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载人航天器深空飞行返回再入轨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载人航天器深空飞行返回再入的飞行特点,指出其轨迹优化研究的必要性;给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轨迹优化方法;利用自主编制的仿真软件程序,采用与Apollo和Soyuz飞船类似的返回舱的参数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加速度过载峰值被严格控制在满足载人飞行要求的范围内,同时其他过程载荷峰值也在满足约束的前提下明显降低,总吸热量和再入航程也大幅缩减,优化后再入轨迹满足工程实施的初步要求。  相似文献   

2.
深空探测返回器再入环境恶劣,为了保证在此情况下仍然能够安全准确地返回,研究LQR标准轨道制导法和预测制导法,分析两种方法对再入初始条件的适应性以及在各种情况下的落点精度,并针对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的返回器进行数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较大的初始偏差情况下,预测制导律比LQR制导律具有更小的航程误差.  相似文献   

3.
宗河 《国际太空》2014,(11):1-10
2014年10月2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C改二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又称嫦娥-5飞行试验器,简称试验器)以及卢森堡-4M小卫星,把试验器准确送入近地点209km、远地点413000km的地月转移轨道。该试验器的主要用途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5任务提供技术支持。卢森堡-4M小卫星主要用于验证卫星长效电池工作情况。11月1日,试验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它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器第一次在绕月飞行后再入返回地球,使我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成功回收探月航天器的第三个国家,表明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5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卢波 《国际太空》2014,(11):11-17
迄今为止,国际上已有美国、苏联/俄罗斯及日本发射了深空采样返回探测器,实现了月球、彗星粒子、太阳风粒子和小行星粒子再入返回。我国的"嫦娥工程"正按照"绕、落、回"3个步骤稳步实施。而作为探月三期关键技术之一的再入返回,将突破从近地空间以外的天体返回和再入地球的技术,并已完成了探月一期、二期任务,为我国后续的月球探测和其他深空探测活动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跳跃式再入返回是深空探测任务的关键环节之一,具有关键技术多、设计约束多、地面验证难等特点.本文按照航天器系统工程的设计思想,针对探月三期"嫦娥五号"(Chang'E-5,CE-5)的再入返回任务,开展了约束条件、再入走廊、气动外形、再入返回弹道设计,明确了各项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嫦娥五号"返回器系统设计方案,并...  相似文献   

6.
张为 《国际太空》1991,(1):21-24
再入飞行舱最早起始于五六十年代,当时主要用于照相侦察、生命科学研究和载人飞行。随着航天飞机、空间站的问世,再入舱逐渐被忘却了。现在它又被人们重新认识而复苏。它作为航天飞机、空间站的补充,主要用于微重力科学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战斗机完成制导装置末端制导阶段飞行轨迹的仿真和试飞方法.末端制导阶段的飞行轨迹要求进入段尽可能减小高度损失,并在俯冲段满足精确的轨迹跟踪.采用6自由度全量非线性方程,考虑纵向和横航向运动的相互耦合关系,通过对飞机的高速度、大俯冲角、大落差飞行全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3种利用滚转操纵进入俯冲的情况,获得了满足高精度飞行轨迹的操纵方案,即在进入段,先操纵副翼使滚转角接近180°,拉杆使俯冲角满足轨迹要求后,再反向操纵副翼使飞机正飞进入俯冲.通过飞行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该方法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飞行轨迹精度和试飞效率.  相似文献   

8.
飞机突防飞行非线性解耦控制系统的混合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低空突防作地形跟踪/回避飞行时,会出现纵向和横向运动的非线性交叉耦合,利用非疆性逆系统理论和现代最优控制理论可以设计一个飞行控制规律来解开这些耦合,主要讨论了这种线性解耦控制系统的混合仿真,给了用于仿真的数学模型以及仿真方法,对系统有无大气紊流扰动的解耦控制、系统对指令输入的跟踪、飞行品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控制规律在有无大气紊流影响时都能实现解耦,准确地跟踪期望的三维突防航迹,并具  相似文献   

