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中药的化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探讨现代中药化学研究的方法。方法 :根据新药研制的内在要求 ,对涉及现代中药化学研究中的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看法。结果和结论 :提出药材应在GAP生产的基础上 ,建立中药材、中成药指纹图谱的全面质量控制 ;阐述了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中药性味学说的现代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学者们从文献学、形态学基础、结合量子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诠释药性理论,推动了药性理论的发展。但是,如果中药的"酸味"就是因为中药的氢离子,"甜味"就是由于糖,这就落入了研究化学药的"窠臼",很难全面客观地阐释中药的性味特点,尤其是古人对五味的确定,并非单凭药物的滋味,还有通过药物作用的反推。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分析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产生途径、化学反应、合成和生产三个方面的应用。结果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研究过程中比传统研究方法更具有优势,为中药化学研究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结论中药化学研究应当充分吸收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药质量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前提,中药质量标准化研究更是近年来实现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已经从单一化学评价向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中药整体质量控制转变,但处方中药品标准仍存一定数量的中药饮片质量控制项缺乏或不完善等情况,使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难以保障。基于此,笔者从化学分析、生物评价及临床应用等角度对近年来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及其创新理念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目前中药复杂体系整体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策略,以期为中药质量控制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在中医药理论精髓(整体观、系统论)指导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整合过程中,所提出的中医药整合医学的发展背景和研究实践,从基于化学物质组学的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体系,“系统-系统”的中药复方研究模式,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和临床系统生物学,整合生物标志物体系,聚焦整合生物标志物群,中药工程集成化创新与自主创新,中药复方新药创制及技术支撑体系,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化学生物学和仿人体微流控芯片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整合医学具体研究内容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中药配位化学的提出和配位化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药新药开发及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论述了配位化学在中药研究中的特殊作用。从而提出现代中药研究必须打破传统的中药研究模式,树立整体观思想,从配位化学的视角来研究中药配合物的形成机制、稳定性、药动学过程等,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药研究的思路主要有从单一植物中提取单一有效成分(单体化合物)或提取物开发成新药和中药及复方制剂的开发研究两种。前一种研究思路对于中药及复方而言,其局限性已越来越明显;中药及复方有效部位(群)的研究思路具有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多组分、多靶点、多效应"的现代理论等诸多优势,可基本讲清中药及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因此,有效部位(群)的研究是揭示中药及复方的奥秘、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植物化学工作者的角度,回顾了五十年来我国植物化学用于中药研究的概况,并提出了今后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认清化学规格是保证中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用化学成分筛选,能发现老药新用以至创造新药;3.改进化学分析方法,充分利用新技术,加快中药研究;4.必须结合中医用药理论,进行中药复方制剂和炮制方法的化学分析研究。探讨中药的理论,创造新药学。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药复方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综述近年来中药复方化学和药理研究方法的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汇总.结果:回顾文献并结合作者实验室最近研究工作,提出了对中药复方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加强中药药理指导下化学研究;建立中药复方化学分析和代谢物组学研究方法;建立药效物质评价指标体系和加强有效成分研究等.结论:多学科协作、新方法的涌现会对复方研究带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提出抗癌中药的药效与量子(群子)统计力学参数的关系,指出绝大多数高抗癌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的分布介于高阳性与高阴性间的过渡区段,作者认为:中药抗癌效果与中药中最深层次的催化、激活动力元素的某些特殊分布有密切关系。抗癌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的电荷强度分布要适中,或者在同一中药中兼有阳性和阴性的生命动力元素群分布。通过对不同的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分布的研究,论述了多种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中药与量子(群子)统计力学参数的关系。并根据参数值将抗心血管病功能中药分为四类:高阳性的强心功能中药(R1为3~5,ζ≤5.6);偏阳性的降压功能中药(R1为6~9,ζ为5.6~5.7);偏阴性的降压和降血脂功能中药(R1为10~12,ζ为5.6~5.8)以及高阴性的降血脂功能中药(R约为12,ζ为5.7~6.0)。阐述了抗糖尿病中药处方的主导思想,提出了抗心血管疾病、抗糖尿病中药的化学物理解析,为定量地研究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中药药效等问题提供了现代科学理论的依据,可为开发新的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中药处方提供研制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审因辨痛用药谈中药的止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虹 《新中医》2002,34(7):5-7
中医治疗疼痛病症具有悠久的历史,“不通则痛”高度概括了疼痛的发病机理,“通则不痛”为治疗大法,许多中药都具有明显缓解疼痛的疗效,以疼痛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从中药的止痛作用、相关的现代研究、中药止痛作用的优势等方面对具有止痛作用的常用中药分类浅析。  相似文献   

