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在实践与技术层面整合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中国独特性的风景遗产如何在新的保护地体系中得到妥善保护亟须加以研究。分析风景遗产在中国传统自然观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研究风景遗产保护制度的历史经验和现状问题。研究表明风景遗产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的核心保护对象,应当将其纳入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加以保护。并提出几点建议:1)科学确立风景遗产评价体系;2)将具有国家代表性的风景遗产纳入国家公园;3)在不降低保护级别的前提下,采取适合风景遗产的管理方法;4)基于风景区制度进一步完善风景遗产管理制度等。为中国自然保护体系如何整合风景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世界遗产分类体系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名胜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峰  邓浩 《中国园林》2009,25(12):1-6
以中国风景名胜事业发展历程的典型事件和理论为例,简述中国当代学者对中国风景名胜区这类遗产的价值特征认知与把握,指出中国风景名胜区体系在保护和管理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同时,也阐明了世界遗产分类标准取决于对世界遗产本底价值的认知,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世界遗产的申报不是机械地套用既有遗产的分类标准,该工作的核心在于对遗产地本底价值的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3.
程红宁 《山西建筑》2011,37(14):181-182
以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对典型个案特点及诉求的剖析,从游赏单元组织、资源开发利用、服务设施系统、居民社会调控等方面试图寻求丹霞地貌型风景区保护与利用的较好规划途径,以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周向频  王妍 《风景园林》2018,25(5):81-86
近年,随着国土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意识的成熟,有关国家公园概念内涵、建设标准、运营体制等问题的讨论日益激烈。中国的国家公园思想可追溯至近代。本文考证了近代报刊、报告和书籍等史料,厘清了近代国家公园思想传播—引介—转译的演进历程及分期特征。结合境外(美国、英国、日本等)的实证案例和境内(太湖、庐山等)的早期构想,分析了近代国家公园中国化的认知与实践。以期追溯国家公园的发展源头,梳理其发展脉络,给现今的讨论提供历史参考和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俊玲  肖鸿 《山西建筑》2016,(6):199-201
运用VEP,SBE,EAPRS法,找出了太阳岛风景区水景空间的活力影响因子,建立了水景空间的景观活力评价体系,并以各类游人对太阳岛风景区水景空间的使用感受为依托,采用POE法,对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构建了有较高可信度与效度的游人对太阳岛风景区水景空间的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求在今后太阳岛风景区水景空间改造时,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游人创造出更加舒适、安全、美观的水景空间。  相似文献   

6.
白雪锋  许浩 《中国园林》2022,38(7):139-144
了解近代南京山水风景资源的时空分布与演变,有助于探究风景名胜的发展规律,为当代城市风景系统的营建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运用ArcGIS平台,以南京钟山风景区为例,对近代历史景观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历史景观资源数量呈现2次波动,民国时期的景观资源类型趋于多样化,纪念建筑数量最多;2)历史景观资源集聚于钟山头陀岭、独龙阜、小茅峰,鸡笼山南坡,玄武湖梁洲等地;3)历史景观资源的分布重心由西北向东南长距离偏移,1840—1912年的移动趋势较弱,1912年之后的分布趋势逐渐增强;4)地形地貌、水系等自然因素直接作用于历史景观资源的选址,交通条件、统治阶级的干预及战争动乱等人文因素推动着时空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证明了基于园林文献史料构建山水名胜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为历史景观资源空间分析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7.
LAC理论:解决风景区资源保护与利用资源矛盾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锐 《中国园林》2003,19(3):19-21
LAC(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是美国资源保护方面的专家提出的,一种用于解决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中环境容量问题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在很多国家的规划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阐述了从环境容量到LAC理论的发展过程,描述了LAC理论的9个步骤,简要介绍了LAC理论的衍生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徐从淮 《中国园林》2002,18(3):43-45
本文介绍了美国国家公园的志愿者制度,并从系统的改进与退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论述了其重要性,最后根据我国风景区现状提出了引入VIP(Volunteers In Parks)制度的必要性及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机制具有完备成熟的规划设计方案和理念,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建设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从环境教育的规划与管理2个层面剖析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针对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教育主题分类、多样的环境教育及解说的方案、便捷的学习资源获取渠道、公众参与度和完成度较高的志愿者计划和合作组织、发展完备的环境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以红杉树国家公园环境教育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合中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机制最为欠缺和需要提高的协调性、联系度、全民公益性、互动性、增益性和契合度等多角度深入挖掘,总结出中国构建国家公园体制中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启示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李春玲 《中国园林》2006,22(11):90-94
为了避免风景区建设对区内社区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社区参与为当地居民在风景区建设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与体现自身利益提供了良好途径,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共赢,维护社会公平,达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温州三垟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武汉木兰山风景区刘家山清凉寨景区规划过程、九宫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入口景区规划中公众参与过程的不同模式的记述与解析,阐述了将“维系当地居民生活”责任的内涵用于实际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当地居民参与风景区服务,使其直接从风景区的建设与保护中受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风景名胜区依托于数千年演化发展的名山大川而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建立了风景名胜区制度。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改革的背景中,梳理了风景名胜区制度的起源,主要指改革开放初期至《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颁布这一历史时期的制度形成过程。认为风景名胜区制度缘起于当时我国众多著名山川面临破坏而无人管理的现象,管理议题最早由建设部门提出,1979年正式由国务院确定归口管理部门。制度设计阶段与国内各部门进行了充分而有效的沟通,也较为全面地研究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制度形成的过程反映出当时的决策者和研究者对我国风景资源本质特征的充分认识和积极开放的心态;快速开始的法制化进程大力推动了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严国泰  宋霖 《中国园林》2021,37(3):112-117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迅速,除风景名胜区外,还先后设立了自然保护区等14类保护地.实际上形成了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由于各类保护地在空间和权责上的重叠,国家决定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对各类保护地进行重组.在此背景下,比照世界遗产、国家公园等国际上的保护地体系建设经验,梳理了中国风景名胜价值演进和利用发...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哲理感召,名胜者,在风景资源集中之所,以正名之胜地。中国凡风景必有名胜之理。而中国园林源远流长,以独特、优秀的园林光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具有5个特色,即:遵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科学的艺术;山水清音,景面文心;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相似文献   

