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雯  张宁宁 《山西建筑》2010,36(4):182-184
通过对我国自密实混凝土文献进行研究,总结了国内现有的各种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并且对这些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以使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更合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外多种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其基本配合原理,并选择改进全计算法、固定砂石体积法与参数法,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其适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证明,不同设计理念的自密实混凝土适用性不同,因此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改进的全计算法对自密实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一步探讨了水泥、粉煤灰、砂、碎石和外加剂等因素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规律,优化和确定了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结果表明:改进的全计算法是一种科学、合理、准确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进的全计算法对自密实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研究了水泥、粉煤灰、砂、碎石和外加剂等因素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规律,优化和确定了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结果表明:改进的全计算法是一种科学、合理、准确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许多优点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还没有具有普遍适应性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及标准的工作度评价体系。本文对国内外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配制技术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有的自密实混凝土标准CECS 203—2006《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和JGJ/T 283—2012《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配合比设计思路的指导下,结合固定砂石体积法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计算步骤简单,使用更方便。通过试验研究比较由该3种配合比设计方法配制的C40, C50, C60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可知,改进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在保证了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而且明显降低了自密实混凝土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浅谈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涉及的因素多,除了要满足强度要求外,对工作性更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与普通混凝主配合比有很大差别。自密实混凝土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设计计算方法。本文对常用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作了简单介绍,在对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参数如水胶比、浆集比、粗细骨料体积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固定砂石体积计算法,对全计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计算方法更能符合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并且计算简单,使用方便,该方法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知应用推广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适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密实混凝土是近20年来发明和得到广泛应用的混凝土,由于其优越的工作性能和良好的耐久性而在土木工程各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国内外有多种关于自密实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不同设计方法有不同的设计原理和特点.介绍了国内外6种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选择其中应用比较普遍的周定砂石体积法、改进全计算法和参数法进行了C60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设计方法的适用性不同,应根据具体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C70高强混凝土的水灰比,结合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设计出初始的C7O自密实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然后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到最优配合比。最后经过实际温升值验算,得到符合要求的C70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10.
对利用固定体积法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用最简明的方式展现了固定体积法设计配合比的优越可靠性,并提出了简明可靠的设计流程,指出试验配制出的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为自密实混凝土推广使用提供了可行的制备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董芸  李响  周世华  肖开涛 《混凝土》2016,(10):109-112
介绍了水工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步骤,重点研究了骨料对水工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骨料品种是影响水工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的重要因素,对于大理岩人工骨料、灰岩人工骨料和正长岩天然骨料,最优单位体积粗骨料用量以及用水量分别为0.34、0.30、0.32 m3,以及180、165、170 kg,最优水粉比均在1.0左右。相同条件下,不同品种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发展各异,耐久性良好。但是,采用天然骨料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明显低于人工骨料混凝土。以上研究成果为制定电力行业标准《水工自密实混凝土试验规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2016,(2)
近年来建筑火灾频发,而随着自密实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开展自密实混凝土以及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抗火性能的研究已变得尤为重要。该系列研究以提高自密实混凝土材料的抗火性能为目标,开展了基于抗火性能的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设计研究,包括以蒸汽压爆裂理论为基础的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评价、常温力学性能测试、高温爆裂分析以及高温下力学性能测试等内容。重点介绍了不同种类、不同几何尺寸的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在高温作用下蒸汽压力变化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对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2016,(10)
介绍了水工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步骤,重点研究了骨料对水工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骨料品种是影响水工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的重要因素,对于大理岩人工骨料、灰岩人工骨料和正长岩天然骨料,最优单位体积粗骨料用量以及用水量分别为0.34、0.30、0.32 m3,以及180、165、170 kg,最优水粉比均在1.0左右。相同条件下,不同品种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发展各异,耐久性良好。但是,采用天然骨料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明显低于人工骨料混凝土。以上研究成果为制定电力行业标准《水工自密实混凝土试验规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并应用全能计算法设计其配合比,并与经过验证符合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的实验配合比相比较,得出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自密实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自密实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设计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自密实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采用绝对体积法,成功研制出强度等级为LC30~LC50的自密实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对影响自密实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获取了自密实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化配合比,所得结论为自密实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磊  康杰 《山东建材》2009,(5):23-24
从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出发,结合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采用新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较为详细地论证了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过程,并成功地应用于混凝土生产和施工。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流变学特性的配合比设计有利于建立标准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初始流动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是描述自密实混凝土流变学特性的两个基本参数,坍落流动度试验结果与流变学特性参数存在定量关系。然而我国对自密实混凝土流变学特性的研究较少。详细介绍了混凝土流变学特性和基于流变学特性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进展,供实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特点,根据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分析论证了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从而确保配合比满足施工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概况和性能要求。系统地分析了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等因素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比对了国内外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测试方法及各国相关规定存在的差异,并以在高速铁路的应用为例阐述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计算法配合比设计方法设计了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研究其工作性能,在满足工作性能的情况下,确定最终配合比,并对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整砂率和外加剂的用量,能够利用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制备出满足要求的自密实混凝土;短龄期的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要低于普通天然砂自密实混凝土,但经过长龄期标准养护后,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和强度增长率均有提高。在90 d龄期下,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基本接近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