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心绞痛临床观察疗效.方法 7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以硝酸甘油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43例以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0~4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14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与对照组66.7%比较,疗效显著.心电图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脉冲控释微丸并对影响释药的因素进行考察.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以水溶胀性材料为内包衣溶胀层,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外包衣控释层制备脉冲控释微丸,并考察溶胀层材料类型、溶胀层和控释层包衣增重、介质pH值等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包衣微丸可脉冲释药,药物释放情况不受pH值的影响,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内包衣层,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外包衣层制备的脉冲控释微丸,当内包衣层增重为15%和外包衣层增重为13%时,达到了时滞为5 h、时滞后1.5 h累积释药80%以上的脉冲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教民 《医学信息》2009,22(10):2177-2177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合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痛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7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于单硝酸异山梨酯25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及葛根素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一次,15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25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一次15天为一个疗效。或葛根素4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一次连用15d一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肺功能的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结论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合用葛根素治疗肺源心脏病(肺心痛)心力衰竭,与同期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或葛根素相比较.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华  卫金梅 《医学信息》2007,20(4):622-623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UAP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凝或抗血小板制剂及他汀类药物等,治疗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增加(P<0.01),24h缺血发作次数、总缺血时间、最长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心率、心率和收缩压乘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UAP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以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加用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肺动脉压力水平、6 min步行距离、血气分析指标、血液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动脉压力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周忠梅 《医学信息》2019,(20):147-149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辅助常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4月收治的62例U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各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浆ET、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肿瘤坏死因子(TNF-ɑ)、白细胞介素(IL-6、IL-8)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血浆ET、Hcy以及血清MMP-9水平分别为(80.41±8.49)pg/ml、(13.91±1.58)μmol/L、(183.61±18.58)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96.68±9.74)pg/ml、(16.26±1.74)μmol/L、(224.13±21.9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IB和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2.91±0.23)g/L、(0.36±0.08)mg/L,均低于对照组的(3.67±0.32)g/L、(0.63±0.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hs-CRP、TNF-ɑ、IL-6、IL-8水平分别为(2.58±0.31)mg/L、(2.46±0.17)μg/L、(76.21±7.49)ng/L、(16.21±1.69)ng/L,均低于对照组的(3.72±0.25)mg/L、(3.15±0.18)μg/L、(87.31±8.49)ng/L、(18.51±1.2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P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辅助常规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管内皮损伤,缓解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8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是否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44例.比较两组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饥饿激素...  相似文献   

8.
自1999年5月至2000年4月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给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UAP)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1)符合WHO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2)无活动性出血疾病及出血倾向者。入选54例 ,其中初发型UAP19例 ,恶化劳力型UAP25例 ,梗塞后心绞痛7例 ,卧位型心绞痛3例。男36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47.8岁。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 ,对照组27例 ,行双盲对照及安慰剂试验。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阿斯匹林0.15g。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LMWH50…  相似文献   

9.
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状况,探讨内皮功能不全在不同类型心绞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17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向冠脉内依次以递增剂量注入乙酰胆碱。以定量冠脉造影分析软件测量狭窄病变段最小腔径、邻近病变的造影正常段和正常冠状动脉支注入乙酰胆碱前后的内径,比较两组在上述检测部位的内径变化率。结果:两组在注入乙酰胆碱后各检测部位的内径均较基础值显著缩小;在狭窄病变段和邻近病变的造影正常段,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内径变化率显著大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正常冠状动脉支,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内径变化率亦呈现出大于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意义。结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均存在弥漫性冠状动脉内皮功能不全,但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内皮功能损伤程度大于稳定型心绞痛,内皮功能障碍的恶化可能是促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心脏事件发生率及药物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加用氯吡格雷300mg,以后75mg1次/d,连续14d.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状,而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易海明  段飞龙  刘海英  谌建  张平国 《医学信息》2010,23(13):2099-2100
目的比较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心脏事件发生率及药物毒副作用。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加用氯吡格雷300mg,以后75mg1次/d,连续14d。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状,而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龚学智 《医学信息》2007,20(1):131-132
目的以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为对照,评价观察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共入选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TMZ组和NTG组,服药3周。结果TMZ与NTG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同样有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两组疼痛症状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并与硝酸甘油药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87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正确积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精心细致的护理措施,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尽快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稳定型心绞痛(SA0)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的心率变异性(HRV)对比分析,探讨HRV在冠心病SA和UA患中的影响。方法 68例心绞痛患随机分为SA组(35例),UA组(33例),正常人32例列入正常对照组;对三组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HRV的时域和频域结果分析比较。结果 冠心病SA组,UA组与正常组对照HRV有明显下降,冠心病UA组与SA组比较HRV多数数据有明显下降。结论 临床上检测HRV对判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损害程度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微循环学杂志》2016,(1):49-52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血流变指标水平和心电图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U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静滴疏血通注射液,一疗程(15天)后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流变指标(不同切变率全血表现黏度和血浆黏度)、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24h心电图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UA患者治疗后TC、TG、hs-CRP、sCD40L、全血高切、低切、中切表观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比治疗前下降,24h缺血总时间、ST段下移和T波倒置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效果更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降低UA患者血脂、血流变、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90例符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病例均予常规治疗,口服阿斯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物以及硝酸盐类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7d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做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抗凝药物,值得推广.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仅能够降低心绞痛的复发机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侯舒成  黄小燕 《医学信息》2006,19(4):684-685
目的观察活血宁心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予抗心绞痛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宁心中药(药用红花、丹参、田七、酸枣仁、郁金、茯苓、夜交藤、党参)。5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为71.9%,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活血宁心法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异常心电图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心电、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6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观察治疗2个月心绞痛患者的血脂,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时辛伐他汀组便出现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升高,辛伐他汀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明显提高,心电图缺血明显改善。结论辛伐他汀降脂疗效显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剂量蝮蛇抗栓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大剂量蝮蛇抗栓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和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大剂量蝮蛇抗栓酶治疗42例,另设36例用常规扩血管药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和肝肾功能,血脂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时对患者服用剂量不同的阿托伐他药物,并对不同剂量药物错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自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共计152例,经患者同意后对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共7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常规的服药剂量服用阿托伐他,分别在治疗每晚口服约20m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将药物剂量翻1倍,每晚服用40mg,两组患者在我院均进行为期180d的治疗,护理人员保证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环境相同,180d后对患者的各方面数据进行检测,如血脂水平高低等,并在护理期间对患者的发病次数以及2次发病间隔时间进行记录。结果经过我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患者的发病次数、发病严重程度以及2次发病间隔时间等均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并且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药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不同,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剂量越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