12.
流感(包括甲流)在近几年多有流行,笔者这几年在该病防控过程中,收集了一些方法和中药处方,预防和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改革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适合新世纪人才培养方案,是当今现代教学的体现,也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在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建立以CAI为主的开放式网络化管理的现代教育方法,为当今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课题,几年来,我校在各学科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与改革,先后在化学、微生物学、外科学等学科中实行自主探究式实验教学研究,但怎样将现代化教学与这一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为生理实验教学提出了又一个新课题,最近在生理实验教学中实行自主探究式实验研究,现将实验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前列腺炎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琴  何国城 《新中医》2005,37(6):32-33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射频加中药组36例,以射频加中药前列舒乐冲剂口服治疗;微波加混合液组38例,以微波加混合液尿道灌注治疗;超短波加中药组37例,以超短波加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抗生素组39例,以西药罗红霉素胶囊、舍尼通片口服治疗。结果: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射频加中药组、微波加混合液组、超短波加中药组分别与抗生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射频加中药、微波加混合液、超短波加中药等3种治疗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1 化学中药研究的基本方法 近二十年来,在讨论"西药中用"时,不少科学者就其研究方法发表了很多有见地的文章,提出了不少可供开展化学中药研究参考的方法,比如抽凤仙最早提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化痰方(黄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住院期间心肌酶谱及脑钠素(BNP)、C-反应蛋白(CR P)的影响,为痰浊内阻型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提供临床治疗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96例痰浊内阻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急诊PCI治疗后,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西医治疗组和中药干预组,干预周期为2周,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谷草转氨酶(AST)、BNP、CR P的影响。结果:药物干预14天后,2组CK、CK-MB、CTnI、AST、BNP、CRP水平值均有显著升高(P0.05),而与西医治疗组治疗后比较,中药干预组较低(P0.05)。2组峰值回落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化痰方具有减少心肌损伤,改善患者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凌云  佘世锋 《新中医》2014,46(3):87-90
目的:通过建立重症肌无力病例数据库,运用数理统计和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病机特点,探寻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采用SAS8.0的编程方法,调用因子分析模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进行运算,分别对常用中药运用因子分析,研究隐藏病例中的处方药物背后的潜在变量。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对数据库中的用药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到6类中药群,所得出的结果与临床治疗方法基本相符。结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以补益脾肾、健脾化湿、升提中气为主,地域特色用药突出,补阳不温燥、清热少苦寒是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1化学中药研究的基本方法近二十年来,在讨论“西药中用”时,不少学者就其研究方法发表了很多很有见地的文章,提出了不少可供开展化学中药研究参考的方法,比如岳凤仙最早提出:通过表现特征的考察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归纳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创立适合研究中药特性和功效的实验动  相似文献   

19.
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的讨论,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现代中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综述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心得,对上述三者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结果与结论: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紧密结合,将有助于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  相似文献   

20.
总结和分析中医药领域化学空间研究的常用数据库资源和计算工具,梳理化学空间在中医药方剂配伍规律、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中药复方的药效、多靶点研究和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及中药复方的药效和多靶点研究上,其中对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较多,现有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中药/中药复方治疗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