14.
风景道体系建设是国家旅游与交通产业融合发展的 举措,对推动区域景观服务增值、带动乡村及偏远地区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存在风景道历史不清晰、概念与 形式不明确、建设与管理经验不明朗等情况。从国际视野出 发,厘清了风景道发展脉络,并以美国、德国和挪威为例,讨 论了国际范围内风景道的概念与形式,挖掘了不同国家风景道 沿线景观的视域特征、场景特征及吸引物特征,梳理了各国风 景道质量管理的制度、景观形象的塑造与推广,总结了国家风 景道建设与管理的国际经验,为当前风景道体系建设的关键任 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战是  孙铁  陈妍 《风景园林》2019,26(11):71-74
在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不断推进的当下,探讨国家公园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显得敏感而有必要。在梳理美国国家公园道路系统发展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其在前期论证、建设理念以及多部门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同时就如何统筹交通游赏需求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也做了有益的探讨,对中国未来国家公园的发展建设乃至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风景道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青  宋悦  林盛兰 《中国园林》2009,25(7):93-96
风景道评估体系是风景道理论研究中最为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同时它也是开展风景道认证工作,指导风景道体系建设实践中最为关键的方面.从评估流程与机构、评估程序、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等方面对美国风景道评估体系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在借鉴美国国家风景道评估体系经验与启示基础上,提出了要积极开展中国国家风景道评估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中国国家风景道评估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本质是社会资本方获得相关特许权利用国家公园的资源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美国国家公园系统通过特许权合同授权个人、公司或其他实体为访客提供的"必需且适宜的"商业性服务便属于此类。"Concession"的原意是特许权,也指授权这种行为。特许经营是特许制度的组成部分而非全部。特许权合同、授权、许可证、租约、地役权契约等授权形式构成美国国家公园的资源利用制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自然保护地特许权包括许可证、租约、地役权、执照等形式。中国国家公园保护第一、公益至上,应建立科学的资源利用特许制度为资源保护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签订特许权合同、发放许可证(这2种形式在必要时附以租赁合同)、签订地役权合同为主要授权形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特许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龚道德 《中国园林》2021,37(6):38-42
"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国近2年新推出的一个概念,目前相关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以至于这一概念的缘起何处,与国外类似概念有何区别、联系尚未得到应有的澄清.首先对相关国家的国家公园系统概况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外并无这一概念.然后,对我国产生这一概念的原因进行了大胆的推理、分析,且在此基础上对其特质进行了大胆解读,总结出建立国家文化...  相似文献   

19.
张文  王伟峰  杨建军 《中国园林》2023,39(9):106-112
当前,对城市森林公园美景度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及要素量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对访客群体差异性及其机理研究不足。以南昌市瑶湖郊野森林公园为例进行景观美景度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分层选取4种类型40个景观样本,分别进行大众群体评价和设计要素细分。以正态分位数法计算每个样本的美景度值(SBE)。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法和最佳子集分析法,分别建立美景度值和影响因子的评价模型,结果如下。1)从类别看,美景度排序为:道路景观>建筑及小品景观>水体景观>植被景观。2)10个评价因子均与景观美景度显著相关,其中“设施协调感”关联性最强。3)评价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设施协调感>空间尺度感>场景均衡性>画面联想性>景观主从性>形式统一感。4)不同性别群体对比,女性评价均值高于男性,离散系数低于男性。5)不同居住地和受教育程度对景观审美均产生影响。结论表明,公园环境美景度与研究所界定的景观设计评价因子有直接关联,但不同的评价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程度不同。6个评价因子对环境营造和设计方法有着直接的启示意义。通过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