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树种灌木材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径流小区,5树种灌木林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蓄水保土效益顺序为葛藤>桑树>胡枝子>花椒>李树>花生(对照)。5树种的抗旱性能顺序为花椒>胡枝子>李树>葛藤>桑树。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封山育林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西地区进行封山育林。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国情等特点。据调查分析表明,封育7年的封育林林价为0.49元/ha,是人工油松林的7.9%;封育5年的阴坡椴树柞木林每亩枯枝落叶120~130kg,可贮水324~351kg;不同封育类型的土壤干容重减少7~30%,渗吸速度提高1.2~5.1倍,A_0层增加3~6cm、速效氮含量达17.62~23.99%。在朝阳县封育较早的山村已发挥其森林效应,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林副产品收获量,每年增值5元/亩;提高粮食产量达10%以上,为农业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牧业发展培植了饲料资源,是解决山区能源不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不同树种灌木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设置径流小区,对5树种灌木林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蓄水保土效益顺序为葛藤>桑树>胡枝子>花椒>李树>花生(对照)。5树种的抗旱性能顺序为花椒>胡枝子>李树>葛藤>桑树。  相似文献   

4.
不同整地方法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徂徕山经济林营建中,分别不同坡度采用了窄梯田,水平阶和穴状整地方法,并对不同整地方法的蓄水保土效果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窄梯田,水平阶整地方法与穴状整地方法相比,土壤容重分别降低12.1%和10.8%,总孔隙度分别增加12.6%和10.3%,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66.7%和58.7%,地表径流量分别减少85.0%和71.0%,侵蚀深度分别减少91.6和89.3%。  相似文献   

5.
南方各省以封山市林作为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封育效益进行调查,分别就森林资源消长情况、水源涵养功能、主要植被类型及其演替、林业综合经营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将森林培育特点归纳为封禁、造林、抚育、改造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20年和长江上流防护林工程建设10年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封山育林在江河源头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并提出了在扩大江河源头森林植被中实施山育林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封山育林对贺兰山生态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退牧还林(草),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林牧矛盾,实现了封山禁牧,测定出封山禁牧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封山育林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调查,探讨封山育林措施在天然林保护、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群落稳定与演替、生态效益发挥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认为在实施封山育林时既要考虑封山管护,又要注重育林,实现封山育林有机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封山育林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安徽省封山育林所形成的次生森林植被,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群落外貌特征及树种组成等因素,将全省封山育林地森林群落分为2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23个群系及4个群丛,并就主要群系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组成、结构、演替动态以及林大生长情况,作一概括的论述,为当前封山育林过程中,森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0.
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已逐渐成为一个地区森林经营的最终目标,而且大量实践也已证明,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大大超出其经济价值。文章仅对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蓄水保土生态功能价值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现有森林资源每年可为嫩江右岸一级支流——绰尔河涵养水源565733004m3、减少土壤侵蚀量6289768t、减少泥沙淤积量914875m3,其价值相当于每年投入76525万元的治理维护费用。由此可见,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蓄水保土功能是绰尔河生态安全的有力保障,具有较高的生态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1.
1 晋西地区水土环境形势严峻晋西水土流失区地处黄土高原东部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东岸 ,西以黄河为界 ,东至晋中盆地 ,南抵汾河入黄河之滨 ,北达山西边境 ,行政区包括 2 8县。目前这里水土资源紧缺 ,水土流失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依据地貌特征 ,晋西水土流失区可分为晋西黄土高原沟壑区、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晋西黄土缓坡丘陵区 3个类型区。晋西水土流失区土地总面积 4 .6万 km2 ,占全省总面积的 2 9.6 %。其中 ,耕地为 86 .5万 km2 ,人口36 2 .6万 ,区内广泛为黄土所覆盖 ,植被稀疏 ,水土流失面积达 3.3万 km2 ,占总面积的 71.7% ,土壤侵…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集约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麻江、黎平县退耕还林集约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表明:各造林类型植被截留量、土壤持水量、林分总蓄水量随生物量、土壤厚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层较厚、造林年限较长的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所占比值小于地下部分;不同造林类型固土效益显著优于其对照,侵蚀模数平均小于对照57.1%.  相似文献   

