝胶泡沫复合调堵工艺对抑制气窜有一定效果。同时建议采用多井整体调堵工艺,提高抑制气窜能力,有效动用井间剩余油,提高油田整体产量。  相似文献   

2.
河南油田稠油水驱油藏具有"浅、薄、稠"的特点,油层连通性较好,非均质性强,经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含水上升快,为提高采收率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通过配方实验和物模实验,研制了适合河南油田稠油水驱油藏地层条件的强化泡沫驱油体系,通过合注分采情况下对10倍和20倍级差岩心驱油实验,采出程度提高了30.2%和24.7%,证实复合泡沫调驱体系具有较好的调剖、驱油效果。研制的氮气泡沫调驱体系在古城和王集油田进行了3口井的矿场试验,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3.
《石油化工应用》2017,(12):18-23
G271区长X油藏水驱矛盾突出,剖面吸水不均,见水井逐年增多,产能损失严重,调剖已成为该区稳油控水的重要治理手段。G271调剖注堵压力高,加密区注堵压力高达23.5 MPa,高注堵压力对堵剂剪切降黏,成胶性能影响较大,因此优选注入性能好、强度高的堵剂进行段塞组合,合理施工参数尤为重要。本文对聚丙烯酰胺-酚醛树脂、有机凝胶颗粒体系进行室内评价,同时介绍了环保型预聚体、聚合物微球调驱两种实验体系,通过现场应用效果评价,不断提高体系对油藏的适应性,为同类油藏治理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4.
注水开发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大部分采取注水开发方式生产,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随着弱凝胶调剖堵水施工轮次的增加,开发效果呈递减趋势。为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进行了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室内对比了3种起泡剂的表面张力和半衰期,研究了交替段塞的大小、气液比及段塞组合对泡沫体系的阻力特性的影响。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实施泡沫调驱后,采收率提高9%。在海外河油田的2口注水井进行了矿场试验,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5.
QHD32-6油田氮气泡沫调驱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改善QHD32-6稠油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根据该油田A9井组的地质油藏条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氮气泡沫调驱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进行指标预测和经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泡沫调驱最佳注采参数为:气液比为1:2,井组合理注液速度为800 m3/d左右,最佳泡沫刺浓度为0.3%~0.5%(质量分数),最佳驱替体积为0.15 PV左右,最佳氮气泡沫段塞为60 d左右.经济评价表明,采用氮气泡沫调驱方案,其投入产出比为1:5.该井组采用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可以较好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达到降水增油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渤海34-2高温低渗透油藏空气驱过程易发生气窜,常规控制手段存在较多局限性,亟待研究新的调剖技术。基于聚合物增黏和泡沫调驱双重特性,研发了一种聚合物泡沫调剖体系,测试了该体系的泡沫稳定性、流变性能,通过室内驱替实验和CT扫描评价了该体系的封堵性能和作用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二维模型分别进行了注空气后转水气交替(WAG)实验和注调剖剂再注空气实验。结果表明,130℃下聚合物泡沫调剖体系对渗透率约35×10-3μm2的岩心封堵率高达98%,能很好地抑制气窜。在气体突破后WAG方式可提高驱油效率10.14%;而采用注复合泡沫调剖体系再转气驱提高驱油效率15.81%,较常规WAG驱油效率提高5%以上。高温下聚合物泡沫调剖体系的封堵能力和提高采收率效果较好,为同类高温低渗透油藏注气防窜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因具有调整产液剖面、降低含水率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于调驱和控水等提高采收率措施中。为进一步明确氮气泡沫调驱体系在中孔中渗透储层的适用界限,并确定最佳调驱时机,采用室内实验方法,对强化氮气泡沫在不同渗透率级差岩心中的调驱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岩心非均质性及调驱时机对调驱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中孔中渗透储层,经强化氮气泡沫调驱后,渗透率级差为2—6时控水增油效果较好,采出程度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18%以上,其中渗透率级差为6时提高采出程度最高,可达20.0%;渗透率级差约为3时产液剖面得到最佳改善,控制分流率可达0.25 PV;采出液含水率为80%时为最佳泡沫调驱时机。  相似文献   