9.
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仿真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由若干颗小卫星编队飞行组成一个虚拟卫星,其功能相当或超过一颗大卫星,这将开拓小卫星一个完全崭新的应用领域。文章首先研究轨道动力学,系统地研究编队飞行三种动力学模型,其次进行定位卫星和区域导航系统两个实例数学仿真,分析研究各种数学模型的精度和它们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0.
对直升机典型机动飞行做逆仿真数值计算与分析.逆仿真中采用了较为复杂的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包括非均匀入流、机身非线性气动力以及包含机身运动耦合的旋翼挥舞运动与作用力模型.提出了与非线性模型相适应的逆仿真算法,并将组合迭代方法用于求解广义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对跨越障碍(pop-up)和180°水平转弯(level turn)机动进行机动性描述.以某型直升机为例,对跨越障碍和180°水平转弯两种典型的机动动作进行逆仿真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深空探测航天器飞行控制准确无误,故障措施应对及时,在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飞控仿真与支持系统的总体框架,给出系统工作流程,并总结出高精度轨道和姿态仿真、故障模拟与注入等5个方面的技术特点,最后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和在轨飞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数字空间站作为真实空间站的数字化映像,将能源、信息、环热控、动力学与控制等多专业模型进行综合集成,建立舱段级、整站级多学科仿真系统,为空间站长期飞控任务提供技术支持.基于Modelica建模语言,结合采用FMI接口标准,完成了数字空间站动力学与控制仿真模型的集成,并成功在空间站飞控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3.
飞行模拟技术在导引头研制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微波暗室环境下复合导引头飞行模拟自动化测试系统为工程背景,其包含主控系统、三轴转台、二维目标三大分系统,是一套集机、光、电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测试系统。详述了测试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原理,通过五轴系统设计、转台与目标的分体式同步联动、二维目标模拟装置的精准平稳传动、陀螺指向测试的转台偏角修正算法几大关键创新型技术,建立起了一套飞行模拟自动化测试系统,解决了目标飞行轨迹模拟、导引头调试测试的难题,实现了红外/微波复合导引头动态特性的自动化测试。  相似文献   

14.
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的空间环境工程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载人深空探测过程中将遭受的太阳宇宙射线、银河宇宙射线、微重力、尘与尘暴、深空微生物等环境进行分析。对不同深空环境给航天员带来的威胁进行了探讨。从物理屏蔽防护、辐射风险的监测和预警、辐射防护药物、航天员选拨等角度对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从空间辐射对航天员的损伤机理、抗辐射和微重力药物开发、空间辐射屏蔽防护结构与材料、航天服自清洁、抗微生物侵蚀材料的研发等多个角度对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规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通过对尾桨挥舞运动方程,尾桨动力入流模型,旋翼和机身在尾桨处侧沅的分析与计算,探讨尾桨动力学模型中不同因素对于直升机整机直线飞行状态的配平和驾驶员纵输入动态响应数值仿真精度的影响程度,为不同目的飞行数据仿真中尾桨动力学模型选取提供参考,本文以UH-60A直升机的算例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仿真研究所开发的大型民机通用飞行仿真系统,首先介绍它的硬件系统组成、基于总线型的实时网络拓扑结构、模拟座舱的布局以及各分系统的功能和在网络节点上的分布,然后介绍了模型及主控计算机的管理方式和软件编程,最后讨论了网络通信中的几个问题,以及保证系统实时性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空间摩擦学问题已成为影响航天器精度、寿命和可靠性增长需求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摩擦学的三个公理出发并基于此理论,分析航天器所处环境工况下的润滑问题、微动-摩擦学行为耦合作用现象以及摩擦-电学行为耦合问题,并分析与其相对应的摩擦学系统设计需求。根据需求建立面向航天器的摩擦学系统设计思路,通过摩擦学系统设计知识库的建立和管理,运用摩擦学的三个公理,在求解过程中引入专家判定系统,实现考虑摩擦学行为的系统依赖性、时变依赖性与多学科、跨学科性的摩擦学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某无人机半实物仿真系统视景显示需要,针对视景界面复杂、显示数据种类多、实时性和流畅性要求高的特点,设计了基于GL Studio的组合虚拟仪表界面。详细介绍了组合虚拟仪表设计和实现过程,并通过VC++平台实现了网络通信和数据驱动仪表显示功能。仿真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飞行组合仪表工作性能可靠,人机界面友好,具有良好的可重构性,满足不同无人机飞行仿真系统和飞行训练系统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