13.
岷县境内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易发多发。实施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十分紧迫。本文选取岷县山地灾害易发多发小流域为典型项目区,通过分析典型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现状,提出了治理任务和目标,并探讨了措施布设。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理论和战略思想,现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同。当今,耕地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水资源不定等.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克服上述那些不利因素.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是种草造林,恢复森林植被,蓄水保土,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紫穗槐根系的现场调查和根系扫描图像数据的方法,通过对根长量、根长密度、根体积和单位体积土中含根量4根系指标数据的测定和分析,研究根系对边坡土体水土保持的效果。结果显示,紫穗槐属于深根性直根树种,主干根的优势极为显著,分布最深可达50 cm土层以下,须根在各个土壤层次中均有不同径级根系的分布,根长和根量指标也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均匀递减。根系能够对土体起到锚固和加筋作用,对边坡表层土体的水土侵蚀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石灰岩低山区水土保持防护林高效空间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太行山石灰岩低山区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林种结构、树种配置优化进行判断。结果表明,该区水土保持林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山坡水土保持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山坡水土保护林、梯田经济林、山顶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底防护林、沟边固岸林的比例分别为28.6%、18.2%、17.5%、17.4%、10.3%  相似文献   

17.
在明确水土保持林定义及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土保持林密度对林分成活率、郁闭度、高生长、直径、单株材积、干材产量、生物量、干材质量、根系等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几种林分密度控制的测算方法。针对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山西省要利用密度调控实现经营目标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不同树种林分下土壤的肥力及物理性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AHP)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各土壤入渗及持水特征对土壤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中坡,山楂林分土壤肥力综合水平、蓄持水能力都高于杨树林分,但其稳定入渗速率低于杨树林分;坡顶处,核桃林土壤肥力及入渗能力均高于荒草地,但其容重较大;板栗林土壤入渗及持水状况好于荒草地,但土壤肥力水平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的土壤水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5月12 日-10月12日间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以每30 min监测1次的频度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50 cm土层中次生林地蓄水量是刺槐人工林地的1.4倍,有整地措施的油松林地蓄水量与次生林地相近.人工林较次生林多消耗的土壤水分主要是深层的土壤水分,次生林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消耗浅层土壤水分维持其生长.从表层到深层次生林地蓄水量逐渐增加,而有整地措施的油松人工林地蓄水量逐渐减少.随深度的增加各林地蓄水量的变幅逐渐减弱.0~150 cm土层的平均蓄水量8月最低.层次越深,蓄水量的最低值出现时间越晚.90~150 cm土层的蓄水量5-10月处于消耗状态.生长季刺槐人工林地0~150 cm土层耗水量为249.73 mm,油松林人工林地为248.09mm,次生林地为129.40 mm.刺槐人工林地最大的日耗水量为4.70 mm,油松林为4.77 mm,次生林为2.28 mm.刺槐与油松人工林地的耗水量明显大于次生林,因此,在干旱的黄土区应该模拟次生林营造水土保持林.  相似文献   

20.
在黑龙江省西部选择典型低山丘陵区,根据其立地类型试验构建了樟子松纯林、樟子松蒙古沙棘林、蒙古沙棘林、云杉落叶松林、小黑杨林、灌木柳林等6种水土保持林示范模式,并对其生长状况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各类试验林总体成活率为87%,保存率为82%,模式区内林木覆盖度已达70%,开始发挥效益:试验前原来的19条水流沟中15条发展沟已变为稳定沟,模式建立成型后较对照减少地表径流量39.7%~95.9%,减少土壤流失量63.7%~99.5%,减少肥料流失量63.9%~99.5%;与造林前土壤养分含量相比,模式区有机质含量提高46%~59%,有机氮提高24%~52.2%,有效磷提高48.6%~60.7%;试验区内物种多样性较试验造林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