8.
草舍油田注CO2驱油开发后期,由于油藏渗透率级差大,CO2易通过大孔道窜至生产井,造成油井气油比上升,严重影响气驱效果。为了解决气窜问题,开展CO2驱防气窜调驱体系室内实验研究和性能评价,研制了一种适合于该油藏特征的聚合物凝胶–无机沉淀复合调驱体系。结果表明,聚合物凝胶–无机沉淀复合调驱体系气测封堵率达99.74%,突破压力为28643 kPa,封堵性能良好,能够满足草舍油田CO2驱防气窜调驱的需要,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该研究成果为提高草舍油田CO2驱防气窜工艺及整体开发水平提供了新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内交联为主的Cr3+聚合物弱凝胶,通过“分注分采”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调驱剂段塞尺寸、岩石渗透率和原油黏度对储层吸液剖面和产液剖面的影响。针对渤海油田LD10-1区块渐新统东营组进行了“堵/调/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调驱剂段塞尺寸对注采两端液流转向和剖面返转时机没有影响,但超过0.3 PV后单位体积段塞尺寸Cr3+聚合物弱凝胶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幅减小,随储层渗透率级差和原油黏度增大,注采两端液流转向时机延后,剖面返转时机提前;②“有机/无机”复合凝胶体系封堵高渗透率层、聚合物微球调控微观非均质性和稠油流度改善剂提高驱油效率等3种措施同时实施,可提高聚合物弱凝胶调驱后的采收率;③“堵/调/驱”组合提高采收率机理为:封堵优势渗流通道扩大非均质储层宏观波及体积、聚合物微球在变径孔隙或喉道处发生桥堵实现微观液流转向、高效驱油剂可进入未波及孔喉区域发挥降黏原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高效驱替等3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渤海NB35-2油田南区为稠油热采多元热流体先导试验区,受油藏及热流体性质、井网模式等影响,注热期间气窜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热采的周期生产效果,且气窜程度逐周期增强。为了缓解气窜,在分析气窜原因和统计区块热采堵调措施效果的基础上,优选温敏可逆凝胶作为主体调堵体系,增加水溶性自扩散前置保护段塞,优选高温防乳化增效剂以进一步提高驱替效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两井同注+化学调堵"复合防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窜,提高了热采井周期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润滑油抽出油制取橡胶填充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糠醛为溶剂对抚顺石油一厂减五线馏分油溶剂精制的抽出油进行抽提,制备了橡胶填充油.考察了抽提温度和剂油质量比对产物收率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剂油质量比一定时,温度升高,产物收率上升,芳烃含量下降;当温度一定时,随着剂油质量比的增大,产物收率上升,而芳烃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综合考虑产物质量和收率,本实验范围内较适宜的操作条件为:抽提温度80 ℃,剂油质量比3.0.在此条件下,产物收率为63%,芳烃含量为58.84%.  相似文献   

12.
以地沟油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裂解得到高酸值85mg(KOH)/g的裂解油,进而通过催化酯化反应降低热裂解油的酸值。讨论了催化剂种类、甲醇用量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自制的S2O8^2-/ZrO2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甲醇用量(以裂解油质量计)为30%时,酯化效果最好,可以使裂解油酸值降至2mg(KOH)/g。还考察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催化剂使用到第3次时,酯化率仍可达到84.8%。酯化后裂解油的燃料油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油品蒸发及回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品的蒸发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宝贵能源,降低了油品质量,而且增加了火灾危险性,污染了自然环境。如何控制油品的蒸发及有效地回收油蒸气都是急需解决的难题。分析了油品在运输、储存、收发、加注过程中蒸发损耗产生的方式和过程,重点介绍了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四种油气回收方法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各自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根据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的性能特点,采用加氢基础油研制开发了DAH喷油螺杆压缩机油,介绍了喷油螺杆压缩机的实际使用情况,并对选油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柴油储罐不清洁,全造成油品闪点降低,生成杂质,影响运动粘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成熟阶段的油页岩,提出了一种评价油页岩微小孔隙中含油率的方法.应用测井资料,定量求取油页岩各组分的体积含量,得到较为精确的油页岩孔隙度值和泥质含量.通过导电机理的分析,建立油页岩导电模型.利用测井资料确定方程中各参数,对油页岩含油率进行定量评价.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对富含有机质、泥质含量较多的油页岩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原混合原油生产润滑油,从常减压蒸馏到溶剂脱蜡、酸碱精制及白土补充精制等生产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与川中原油生产润滑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钨合金油管在油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油田开发中油管腐蚀、结垢严重难题,利用国家“863”最新研究成果——钨基非晶态合金电镀技术,生产出镀渗钨基非晶态合金防腐耐磨油管——钨合金油管。分析了钨合金油管结构与耐磨蚀机理,从防腐、耐磨及防垢三方面考察了其应用性能,并成功在腐蚀、结垢严重的井开展现场试验。应用后油井平均免修期延长106天,油田吨液耗电量降低0.64kW·h。该钨合金油管的研制与成功应用,解决了油田生产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地质状况复杂,产出液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产出液Cl-含量为3~11×104mg/L、矿化度为(7~22)×104 mg/L、HCO3-为50 ~ 400 mg/L、井底温度高迭130~150℃、pH值低(5.5左右)的特点,腐蚀性较强.通过对采油一厂10口油井腐蚀因素调查,摸清了腐蚀原因是产出液中Cl-,HCO3-等强腐蚀性离子含量高,同时含有一定量的CO2,并含SRB,从而形成弱酸性腐蚀水体.经向套管中注入KY-2高效缓性剂(加药浓度100 μg/g)后,腐蚀速率由0.0913 mm/a降为0.0223 mm/a,总铁值由36.1 mg/L降为26.6 mg/L;治理后减少腐蚀作业14井次,防腐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微乳液在油砂洗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常规油砂开采能耗大,成本高,提出用微乳液洗油开采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OP-10微乳体系的形成及醇含量、盐含量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并对ABS微乳液体系在油砂洗油中洗油效率及ABS在油砂和净砂上的吸附进行了测定。实验表明,在ABS质量分数3.76%、正丁醇2.40%、氯化钠1.92%、油水体积比为1时形成的中相微乳液的洗油效率最好,可达88.9%。ABS微乳体系随醇、盐含量的增加,可发生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连续相转变。体系的最佳盐含量为1.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